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3927发布日期:2019-02-10 23:0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Type-C接口能够兼容音频信号,Type-C接口的电子产品在使用时不用区分正反面插入,对消费者使用带来更大的便捷性,因而支持Type-C接口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

支持Type-C接口的电子产品在出厂前通常需要进行Type-C接口功能测试,进行测试时,需要测试Type-C接口正反面的功能是否完好。现有技术中,Type-C接口功能的测试通常通过操作人员反复拔插进行,由于Type-C接口从外观看正反面完全相同,测试时很可能没有翻面,导致不良品流至用户手中,造成消费体验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不用对Type-C接口进行翻面即可完成功能测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Type-C接口、Type-C正反切换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和USB接口,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还分别连接有控制器和功能切换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模式切换模块,所述功能切换模块分别与Type-C接口、USB接口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和USB正反切换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功能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J1和二极管DPW,继电器J1用于对Type-C接口、USB接口进行电源通断的切换,其中继电器J1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J1的1脚与二极管DPW的阴极连接,继电器J1的12脚与二极管DPW的阳极连接;继电器J1的1脚与二极管DPW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DPW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Type-C正反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J2和二极管DCC,继电器J2用于对Type-C接口进行正反切换,其中继电器J2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J2的1脚与二极管DCC的阴极连接,继电器J1的12脚与二极管DCC的阳极连接;继电器J2的1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与功能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USB正反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和二极管,继电器用于对USB接口进行正反切换,其中继电器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的1脚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继电器的1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与功能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USB正反切换模块分为USB2.0正反切换模块和USB3.0正反切换模块,USB接口分为与USB2.0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的USB2.0接口和与USB3.0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的USB3.0接口。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TC15W408AD。

优选的,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为串口通讯接口JP1,所述串口通讯接口JP1与控制器的15脚、16脚连接,所述串口通讯接口JP1用于连接上位机。

优选的,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为按键组,所述按键组与控制器的17脚、18脚、19脚和20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式切换模块为模拟按键接口JP2,所述模拟按键接口JP2与控制器的17脚、18脚、19脚和20脚连接,所述模拟按键接口JP2用于连接外部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不用对Type-C接口进行翻面即可完成功能测试;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支持Type-C接口的测试产品通过测试线与Type-C接口连接,将上位机通过数据总线与USB接口连接;然后,通过人工操作模式切换模块对测试模式进行切换,测试模式分为USB接口的A面、USB接口的B面,在进行模式切换时,模式切换模块将切换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驱动模块分别向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导电或断电,进而控制Type-C接口正、反面与USB接口A、B面的连接,由此实现对Type-C接口的正、反面相对USB接口A、B面的功能测试,本实用新型进行测试时,避免了人工手动将Type-C接口翻面的操作,操作过程更为自动化,测试效率大大提升;

2)在对Type-C接口进行测试时,可通过功能切换模块对Type-C接口的信号传输功能及充电功能进行切换,测试功能丰富;具体来说,当需要对Type-C接口在连接有具备USB功能的外接设备进行信号测试时,操作人员操纵模式切换模块,随后控制器向继电器驱动模块发送测试信号,由Type-C正反切换模块实现Type-C接口的正反插入的切换,由USB正反切换模块实现USB接口的正反插入的切换,从而完成Type-C接口的USB数据传输功能测试;当需要对Type-C接口在连接有具备USB功能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测试时,通过控制器向继电器驱动模块发送测试信号,功能切换模块转换为充电功能测试模式,进行Type-C接口的USB充电功能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和模式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功能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Type-C正反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Type-C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USB2.0正反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USB2.0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USB3.0正反切换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USB3.0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继电器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供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数码管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单元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3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Type-C测试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Type-C接口、Type-C正反切换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和USB接口,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还分别连接有控制器和功能切换模块,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模式切换模块,所述功能切换模块分别与Type-C接口、USB接口连接。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数码管,数码管用于显示待测产品与本实用新型连接后的数据信息。

下面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支持Type-C接口的测试产品通过测试线与Type-C接口连接,将上位机通过数据总线与USB接口连接;然后,通过人工操作模式切换模块对测试模式进行切换,测试模式分为USB接口的A面、USB接口的B面,在进行模式切换时,模式切换模块将切换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继电器驱动模块分别向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导电或断电,进而控制Type-C接口正、反面与USB接口A、B面的连接,由此实现对Type-C接口的正、反面相对USB接口A、B面的功能测试,具体的,在进行Type-C接口的USB功能时,通过上位机向测试产品拷贝文件,上位机测试读写速度并生成测试结果。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测试时,避免了人工手动将Type-C接口翻面的操作,操作过程更为自动化,测试效率大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采用型号为STC15W408AD的单片机实现,如图2所示,所述模式切换模块可采用三种方式实现:1)模式切换模块为串口通讯接口JP1,所述串口通讯接口JP1与控制器的15脚、16脚连接,所述串口通讯接口JP1用于连接上位机;2)模式切换模块为按键组,所述按键组与控制器的17脚、18脚、19脚和20脚连接。3)模式切换模块为模拟按键接口JP2,所述模拟按键接口JP2与控制器的17脚、18脚、19脚和20脚连接,所述模拟按键接口JP2用于连接外部开关。在使用时,模式切换可对应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现:1)将上位机与串口通讯接口JP1连接,串口通讯接口JP1用于上位机与本实用新型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上位机进行模式切换;2)通过按键组进行模式切换;3)将外部开关与模拟按键接口JP2连接,通过外部开关进行模式切换。

