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0846发布日期:2019-01-22 23:4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灯检机,对瓶体进行支撑并带动瓶体旋转的组件。



背景技术:

灯检机是一种为保证用药安全,对灌装液体后的瓶体进行检测的设备。灯检机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瓶体旋转,以便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可见异物,这就需要安装夹瓶转瓶装置。夹瓶转瓶装置用于夹持瓶体和旋转瓶体。

现有的夹瓶转瓶装置对瓶体的夹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夹持瓶体上端或瓶颈,第二种是直接夹持瓶身。对于第一种夹持方式,公告号为CN 106501180 A,公告日为2017年3 月15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灯检机的夹瓶转瓶装置,该装置对玻璃瓶的瓶体上端和瓶颈进行夹持固定,并实现瓶体的旋转。公告号为CN 106770352 A,公布日为2017年5月31日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大输液生产的自动灯检机,该专利也涉及一种夹瓶装置,该夹瓶装置包括夹持瓶颈的夹钳。上述对于瓶体上端或瓶颈的夹持方式仅夹持固定瓶体的一端,瓶体易晃动,存在夹持不稳固的问题。对于第二种夹持方式,直接夹持瓶体的瓶身,该方式夹持较为稳固,但是遮挡了侧向光束,影响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托住瓶体底部,并可带动瓶体转动的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解决现有灯检机对瓶体的夹持方式不稳固或影响侧光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包括套筒、从动轮、瓶底座和安装座,套筒的下端外侧固定套装从动轮,瓶底座套设于套筒的上端;套筒的中部外侧套设安装座,安装座呈圆环状,安装座外侧设置支撑台阶,安装座的内侧和套筒的外侧之间设置轴承,并且安装座的内侧卡于轴承的外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瓶底座中部设置与套筒内径一致的通孔,通孔的孔壁设置与套筒上端外径一致的圆台,瓶底座的圆台套于套筒的上端并相对固定配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轴承为两个,分别为上轴承和下轴承,上轴承的外圈底面卡于安装座的内侧,上轴承的内圈顶面支撑套筒和/或瓶底座;下轴承的外圈顶面卡于安装座的内侧,并且下轴承的外圈底面与从动轮之间预留间隙。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上轴承的顶部设置界面呈倒“L”形的垫圈,垫圈的底面位于上轴承的内圈顶面,垫圈的顶面为套筒和瓶底座。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上轴承的内圈和下轴承的内圈之间套设限位筒,限位筒的高度与上轴承的内圈底面和下轴承的内圈顶面之间的距离一致。

进一步的是:所述瓶底座下端设置向外的凸出部,凸出部形成环状的滴水圈;滴水圈的下方为安装座的顶面,安装座顶面向外设置溢水斜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套筒的顶部内侧设置沉台,沉台内设置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密封板,密封板由套筒的上端的瓶底座安装固定,并且套筒的顶部的沉台的深度与密封板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是:所述瓶底座的顶部设置圆形的瓶体沉台。瓶体沉台用于放置瓶体,确保瓶体放置后的稳固与安全。

具体的,所述从动轮外侧设置齿轮。动力机构的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啮合,带动从动轮转动。

具体的,所述从动轮和瓶底座均分别通过至少两颗螺钉固定连接于套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的从动轮与灯检机的动机的动力机构配合,从动轮转动,带动套筒和瓶底座同步转动,安装座的支撑台阶安装于转动盘,由于轴承的作用,安装座相对套筒静止,从而实现托住瓶体、并且使瓶体随着瓶底座同步旋转。套筒中部为中孔结构,不遮挡竖向光束,并且瓶体的侧向无遮挡,不影响浪侧向光束。

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的轴承为上轴承和下轴承,保证套筒和瓶底座的旋转更稳固,减少晃动。套筒的顶部设置密封板,避免液体洒落掉入套筒。瓶底座的凸出部形成滴水圈,滴水圈的下方的安装座的顶面为向外设置溢水斜面,避免液体洒落进入安装座的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与灯检机旋转压头组件配合关系图。

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1、套筒11、从动轮12、瓶底座13、凸出部131、瓶体沉台132、安装座14、支撑台阶141、溢水斜面142、上轴承151、下轴承152、垫圈16、限位筒17、密封板18;灯检机旋转压头组件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包括套筒11、从动轮12、瓶底座13和安装座14,套筒11的下端外侧固定套装从动轮12,套筒11和从动轮12之间相对固定,例如,套筒11和从动轮12之间通过至少两颗螺钉固定。从动轮12用于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并带动套筒11转动,从动轮12可外侧设置齿轮,动力机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12啮合,带动从动轮12转动。

