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6351发布日期:2019-06-22 00:2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



背景技术:

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土粒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机械组成决定土壤保肥蓄水和通透性能,且对土壤基本性质和形成环境的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依据为Stoke’s定律,其原理为:把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经分散、洗涤处理后,将粒径小于0.25mm的颗粒全部转移至量筒中制成悬液,并将量筒中的悬液定容至1000ml,把悬液放置在沉降筒中,悬液在沉降筒内经充分搅动后,悬液中的土粒在重力作用下作匀速沉降运动,土粒的沉降速度与土粒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土粒越大沉降速度越快,依此测出不同粒径土粒的颗粒量。

然而,在上述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目标土壤悬液进行消煮分散处理,而消煮分散过程一般是放在锥形瓶中完成,且处理完成后,再把土壤悬液转移至沉降筒中,并定容至1L。由于实验步骤较多,实验人员操作实施起来非常不便,且消煮完成后,还需待土壤悬液冷却才可方便实验人员对其进行转移,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该沉降容器具有集分散和转移为一体以提高实验效率及更加方便实验人员操作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包括一端开口且中空的第一筒体、两端开口的第二筒体以及用于固定土壤密度计的固定装置,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螺接固定;所述第二筒体的中空内部设有滤网,所述滤网中部设有供土壤密度计端部通过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第二筒体背向第一筒体一端相适配的固定套、滑动穿设于固定套侧壁的抵杆、弧形抵片、固定柱以及推动固定柱上下运动的推进机构;所述弧形抵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抵杆的端部相固定,所述固定柱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两个所述弧形抵片的外侧壁均设有与第一螺纹相对应的第二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推进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套内部的固定环、一端与固定环固定的弹性件以及与固定柱的端部相固定的推块,所述弹性件背向固定环的一端与推块相固定,所述固定套内侧壁设有锁紧螺纹,相应地,所述推块设有与锁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段。

作为优选,所述推块上端面设有方便实验人员施力的操作手柄。

作为优选,所述滤网上端面设有用于限制土壤密度计晃动的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固定设置于通孔周部,且与通孔同心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筒体的开口端设有固定螺纹段,相应地,所述第二筒体的内侧壁设有适配固定螺纹段嵌入的固定螺纹槽。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螺纹槽的槽底设有防水密封圈。

作为优选,还包括固定座以及套设于第一筒体背向第二筒体一端的螺纹套,相应地,所述固定座设有供第一筒体插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设有与螺纹套螺接固定的螺纹。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套由软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筒体和第一筒体可拆卸设置,既方便实验人员后期清洗,也方便实验人员事先将土壤密度计的端部插入通孔中。由于通孔的孔径略大于土壤密度计端头的直径,使得土壤密度计在测量过程中,不易发生左右晃动,以便于摄像机随时拍摄密度计的读数。同时,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滤网,实验人员即可事先将分散剂放置于第一筒体底部,在组装好后,即可同时进行分散和过滤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座,2、螺纹套,31、第一筒体,310、固定螺纹段,32、第二筒体,320、固定螺纹,321、防水密封圈,33、滤网,34、固定套环,4、固定套,41、抵杆,42、弧形抵片,43、固定环,44、弹性件,45、固定柱,46、操作手柄,47、推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测量土壤颗粒悬液密度的沉降容器,包括一端开口且中空的第一筒体31、两端开口的第二筒体32以及用于固定土壤密度计的固定装置,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螺接固定;第二筒体32的中空内部设有滤网33,滤网33中部设有供土壤密度计端部通过的通孔。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装置包括与第二筒体32背向第一筒体31一端相适配的固定套4、滑动穿设于固定套4侧壁的抵杆41、弧形抵片42、固定柱45 以及推动固定柱45上下运动的推进机构;弧形抵片42的数量为两个,且与抵杆41的端部相固定,固定柱45设有容纳槽,容纳槽设有第一螺纹,相应地,两个弧形抵片42的外侧壁均设有与第一螺纹相对应的第二螺纹。

如图3所示,推进机构包括设置于固定套4内部的固定环43、一端与固定环43固定的弹性件44以及与固定柱45的端部相固定的推块47,弹性件44背向固定环43的一端与推块47相固定,固定套4内侧壁设有锁紧螺纹,相应地,推块47设有与锁紧螺纹相适配的螺纹段。

如图3所示,推块47上端面设有方便实验人员施力的操作手柄46。

如图2所示,滤网33上端面设有用于限制土壤密度计晃动的固定套环34,固定套环34固定设置于通孔周部,且与通孔同心设置。

如图2所示,第一筒体31的开口端设有固定螺纹段310,相应地,第二筒体32的内侧壁设有适配固定螺纹段310嵌入的固定螺纹槽320。

如图2所示,固定螺纹槽320的槽底设有防水密封圈321。

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座1以及套设于第一筒体31背向第二筒体32一端的螺纹套2,相应地,固定座1设有供第一筒体31插入的凹槽,凹槽的槽壁设有与螺纹套2螺接固定的螺纹。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套2由软质材料制成。

使用方法:第二筒体32和第一筒体31可拆卸设置,既方便实验人员后期清洗,也方便实验人员事先将土壤密度计的端部插入通孔中。由于通孔的孔径略大于土壤密度计端头的直径,使得土壤密度计在测量过程中,不易发生左右晃动,以便于摄像机随时拍摄密度计的读数。同时,第二筒体内部设置有滤网,实验人员即可事先将分散剂放置于第一筒体底部,在组装好后,即可同时进行分散和过滤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当实验人员需要对该沉降容器进行清洗时,可推动抵杆41,使得弧形抵片 42与土壤密度计的侧壁相贴合,随后,通过旋转推块47使得动固定柱45旋入弧形抵片上,从而对土壤密度计的端部进行固定。因此,实验人员可将第一筒体32及第二筒体31拆卸,即可进行清理。在上述过程中,弹性件可选择形变能力较强的弹簧。从而使得推块47在旋转过程中,弹簧可随之进行小范围的旋转形变,从而实现对土壤密度计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