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8766发布日期:2019-04-16 23:4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他是我们生命的保证。所以一个好的水源对于我们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需要有水质监测装置为我们把关,现有的对水纯净度检测的装置建构复杂,操作繁琐,且造价过高,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推出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对水纯净度检测的装置建构复杂,操作繁琐,且造价过高,一般中小型企业难以承受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有装置外壳以及导温壳,所述装置外壳上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装置外壳通过连接管与导温壳相连接,且连接管上设置有液压泵,所述导温壳上安装有出水管,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底端固定有高温加热器,所述装置外壳内壁固定有导温板,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板,且活性炭吸附板位于连接管与导温板之间,所述进水管位于活性炭吸附板与导温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以及导温壳前端均固定有透明观察窗以及第一刻度尺。

优选的,所述底座下端固定有两个以上支撑腿,两个以上所述支撑腿下端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两个所述支撑腿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减震垫。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管盖。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开关阀。

优选的,所述底座后端固定有推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高温加热器、导温板、活性炭吸附板以及导温壳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能够对水的纯净度进行计算;通过添加了万向轮以及支撑腿,该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检测效果好,便携性好,操作方便快捷,检测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中装置外壳的剖视图。

图中:1进水管、2透明观察窗、3第一刻度尺、4装置外壳、5底座、6支撑腿、7导温壳、8连接管、9液压泵、10活性炭吸附板、11导温板、12高温加热器、13出水管、14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可移动的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底座5,底座5上端固定有装置外壳4以及导温壳7,装置外壳4上安装有进水管1,装置外壳4通过连接管8与导温壳7相连接,且连接管8上设置有液压泵9,导温壳7上安装有出水管13,装置外壳4内部底端固定有高温加热器12,装置外壳4内壁固定有导温板11,装置外壳4内部固定有活性炭吸附板10,且活性炭吸附板10位于连接管8与导温板11之间,进水管1位于活性炭吸附板10与导温板11之间。

本实施例中,装置外壳4以及导温壳7前端均固定有透明观察窗2以及第一刻度尺3,底座5下端固定有两个以上支撑腿6,两个以上支撑腿6下端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两个支撑腿6与底座5之间设置有减震垫,进水管1上设置有管盖,出水管13上设置有开关阀14,底座5后端固定有推手。

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水通过进水管1倒入装置外壳4内,工作人员通过装置外壳4前端固定的透明观察窗2以及刻度尺,对水的体积进行观察,记为T1,水落在导温板11上,然后工作人员启动高温加热器12,高温加热器12型号为SRZ SZL,高温加热器12工作产生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导温板11进行加热,导温板11将热量传给水,水达到沸点开始气化变为水蒸气,水中的液体杂质也开始气化,杂质气体与水蒸气通过活性炭吸附板10,活性炭吸附板10对杂质气体进行吸附过滤,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液体泵,液体泵工作将水蒸气通入导温壳7内,工作人员通过安装在装置外壳4前端的透明观察窗2,观察装置外壳4内部的水含量,当水全部气化完成后,工作人员关闭液压泵9,然后工作人员将本实用新型移动到温度较低的地方,导温壳7内的水蒸气在低温环境下开始液化,液化完成后,工作人员通过导温壳7前端的透明观察窗2以及刻度尺对其体积进行查看,记为T2,T2/T1变为水的纯净度,通过高温加热器12、导温板11、活性炭吸附板10以及导温壳7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对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能够对水的纯净度进行计算;通过添加了万向轮以及支撑腿6,该设计便于工作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本实用新型检测效果好,便携性好,操作方便快捷,检测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