套筒11的上端固定连接瓶底座13,瓶底座13用于直接放置需要进行检测的瓶体。或者,瓶底座13的顶部设置圆形的瓶体沉台132,瓶体沉台132用于放置瓶体,确保瓶体放置后的稳固与安全。瓶体沉台132呈圆形,瓶体沉台132内还可以垫设防滑圈。对于直径较小的瓶体,瓶底座13可为实心整体的,即瓶底座13中部不设置用于竖向光束通过的孔。对于直径较大的瓶体,瓶底座13中部设置与套筒11内径一致的通孔,避免瓶底座13遮挡竖向光束,如图1和2所示。为了保证套筒11与瓶底座13之间的适配性,瓶底座13的通孔的孔壁设置与套筒11上端外径一致的台阶,套筒11与瓶底座13装配时,台阶套于套筒11的上端。瓶底座13和套筒11之间固定连接,例如瓶底座13和套筒11之间设置至少一颗螺钉固定连接。

套筒11的中部外侧套设安装座14,安装座14外侧设置支撑台阶141,支撑台阶141放于转动台的圆孔中,使整个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放置于灯检机转动台。安装座14呈圆环状,保证安装座14可套于套筒11的中部外侧。为了避免安装座14随着套筒11相对灯检机转动台旋转,安装座14和套筒11之间可自由转动。例如,安装座14的内侧和套筒11的外侧之间设置轴承,并且安装座14的内侧卡于轴承25的外侧,安装座14与瓶底座13之间预留间隙,避免安装座14与瓶底座13相互干涉;安装座14与从动轮12之间预留间隙,避免安装座14与从动轮12相互干涉。

由于安装座14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保证稳固,安装座14的内侧和套筒11的外侧之间的轴承为两个,分别为上轴承151和下轴承152。上轴承151的外圈底面卡于安装座14的内侧,下轴承152的外圈顶面卡于安装座14的内侧,即安装座14卡于上轴承151的外圈和下轴承 152的外圈之间。同时,上轴承151的内圈顶面支撑套筒11和/或瓶底座13,起到支撑作用,并且下轴承152的外圈底面与从动轮12之间预留间隙,避免转动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上轴承151的内圈宽度较小,为了保证上轴承151能稳固地支撑套筒11和瓶底座13,上轴承151 的顶部设置界面呈倒“L”形的垫圈16,垫圈16的底面位于上轴承151的内圈顶面,垫圈16 的顶面为套筒11和瓶底座13。上轴承151的内圈和下轴承152的内圈之间套设限位筒17,限位筒17的高度与上轴承151的内圈底面和下轴承152的内圈顶面之间的距离一致,如图2 所示。

套筒11和瓶底座13的中部可为中空结构,保证竖向光束对瓶体底部的照射。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瓶体破损造成药液洒出的问题,套筒11的顶部内侧设置沉台,沉台内设置由透明材质制成的密封板18,例如密封板18为玻璃或者塑料材质,密封板18由套筒11的上端的瓶底座13安装固定。套筒11的顶部的沉台的深度与密封板18的厚度一致,提高密封性能。

套筒11和瓶底座13的中部通过密封板18密封。为了避免洒出的药液从瓶底座13和安装座14之间的间隙进入上轴承151和下轴承152内部,瓶底座13下端设置向外的凸出部131,凸出部131形成环状的滴水圈,滴水圈的下方为安装座14的顶面,安装座14顶面向外设置溢水斜面142,从滴水圈滴落的药液直接从溢水斜面142向外流下。对于液体可能从密封板 18周围渗入瓶底座13内侧的情况,由于垫圈16的外边缘处于溢水斜面142上方,从密封板 18周围渗入瓶底座13的液体直接滴落于溢水斜面142,避免进入上轴承151和下轴承152内部。所以,垫圈16还具有挡水作用。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不遮挡竖向光束,并且瓶体的侧向无遮挡,不影响侧向光束,而且可自动旋转,满足了灯检机的使用要求。

如图3所示,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1和灯检机旋转压头组件2之间形成夹持瓶体的空间,灯检机旋转瓶托组件1和灯检机旋转压头组件2从瓶体的上下端固定瓶体,保证固定的稳固,而且瓶体可以旋转,不影响侧向光束,也不影响瓶体底部的光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