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压碎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2154发布日期:2019-08-21 01:28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石子压碎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子压碎仪。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路面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碎石子,由于路面的特殊要求,路面上经常会行驶各种车辆,因此需要石子的抗压性有一定的数值要求。石子压碎仪就是一种用于检测石子在不同压力值下抗压性的检测仪器。

图1是现有技术中石子压碎仪的结构示意图,石子压碎仪包括承压桶1、压头2、台体3和台把手4。承压桶1上部开口,下部和台体3一体成型,台体3两侧对称设置台把手4,方便操作。承压桶1的内径比压头2下部的外径大1mm。用石子压碎仪测试石子压碎值指标的操作规程中要先进行试样准备,再进行测试。其中,试样准备过程包括:在实验前先剔除试样中10mm以下及20mm以上的颗粒及针状和片状颗粒,然后称取每份3kg的试样,备3份;取试样1份,分两层装入承压桶1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需要将提起承压桶1晃动几十次,使试样颠实,尽量减小碎石之间的空隙。第二层装上之后,重复同样操作,颠实后,试样表面距桶底的高度应控制在10cm左右;整平筒内试样表面,把压头2装好,使压头2保持平整,放在试验机上进行试验。

上述试样准备过程中,装好每层试样后均需要操作人员提起承压桶1进行晃动颠实试样,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子压碎仪,便于对试样进行颠实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石子压碎仪,包括承压桶、压头、设置在承压桶下端的台体和对称设置在台体两侧的台把手,还包括设置在台体下端的整实结构,所述整实结构包括安装槽、转轴、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台体的下端面开设安装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和安装槽的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中部固定连接转动板一,所述转动板一开设和转轴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两侧固定连接转动板二,所述转动板二开设和转轴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到和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时整实结构不低于台体下端面,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到安装槽外时相互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体下端面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转轴,第一支撑板通过转动板一开设的通孔和转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通过转动板二开设的通孔和转轴转动连接。当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到和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时,不影响承压桶的正常功能。转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到安装槽外相互抵接,将相互抵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下端插入工作台面上开设的配合槽,底端进行固定,安装槽的槽口和工作台面不抵接,沿转轴转动承压桶,台体可以和工作台面碰触。将试样分层装在承压桶内,再将承压桶沿转轴往复转动使台体和工作台面碰触,对试样进行颠实,不需要操作人员提起承压桶一直晃动进行颠实,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抵接的侧面上设置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和卡槽,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卡接柱和第二支撑板上的卡槽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的卡槽和第二支撑板上的卡接柱配合,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到和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时加固组件不低于台体下端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组件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收纳到安装槽内时不低于安装槽的槽口,不影响承压桶的正常使用。加固组件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抵接时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避免在颠实碎石操作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发生偏移,影响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体上设置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插接板、插槽和安装孔,所述插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安装孔设置在台体上,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到安装槽的槽底壁抵接时安装孔和插槽连通,插接板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台体上,插接板的一端位于插槽内,插接板的另一端位于台体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插接板和插槽配合,可以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固定在安装槽内,避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滑落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板在台体外侧的一端设置一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对插接板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体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支板、弹簧、插接柱、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所述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相互平行设置在插接板上,所述支板固定连接在台体外侧,所述支板的一侧面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和插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柱和插接板抵接,当插接板和插槽插接配合时,插接柱通过定位孔一和插接板插接,当插接板和插槽配合的一端和安装孔连通安装槽的一端平齐时,插接柱通过定位孔二和插接板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对插接板在插接到插槽后进行固定,提高插接板对第一支撑板或者第二支撑板的固定作用。当插接板向台体外侧移动移出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外时,插接柱和插接板进行插接,提高插接板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接柱远离弹簧的一端开设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插接柱进出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有导向作用,方便定位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外侧设置护筒,所述护筒的一端和支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筒对弹簧有保护作用,同时防止弹簧在被按压过程中发生歪斜导致插接柱不能对插接板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筒的另一端的端口内侧固定设置卡环,所述插接柱和弹簧连接的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卡板,所述卡板和护筒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环可以对卡板进行限位,提高插接柱和定位孔一和定位孔二插接的精确性,提高定位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转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到安装槽外相互抵接,并插入到工作台面开设的配合槽,底端进行固定,安装槽的槽口和工作台面不抵接,将试样分层装在承压桶内,再将承压桶沿转轴往复转动使台体和工作台面碰触,对试样进行颠实,不需要操作人员提起承压桶一直晃动颠实,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2、加固组件的设置提高了对碎石颠实过程中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

3、固定结构可以将收纳进安装槽内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避免滑落影响操作人员操作;

