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暗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2437发布日期:2020-01-21 23:0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微波暗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导航终端通信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波暗室。



背景技术:

卫星导航、通信系统、雷达等电子设备的接收信号通常非常微弱,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因此,卫星导航等终端设备必须具备一定的抗干扰性能才能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此项性能的检测在卫星导航终端产品检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为了有效的测试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性能,搭建微波暗室来模拟发射卫星星座信号以及各种干扰信号。然而,实际干扰场景千差万别,逐一构建干扰场景会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的严重浪费,并且信号模拟能力差,故如何提高暗室内构建场景的灵活性并提高暗室信号模拟的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微波暗室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建场景灵活性高且信号模拟能力好的微波暗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波暗室,包括屏蔽室及附设于所述屏蔽室内侧表面的吸波层,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位于所述屏蔽室内的第一天线装置、第二天线装置及转台,所述屏蔽室包括主体部及罩设于所述主体部的半球形罩顶,所述转台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底板,所述第一天线装置设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所述转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天线装置设于所述罩顶;

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及所述第二天线装置;

所述微波暗室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及所述第二天线装置;

所述屏蔽室与所述屏蔽室的纵向截平面形成有第一截交线,所述第一截交线包括位于所述罩顶的第一轨迹,所述罩顶与所述罩顶的横向截平面形成有第二截交线;

所述第二天线装置沿所述第一轨迹和/或所述第二截交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装置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天线装置首尾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轨迹为多条,每一第一轨迹均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且两个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的一端汇接于所述罩顶的顶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截交线设置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为多个,每一沿所述第二截交线设置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位于相邻两个沿所述第一轨迹设置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装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分布于所述转台的周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包括轨道部、导轨部、支撑杆及第一天线,所述轨道部设置于所述吸波层,所述轨道部上开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凹槽,所述导轨部的两端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上,所述第一天线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导轨部连接,以带动所述导轨部沿所述轨道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装置包括与所述罩顶固定连接的固定部、设于所述固定部内侧的导向部及配合连接于所述导向部的第二天线,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吸波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天线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天线沿所述导向部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暗室的屏蔽室内设置第一天线装置和第二天线装置,通过将第一天线装置设置在主体部的底板上,可以灵活的发射静态仿真信号对被测导航终端的干扰,通过将第二天线装置设置在罩顶上,可以灵活的发射动态仿真信号对被测导航终端的干扰,且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天线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其运动,使可以在微波暗室内构建不同场景,同时被测导航终端设置于转台上,使被测导航终端的各种抗干扰测试都能有效的进行,提高了微波暗室应用的灵活性,且提高了微波暗室内信号模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被测导航终端抗干扰性能的测试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暗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一天线装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一天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二天线装置的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二天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二天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暗室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微波暗室100包括屏蔽室1、吸波层2、转台3、第一天线装置5、第二天线装置7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和第二天线装置7运动的驱动装置(未图示),所述吸波层2附设于所述屏蔽室1的内侧表面,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和所述转台3设于所述屏蔽室1内,被测导航终端放置于所述转台3上。

所述屏蔽室1包括主体部11及罩设于所述主体部11上的罩顶13,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11呈圆柱体,所述罩顶13呈半球形,以模拟导航卫星在空中的布置情景。其中,所述屏蔽室1为半球形时,采用可拆卸的面板结构拼接而成,方便拆卸和组装。当然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罩顶13的成型方式主要是看其结构而定的,且结构适于拼接而成即采用面板结构拼接的方式,不适于拼接则可采用一体成型或其他方式。

所述转台3安装于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设于所述底板的安装所述转台3的一侧。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一天线装置的分布示意图。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分布于所述转台3的周侧,可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和/或侧板上。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时,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为直线型,通过设于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的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并能由所述驱动装置带动其运动,使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在水平位置上能对地面上的发射信号进行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改变以模拟各种不同的场景。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的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也可以为弧线形。

在本实施例中,因所述主体部11呈圆柱体,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侧板上时,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为弧线形,以与所述主体部11配合连接。因此,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的形状设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这样,以增大所述微波暗室100情景搭建的灵活性。

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为多个,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1的底板上的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呈矩形分布,分别从四个方向分布于所述转台3的侧边,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13的侧板上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的数量不受限制,具体根据侧板的高度进行分布,以实现将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放置于所述微波暗室的各个角落的目的。

请参阅图3,为图1所示的第一天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包括轨道部51、导轨部53、支撑杆55及第一天线57。

