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517发布日期:2019-08-21 00:2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顶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测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吸顶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顶探测装置,一般固定在天花板,以感应所设置的空间中是否有人存在。该吸顶探测装置一般包括探测组件、安装探测组件的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罩体、设置在壳体远离该罩体一端的的底盖,该罩体上设置若干感应窗,该吸顶探测装置的感应信号只能从该底盖和感应窗传送出去,并且其也只能接收从该底盖和感应窗传送而来的信号,因此信号传输比较慢,另外,该底盖和该感应窗到该探测组件的距离不同,使得吸顶探测装置接收和传输的信号强度不同,容易出现信号干扰,进而会导致该吸顶探测装置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吸顶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吸顶探测装置,可固定在天花板上,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外罩、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探测组件;

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外罩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开口上,且凸出所述壳体设置以罩设在所述探测组件上;

所述探测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探测单元、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第二探测单元;

所述外罩包括供所述探测组件发送探测信号以及接收探测信号感应部;所述感应部包括与所述第二探测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感应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感应部两侧的第二感应部;所述第一感应部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部的高度,以使所述第二探测单元转动时从所述第一感应部和第二感应部发送出或者接收到的感应信号强度相当。

优选地,所述外罩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感应部外边缘以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感应部凸出所述连接部设置。

优选地,所述感应部的外端面形成供所述探测组件发送探测信号以及接收探测信号的感应面。

优选地,所述吸顶探测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壳体以及所述外罩的固定圈;

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圈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在所述壳体设有开口一端的端面设置的若干卡槽,以及在所述固定圈内侧壁设置且与所述若干卡槽对应设置以扣入所述若干卡槽的卡扣;

所述固定圈套设在所述连接部外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圈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的若干插孔以及设置所述固定圈端面且沿所述壳体一端延伸的以插入所述插孔中的插销。

优选地,所述探测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第二探测单元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探测单元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的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反馈的探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探测单元转动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由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安装所述第二探测单元的基板。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有供所述第一探测单元、第二探测单元以及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安装支架;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供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安装的第一安装卡位、供所述第二探测单元安装的第二安装卡位以及供所述驱动机构安装的第三安装卡位;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卡位中,一端从所述第二安装卡位穿出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包括第一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所述第二探测单元包括第二透镜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中的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或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吸顶探测装置固定在天花板上的若干固定卡槽;

所述壳体上设有供导线插接以实现电连接的导电插孔。

优选地,所述外罩的材质包括透红外光材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吸顶探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吸顶探测装置,其通过在该壳体一端的开口处设置罩设在探测组件上,且与该开口可拆卸连接的外罩,并通过在该外罩上设置与该可转动设置的第二探测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感应部以及设置在该第一感应部两侧的第二感应部,且将该第一感应部的高度高于该第二感应部的高度设置,从而使得该第二探测单元转动时,其从该第一感应部和该第二感应部发生出或者接收到的感应信号的强度相当,进而提高该吸顶探测装置的探测精度。该吸顶探测装置可以快速探测某个或者区域空间中是否存在人体,且其具有探测精度高、探测范围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外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固定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吸顶探测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

该吸顶探测装置,其为存在式探测装置,可固定在天花板上,其可用于探测某个空间或者区域中是否有人体存在,尤其用于探测该空间或者该区域中是否存在静止的人体;该吸顶探测装置从各个方向接收到的信号以及向各个方向发送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相当,从而避免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减小探测误差。该吸顶探测装置,具有探测精度高、探测范围广的优点。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吸顶探测装置,其包括壳体11、外罩12、固定圈 13、探测组件14;该壳体11可固定在天花板上,其可用于安装该探测组件 14;该外罩12设置在该壳体11的一端,且照射在该探测组件14上,其可用于保护该探测组件14,且供该探测组件14的探测信号穿过。该固定圈13设置在该壳体11和该外罩12的连接处,其可用于固定该壳体11以及该外罩 12;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固定圈13,可以省去。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该壳体11,其可采用金属或者塑料制成,其可固定在天花板上,其一端设有开口111,其内侧形成供该探测组件 14安装的空腔。该探测组件14设置在该空腔靠近该开口111处,该空腔中可以设置与该探测组件14电连接的控制线路板或者其他的一些元器件。该壳体 11的外侧壁上设有若干固定卡槽112,在本实施例中,该若干固定卡槽112包括设置在该壳体外侧,沿该壳体11的轴向设置,且相背该壳体11设置的两个固定卡槽112。通过该固定卡槽112,该吸顶探测装置可固定在天花板上。安装时,通过在该固定卡槽112上安装弹簧扣,即可将该壳体11固定在天花板上。该壳体11上还设有导电插孔113;该导电插孔113设置在该壳体11的一端,其数量不限,在本实施例中,其可以为四个,其可供导线插入与设置在该壳体11中的探测组件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和信号传输。