4、定位组件提高插接板的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石子压碎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承压桶;2、压头;3、台体;4、台把手;5、整实结构;51、安装槽;52、转轴;53、第一支撑板;531、转动板一;54、第二支撑板;542、转动板二;6、加固组件;61、卡接柱;62、卡槽;7、固定结构;71、插接板;72、插槽;73、安装孔;74、把手;75、定位组件;751、支板;752、弹簧;753、插接柱;7531、卡板;754、定位孔一;755、定位孔二;756、护筒;7561、卡环;8、工作台面;81、配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石子压碎仪,包括承压桶1、压头2、设置在承压桶1下端的台体3和对称设置在台体3两侧的台把手4、设置在台体3下端的整实结构5以及对整实结构5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7。承压桶1上部开口,下部和台体3一体成型,台体3两侧对称设置台把手4,方便操作。承压桶1的内径比压头2下部的外径大1mm。

参照图2和图3,整实结构5包括安装槽51、转轴52、第一支撑板53、转动板一531、第二支撑板54和两个转动板二542。台体3的下端面开设安装槽51,安装槽51为长方体状,安装槽51的相对的槽侧壁中心分别和转轴52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53的一端中部和转动板一531一体成型,转动板一531开设和转轴52配合平行于第一支撑板53的通孔,第一支撑板53通过转动板一531开设的通孔转动连接在转轴52上。两个转动板二542和第二支撑板54的一端一体成型,转动板二54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54的一端的两侧,转动板二542开设和转轴52配合且平行于第二支撑板54的通孔,第一支撑板53通过转动板二542上开设的通孔转动连接在转轴52上。转动板一531位于两个转动板二542的中间。转动板一531和远离第一支撑板53的一端设置为弧形面。转动板二542和远离第二支撑板54的一端设置为弧形面。

参照图3和图5,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转动到和安装槽51的槽底壁抵接时,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位于安装槽51内,转动板一531和转动板二542的下侧和安装槽51的槽口平齐,第一支撑板53与安装槽51的槽侧壁之间留有空隙,第二支撑板54与安装槽51的槽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方便对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操作。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转动和台体3下端面垂直时,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相互抵接,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远离转轴52的一端相互平齐且位于安装槽51外。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相对于两者相互抵接的侧面的另一侧面的侧边开设圆角,便于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进出安装槽51。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支撑板53上和第二支撑板54相互抵接的侧面上设置加固组件6。加固组件6包括卡接柱61和卡槽62,卡接柱61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板53或者第二支撑板54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球状弹性卡头。第一支撑板53上的卡接柱61和第二支撑板54上的卡槽62配合,第一支撑板53上的卡槽62和第二支撑板54上的卡接柱61配合。当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转动到和安装槽51的槽底壁抵接时,卡接柱61为与安装槽51内。

参照图3和图4,固定结构7包括插接板71、插槽72、安装孔73和把手74。插槽7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远离转轴52的一端上。安装孔73对称设置在台体3上,两个插接板71分别通过安装槽51和台体3滑动连接。当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分别和安装槽51的槽底壁抵接时,安装孔73和插槽72连通,插接板71的一端可以通过插槽72和第一支撑板53或者第二支撑板54插接。插接板71的另一端位于台体3外侧,为了便于操作,插接板71此端固定连接把手74。

参照图4,定位组件75包括支板751、弹簧752、插接柱753、护筒756、定位孔一754和定位孔二755。插接板71上开设相互平行的竖直的定位孔一754和定位孔二755。支板751和插接板71下侧的台体3外侧面固定连接,支板751的上侧面和弹簧752的下端固定连接,弹簧752的上端和插接柱753的下端固定连接。插接柱753可以和插接板71抵接,当插接板71和插槽72插接配合时插接柱753通过定位孔一754和插接板71插接。当插接板71和插槽72配合的一端和安装孔73和安装槽51连通的一端平齐时,插接柱753通过定位孔二755和插接板71插接。为了便于插接柱753进出定位孔一754和定位孔二755,插接柱753远离弹簧752的一端开设圆角。为了提高定位组件75的安全性和工作的稳定性,弹簧752外侧设置护筒756,护筒756的下端和支板7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护筒756的上端的端口内侧一体成型卡环7561,插接柱753的下端固定连接卡板7531,卡板7531和护筒756的内壁抵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转动到和安装槽51的槽底壁抵接时,用固定结构7将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板固定,不影响承压桶1的正常功能。将插接柱753下压,向台体3外侧滑动插接板71,再转动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到安装槽51外相互抵接,第一支撑板53和第二支撑板54插入配合的工作台面8上开设的配合槽81内,底端进行固定,台体3水平时底端和工作台面8之间留有空隙,将试样分层装在承压桶1内,再将承压桶1沿转轴52往复转动使台体3和工作台面8碰触,对试样进行颠实,操作方便,不需要操作人员提起承压桶1一直晃动进行颠实,省时省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