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6915发布日期:2019-03-27 10:2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定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所占比重和重要性逐渐凸显。其中,物联网相关的卫星定位、近场通信已经相对成熟。目前为了保证一些重要物品的安全运输,需要对产品进行实时监管定位。

现有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有大致两种比较接近的产品体系。一种是自带电池的有源主动定位产品,通过双面胶和需要绑定的物品连接。其主要是使用GPS卫星定位功能,通过卫星确定物品的位置,然后发送给后台服务器。但是由于主动定位比较耗电,因此此类设备的体积较大,一般是移动硬盘或常规充电宝的体积大小。并且,其与物品通常是采用粘贴的方式连接绑定物品,如此会造成拆卸不方便、不便携带和损坏物品外表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无线模块连接,在物品离身时无法进行提醒,可能导致物品丢失问题出现时无法及时发现。

另一种是不带电池的无源被动定位标签,通过RFID射频模块或蓝牙模块与手机进行连接。由于不带电池,此类产品可以做的相对较小,但是需要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发送信号来寻找,因此一旦离身几米以外失联后就无法进行定位,难以实现物品在途监管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以解决目前主动定位设备体积较大、不便携带、拆卸不便、易造成物品表面损伤以及无源被动设备监管区域过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绕线盘,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相互扣合形成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部固定有定位监控主板和电池,定位监控主板与电池电连;绕线盘通过芯轴安装于壳体结构内部,所述芯轴与绕线盘之间设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的一端与芯轴的侧壁扣合,另一端与绕线盘的内壁扣合;绕线盘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固定有齿轮,壳体结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齿轮转动状态的调控组件;绕线盘上缠绕有起固定作用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壳体上的孔口伸出至外界,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端部的锁件,所述锁件的锁口槽与外界相通,所述钢丝绳的端部与锁件扣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调控组件包括在同一水平高度依次连接的阻挡部、复位弹簧、操控件,所述操控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手动按压的按钮部,所述按钮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固定部的横截面面积,且所述按钮部贯穿并伸出至壳体结构的外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按钮部的一端与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固定部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与壳体结构的内壁抵靠,所述钢丝绳于按钮部、固定部以及第一壳体内壁之间的缝隙穿过;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卡齿,所述卡齿的一端与固定部的外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齿轮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部上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与调节孔相配合的限位柱,且调节孔的长度大于限位柱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操控件位置的定位槽,定位槽由第一壳体的内壁以及两块定位板构成,所述定位板位于操控件固定部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固定部的顶壁上设有突柱,所述卡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突柱与第一固定孔过盈配合;卡齿上还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上设有螺柱,所述螺柱与第一壳体的内壁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弹性部件为卷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定位监控主板包括电路板、定位芯片、移动数据天线、蓝牙天线、导航天线,所述移动数据天线、蓝牙天线以及导航天线均与定位芯片电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通过调控组件调节齿轮和绕线盘的转动状态,从而将需要监测的物品通过钢丝绳和锁件进行绑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粘贴的方式进行附着,钢丝绳长度可自由调节,实现了其与物品的便捷连接,克服了现有方案绑定后无法取下或更换,以及可能造成的物品表面受损的问题,其可用在大型特殊设备及常用普通设备,增加了该设备的使用环境。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芯片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蓝牙近场通信功能,结合移动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实现对物品的位置管控和防丢追踪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结合了GPS、北斗、蓝牙三种定位和通信方式,实现了物品日常随身状态下的蓝牙近场通信,物品离身时蓝牙信号断开即报警,以及物品离身以后通过北斗、GPS双模组的主动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避免了对单一卫星定位系统存在依赖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于位置获取频率以及方式的算法优化,实现低功耗的防丢和定位功能,减小电池容量,缩小产品体积,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壳体及相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盘、芯轴以及弹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定位监控主板,4-电池,5-绕线盘,6-齿轮,7-芯轴, 8-弹性部件,13-卡齿,14-定位板,15-限位柱,17-插件,19-锁件,111-阻挡块,113-复位弹簧,115-操控件,131-第一固定孔,133-第二固定孔,1151-固定部,1153-按钮部,11511-调节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其主要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以及绕线盘5。其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相互扣合形成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内部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部固定有定位监控主板3和电池4,定位监控主板3与电池4电连。其中,定位监控主板3安装于第一壳体1的内部,电池4安装于第二壳体2的内部。

此外,绕线盘5通过芯轴7安装于壳体结构内部,芯轴7与绕线盘5之间设有弹性部件8,弹性部件8的一端与芯轴7的侧壁扣合,另一端与绕线盘5的内壁扣合。具体地,此处的弹性部件8 为卷簧,又名发条,其能在较小的空间内提供较大的恢复力。

