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4765发布日期:2019-04-05 20:5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检具,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头枕对驾乘人员的颈部起到支撑、保护作用,头枕杆作为座椅头枕的支撑骨架,其品质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安全,现在的头枕杆多采用专门的头枕杆弯管机绕制,成品品质较为稳定;目前对头枕杆的成品检测多采用目视进行,检测要点主要关注其两个插接撑杆的相对位置是否合适,以使其满足在座椅头枕管上的插接;而对头枕杆其余部位的关注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对头枕杆各主要部位进行位置匹配度检测的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其关键在于:包括基座,该基座上设有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向检测组件,该支撑组件的前方设有头部检测件,该支撑组件的后方设有尾部定位件;

所述头部检测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头部检测件左右并排分布,所述尾部定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尾部定位件左右并排分布,所述侧向检测组件包括竖杆检测件和撑杆检测件,其中竖杆检测件靠近所述头部检测件,撑杆检测件靠近所述尾部定位件。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头枕杆置于支撑组件上,使其插接撑杆的自由端端部通过尾部定位件定位,再分别通过竖杆检测件和撑杆检测件对头靠竖杆和插接撑杆的位置进行匹配度检测,并通过头部检测件对悬杆进行位置匹配度检测;从而对头枕杆的各主要部位均进行位置匹配度检测,以对品质进行更严格的管控。

所述头部检测件包括第一座体,该第一座体上活动穿设有第一推拉杆,该第一推拉杆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一推拉杆的内端设有第一U型卡头,该第一U型卡头的横臂与第一推拉杆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一U型卡头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推拉杆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一挡圈,该第一挡圈和第一座体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

以上方案中,第一推拉杆沿第一座体前后移动,推动第一推拉杆,根据第一U型卡头是否能与悬杆卡合检测悬杆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匹配,第一复位弹簧用于检测后第一U型卡头的自动回缩。

所述尾部定位件包括定位座,该定位座上设有撑杆定位孔,该撑杆定位孔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组件。该设计中,头枕杆的两个插接撑杆的自由端端面分别与撑杆定位孔对接,进行定位。

所述竖杆检测件包括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上活动穿设有第二推拉杆,该第二推拉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二推拉杆的内端设有第二U型卡头,该第二U型卡头的横臂与第二推拉杆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二U型卡头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推拉杆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二挡圈,该第二挡圈和第二座体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

以上方案中,第二推拉杆沿第二座体左右移动,推动第二推拉杆,根据第二U型卡头是否能与头靠竖杆卡合检测头靠竖杆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匹配,第二复位弹簧用于检测后第二U型卡头的自动回缩。

所述撑杆检测件包括第三座体,该第三座体上活动穿设有第三推拉杆,该第三推拉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三推拉杆的内端设有第三U型卡头,该第三U型卡头的横臂与第三推拉杆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三U型卡头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三推拉杆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三挡圈,该第三挡圈和第三座体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

以上方案中,第三推拉杆沿第三座体左右移动,推动第三推拉杆,根据第三U型卡头是否能与插接撑杆卡合检测插接撑杆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匹配,第三复位弹簧用于检测后第三U型卡头的自动回缩。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撑杆支座,两组所述撑杆支座分别靠近左右两侧的所述侧向检测组件,两组所述撑杆支座之间设有横杆支座。

所述撑杆支座上沿前后方向设有撑杆卡槽,同侧的所述撑杆支座、第一U型卡头和定位座对应设置,使其撑杆卡槽、第一U型卡头的U型腔和撑杆定位孔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横杆支座上沿左右方向设有横杆卡槽。横杆卡槽用于放置头靠横杆,并检测头靠横杆的位置是否与设计位置相吻合。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能将头枕杆置于支撑组件上,使其插接撑杆的自由端端部通过尾部定位件定位,再分别通过竖杆检测件和撑杆检测件对头靠竖杆和插接撑杆的位置进行匹配度检测,并通过头部检测件对悬杆进行位置匹配度检测;从而对头枕杆的各主要部位均进行位置匹配度检测,以对品质进行更严格的管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竖杆检测件4和撑杆检测件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头部检测件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头枕杆,包括两根竖向且正对设置的插接撑杆a1,两根所述插接撑杆a1的前方水平设有头靠横杆a2,该头靠横杆a2与插接撑杆a1垂直,该头靠横杆a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竖向向上延伸的头靠竖杆a3,两根所述插接撑杆a1的上端同时向前弯折形成悬杆a4,该悬杆a4的伸出端与对应的所述头靠竖杆a3的上端连接。