该外罩12可拆卸地设置在该开口11上,且其凸出该壳体11设置,该外罩12的整个外端面可以为供信号穿过感应面,该外罩12可以采用供红外探测信号穿过的材质制成。具体地,其可以采用PE材质(聚乙烯)制成,该外罩 12包括感应部121以及连接部122;该感应部121凸出该壳体11设置,其可便于该探测组件14发送探测信号以及接收探测信号。该连接部122,其设置在该感应部121的外边缘,其可用于与该壳体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感应部121凸出该连接部122设置,该感应部121的外端面形成供该探测组件 14。

具体地,该感应部包括第一感应部1211以及在该第一感应部1211两侧设置的第二感应部1212;该第一感应部1211设置在中部,且其沿轴向设置,且从该外罩一侧的边缘延伸到另一侧的边缘设置,其外端面为曲面,其两端的高度逐渐较小设置,从而使得该探测组件从该第一感应部1211各处发送或者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相当。该第二感应部1212低于该第一感应部1211设置,使得从该第一感应部1211和该第二感应部1212发送出或者接收到的感应信号的强度相当,进而避免信号的相互干扰,减小探测误差。第二感应部1212的外端面也为曲面,其宽度大于该第一感应部1211的宽度。

如图1及图4所示,该固定圈13一端直径与该壳体11的直径相适配,另一端的直径与该连接部122的直径相适配,其一端套设在该壳体11的开口的边缘处,另一端套设在该连接部122外围,其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制成。其与该壳体11可拆卸连接。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其可与该壳体11成一体结构。

如图2及图4所示,该壳体11与该固定圈13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组件;该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若干卡槽114、以及与该卡槽114对应设置的卡扣131;该若干卡槽114设置在该壳体11设有开口111一端的端面上,其靠近该壳体11 的边缘设置,其可供该卡扣131卡入,其数量不限,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该卡扣设置在该固定圈13的内侧壁,其可扣入该卡槽114中,其数量以及位置与该卡槽114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应。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组件不限于卡扣131和卡槽114,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卡槽114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该壳体11设有开口一端的端面,该卡扣131的位置不限于设置在该固定圈13的内侧壁。

如图3及图4所示,该固定圈13与该连接部122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组件。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若干插孔1222以及插销132;该插孔1222设置在该连接部22上,该插销132设置在该固定圈13端面,且沿该壳体11段延伸,该插销132与该插孔1222对应设置,以便于插入该插孔1222中。

安装时,将该外罩12的连接部122从设有该卡扣131的一端开口套入该固定圈中,并将该插销132插入该插孔1222中;再将该固定圈13设有卡扣的一端套在壳体11设有开口111的端面的边缘上,将该卡扣131卡入该卡槽114 中,从而实现将该壳体11和该外罩12连接。

