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1425发布日期:2019-03-27 10:03阅读:8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



背景技术:

电子秤是衡器的一种,利用胡可定律或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的工具。电子秤主要由称重系统、传力专利系统和示值系统三部分组成。现有的电子秤往往不能实现自动断电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其能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秤不能自动断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充电电路、称重传感器、处理器、报警电路、热释电传感器和计时器,壳体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壳体上还设有蜂鸣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蓄电池、称重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报警电路、热释电传感器和计时器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蜂鸣器连接报警电路。

优选的,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PT124G-111。

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IH-3602。

优选的,所述处理器的型号为PM8916。

优选的,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以及MOS管Q1,MOS管Q1的栅极连接处理器的信号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1的一端均与处理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报警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延时电路、低频振荡器,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作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延时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与电池的负极连接;延时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1,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度单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低频振荡器连接,低频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还通过一串联支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该串联支路由电阻R4、电容C2依次连接构成,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池的正极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敏传感器和计时器在不使用时自动断电,节省大量的电力资源。设置湿度传感器,当电子秤遇水时,处理器通过报警电路使蜂鸣器报警,提醒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的模块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智能自动断电电子秤,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蓄电池、充电电路、称重传感器、处理器、报警电路、热释电传感器和计时器,壳体上表面设有压力传感器,壳体上还设有蜂鸣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蓄电池、称重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报警电路、热释电传感器和计时器均与处理器连接,所述充电电路与蓄电池连接,蜂鸣器连接报警电路。

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壳体上的压力时,发送信号至处理器,处理器使蓄电池供电,使整个电子秤上电工作。称重传感器检测壳体上的重量,发送给处理器。通过热释电和计时器,实现自动断电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外接温度会影响认识的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当人靠近电子秤的时候,热释电传感器感应到热量,进而使处理器开启各器件,相反,热释电传感器感应到热量减少到一定程度,且在一定时间内热量没有增加,处理器会自动选择各器件关机或待机。

压力传感器的型号为PT124G-111。湿度传感器的型号为HIH-3602。处理器的型号为PM8916。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路包括电阻R1以及MOS管Q1,MOS管Q1的栅极连接处理器的信号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阻R1的一端均与处理器的电流反馈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蓄电池。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报警电路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延时电路、低频振荡器,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处理器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作为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延时电路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与电池G的负极连接;延时电路包括并联的电阻R3和电容C1,电阻R3与电容C1的一度单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池G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低频振荡器连接,低频振荡器包括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蜂鸣器BL的一端连接,蜂鸣器BL的另一端连接电池G的负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还通过一串联支路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该串联支路由电阻R4、电容C2依次连接构成,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电池G的正极连接。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