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2348发布日期:2019-03-27 10:0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动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其中很多车辆配置了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即汽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当该车前方有行人时,该车要在规定距离内停车,以主动避免碰撞行人。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主要包括:待撞物、电机、带轮机构和控制器。实验人员通过操作控制器启动电机,由电机驱动带轮机构运作,待撞物(例如:人体模型)固定在带轮机构上,当带轮机构运作时,该待撞物开始移动,以模仿行人走路。

但在测试时,若测试汽车不能在规定距离停止,便很容易撞到待撞物,这样会造成待撞物破坏损伤,情况严重时,要更换待撞物,更换操作不易。因此,该种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不仅增加了试验损耗,提高了试验成本,还延长了试验操作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可以避免汽车与待撞物的碰撞,以降低试验损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包括:待撞物、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构和控制器;

所述待撞物通过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启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触发所述翻转机构并使所述待撞物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汽车制动测试系统还包括:感应装置;

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待撞物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预设范围内感应汽车;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感应装置感应到汽车时启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感应装置为红外感应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汽车制动测试系统还包括:轨道凹槽、第二驱动装置和带轮机构;

所述带轮机构沿所述轨道凹槽设置;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带轮机构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启动所述带轮机构;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带轮机构上,所述带轮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沿所述轨道凹槽移动,且所述待撞物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一同移动;

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待撞物翻转进入所述轨道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带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皮带;

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分别位于所述轨道凹槽的两端;

所述皮带张紧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上;

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滚轮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带轮机构的传送速度大于或等于3m/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轴;

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待撞物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身,且在所述转轴旋转时,所述待撞物一同旋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汽车制动测试系统还包括:安装座;

所述待撞物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身;

所述安装座设有底座部和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底座部的一侧,且所述连接部具有与所述转轴直径配合的安装孔;

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安装孔,使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转轴的轴身;

所述底座部设有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设置在所述待撞物底部的连接凹槽配合;

所述待撞物通过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凹槽的嵌合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待撞物为假人;

所述连接凹槽位于所述假人的脚底;

所述感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各所述感应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假人的小腿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翻转机构带动所述待撞物的最大角度为9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中,通过待撞物、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构和控制器,待撞物通过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以触发翻转机构并使待撞物翻转。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待撞物翻转,以而避免了汽车与待撞物的碰撞,降低了试验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待撞物 1;

感应装置 2;

轨道凹槽 3;

第二驱动装置 4;

带轮机构 5;

第一驱动装置 6;

翻转机构 7;

转轴 71

安装座 8;

连接凸起 81;

连接凹槽 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包括:待撞物、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构和控制器。其中,待撞物通过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用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以触发翻转机构并使待撞物翻转。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待撞物翻转,以而避免了汽车与待撞物的碰撞,降低了试验损耗。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如图 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包括:待撞物1、感应装置2、轨道凹槽3、第二驱动装置4、带轮机构5、第一驱动装置6、翻转机构7和控制器(图中未示)。

可选地,待撞物1为一汽车碰撞用假人,该假人具备仿生皮肤、内置骨骼等配置。其中仿生皮肤主要采用了高分子材料,比如某些类型的橡胶。骨骼部分,采用某些金属材料,比如钢材或其他合金材料。

感应装置2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例如可用于检测距离状态的红外感应器。

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一驱动装置6均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它们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4与带轮机构5连接,带轮机构5沿轨道凹槽3设置,第一驱动装置6设置在带轮机构5上,待撞物1通过翻转机构7与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且待撞物1随第一驱动装置6一同移动,感应装置2设置在待撞物1上,控制器与感应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一驱动装置6电性连接,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开启时,第二驱动装置4通过带轮机构5使第一驱动装置6沿轨道凹槽3移动,在感应装置2感应到汽车后,感应装置2 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6通过翻转机构7带动待撞物1翻转进入轨道凹槽3。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中,第二驱动装置4与带轮机构5相互连接,由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带轮机构5运作,并因第一驱动装置6设置在带轮机构5上,而待撞物1通过翻转机构7与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因此,当带轮机构5运作时会带动第一驱动装置6及待撞物1一同移动,再通过设置在待撞物1上的感应装置2实现对汽车的感应。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开启,之后,第二驱动装置4通过带轮机构5使第一驱动装置6沿轨道凹槽3 移动,用以模仿行人行走,当汽车靠近待撞物1并落入感应装置2的感应范围时,感应装置2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而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会启动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6通过翻转机构7带动待撞物1翻转进入轨道凹槽3,从而避免了汽车与待撞物1的碰撞,降低了试验损耗。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5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皮带。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位于轨道凹槽3的两端,皮带张紧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第一滚轮和第二驱动装置4连接。

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7包括:转轴71;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6 连接;待撞物1固定在转轴71的轴身,且在转轴旋转时,待撞物1一同旋转。为了使待撞物1在翻转过程中不受损坏,第一驱动装置6带动转轴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0°。

另外,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5的传送速度大于或等于3m/s,使得待撞物1可以模拟行人走路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是基于实施例一的改进方案,本实施例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待撞物、感应装置、轨道凹槽、第二驱动装置、带轮机构5、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构和控制器,还包括:安装座。

