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339发布日期:2019-05-21 20:3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



背景技术:

干式荧光分析仪属于临床检验分析仪器中的免疫分析系统,为一种操作简单、体积小、可便携的自动分析仪器,用于快速、定量的分析人体样本中多种分析物浓度。通常与适配的免疫荧光层析法干式试剂卡配套使用,对人体样本进行定量分析。

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工作时,仪器的承载部件承载试剂卡,并带动试剂卡完成移动,使试剂卡到达指定的位置,从而完成对试剂卡的检测、条码扫描等动作。

承载部件是运动件,且电机运行时有一定振动,承载部件移动时会产生振动,从而产生噪音,并且会降低检测精度。

基于此,研究并开发设计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主要针对现有荧光分析仪中承载部件在运动中产生振动,影响检测试剂卡检测精度的问题,本技术方案采用呈U型的导向槽分别与承载件的上部和下部进行紧密配合、适配连接,使承载件载着试剂卡能够在导向槽的开口中顺利运行,减少试剂卡检测精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包括纵截面为U型的导向槽,导向槽的槽底面上设有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开口,开口的一端延伸到导向槽的端部;导向槽的凹槽空间内设有用于承载试剂卡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呈一体结构的承载件上部和承载件下部,承载件上部包括两个竖向分布的第一凹字型槽和第二凹字型槽,第一凹字型槽和第二凹字型槽以试剂卡的中心所在中轴面呈对称分布;承载部件下部为工字型件,工字型件的中间部插入到导向槽的开口处,承载件载着试剂卡在导向槽的开口内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导向槽包括第一Z字型板和第二Z字型板,开口设置在第一Z字型板的底部板与第二Z字型板的底部板之间,且开口的一端延伸到位于第一Z字型板、第二Z字型板同一端底部板的末端,开口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字型槽的底面和第二凹字型槽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凹字型槽的底面与第一Z字型板的底部上表面形成第一空腔,第二凹字型槽的底面与第二Z字型板的底部上表面形成第二空腔。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剂卡位于第一凹字型槽和第二凹字型槽形成的凹槽空间内。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剂卡与承载件上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试剂卡与承载件上部的接触间隙之间设有金属弹片。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安装的金属弹片的个数有两个。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技术方案中U型导向槽包括第一Z字型板和第二Z字型板,第一Z字型板和第二Z字型板之间形成的凹槽空间可对放置承载件的上部,承载件的上部包括第一凹字型槽和第二凹字型槽,第一凹字型槽与第二凹字型槽呈相对设置,所形成的四边形立体空间正好适用于放置试剂卡,结构上的适配,能够避免试剂卡在运动过程发生移动,影响试剂卡的最终检测精度。

(2)本技术方案中的U型导向槽的底面设置有开口,开口延伸到一端末端,另一端延伸到U型导向槽的末端为封闭端,且开口位置能够正好与承载件下部的工字型的中间部进行结构上的适配。

(3)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载件对其上部、下部的结构形状进行改进,能够分别与U 型导向槽的结构形状进行紧密型的适配,且导向槽呈U型结构,底面设有开口,利于承载部件的整体安装放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承载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试剂卡,2—导向槽,21—第一Z字型板,22—第二Z字型板,23—开口,31 —第一凹字型槽,32—第二凹字型槽,4—工字型件,41—第一空腔,42—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体外诊断设备试剂卡承载部件,包括纵截面为U型的导向槽2,导向槽2的槽底面上设有横截面为四边形的开口23,开口23的一端延伸到导向槽2的端部;导向槽2的凹槽空间内设有用于承载试剂卡1的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呈一体结构的承载件上部和承载件下部,承载件上部包括两个竖向分布的第一凹字型槽31和第二凹字型槽32,第一凹字型槽31和第二凹字型槽32以试剂卡1的中心所在中轴面呈对称分布;承载部件下部为工字型件4,工字型件4的中间部插入到导向槽2的开口23处,承载件载着试剂卡1在导向槽2的开口23内运动。

其中,所述导向槽2包括第一Z字型板21和第二Z字型板22,开口23设置在第一Z字型板21的底部板与第二Z字型板22的底部板之间,且开口23的一端延伸到位于第一Z字型板21、第二Z字型板22同一端底部板的末端,开口23的另一端为封闭端。

其中,本实施例中主要考虑到现有荧光分析仪结构中承载部件在运动过程中容易脱落,最终会使其与传动机构脱离,导致荧光分析仪停机。针对此,本实施例中对荧光分析仪结构中的承载件等结构进行改进,让其与相应结构进行适配,便于在运动过程中运动平稳,利于后续检测。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向槽2为U型槽体结构,且在U型槽体的槽体空间底面设置有开口23,开口23为横截面为四边形的空腔结构,其中,U型槽体结构可利于承载件上部装配到该空腔空间内,其中承载件上部包括第一凹字型槽31、第二凹字型槽32,第一凹字型槽31、第二凹字型槽32均呈竖向分布,并且槽体开口呈相对设置,槽体开口空间利于试剂卡1的插入,并且形状上适配。

同时,导向槽2的U型槽体的槽体空间能够与承载件上部形状适配,实现与承载件上部的紧密配合。

承载件上部与承载件下部为一体结构,且承载件下部为工字型件4,工字型件4的中间部与导向槽2的开口处连接,即在安装时,工字型件4的中间部也即是最窄处卡入导向槽2 的开口空间内,故承载件整体结构在U型导向槽中运动时,承载件上部是在U型导向槽的槽体空间内运动,承载件下部是在U型导向槽的开口空间内移动,如此设置承载件整体结构在与导向槽紧密适配的同时,也能在导向槽中顺利运动,则避免存在承载件在携带试剂卡的运动时,由于螺钉松动、脱落的风险,导致承载部件脱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其他结构及其原理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凹字型槽31的底面和第二凹字型槽 32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字型槽31和第二凹字型槽32结构为相同结构,并且以试剂卡1的中轴面呈对称分布,本技术方案中试剂卡1的结构为横截面为长方形,且其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详述。

其中,所述第一凹字型槽31的底面与第一Z字型板21的底部上表面形成第一空腔41,第二凹字型槽32的底面与第二Z字型板22的底部上表面形成第二空腔42。

其中第一空腔41、第二空腔42的设置,可利于操作人员进行如下操作,将承载件装配到导向槽中,并且承载件的上部、下部能够很好的与导向槽的槽体空间、开口空间结构良好的紧密连接。

其中,所述试剂卡1位于第一凹字型槽31和第二凹字型槽32形成的凹槽空间内。所述试剂卡1与承载件上部可拆卸连接,在具体操作时,可直接将试剂卡1插入到承载件上部的空间内,具体为第一凹字型槽31与第二凹字型槽32相对设置而形成的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一凹字型槽31、第二凹字型槽32、第二Z字型板、第一Z字型板等的具体结构通过上述文字及说明书附图已经作出详细说明。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限定,所述试剂卡1与承载件上部的接触间隙之间设有金属弹片。安装的金属弹片的个数有两个,本实施例中金属弹片的设置,主要考虑到在将试剂卡1装入到第一凹字型槽31与第二凹字型槽32相对设置时所形成的槽体空间内时,由于试剂卡1的规格等情况的不同,在运动过程中,试剂卡1与承载件之间会发生滑动的情况,故在试剂卡与承载件的接触间隙之间设置金属弹片,由于金属弹片本身具有弹性作用,对试剂卡产生一定压力,从而形成弹性约束以达到固定试剂卡的目的,同时在插、拔试剂卡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阻碍,能够保障操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