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3745发布日期:2019-04-05 19:1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



背景技术:

滴定管是一种医学实验经常用到的实验仪器,通常是在滴定管中放出一定量的滴定溶液,滴定到下方的实验器皿中,与实验器皿中的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在滴定过程中在滴定管滴定的同时还需要对下方的实验器皿进行摇晃,使滴定的液体能够分散分布,目前用的器皿多数为锥形瓶或者烧杯,由于锥形瓶上部开口较小,在摇晃过程中不易洒出,所以使用比较安全,但当使用烧杯进行滴定时,一边摇晃烧杯一边滴定可能会使烧杯内反应液体溅出,造成实验数据不准确,而且由于操作麻烦,还可能会导致滴定量不准确,造成较大的误差;因此,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滴定效果好、滴定误差小的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滴定效果好、滴定误差小的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它包括底座、支撑杆、固定杆和滴定管,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放置区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部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设置有竖直的滴定管,所述滴定管下部设置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上设置有旋转活塞,所述缓冲部末端连接有分散装置,所述缓冲部末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分散装置包括颈部、导管、通气孔、缓冲环和滴定头,所述颈部设置在分散装置顶部,所述颈部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颈部下方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导管下部设置有缓冲环,所述缓冲环下部设置有多个滴定头。

颈部的内螺纹与缓冲部的外螺纹相配合,能够通过内、外螺纹实现分散装置的安装与取下,且密封效果良好,使用便捷。

通气孔使导管内与外界环境相通,主要是为了平衡导管内外的气压差,方便分散装置内液体的流出,并且由于通气孔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导管内流动的液体也不会溅出导管外。

缓冲环为圆环状,且滴定头均匀分布在缓冲环下部,均匀分布的滴定头能够使滴定更加均匀,烧杯内滴定液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减少摇晃烧杯的次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导管的数量为2-4个,每个导管上均设置有通气孔,旋转活塞通过旋转控制滴定管的流速和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分散装置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旋转固定在缓冲部末端,固定完成后,将烧杯放置在放置区,打开旋转活塞,让滴定管内的液体流出,经过分散装置的颈部后进入导管内,经过导管之后流入到缓冲环中,到达缓冲环后再经滴定头滴入到烧杯中,由于滴定头均匀分布在缓冲环下部,因此滴下的液体能够分散分布,因此不摇晃烧杯也能使滴定液体均匀滴定,并且导管上还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的设置可以连通内外,使导管内外不存在气压差,能够让分散装置内的液体更易流出,减小误差,并且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取下分散装置,只用滴定管滴定,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种使用方便、滴定效果好、滴定误差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分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 2、放置区 3、支撑杆 4、固定杆 5、滴定管 6、缓冲部 7、旋转活塞 8、分散装置 9、颈部 10、外螺纹 11、导管 12、通气孔 13、缓冲环 14、滴定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它包括底座1、支撑杆3、固定杆4和滴定管5,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放置区2和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上部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另一端设置有竖直的滴定管5,所述滴定管5下部设置有缓冲部6,所述缓冲部6上设置有旋转活塞7,所述缓冲部6末端连接有分散装置8,所述缓冲部6末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分散装置8包括颈部9、导管11、通气孔12、缓冲环13和滴定头14,所述颈部9设置在分散装置8顶部,所述颈部9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颈部9下方设置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上设置有通气孔12,所述导管11下部设置有缓冲环13,所述缓冲环13下部设置有多个滴定头1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分散装置8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10旋转固定在缓冲部6末端,固定完成后,将烧杯放置在放置区2,打开旋转活塞7,让滴定管5内的液体流出,经过分散装置8的颈部9后进入导管11内,经过导管11之后流入到缓冲环13中,到达缓冲环13后再经滴定头14滴入到烧杯中,由于滴定头14均匀分布在缓冲环13下部,因此滴下的液体能够分散分布,因此不摇晃烧杯也能使滴定液体均匀滴定,并且导管11上还设置有通气孔12,通气孔12的设置可以连通内外,使导管11内外不存在气压差,能够让分散装置8内的液体更易流出,减小误差,并且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取下分散装置8,只用滴定管5滴定,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种使用方便、滴定效果好、滴定误差小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和2所示,一种药理学实验用滴定装置,它包括底座1、支撑杆3、固定杆4和滴定管5,所述的底座1上设置有放置区2和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上部设置有水平的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另一端设置有竖直的滴定管5,所述滴定管5下部设置有缓冲部6,所述缓冲部6上设置有旋转活塞7,所述缓冲部6末端连接有分散装置8,所述缓冲部6末端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分散装置8包括颈部9、导管11、通气孔12、缓冲环13和滴定头14,所述颈部9设置在分散装置8顶部,所述颈部9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颈部9下方设置有导管11,所述导管11上设置有通气孔12,所述导管11下部设置有缓冲环13,所述缓冲环13下部设置有多个滴定头14。

颈部9的内螺纹与缓冲部6的外螺纹10相配合。

通气孔12使导管11内与外界环境相通。

缓冲环13为圆环状,且滴定头14均匀分布在缓冲环13下部。

导管11的数量为2-4个,每个导管11上均设置有通气孔12。

旋转活塞7通过旋转控制滴定管5的流速和流量。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分散装置8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10旋转固定在缓冲部6末端,固定完成后,将烧杯放置在放置区2,打开旋转活塞7,让滴定管5内的液体流出,经过分散装置8的颈部9后进入导管11内,经过导管11之后流入到缓冲环13中,到达缓冲环13后再经滴定头14滴入到烧杯中,由于滴定头14均匀分布在缓冲环13下部,因此滴下的液体能够分散分布,因此不摇晃烧杯也能使滴定液体均匀滴定,并且导管11上还设置有通气孔12,通气孔12的设置可以连通内外,使导管11内外不存在气压差,能够让分散装置8内的液体更易流出,减小误差,并且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取下分散装置8,只用滴定管5滴定,使用更加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一种使用方便、滴定效果好、滴定误差小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