绕线盘5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固定有齿轮6,齿轮6与绕线盘5同轴设置,此外芯轴7的远离第一壳体1一端的端部设有挡块,以限制绕线盘5和齿轮6的位置不发生移动。较佳地,绕线盘 5与齿轮6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以保证绕线盘5与齿轮6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防止齿轮6与绕线盘5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绕线盘5上缠绕有起固定作用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一端通过第一壳体1上的孔口伸出至外界,安装腔内设有用于固定钢丝绳端部的锁件19,锁件19的锁口槽与外界相通,钢丝绳的端部与锁件 19扣合。此处说要说明的是,钢丝绳的末端设有与锁件19相配合的插件17,此外锁件19的锁芯采用特殊的异型设计,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规则多边形或不规则多边形,另外还有与锁件 19相配合的钥匙,钥匙的模仿难度较大,避免随意开锁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壳体结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齿轮6转动状态的调控组件。具体地,调控组件包括在同一水平高度依次连接的阻挡部、复位弹簧113、操控件115。操控件115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1151 和用于手动按压的按钮部1153,按钮部115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固定部1151的横截面面积,且按钮部1153贯穿并伸出至壳体结构的外部,固定部1151远离按钮部1153的一端与复位弹簧113连接,固定部1151在复位弹簧113的弹力作用下与壳体结构的内壁抵靠,钢丝绳于按钮部1153、固定部1151以及第一壳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中穿过。

较佳地,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操控件115位置的定位槽,定位槽由第一壳体1 的内壁以及两块定位板14构成,定位板14位于操控件115固定部1151的两侧,定位槽在操控件 115沿水平方向上运动时达到限制的目的,从而防止操控件115在复位弹簧113以及外部人工施加的作用力下发生纵向偏移,保证调控组件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固定部1151上开设有调节孔11511,第一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与调节孔11511相配合的限位柱15,且调节孔11511的长度大于限位柱15的直径。限位柱15相对于第一壳体1竖直设置。由于操控件115与阻挡部之间是通过复位弹簧113进行连接,使用该设备的人员在按压操控件115的按钮部1153时会因施加的作用力较大而导致按钮部1153被按压至壳体结构的内部,影响设备的使用,通过调节孔11511和限位柱15的设置,可将操控件115沿水平方向运动的位置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固定部1151上还设置有卡齿13,卡齿13的一端与固定部1151的外壁转动连接,卡齿13的另一端与齿轮6相啮合。调控组件通过控制卡齿13的状态从而控制齿轮6的转动状态,以达到调整钢丝绳索长度的目的。

较佳地,固定部1151的顶壁上设有突柱(图未示),卡齿13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31,突柱与第一固定孔131过盈配合,另外卡齿13上还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33,第二固定孔133上设有螺柱(图未示),螺柱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二固定孔133的孔径大于螺柱的直径,此处的螺柱起到转轴的作用。当对按钮部1153进行按压时,操控件115沿水平方向向阻挡部的方向移动,此时操控件115带动卡齿13的沿螺柱发生转动,卡齿13的作用端与齿轮6分离,绕线盘5 以齿轮6在弹性部件8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操控件115的固定部1151不对钢丝绳施加作用力,钢丝绳被自动收回至绕线盘5内。

定位监控主板3包括电路板、定位芯片、移动数据天线、蓝牙天线、导航天线,移动数据天线、蓝牙天线以及导航天线均与定位芯片电连。此处的定位芯片采用的是MC20模块,其型号为 MC20ECB-04-BLE,MC20模块集成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本申请中采用的是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双系统,在网络交互的同时,实现GNSS系统的快速、精准定位;同时模块内置了业界领先的EPO TM技术(扩大预报轨道技术),EPO TM技术全称是 Extended Prediction Orbit,是一种用于辅助GNSS系统快速定位的技术服务,基于从服务器下载的EPO数据,可以让处于离线状态下的设备拥有卫星轨迹预算的能力,帮助客户在首次定位时能够以更短的时间实现定位服务,其大大减少了模块在冷启动模式下所需的定位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芯片通过导航天线获取导航信号和数据,确定物品实时位置,将该位置信号通过蓝牙天线与手机或其他蓝牙设备进行一定距离内的通信;当物品离开的距离较大时,蓝牙信号将会断开,蓝牙信号的接收端会做出相应的警示,与此同时物品的位置信号将会通过移动数据发送至后台服务器。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物品在途监管定位设备的操作步骤如下:

当需要将该设备与待监控物品进行绑定时,按压按钮部,卡齿在操控件的移动下朝着远离齿轮的方向转动,与此同时,用手拉住插头将钢丝绳向外拉伸,钢丝绳在外部的长度拉长时,其带动绕线盘转动,此时弹性部件被压缩,待钢丝绳绑定于待监控物品上时,将插头插入锁件,松开按钮部,卡齿恢复至原位,对齿轮进行制动;当需要撤除该设备时,通过特制的钥匙将锁件打开,插头由锁件中弹出,用手按压按钮部,卡齿解除对齿轮的制动,此时弹性部件需要恢复至原状态,从而带动绕线盘和齿轮转动,钢丝绳被收回至绕线盘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