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培养瓶套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5291发布日期:2019-05-17 20:2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土壤培养瓶套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培养气体测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土壤培养瓶套组。



背景技术:

现土壤培养实验过程中,涉及培养、补水、取气三个部分,每一步需更换不同的瓶盖及进行相应的处理,实验过程繁琐且易造成实验误差。

培养过程涉及土壤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时不能将瓶口完全敞开放于培养箱内,否则易造成蒸腾作用过剩,因此只能将保鲜膜进行尽可能多,数量的扎孔,盖住瓶口后用细绳系紧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同时,孔有大有小且分布不均。

补水过程需先将上步所述保鲜膜取下,将针筒抽满水后安装上针头,人工移动针筒将水较均匀的浇到土壤层,费时费力的同时水浇的也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

取气过程取样针需要扎透约3cm厚的橡胶塞,才能进行取气,费时费力且扎透过程中取样针较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土壤培养瓶套组,能够在培养、补水和取气过程中,实现避免人工管理和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并减少人力投入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土壤培养瓶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瓶塞、上盖部件;

内瓶塞整体呈斜圆环状,其斜侧面的外表设置有一层密封橡胶圈 1,可实现安装在培养瓶内后,保证气体不会从瓶与内瓶塞之间的缝隙逸散,内瓶塞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2,用于实现和上盖部件连接固定。

本发明优选的是,内瓶塞整体采用亚克力材质。

上盖部件包括两种,一种是培养上盖,另一种是补水上盖。

培养上盖,整体采用亚克力材质,形状为与内瓶塞配合相接的圆锥状,其顶层布设有均匀密集的排气孔5,用于供瓶内气体的交换,具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上盖耳a4,对称布置,环状外表还设有与内瓶塞的内螺纹连接的外螺纹a3。

补水上盖,整体采用亚克力材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半球状顶部8,半球状顶部8留有补水接口10,下层设置有均匀密集的空隙 9,补水接口10与空心9相通,并且补水上盖的形状为与内瓶塞对接连接的锥状,其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b6,同时补水上盖留有对称布置的上盖耳b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取气上盖,取气上盖中部设有橡胶块,橡胶块中部留有取气针眼,取气针眼中插入有取气针 12,取气上盖形状为与培养瓶配合的圆锥状,外部表面留有外橡胶 11,其顶部边缘同样留有对称布置的上盖耳c13。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橡胶块厚度为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克服了原实验中排气孔均为人工在保鲜膜上扎孔后盖住瓶口再用细绳固定,费时费力且排气孔大小不一,排气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本实用考虑实验的严谨性,在培养上盖上均匀密集布置排气孔,确保均匀换气,减少了扎孔过程中的人力及时间的投入。

2.克服原实验中人工自主补水,费时费力,且培养瓶中土壤湿润度不均匀,本实用在补水上盖中下层均匀密集布置有空隙,使得补水过程简单,保证了土壤湿润度均匀且减少了实验误差。

3.克服原实验中取样针需要扎透约3cm厚的橡胶塞,才能进行取气,费时费力,且在扎透过程中取样针较易断裂,本实用的取气上盖中橡胶块约厚为1cm,保证气密性的同时,减少了扎针过程中人力及时间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瓶塞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培养上盖结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培养上盖结构俯视图;

图5为内瓶塞与培养上盖配合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补水上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补水上盖的俯视图;

图8为补水上盖与内瓶塞配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取气上盖的侧视图;

图10为取气上盖的俯视图。

图中:1-橡胶密封圈、2-内螺纹、3-外螺纹a、4-上盖耳a、5- 排气孔、6-外螺纹b、7-上盖耳b、8-半球状顶部、9-空隙、10-补水接口、11-外橡胶、12-取气针、13-上盖耳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土壤培养瓶套组,包括内瓶塞、上盖部件、取气上盖,

上盖部件包括:培养上盖、补水上盖。

如图2所示,内瓶塞,内瓶塞为斜圆环状,内瓶塞外表设有密封橡胶圈1,内瓶塞工作时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培养瓶内,培养瓶具有一个锥形开口,内瓶塞的橡胶密封圈1与瓶口紧密贴合,保证气密性;

内瓶塞的环内表层设有内螺纹2,内螺纹2用于与上盖部件紧密连接,所述的内瓶塞整体采用亚克力材质。

如图3-5所示,培养上盖采用亚克力材质,培养上盖顶层均匀密布有若干排气孔5,用于培养瓶内外气体的交换,培养上盖具有与盖体一体成型的上盖耳a4,且对称布置,利于上盖的更换,培养上盖形状是与内瓶塞配合的锥状,且培养上盖环状外表设有与下盖旋合连接的外螺纹a3。

如图6-8所示,补水上盖采用亚克力材质,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半球状顶部8,半球状顶部留有一个补水接口10,补水时,利用针筒将针头插入此接口,下层布置设有均匀密集的空隙9,针筒利用压力将水浇在土壤表层,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补水上盖的形状为与内瓶塞对接连接的锥状,其外表面上设有外螺纹b6,并且补水上盖留有对称布置的上盖耳b7。

如图9-10所示,取气上盖采用内部具有橡胶块,厚度约为1cm,其中部留有取气针眼,取气针12插入取气针眼,并固定取气针12,保证气密性的同时减轻了取气针12穿透过程的难度,取气上盖形状为与培养瓶配合的圆锥状,外部表面留有外橡胶11,其顶部边缘同样留有对称布置的上盖耳c13。

土壤培养瓶套组的使用方法,使用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减少了实验前期挑选、采购实验器皿耗费的时间、精力等问题。

1.土壤进行培养时:

将培养上盖通过其外螺纹a3旋入安装在培养瓶内的内瓶塞的内螺纹2内,组成瓶盖1,将培养瓶放入培养箱内进行恒温培养。

2.土壤进行补水时

补水前将培养上盖旋出,旋入补水上盖,利用针筒进行补水操作,针筒的针头插入补水接口10,补水接口10与下层空隙9相通,在压力作用下,水从空隙9均匀喷出,实现给土壤补水。

3.土壤进行取气时

将内瓶塞和培养上盖整体取出,换上取气上盖,利用取气上盖中部的取气针连接采样器,抽取培养瓶内的气体,利用排出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的呼吸作用强度。

取气完毕后,将取气瓶盖整体取出,换上内瓶塞和培养上盖,继续放入培养箱进行培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