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5082发布日期:2019-01-29 17:5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发动机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运行工作过程中,因活塞环外圆磨损、气门导管磨损、增压器回油窜气量增加等造成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增大恶化,进一步影响发动机曲轴箱压力过高导致曲轴箱密封的破坏和呼吸器窜油,使得油底壳机油窜漏流失,造成环境大气的污染。

为了评定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是否满足设计目标,需要进行曲轴箱窜气量试验和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需分别测试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曲轴箱窜气量、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曲轴箱压力,评价分析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和曲轴箱压力是否满足评价要求,确认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是否满足评价标准。

现有技术的缺点:

1、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偏小,仅适用于15L排量以下的发动机,针对15L及以上排量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存在安装困难、容积小、进/回油不畅等疑难问题。

2、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顶部为开式,增压器回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增压器回油温可高达140℃,油气分离过程产生油雾在开式的试验工装中上升接触到试验台架高处的涡后排气接管,存在易燃着火的安全隐患事项。原试验工装根本无法保证试验的安全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该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能够快速准确测试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的值及计算其占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的比例,评价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包括:工装容器,其为上端开口的桶状,该工装容器的上端开口盖设有容器盖;进油管,其一端与所述工装容器的上部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增压器的回油管的一段连通;回油管,其一端与所述工装容器的下部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增压器的回油管的另一段连通;吊耳,相对设置在所述工装容器的上端开口两侧;排气弯管,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容器盖上,并与所述工装容器的内腔保持连通;该排气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通气软管,该通气软管的出口与漏气量测量仪连接。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工装容器为圆柱桶状。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油管、回油管的管径与所述增压器的回油管的管径保持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中,可以快速准确测试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的值及计算其占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的比例,评价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2、经过增压器回油窜气量试验验证,安装此工装,用两种测试方法测量,其一可以直接将试验工装的通气软管连接漏气量测量仪进行测试,其二使用差值计算,在未装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前,先用漏气量测量仪将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测试出来,再换装上试验工装对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进行测试,两种试验结果的差值即认为是增压器回油窜气量的值。两种试验方案进行对比论证,提高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及时判定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增大是否由增压器回油窜气量超标导致提供数据依据,为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恶化提供改进方向,提升产品的质量,同时提高品牌竞争力。

3、试验工装的外观形状常规为圆柱形,材料方面一般采用薄钢板制作,易加工制造、安装便利快捷、携带使用方便,关键是跟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管改装相连接配合,保证了进、回油的通畅。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结构改进后,能解决15L及以上排量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存在安装困难、容积小、进/回油不畅等疑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主要就是由薄钢板和油管焊接拼接而成的简易油气分离容器装置。该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具体结构包括:进油管1、回油管2、吊耳3、容器盖4、排气弯管5、通气软管6和工装容器7。其中,工装容器7为上端开口的圆柱桶状,其尺寸根据增压器回油量而定,属于简易油气分离容器。容器盖4盖设在工装容器7的上端开口,防止油气混合物上升接触高温的涡后排气接管,预防易燃着火。

进油管1的一端与工装容器7的上部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增压器8的回油管9的一段连通。

回油管2的一端与工装容器7的下部侧壁连通,另一端与增压器8的回油管9的另一段连通。安装过程,需要先将增压器的回油管进行改动,保留一段回油管跟试验工装的进油管1连接确保工装进油顺畅,试验工装的回油管2跟增压器回油管另保留安装在机体上的回油管连接保证回油顺畅。

优选的,进油管1、回油管2的管径跟增压器回油管的管径保持一致即可,为保证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进、回油顺畅,进、回油管会适当调整一定的弧度。

吊耳3相对设置在工装容器7的上端开口两侧,为了方便吊装、调整恰当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安放位置。

排气弯管5起到增压器回油在试验工装内进行油气分离后进行排气功能,其一端固定在容器盖4上,并与工装容器7的内腔保持连通;排气弯管5的另一端连接有通气软管6,进一步测试时,通气软管的出口跟漏气量测量仪连接。

如图2所示,试验开展过程中,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的目的是连接漏气量测量仪将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出来,用两种测试方法测量,其一可以直接将试验工装的通气软管连接漏气量测量仪进行测试,其二使用差值计算,在未装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前,先用漏气量测量仪将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测试出来,再换装上试验工装对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进行测试,两种试验结果的差值即认为是增压器回油窜气量的值。两种试验方案进行对比论证,提高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及时判定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增大是否由增压器回油窜气量超标导致提供数据依据,为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恶化提供改进方向,提升产品的质量。

综上,该发动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测试试验工装能够快速准确测试出增压器回油窜气量的值及计算其占发动机曲轴箱窜气量的比例,评价增压器回油窜气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