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8149发布日期:2019-05-28 17:4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国内的城市大规模发展,随处可见的施工工地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可殊不知工地施工扬尘也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甚至在某些城市依然成为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自2012以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带来不便,同时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理施工扬尘也便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监管和扬尘颗粒物浓度监控也是做好建筑施工扬尘治理工作必要的手段。

目前,对扬尘进行收集取样监测的设备箱中,为了实时地收集扬尘样品,设备箱一般安装在室外环境中,用于获取数据的扬尘取样器、风向仪、风速仪、监控等设备安装在设备箱外部,并与设备箱内部的控制连接,数据传输线一般在设备箱体侧面上的线孔内引出并与外部设备连接,第一线孔的设置使得雨水、扬尘容易进入设备箱内部,不利于设备箱内部环境的控制,造成控制设备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的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箱体,以及安装在设备箱体上用于数据传输线穿放的线路传输管;

所述线路传输管包括纵向分布的立管,所述立管下部穿过所述设备箱体的顶面和底面设置,且立管下部于设备箱体内部的侧壁上设有走线管,立管上部位于设备箱体外侧上部,且立管上部侧壁上也设有走线管。

所述立管下部两端的外部侧壁表面分别设有外螺纹并与对应的防松螺母连接,防松螺母通过顶紧所述设备箱体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所述立管。

所述线路传输管还包括横向分布的至少一个横管,横管以立管为中心径向分布,横管端部与立管上部相互连接且两者的内部通道相互连通,横管侧壁上设有走线管。

所述立管下部的走线管朝向上侧倾斜设置,走线管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

所述立管上部的走线管朝向下侧倾斜设置,走线管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

所述横管的走线管位于横管底部且其管口朝下设置。

所述走线管于其管口内侧还设有弹性密封件,弹性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走线管管口,且弹性密封件中部还设有用于数据传输线穿过的剪切缝。

所述弹性密封件为海绵材质。

所述线路传输管的各管口外侧还设有扣在其管口外部的密封盖。

所述立管底端外侧还设有扣在管口外部的防护盖,防护盖底面上设有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线路传输管用于穿放数据传输线,使数据传输线两端在距离设备较近的位置直接通过走线管引出,保障了设备箱体内部的密闭性,同时对数据传输线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线路传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出线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防护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弹性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箱体、2线路传输管、3防护盖、4防松螺母、5立管、6第一走线管、7第二走线管、8横管、9四通连接管口、10第三走线管、11密封盖、12通孔、13弹性密封件、14数据传输线、15剪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境监测用设备箱结构,包括设备箱体1,以及安装在设备箱体1上用于数据传输线14穿放的线路传输管2;

所述线路传输管2包括一个纵向分布的立管5和两个横向分布的横管8,其中:

所述立管5下部穿过所述设备箱体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立管5与设备箱体1的连接处通过涂抹密封胶或装配密封垫进行密封处理,立管5下部两端的外部侧壁表面分别设有外螺纹并与对应的防松螺母4连接,防松螺母4通过顶紧所述设备箱体1内部的顶面和底面固定所述立管5,使得立管5下部与设备箱体1连接固定;

所述立管5底端漏出设备箱体底面设置,立管5底端漏出长度为1cm即可,用于立管5底端的引出使用,使立管5内部的水和粉尘可以自由落出;

进一步地,为了保障立管5底端的防护效果,立管5底端外侧还设有扣在其管口外部的防护盖3,防护盖3底面上设有若干圆形通孔12,通孔12内用于水和粉尘落出使用;

所述立管5顶端漏出设备箱体顶面设置,立管5顶端的漏出长度根据外部设备安装高度设置,用于满足数据传输线14的穿放需求;

所述立管5下部于设备箱体1内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走线管7,第二走线管7朝向上侧倾斜45度设置,用于防止水和粉尘通过第二走线管7进入设备箱体1内部,立管5上部位于设备箱体1外侧上部,立管5上部侧壁上设有第一走线管6,第一走线管6朝向下侧倾斜45度设置,用于防止水和粉尘通过第二走线管7进入线路传输管2内部;

所述横管8以立管5为中心径向分布,横管8端部与立管5上部相互连接,立管5上部中间断开设置并通过一个四通连接管口9与立管5的两个断开处管口及两个横管8的管口连接,使立管5和横管8内部通道相互连通,用于穿放数据传输线14,横管8侧壁上设有第三走线管10,第三走线管10位于横管8底部且其管口朝下设置,用于防止水和粉尘通过第三走线管10进入线路传输管2内部。

所述线路传输管的横管端部管口、立管顶端管口及走线管管口外侧还设有扣在管口外部的密封盖11,当走线管穿过数据传输线14时,将密封盖11移除即可,当走线管空闲时,通过密封盖11可以对其进行密封并进行防护。

根据附图5所示:所述第一走线管6、第二走线管7和第三走线管10于其管口内侧还设有弹性密封件13,弹性密封件13为海绵材质,弹性密封件13用于密封对应的走线管管口,用于防止水和粉尘进入走线管,弹性密封件13中部还设有用于数据传输线14穿过的剪切缝15,剪切缝15为十字型,在数据传输线14穿过弹性密封件13的剪切缝15时,剪切缝15侧壁会包裹在数据传输线14表壁上,保障剪切缝15的开口最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