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597发布日期:2019-05-03 19:00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短纤生产中流量计量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



背景技术:

刮板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当被测流体由流量计的入口流入流量计时,在流量计的入口和出口之间产生压差,该压差推动刮板和转子转动,转子每转一圈就排出一定量的流体,通过计算转子的转动次数从而得到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

现有的短纤生产中刮板流量计工作方式为:机械传动带动黑白间隔底板转动—通过信号检测单元检测光量信号—计量脉块进行计量—变送单元作信号转换输出至远程传送控制。

现有技术存在使用时容易出现发讯器脉冲检测单元故障(检测电路故障、检测盘故障);变送单元故障(无脉拟(4-20MA)信号输出、脉拟信号偏差大);发讯器元件受损(腐蚀、元件自身故障)、不同型号通讯器不能共用等问题,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增加,增加劳动强度。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1999年11月24日公开了一件公开号为CN2350732,名称为“可分离式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 的专利文献,去掉原机械计数器及相关部件,把原磁联轴器当作磁脉冲发生器用,脉冲信号与原刮板流量计的转速同步,再通过便携的磁敏传感器及计算器测量记录脉冲个数,提出了利用电磁感应来测量记录脉冲个数,但是仍未解决短纤生产中流量计发讯器脉冲检测单元故障(检测电路故障、检测盘故障);变送单元故障(无脉拟(4-20MA)信号输出、脉拟信号偏差大);发讯器元件受损(腐蚀、元件自身故障)、不同型号通讯器不能共用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发讯器脉冲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故障频繁,发讯器元件受损,不同型号通讯器不能共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包括传动机构、表头外壳、多齿编码盘、支座、电磁感应元件和多个刮板,所述多齿编码盘、支座和电磁感应元件设置在表头外壳内,所述刮板设置在表头外壳外,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轴,所述刮板通过传动机构与多齿编码盘连接,所述刮板与多齿编码盘安装在转轴两端,所述支座固定设置在表头外壳的内表面上,所述电磁感应元件设置在支座与多齿编码盘之间,所述电磁感应元件固定在支座上,所述表头外壳上设有用于接收电磁式感应元件脉冲信号的转速传感器。

所述电磁感应元件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电磁感应元件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支座上。

所述多齿编码盘为二十齿编码盘,所述二十齿编码盘上的20个齿尺寸相同并均匀分布。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外圈直径D1为66±1cm。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内圈直径D2为48±1cm。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表面粗糙度Ra为25~50μm。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上设有磁体,所述电磁感应元件型号为SJ3,5-N。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上设有两个磁体,所述表头外壳上还设有接收磁体感应的方向传感器。

所述二十齿编码盘上开设有3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以多齿编码盘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采用多齿编码盘固定安装在流量本体内,流体带动刮板转动,刮板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编码盘旋转,刮板与多齿编码盘安装在转轴两端,刮板与多齿编码盘通过转轴及其他传动机构部件实现同速率或者一定的速率比转动,电磁感应元件对多齿编码盘进行单齿检测,同时产生单齿脉冲量,表头外壳上的接收磁体感应的转速传感器再对该脉冲量进行检测计量,实现远程显示计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发讯器脉冲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故障频繁,发讯器元件受损,不同型号通讯器不能共用的问题,所述支座用于支撑、固定电磁感应元件。

二、本实用新型中,电磁感应元件与支座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电磁感应元件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支座上,方便里面的零部件的更换和拆卸。

三、本实用新型中,多齿编码盘采用二十齿编码盘,二十齿编码盘上的20个齿尺寸相同并均匀分布,保证计量数据更接近流量本体计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且误差量较小,计量更准确。

四、本实用新型中,二十齿编码盘外圈直径为66±1cm,内圈直径为48±1cm,这样的二十齿编码盘触发的脉冲比价稳定,适用的流量计范围更广,节约成本。

五、本实用新型中,二十齿编码盘表面粗糙度控制在25~50μm内,保证触发脉动信号稳定的同时,制造成本较低。

六、本实用新型中,二十齿编码盘上设有磁体,电磁感应元件采用型号为SJ3,5-N的电磁型式槽型开关,解决了原有发讯器脉冲检测单元、变送单元故障频繁,发讯器元件容易受损的问题。

