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离式水平位移观测标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5476发布日期:2019-05-15 23:2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离式水平位移观测标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平位移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式水平位移观测标志。



背景技术:

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观测是目前深大基坑的必须观测项目。水平位移观测可实时监测基坑在水平方向的变形情况,为分析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性提供基础数据。在观测过程中,观测精度以及技术人员临边的安全性对观测工作至关重要。

目前,基坑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观测多采用全站仪配合棱镜或反射片的方法:1、设置细钢筋或镀锌钢筋等普通观测标志,观测作业时,在观测标志顶安放棱镜进行观测;2、对于采用桩锚支护以及地下连续墙的基坑,在支护结构顶,使用螺丝固定粘贴了反射片的观测标志。

对于第一种观测标志,每次观测均需技术人员临边作业,存在安全风险,并且人为安放棱镜误差较大、效率较低;对于第二种观测标志,在基坑观测期内,随施工进度的推进、工作面的转换,往往需要多次调整仪器架设的位置,而反射片需与全站仪的视准线近似垂直,如果全站仪视准线与反射片间夹角过小,会导致精度降低,观测标志随仪器位置旋转角度需要拆卸螺丝,非常繁琐,并且项目结束后,回收比较困难,投入较大。因此,研发一种安装和使用方便安全的水平位移观测标志,对于提高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效率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所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式的观测标志,该标志可以规避技术人员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风险,消除人为安放棱镜的误差,提高观测精度,同时解决反射片不能灵活旋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式水平位移监测标志,包括固定端与观测头,所述固定端包括楔形体、圆柱体、转接部分A,楔形体、圆柱体、转接部分A1-3自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设为整体结构,所述观测头包括转接部分B、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设在转接部分B上端,反射片的中心位于转接部分B的轴线延长线上。

具体地,所述固定端的楔形体和圆柱体预埋于混凝土结构内,所述圆柱体为螺纹钢筋,能够使圆柱体与混凝土结构结合牢固,或者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钻孔植入固定端,为方便植入,固定端下端做成楔形体,固定端预埋或植入于混凝土结构内,露出转接部分A。

具体地,所述转接部分B与转接部分A相配合套接在一起,所述转接部分B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其内径等于转接部分A外径,转接部分A与转接部分B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装置原理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流程简单,使用方便;(2)本实用新型分离式水平位移观测标志不需要改变原观测方式,可提高基坑支护结构顶水平位移观测的效率、精度和操作人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固定端,2—观测头,1-1—楔形体,1-2—圆柱体,1-3—转接部分A,2-1—转接部分B,2-2—反射片,3—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分离式水平位移监测标志,包括固定端1与观测头2,所述固定端包括楔形体1-1、圆柱体1-2、转接部分A1-3,楔形体1-1、圆柱体1-2、转接部分A1-3自下到上依次连接在一起,设为整体结构,所述观测头包括转接部分B2-1、反射片2-2,所述反射片2-2设在转接部分B2-1上端,反射片2-2的中心位于转接部分B2-1的轴线延长线上,且反射片2-2与转接部分B2-1轴线相平行。

具体地,所述固定端1的楔形体1-1和圆柱体1-2预埋于混凝土结构3内,所述圆柱体1-2为螺纹钢筋,能够使圆柱体1-2与混凝土结构3结合牢固,或者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钻孔植入固定端1,为方便植入,固定端1下端做成楔形体1-1,固定端1预埋或植入于混凝土结构内,露出转接部分A1-3。

具体地,所述转接部分B2-1与转接部分A1-3相配合套接在一起,所述转接部分B2-1为内部中空的圆筒,其内径等于转接部分A1-3外径,转接部分A与转接部分B长度相等。

其使用方法是:将固定端1预埋或植入支护结构3内,露出转接部分A1-3,然后将观测头2插入固定端1,观测头2可以绕固定端1的中轴线旋转,确保反射片2-2垂直于全站仪视准线,调整全站仪位置后,旋转观测头,使反射片与视准线垂直,本申请在不改变原有的观测方式的基础上,观测精度好,降低了技术人员安全风险,利于回收,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