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7591发布日期:2019-08-13 20:21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验电器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检修工作,高压验电器是用来检测高压电力设备是否带电的装置。

在使用高压验电器进行验电时,需要操作人员带上绝缘手套,手握绝缘杆尾部,渐渐地将验电器的接触极移近待测带电体,直至触及待测带电体,此过程中如果一直是无声、光指示,则判断该带电体不带电。但是,当验电器中机械损坏时,此时进行验电检测,此时不管带电体是否带电验电器都不会发出声、光的指示,此时对带电体进行操作可能会对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验电器在使用前除应在试验有效期内,外观良好,声光显示正常外,在验电前还需在相应电压的带电设备上验证验电器良好后,才能在停电设备上实施验电。

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很多地方没有带电设备可供验电器检测。并且在使用工频变压器进行验电器检测时,存在着工频电压发生器体积庞大,携带不便,且不能产生肉眼可供观察的现象验证发生器本身工作正常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以达到肉眼可观察到的测试验证发生器是否带电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其中,包括:逆变升压模块、直流电源和电极,所述逆变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电极相连接;

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的电流通过所述逆变升压模块以后为所述电极供电,以使电极周围空气被击穿产生电弧,通过所述电弧检测所述验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一侧有开口;

所述逆变升压模块、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开口处。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为蓄电池。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外壳的开口上还设置有绝缘孔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外壳由透明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与所述逆变升压模块之间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的外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外壳外部固定设置有指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绝缘外壳包括:壳体本体和上盖,所述上盖可拆卸的安装与所述壳体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包括:逆变升压模块、直流电源和电极,所述逆变升压模块分别与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电极相连接;其中,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通过所述逆变升压模块以后逆变为交流电,并且电压升高到10kV,当所述升高的10kV电压为所述电极供电时,电极周围空气被击穿产生可视电弧,通过所述可视电弧检测所述验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直流电源;20-逆变升压模块;30-电极;40-开关;50-绝缘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往往很多地方没有带电设备可供验电器检测,并且在使用工频变压器进行验电器检测时,存在着工频电压发生器体积庞大,携带不便,且不能产生肉眼可供观察的现象验证发生器本身工作正常等缺陷,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以达到肉眼可观察到的测试验证发生器是否带电的目的。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图1为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包括:逆变升压模块20、直流电源10和电极30,逆变升压模块20分别与直流电源10和电极30相连接。

上述直流电源10输出的电流通过上述逆变升压模块20以后为上述电极30供电,以使电极30周围空气被击穿产生电弧,通过上述电弧检测验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就要通过一些方法,改变电路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逆变器,别称为变流器、反流器,是一种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器件,由逆变桥、逻辑控制、滤波电路三大部分组成,主要包括输入接口、电压启动回路、MOS开关管、PWM控制器、直流变换回路、反馈回路、LC振荡及输出回路、负载等部分,可分为半桥逆变器、全桥逆变器等。通过逆变升压模块以后逆变为交流电,并且电压升高到10kV,当升高的10kV电压为电极供电时,电极周围空气被击穿产生可视电弧,通过所述可视电弧检测所述验电器是否正常工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验电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验电器检测装置还包括绝缘外壳50,绝缘外壳50的一侧有开口。

上述逆变升压模块20、上述直流电源10和上述电极30设置于上述绝缘外壳50的内部,并且上述电极30设置于上述绝缘外壳50的开口处。

具体的,逆变升压模块、直流电源和电极在绝缘外壳的内部,电极位于绝缘外壳设置的开口位置处,供验电器插入接触可视电弧进行验电。当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升压模块后,电压升至10kV,10kV的电压加于距离较近的金属电极两端时,空气会因为被击穿产生可视的电弧,当验电器的外观良好,声光显示正常时,通过可视电弧继续测试验电器是否带电,确保停电检修的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外壳50的开口上还设置有绝缘孔塞,在该验电器检测装置不使用时,通过该绝缘孔塞将该开口堵塞,进而降低了发生误触电极或者外部物体损坏电极的可能性。

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验电器检测装置,上述直流电源10为蓄电池,上述电极30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上述绝缘外壳50由透明绝缘材料制作而成。

具体的,直流电源输出电流给逆变升压模块进行供电,直流电源中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放电后,直流电源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即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

直流电源可以是一种二次电池,可以进行再充电的电池。

绝缘外壳的透明绝缘材料能够阻止电流通过,常用绝缘材料中固体材料:包括两类,一是无机绝缘材料,如聚酰亚胺薄膜,云母、云母板石棉、电瓷、玻璃等,另一类是有机物质,如纸、棉纱、木材、塑料等。高压绝缘材料是绝缘材料的一种,绝缘材料又是绝缘体的一种,它还包括了固体和液体。绝缘外壳采用透明的绝缘材料制成,可以通过透明的绝缘外壳观察可视电弧的情况。

本申请一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直流电源10与上述逆变升压模块20之间连接有开关40,上述开关40设置于上述绝缘外壳50的外部。

本申请又一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绝缘外壳50外部固定设置有指环。上述绝缘外壳50包括:壳体本体和上盖,上述上盖可拆卸的安装与上述壳体本体上。

具体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断,不需要产生电弧时,关闭开关即可停止验电器检测装置的工作,当需要进行检测验电器是否带电时,打开开关,进行工作。绝缘外壳外部固定设置有指环,方便检修的工作人员利用验电器检测装置对验电器的检测。绝缘外壳包括:壳体本体和上盖,上盖可拆卸的安装与壳体本体上。绝缘外壳的可拆卸结构使得在使用验电器检测装置时,便于对直流电源进行充电。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