进一步的,还包括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所述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和USB正反切换模块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继电器指示模块采用指示灯实现,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显示继电器的工作状态及测试结果,指示灯显示更为直观,便于操作人员对测试状态进行确认。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功能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J1和二极管DPW,继电器J1用于对Type-C接口、USB接口进行电源通断的切换;其中继电器J1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J1的1脚与二极管DPW的阴极连接,继电器J1的12脚与二极管DPW的阳极连接;继电器J1的1脚与二极管DPW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DPW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功能切换模块用于实现充电功能与信号传输功能的切换,具体的,当继电器驱动模块驱动继电器J1的线圈J1-1得电时,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2闭合,Type-C接口与USB接口的电源连接通路断开,将Type-C接口的充电功能测试切换为信号传输功能测试。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所述Type-C正反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J2和二极管DCC,继电器J2用于对Type-C接口进行正反切换,Type-C接口的电路原理图见图6;其中继电器J2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J2的1脚与二极管DCC的阴极连接,继电器J1的12脚与二极管DCC的阳极连接;继电器J2的1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与功能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需要说明的是,Type-C正反切换模块用于实现Type-C接口正面测试、反面测试的切换,具体的,当继电器驱动模块驱动继电器J2的线圈J2-1得电时,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2-2闭合,Type-C接口实现正反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USB正反切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继电器和二极管,继电器用于对USB接口进行正反切换,其中继电器的型号为ATX209,所述继电器的1脚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继电器的1脚与二极管DCC相连接的中点与功能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的12脚与二极管相连接的中点分别与继电器驱动模块和继电器状态指示模块连接。USB接口的A、B面切换原理与Type-C接口正反切换的原理相同,此处不予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USB正反切换模块分为USB2.0正反切换模块和USB3.0正反切换模块,USB接口分为与USB2.0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的USB2.0接口和与USB3.0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的USB3.0接口,所述USB3.0正反切换模块分为第一USB3.0正反切换模块和第二USB3.0正反切换模块。如图7和图8分别为USB2.0正反切换模块、USB2.0接口的电路原理图;图9和图10分别为USB3.0正反切换模块、USB3.0接口的电路原理图。

在对Type-C接口进行测试时,可通过功能切换模块对Type-C接口的信号传输功能及充电功能进行切换。当需要对Type-C接口在连接有具备USB功能的外接设备进行信号测试时,可分别对外接设备A面和B面的插入进行测试,具体的,操作人员操纵模式切换模块,随后控制器向继电器驱动模块发送测试信号,由Type-C正反切换模块实现Type-C接口的正反插入的切换,由USB正反切换模块实现USB接口的正反插入的切换,从而完成Type-C接口的USB数据传输功能测试;当需要对Type-C接口在连接有具备USB功能的外接设备进行充电测试时,通过控制器向继电器驱动模块发送测试信号,功能切换模块转换为充电功能测试模式,进行Type-C接口的USB充电功能测试。

如图11所示,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芯片Y3和芯片U2,其中芯片Y3的型号为74HC540N,芯片U2的型号为ULN2803;芯片Y3的1脚、10脚和19脚接地,芯片Y3的2脚、3脚、4脚、4脚、6脚、7脚、8脚和9脚均与控制器连接,芯片Y3的11脚、12脚、13脚、14脚、15脚、16脚、17脚和18脚分别与芯片U2的8脚、7脚、6脚、5脚、4脚、3脚、2脚和1脚连接,芯片Y3的20脚与供电模块连接;芯片U2的9脚接地,芯片U2的10脚、13脚、14脚、15脚、16脚、17脚和18脚分别与供电模块、Type-C接口、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2.0正反切换模块、第一USB3.0正反切换模块和第二USB3.0正反切换模块连接。继电器驱动模块用于控制功能切换模块、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2.0正反切换模块、第一USB3.0正反切换模块和第二USB3.0正反切换模块的输入输出切换。

应当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供电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用于为继电器驱动模块、控制器、Type-C正反切换模块、USB正反切换模块提供电源支持。具体的,供电模块包括电源适配器插座DC、有极电容C1、有极电容C2和二极管D1,其中电源适配器插座DC的型号为dc-005;电源适配器插座DC的1脚为电源输出端、2脚和3脚连接后接地,有极电容C1的正极、有极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D1的阴极均与电源适配器插座DC的1脚连接,有极电容C1的负极、有极电容C2的负极、二极管D1的阳极均与电源适配器插座DC的1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