可选地,待撞物1为一汽车碰撞用假人,该假人具备仿生皮肤、内置骨骼等配置。其中仿生皮肤主要采用了高分子材料,比如某些类型的橡胶。骨骼部分,采用某些金属材料,比如钢材或其他合金材料。

感应装置2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例如可用于检测距离状态的红外感应器。

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一驱动装置6均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它们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4与带轮机构5连接,带轮机构5沿轨道凹槽3设置,第一驱动装置6设置在带轮机构5上,待撞物1通过翻转机构7与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且待撞物1随第一驱动装置6一同移动,感应装置2设置在待撞物1上,控制器与感应装置2、第二驱动装置4和第一驱动装置6电性连接,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开启时,第二驱动装置4通过带轮机构5使第一驱动装置6沿轨道凹槽3移动,在感应装置2感应到汽车后,感应装置2 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6通过翻转机构7带动待撞物1翻转进入轨道凹槽3。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5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皮带。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位于轨道凹槽3的两端,皮带张紧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第一滚轮和第二驱动装置4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安装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7包括:转轴71;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待撞物1固定在转轴的轴身,且在转轴旋转时,待撞物1一同旋转。为了使待撞物1在翻转过程中不受损坏,第一驱动装置6带动转轴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0°。

待撞物1通过安装座8固定在转轴71的轴身;安装座8设有底座部和连接部;连接部位于底座部的一侧,且连接部具有与转轴直径配合的安装孔;转轴穿过安装孔,使安装座8固定在转轴的轴身;底座部设有连接凸起81,连接凸起81与设置在待撞物1底部的连接凹槽11配合;待撞物1通过连接凸起81与连接凹槽11的嵌合可拆卸式地安装在安装座8上。

本实施例中的待撞物1为假人,连接凹槽11位于假人的脚底;感应装置2的数量为两个,且各感应装置2分别安装在假人的小腿部。

另外,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5的传送速度大于或等于3m/s,使得待撞物1可以模拟行人走路的速度。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中,第二驱动装置4与带轮机构5相互连接,由第二驱动装置4驱动带轮机构5运作,并因第一驱动装置6设置在带轮机构5上,而待撞物1通过翻转机构7与第一驱动装置6连接,因此,当带轮机构5运作时会带动第一驱动装置6及待撞物1一同移动,再通过设置在待撞物1上的感应装置2实现对汽车位置的检测。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 4开启,之后,第二驱动装置4通过带轮机构5使第一驱动装置6沿轨道凹槽3移动,用以模仿行人行走,当汽车靠近待撞物1时,感应装置2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而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会启动第一驱动装置6,第一驱动装置6通过翻转机构7带动待撞物1翻转进入轨道凹槽3,从而避免了汽车与待撞物1的碰撞,降低了试验损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测试系统,本实施例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包括:待撞物、感应装置、轨道凹槽、第二驱动装置、带轮机构、第一驱动装置、翻转机构和控制器,还包括:防护网。

可选地,待撞物为一汽车碰撞用假人,该假人具备仿生皮肤、内置骨骼等配置。其中仿生皮肤主要采用了高分子材料,比如某些类型的橡胶。骨骼部分,采用某些金属材料,比如钢材或其他合金材料。

感应装置是接收信号或刺激并反应的器件,例如可用于检测距离状态的红外感应器。

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均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它们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 (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第二驱动装置与带轮机构连接,带轮机构沿轨道凹槽设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带轮机构上,待撞物通过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且待撞物随第一驱动装置一同移动,感应装置设置在待撞物上,控制器与感应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一驱动装置电性连接,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开启时,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带轮机构使第一驱动装置沿轨道凹槽移动,在感应装置感应到汽车后,感应装置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待撞物翻转进入轨道凹槽。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皮带。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分别位于轨道凹槽的两端,皮带张紧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第一滚轮和第二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翻转机构包括:转轴;转轴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待撞物固定在转轴的轴身,且在转轴旋转时,待撞物一同旋转。为了使待撞物在翻转过程中不受损坏,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转轴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0°。

另外,本实施例中,带轮机构的传送速度大于或等于3m/s,使得待撞物可以模拟行人走路的速度。

防护网围绕设置在轨道凹槽外,以防止操作人员掉入凹槽内。

可选地,汽车制动测试系统还包括:指示灯;指示灯设置在防护网上;指示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以起到提示安全的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制动测试系统中,第二驱动装置与带轮机构相互连接,由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带轮机构运作,并因第一驱动装置设置在带轮机构上,而待撞物通过翻转机构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因此,当带轮机构运作时会带动第一驱动装置及待撞物一同移动,再通过设置在待撞物上的感应装置实现对汽车位置的检测。在实际操作时,操作人员可利用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开启,之后,第二驱动装置通过带轮机构使第一驱动装置沿轨道凹槽移动,用以模仿行人行走,当汽车靠近待撞物并落入感应装置的感应范围时,感应装置向控制器发出翻转信号,而控制器在接收到翻转信号后会启动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待撞物翻转进入轨道凹槽,从而避免了汽车与待撞物的碰撞,降低了试验损耗。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