七、本实用新型中,二十齿编码盘上设有两个电磁式感应元件,所述表头外壳外表面上设有接收磁体感应的方向传感器和转速传感器,设置在外表面是方便检修和更换,可以实现双向计流,适用范围更广泛。

八、本实用新型中,二十齿编码盘上开设有3个限位孔,用于固定二十齿编码盘,所述限位孔以多齿编码盘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减少对接收磁体感应传感器的干扰,保证计量精确度。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下文具体描述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时变得更清楚,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刮板流量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十齿编码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多齿编码盘,2、转轴,3、表头外壳,4、支座,5、电磁感应元件,6、刮板,7、传动机构,8、安装支架,9、二十齿编码盘,10、二十齿编码盘外圈,11、二十齿编码盘内圈,12、限位孔,13、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包括传动机构7、表头外壳3、多齿编码盘1、支座4、电磁感应元件5和多个刮板6,所述多齿编码盘1、支座4和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表头外壳3内,所述刮板6设置在表头外壳3外,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转轴2,所述刮板6通过传动机构7与多齿编码盘1连接,所述刮板6与多齿编码盘1安装在转轴2两端,所述支座4固定设置在表头外壳3的内表面上,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支座4与多齿编码盘1之间,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固定在支座4上,所述表头外壳3上设有用于接收电磁式感应元件脉冲信号的转速传感器。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齿13的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的流量与流量本体测得的流量误差的影响。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子变量,分别测试10齿、20齿和30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得的短纤生产中流体流量与流量本体测得的流量相比较,试验共测试三次。

结果与分析:

表1

从表1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得的流量与流量本体测得的流量差距较小,且二十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得的流量值最接近流量本体测得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使用此方法来测量短纤生产中流体的流量;而且,从表中数据,可以很容易的得出,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的齿13越靠近二十个,测得的流量跟流量本体测得值差异都较小。

实施例2

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包括传动机构7、表头外壳3、多齿编码盘1、支座4、电磁感应元件5和多个刮板6,所述多齿编码盘1、支座4和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表头外壳3内,所述刮板6设置在表头外壳3外,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转轴2,所述刮板6通过传动机构7与多齿编码盘1连接,所述刮板6与多齿编码盘1安装在转轴2两端,所述支座4固定设置在表头外壳3的内表面上,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支座4与多齿编码盘1之间,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固定在支座4上,所述表头外壳3上设有用于接收电磁式感应元件脉冲信号的转速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与支座4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8,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通过安装支架8固定在支座4上。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上的个齿尺寸相同并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上设有磁体,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型号为SJ3,5-N。

实验目的:研究二十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量稳定性。

实验设计:采用多次实验,比较误差大小,得出二十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量稳定性。

结果与分析:

表2

从表2数据可以得出,二十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测量误差小,且稳定性高。

实施例3

一种多齿编码盘电磁感应刮板流量计,包括传动机构7、表头外壳3、多齿编码盘1、支座4、电磁感应元件5和多个刮板6,所述多齿编码盘1、支座4和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表头外壳3内,所述刮板6设置在表头外壳3外,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转轴2,所述刮板6通过传动机构7与多齿编码盘1连接,所述刮板6与多齿编码盘1安装在转轴2两端,所述支座4固定设置在表头外壳3的内表面上,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设置在支座4与多齿编码盘1之间,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固定在支座4上,所述表头外壳3上设有用于接收电磁感应元件5脉冲信号的转速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与支座4之间设置有安装支架8,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通过安装支架8固定在支座4上。

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上的二十个齿13尺寸相同并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外圈10直径D1为66cm。

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内圈11直径D2为48cm。

优选的,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上设有磁体,所述电磁感应元件5型号为SJ3,5-N。

实施例4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表面粗糙度Ra为50μm。

实施例5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上设有两个磁体,所述表头外壳3上还设有接收磁体感应的方向传感器,可以实现双向计流,适用范围更广泛。

实施例6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上开设有三个限位孔12,所述限位孔12以二十齿编码盘9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减少对接收磁体感应传感器的干扰,保证计量精确度。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外圈10直径D1为65cm,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内圈11直径D2为47cm。

实施例8

与实施例3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外圈10直径D1为67cm,所述二十齿编码盘内圈11直径D2为49cm。

实施例9

与实施例4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特征在于,所述二十齿编码盘9表面粗糙度Ra为25μ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