该探测组件1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探测单元141、第二探测单元142;在本实施例中,该探测组件14还包括驱动机构143、以及控制器。该至少一个第一探测单元141固定设置在该壳体11中,其可用于探测某个区域或者空间中是否存在活动的人体;该第二探测单元142可转动地设置在该壳体11中,其可用于探测该区域或者空间中是否存在静止的人体。该第一探测单元141与该第二探测单元142可相互配合以识别该区域或者空间中是否有人体存在。该驱动机构143与该第二探测单元142连接,其可用于驱动该第二探测单元 142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该控制器与该驱动机构143连接,其可用于根据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反馈的探测信号控制该驱动机构143驱动该第二探测单元 142转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包括第一透镜、以及设置在该第一透镜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该第一透镜可以用于安装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可以通过获取红外辐射生成探测信号,当该第一探测单元142的探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是,则可判断该空间中存在人体,若该探测信号不变,则该空间中要么不存在人体,要么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个第一探测单元141包括三个第一探测单元141,其中有两个分布于该第二探测单元142的两侧,与该第二感应部1212对应设置,其可透过该第二感应部1212识别该空间中是否存在运动的人体,其余一个与该第一感应部1212对应设置,且位于该第一感应部1211靠近该连接部122的一侧。其可通过该第一感应部1211识别该空间中是否存在运动的人体。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探测单元 141的数量不限于三个。

该第二探测单元142与该第一感应部1211对应设置,其包括第二透镜以及设置在该第二透镜中的热电堆红外传感器或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第二探测单元142包括第二透镜以及设置在该第二透镜中的热电堆红外传感器。该第二透镜可用于安装该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在该第一探测单元12探测到空间中不存在运动的人体时,通过转动,其对该空间中是否存在静止状态的人体进行探测。该第二透镜可以为长方体状,该热电堆红外传感器设置在该第二透镜的中心位置。当该吸顶探测装置固定在天花板上,该第二探测单元142转动至与地面相对位置时,沿该第二透镜宽度方向探测,其探测角度为5°-15°,沿该第二透镜的长度方向探测,其探测角度为90°-120°,当驱动机构143驱动其在设定角度范围内继续转动时,其探测角度均可达到120°-160°,因此通过驱动机构143驱动其转动提高了该其探测范围。该第二探测单元142通过转动,将空间分成分成很多小的探测区域,以探测每个小的探测区域的信号变化,如果信号变化小,则可判断该空间中不存在人体,如果每个小空间的信号变化大,则判断该空间存在静止的人体。

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143可以为电机,其可带动该第二探测单元 142在设定角度转动,该设定角度可以为120°,该第二探测单元142在该电机的驱动下转动120°,其转动时间可以为10~20s。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10~20s,且该设定角度不限于120°。

该壳体11中设有转轴144,该电机的输出轴与该转轴144连接,该转轴144与该驱动机构143连接,其可由该驱动机构143带动转动,该转轴144与该第一感应部1211对应设置,且沿该第一感应部1211长度方向设置。该转轴 144上设有基板145,该基板145的中轴线与该转轴144的轴线平行设置,该基板145可用于安装该第二探测单元142。该基板145固定设置在该转轴144 上,该转轴144转动时,该基板145随着该转轴145转动,进而带动该第二探测单元142转动。

该控制器与该驱动机构143、第一探测单元141以及第二探测单元142电连接或通信连接,其可根据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反馈的探测信号控制该驱动机构143开启或关闭。当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反馈的探测信号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该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机构143关闭,当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反馈的探测信号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时,该控制器控制该驱动机构143开启,从而带动该第二探测单元14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1中还设有安装支架15;该安装支架可用于供该第一探测单元141、第二探测单元142以及驱动机构143安装;该安装支架15 与该壳体11的直径相适配,其设置在该壳体11的开口111处,其包括第一安装卡位151、第二安装卡位152.第三安装卡位153;该第一安装卡位151的数量与该第一探测单元141的数量相适配,其可用于供该第一探测单元141安装,该第二安装卡位152与该第一感应部1211对应设置,其可供该第二探测单元142安装,该第三安装卡位153与该第二安装卡位152沿该第一感应部 121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可供该驱动机构143安装,该转轴144沿该第二安装卡位152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位于该第二安装卡位152中,其一端从该第二安装卡位152穿出与该驱动机构143连接。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