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衣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313发布日期:2019-05-24 20:55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肠衣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衣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肠衣是家畜的大、小肠经刮制而成的坚韧半透明薄膜。主要用作香肠的外包装,其基本的功能就是保证香肠在一定条件及时间内不变质,以满足贮存及流通的需要。在香肠的生产过程中,要求所使用肠衣表面没有漏洞,因此肠衣检漏是肠衣生产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传统的肠衣检漏是通过在肠衣内灌水,然后通过人眼辨别肠衣是否漏水,这样的方式对于一些较小的洞则很难被发现,造成检查不全面。因此出现了一种专利号为“201520020086.4”的中国专利,但是这种检漏装置存在将肠衣套在透明外罩上十分困难的问题,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肠衣检漏装置,解决将肠衣套在透明外罩上十分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肠衣检漏装置,包括工作架,所述工作架通过隔断板分割成左腔和右腔,所述右腔内设有电缸和伺服马达,所述伺服马达水平安装在所述工作架上,所述电缸的一端安装在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端上,所述电缸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隔断板后延伸至所述左腔内并连接在灯管组件上,所述电缸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隔断板的一端上设有销轴;所述灯管组件包括安装座、灯管和透明玻璃罩,所述透明玻璃罩的罩壁内部开设有吹风孔,所述安装座上连接有吹气装置,所述吹气装置贯穿所述安装座后与所述吹风孔相连接;所述左腔内还设有色素标记盒,所述色素标记盒通过调节支架安装在所述工作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缸通过转板安装在所述伺服马达的输出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灯管组件通过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电缸的伸缩端上。

进一步的,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吹风管和气泵,所述气泵安装在所述工作架上,所述吹风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气泵上,所述吹风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座后连接在所述吹风孔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缸的伸缩端与所述隔断板的接触位置设有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架的上表面为黑色。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玻璃罩的前端为椭球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吹风装置和灯管组件的配合,使肠衣可以轻松的套在透明玻璃罩上,并通过光照的方式,观察底座上表面是否存在光点来判断肠衣是否存在漏洞,并根据光点的大小来判断漏洞的大小,并标记漏洞所在部位,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肠衣检漏装置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肠衣检漏装置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架;2、隔断板;3、左腔;4、右腔;5、电缸;6、伺服马达;7、灯管组件;701、安装座;702、灯管;703、透明玻璃罩;8、销轴;9、吹风装置;901、吹风管;902、气泵;10、吹风孔;11、色素标记盒;12、调节支架;13、转板;14、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肠衣检漏装置,包括工作架1,所述工作架1的上表面为黑色。所述工作架1通过隔断板2分割成左腔3和右腔4,所述右腔4内设有电缸5和伺服马达6,所述伺服马达6水平安装在所述工作架1上,所述电缸5的一端通过转板13安装在所述伺服马达6的输出端上,所述电缸5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隔断板2后延伸至所述左腔3内并连接在灯管组件7上。所述电缸5的伸缩端与所述隔断板2的接触位置设有轴承,所述电缸5的伸缩端贯穿所述隔断板2的一端上设有销轴8,利用所述销轴8防止所述电缸5在缩回的时候损坏到所述灯管组件7。

所述灯管组件7包括安装座701、灯管702和透明玻璃罩703,所述安装座701通过螺纹杆14螺纹连接在所述电缸5的伸缩端上。所述透明玻璃罩703的前端为椭球形,所述透明玻璃罩703的罩壁内部开设有吹风孔10,所述安装座701上连接有吹气装置9,所述吹气装置9包括吹风管901和气泵902,所述气泵902安装在所述工作架1上,所述吹风管9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气泵902上,所述吹风管90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座701后连接在所述吹风孔10上。

所述左腔3内还设有色素标记盒11,所述色素标记盒11通过调节支架12安装在所述工作架1上,利用所述调节支架12调节所述色素标记盒11的高度和左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肠衣套在透明玻璃罩703的椭球形的一端上,然后开启气泵902,将肠衣吹直,然后启动电缸5,利用电缸5推动透明玻璃罩703向左推进,将肠衣套在透明玻璃罩703上,然后开启灯管702,并用伺服电机6做往返运动,如有漏孔,将会在工作架1的黑面上映射出来,然后调节色素标记盒11的位置将其标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