所述轨道部51为直线型或者圆弧型状,其设置于所述吸波层2,所述轨道部51上开设有两平行设置的凹槽511,所述导轨部53的两端嵌设于所述凹槽511内并能沿所述凹槽511滑动,所述支撑杆5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53上以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杆55的角度,所述第一天线57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55的另一端以调节所述第一天线57的高度,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导轨部53连接,且通过皮带带动所述导轨部53沿所述轨道部51运动,这样,所述第一天线57水平位置可任意移动,同时高度可调,能够模拟覆盖高低仰角的星座布局,此种布局模式结构简单、经济可靠、安装维护方便,能够满足抗干扰测试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杆55转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53的优点在于,当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杆55能转动收缩在所述导轨部53处,这样可以不占用所述微波暗室的空间;当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在工作状态时,所述支撑杆55转动至竖直状态,这样充分的增大了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的灵活性。

请参阅图4,为图1所示的微波暗室的第二天线装置的分布示意图。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设于所述罩顶13上,具体的,所述屏蔽室1与所述屏蔽室1的纵向截平面形成有第一截交线,第一截交线包括位于罩顶13的第一轨迹与主体部11的第二轨迹,所述罩顶13与所述罩顶13的横向截平面形成有第二截交线,第二天线装置7沿第一轨迹和/或第二截交线设置。通俗来讲,也就是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既可以设置在所述罩顶13的横切面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罩顶13的纵切面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所述罩顶13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轨迹有多条,多条第一轨迹的间隔设置,且沿每一第一轨迹设置的第二天线装置7为两个,两个该第二天线装置7的一端汇接于罩顶13的顶端。沿第二截交线设置的第二天线装置7也为多个,且每一沿第二截交线设置的第二天线装置7位于相邻两个沿第一轨迹设置的第二天线装置7之间,可以理解的是,这两个相邻的第二天线装置7并不是同一第一轨迹上的两个第二天线装置7,而是两个相邻的第一轨迹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二天线装置。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为八个。

当所述第二天线75设置在横切面上时,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与水平面平行,即四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分布在所述罩顶13与第一个横切面的相交圆周上,另四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分布在所述罩顶13与第二个横切面的相交圆周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次类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种情况下,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天线装置5之间首尾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仿真导航卫星在纬度方向上运动的情景。

当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设置在所述罩顶13的纵切面上时,八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的一端汇接于所述罩顶13的顶端,且汇接于顶端的中心位置,另一端均匀间隔设置。即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之间的夹角为45°,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依据需求来减少或者增加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的个数,以增加或者减少两相邻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之间的夹角。这样,可以任意仿真导航卫星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经度方向上运动的情景。

当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同时设置在所述罩顶13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时,横切面上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设置于纵切面的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的夹角之间,这样可以任意仿真导航卫星的分布情况,以及在纬度和经度上运动的情景。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其中,图5为图1所示的第二天线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第二天线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天线装置7包括与所述罩顶13固定连接的固定部71、设于所述固定部71内侧的导向部73及配合连接于所述导向部73的第二天线75。其中,所述固定部71与所述导向部73相对的一侧的上半部分呈弧形,其弧度与所述罩顶13的弧度相同,这样可以与所述罩顶13有效的贴合,使两者的配合连接更好。在其他实施例中,罩顶13呈方形时,固定部71与导向部73相对的一侧的上半部分呈直线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天线75的个数为一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不同测试环境的需求,所述第二天线75可以设置多个,具体为两个、三个、以及三个以上均可,在具体是设置过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天线75间的间距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设置,这样,增大了所述微波暗室的应用范围,提高了适应性。

所述第二天线75安装在所述导向部73上并能沿所述导向部73滑动,这样在抗干扰测试中,能够模拟卫星信号来向随时间及卫星运动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并且在长时间仿真测试情况下,能够保证所述微波暗室100内所述第二天线75与被测导航终端之间的相对关系和测试场景提供的所述导向部73与被测导航终端之间的相对关系尽可能保持一致。

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微波暗室的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动作,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及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导轨部53连接以带动其沿所述滑轨运动,所述第二驱动器带动所述第二天线75沿所述导向部73运动。

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驱动器均为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导轨部53和所述导向部73连接,同时,通过采用非金属的皮带连接可以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带来的干扰。

所述吸波层2用于吸收所述屏蔽室1内各种辐射信号,其由若干个角锥形泡沫结构组成,所述吸波层2的材料为聚苯乙烯吸波材料、聚氨酯吸波材料或者铁氧体吸波材料中的一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波层2为聚氨酯吸波材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暗室的屏蔽室内设置第一天线装置和第二天线装置,通过将第一天线装置设置在主体部的底板上,可以灵活的仿真地面信号对被测导航终端的干扰,通过将第二天线装置设置在罩顶上,可以灵活的仿真导航卫星空中信号对被测导航终端的干扰,且所述第一天线装置和所述第二天线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其运动,使可以在微波暗室内构建不同场景,使被测导航终端的各种抗干扰测试都能有效的进行,提高了微波暗室应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微波暗室内信号模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被测导航终端抗干扰性能的测试精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