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4578发布日期:2019-08-16 21:26阅读:1020来源:国知局
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铁反应时间是指电磁铁在通断电时,内部衔铁到达指定位置或返回原位时所需要的时间,它是电磁铁工作的一个重要参数。在液压控制回路设计中,直接关系到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现有反应时间的测量,通常是基于红外测距传感器;但基于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反应时间测量系统对信号处理有较高要求,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

故,急需设计一种新的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电磁铁至少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两端的磁性件和磁活塞,所述磁活塞上固设有一中间轴,所述磁性件和磁活塞通过套设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复位弹簧连接,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电磁线圈;该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用以承载所述电磁铁的承载座,所述承载座的一侧设有用以将其限位的限位组件,另一侧设有用以检测电磁铁反应时间的检测组件。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通过插销与呈弯曲状设置的把手的末端枢轴连接,所述把手的中部位置通过曲柄销与呈弯曲状设置的第一连接件的首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末端通过连接销与按压杆枢轴连接,所述按压杆的末端上固设有一按压头,所述按压头可贯穿所述承载座上的通孔按压于所述电磁铁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至少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固设有一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水平滑动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可滑动的导向板固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的金属套筒固接,所述金属套筒可紧贴于所述承载座的表面;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的测试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一侧设有驱动所述导向板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板一侧用以吸附所述导向板的真空吸附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滑块,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水平滑动的驱动气缸;所述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保持电磁铁管;所述保持电磁铁管可通过第二连接件驱动所述导向板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杆的另一侧还设有固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固设有一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与第一导向杆平行,且其上套设有一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固接,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上的测试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第二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与其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测试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测试板的任意一侧还设有用以测量其移动距离的位移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弹簧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三弹簧的弹性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该测试装置可测试电磁铁内部中心轴的运动,进而测量出电磁铁反应时间,该测试装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同时,限位组件可将电磁铁限位,提高测试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电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磁铁反应时间测试装置,电磁铁至少包括壳体100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两端的磁性件101和磁活塞102,所述磁活塞102上固设有一中间轴103,所述磁性件101和磁活塞102通过套设在所述中间轴103上的复位弹簧104连接,所述壳体100内还设有电磁线圈105。当所述电磁线圈105在得电状态时,所述磁活塞102和中间轴103在磁力的作用下面向所述磁性件101移动,直至所述磁活塞102和磁性件101紧贴。当所述电磁线圈105在失电状态时,所述磁活塞102和中间轴103在复位弹簧104的作用下背向所述磁性件101移动,直至所述磁活塞102移动至相应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该装置包括机架1以及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用以承载所述电磁铁的承载座2,所述承载座2的一侧设有用以将其限位的限位组件3,所述限位组件3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限位座31,所述限位座31上通过插销32与呈弯曲状设置的把手33的末端枢轴连接,所述把手33的中部位置通过曲柄销34与呈弯曲状设置的第一连接件35的首端枢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5的末端通过连接销36与按压杆37枢轴连接,所述按压杆37的末端上固设有一按压头38,所述按压头38可贯穿所述承载座2上的通孔按压于所述电磁铁的外表面。所述限位组件的设置可将电磁铁限位在所述承载座2内,以提高测试的精准性;

所述承载座2的另一侧设有用以检测电磁铁反应时间的检测组件4,所述检测组件4至少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固定座41,所述第一固定座41上固设有一第一导向杆42,所述第一导向杆42上套设有可在其上水平滑动的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4,所述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4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42上可滑动的导向板45固接,所述第一弹簧43的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42上的金属套筒46固接,所述金属套筒46可紧贴于所述承载座2的表面。所述第二弹簧44的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杆42上的测试板47固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测试板47的任意一侧还设有用以测量其移动距离的位移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杆42的一侧设有驱动所述导向板45水平移动的驱动组件5,所述驱动组件5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向板45一侧用以吸附所述导向板45的真空吸附器(图中未示出)。所述驱动组件5还包括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一滑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与其相匹配的第一滑块52,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52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水平滑动的驱动气缸53。所述第一滑块52的另一端固设有一保持电磁铁管54,所述保持电磁铁管54可通过第二连接件55驱动所述导向板45水平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导向杆42的另一侧还设有固设在所述机架1上的第二固定座61,所述第二固定座61上固设有一第二导向杆62,所述第二导向杆62与第一导向杆42平行,且其上套设有一第三弹簧63,所述第三弹簧6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座61固接,另一端与套设在所述第二导向杆62上的测试板47固接。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第二滑轨6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64上与其相匹配的第二滑块65,所述第二滑块65与所述测试板47固接。

所述第二弹簧44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一弹簧43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弹簧43的弹性系数大于所述第三弹簧63的弹性系数。

下面简单阐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电磁铁放置于承载座2内,按压把手33的首端,通过与所述把手33枢轴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5驱动按压杆37水平移动,直至位于所述按压杆37末端的按压头38贯穿所述承载座2上的通孔按压于所述电磁铁的外表面;

S2、启动设置在机架1上位于导向板45一侧的真空吸附器,将所述导向板45吸附,此时,设置在第一导向杆42上的第一弹簧43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44处于压缩状态;设置在第二导向杆62上的第三弹簧63处于初始状态;

S3、连通电磁线圈105,使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此时,所述磁活塞102和中间轴103整体向磁性件101移动,直至至合适位置,所述中间轴103上具有磁力,所述中间轴103在磁力的作用下吸引设置在第一弹簧43一端的金属套筒46向其移动,直至其作用力大于真空吸附器吸附所述导向板45的吸附力,此时,所述第一弹簧43、第二弹簧44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44一端的测试板47整体移动,所述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4处于初始状态;设置在所述测试板47一侧的位移传感器可测出所述测试板47从起始位至末端位所需时间,该时间即电磁铁伸出的反应时间;

S4、启动驱动气缸53,所述驱动气缸53的气缸轴驱动第一滑块52和保持电磁铁管54同步移动至相应位置后停止,使所述保持电磁铁管54处于通电状态,所述保持电磁铁管54通过第二连接件55吸住导向板45,此时,所述第一弹簧43和第二弹簧44处于初始状态,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使所述电磁铁失电,所述中间轴103上的磁力逐渐减缩,在所述第三弹簧63的作用力下逐渐返回至初始位置,所述位移传感器测出所述测试板47从末端位至起始位所需时间,该时间即电磁铁缩回的反应时间;

S5、待测试完成后,所述保持电磁铁管54失电,复位,待下次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该测试装置可测试电磁铁内部中心轴的运动,进而测量出电磁铁反应时间,该测试装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同时,限位组件可将电磁铁限位,提高测试的精准性。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