在对以上头枕杆进行检测时,插接撑杆a1的上端对应前方,插接撑杆a1的下端对应后方。

实施例2:

如图4、5、6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头枕杆检具,包括基座1,该基座1上设有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侧向检测组件,该支撑组件的前方设有头部检测件2,该支撑组件的后方设有尾部定位件3;

所述头部检测件2为两个,两个所述头部检测件2左右并排分布,所述尾部定位件3为两个,两个所述尾部定位件3左右并排分布,所述侧向检测组件包括竖杆检测件4和撑杆检测件5,其中竖杆检测件4靠近所述头部检测件,撑杆检测件5靠近所述尾部定位件。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两组撑杆支座7,两组所述撑杆支座7分别靠近左右两侧的所述侧向检测组件,两组所述撑杆支座7之间设有横杆支座6;

所述撑杆支座7上沿前后方向设有撑杆卡槽7a,所述横杆支座6上沿左右方向设有横杆卡槽6a。

所述尾部定位件3包括定位座31,该定位座31上设有撑杆定位孔3a,该撑杆定位孔3a的开口朝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头部检测件2包括第一座体21,该第一座体21上活动穿设有第一推拉杆22,该第一推拉杆22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一推拉杆22的内端设有第一U型卡头23,该第一U型卡头23的横臂与第一推拉杆22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一U型卡头23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推拉杆22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一挡圈24,该第一挡圈24和第一座体21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25。

所述竖杆检测件4包括第二座体41,该第二座体41上活动穿设有第二推拉杆42,该第二推拉杆4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二推拉杆42的内端设有第二U型卡头43,该第二U型卡头43的横臂与第二推拉杆42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二U型卡头43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二推拉杆42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二挡圈44,该第二挡圈44和第二座体41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45。

所述撑杆检测件5包括第三座体51,该第三座体51上活动穿设有第三推拉杆52,该第三推拉杆5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第三推拉杆52的内端设有第三U型卡头53,该第三U型卡头53的横臂与第三推拉杆52的内端固定连接,该第三U型卡头53的两个竖臂朝内伸向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三推拉杆52上靠近其外端设有第三挡圈54,该第三挡圈54和第三座体51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55。

同侧的所述撑杆支座7、第一U型卡头23和定位座31对应设置,使其撑杆卡槽7a、第一U型卡头23的U型腔和撑杆定位孔3a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组所述撑杆支座7之间的基座上还设有齿形检测件;

该齿形检测件包括第四座体,该第四座体上活动穿设有第四推拉杆,该第四推拉杆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该第四推拉杆的端部设有齿形匹配块;

所述基座1上还设有两个快速夹,两个所述快速夹分别用于夹持头枕杆的两个插接撑杆a1。

检测时,将头枕杆置于支撑组件上;具体的,将两根插接撑杆a1放置在两组撑杆支座7上的撑杆卡槽7a内,并使两根插接撑杆a1的自由端插入定位座31上的3a内,观察头靠横杆a2是否能落于横杆支座6上的横杆卡槽6a内,并基于此判断头靠横杆a2的位置是否合格;

如头靠横杆a2合格,则再分别推动第一推拉杆22、第二推拉杆42、第三推拉杆52,观察第一U型卡头23、第二U型卡头43、第三U型卡头53是否能与悬杆a4、头靠竖杆a3、插接撑杆a1卡合,并基于此判断悬杆a4、头靠竖杆a3、插接撑杆a1的位置是否合格。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