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7810发布日期:2019-09-06 19:5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背景技术:

电气检测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高、低压配电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进行系统检测,以保障用电安全和电气的安全运行,在电气检测中需要可燃气体检测仪对电气配电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主要对工作环境中烷类,醇类和有机挥发物等可燃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查看电气配电间是否存在漏气情况。

现有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在使用中没有良好的固定保护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从手中脱离,摔落至地面,导致机体损坏,并且在使用中多是通过手持进行拿持,长时间拿持可能出现手部酸痛,不方便使用中长时间携带,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可燃气体检测仪在使用中没有良好的固定保护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从手中脱离,摔落至地面,导致机体损坏,并且在使用中多是通过手持进行拿持,长时间拿持可能出现手部酸痛,不方便使用中长时间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固定块和进气室,所述机体的外壁四周连接有防护壳,且防护壳的两侧安装有软垫层,所述固定块分布于防护壳的四周,且固定块的内侧中部镶嵌有安装头,所述进气室固定于机体的上端中部,且进气室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室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检测探头,且检测探头的顶部安装有螺栓,所述检测探头的内侧镶嵌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内侧固定有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传感器的下端设置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扇叶,所述机体的背面安装有散热网,且机体的背面上端镶嵌有夹块,所述机体的背面下端固定有背盖,且机体的正面上端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机体的下端正面下端连接有操作面板。

优选的,所述机体与防护壳之间相互贴合,且防护壳的外壁四周呈钝角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左侧通过两端的安装头与防护壳右侧相互拼接,且防护壳与防护壳之间为可拆卸结构。

优选的,所述软垫层沿防护壳中轴线对称分布,且软垫层外壁呈波浪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气体传感器与微型电机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气体传感器通过固定环与检测探头的内壁相互贴合,并且固定环的内壁呈中空状。

优选的,所述散热网沿机体的背面上端均匀分布,且散热网与机体之间相互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设置有机体,机体与防护壳之间相互贴合,且防护壳的外壁四周呈钝角状分布,防护壳起到良好的固定保护作用,同时防护壳采用聚乙烯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刚性,从高处摔落不容易发生破损损坏,同时防护壳的四角处采用钝角结构设计,符合一定的人体工学,当使用者对机体进行拿持时,使用者手部不会被尖锐处划伤,防护壳左侧通过两端的安装头与防护壳右侧相互拼接,且防护壳与防护壳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当使用者需要对防护壳进行更换维修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将四周的螺钉从固定块内取出,将防护壳沿两侧拉,防护壳与防护壳分离,方便使用者更换维修;

固定环的内侧固定有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与微型电机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气体传感器通过固定环与检测探头的内壁相互贴合,当使用者需要对电气配电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启微型电机,微型电机转动,带动扇叶高速旋转,扇叶向内鼓风,气体从检测探头流入,从出气口排出,气体接触到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对空气进行检测,气体传感器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化成对应电信号通过导线输送至液晶显示屏内,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空气内的各气体信息进行观察,是否出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含量过高的情况,同时使用者需要对较为狭窄的区域进行检测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在检测探头前端插入软管,软管与螺栓外壁的外螺纹相互贴合,不易发生软管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体传感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探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2、防护壳;3、软垫层;4、固定块;5、安装头;6、进气室;7、出气口;8、检测探头;9、螺栓;10、固定环;11、气体传感器;12、微型电机;13、扇叶;14、散热网;15、夹块;16、背盖;17、液晶显示屏;18、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包括机体1、防护壳2、软垫层3、固定块4、安装头5、进气室6、出气口7、检测探头8、螺栓9、固定环10、气体传感器11、微型电机12、扇叶13、散热网14、夹块15、背盖16、液晶显示屏17和操作面板18,机体1的外壁四周连接有防护壳2,且防护壳2的两侧安装有软垫层3,机体1与防护壳2之间相互贴合,且防护壳2的外壁四周呈钝角状分布,防护壳2起到良好的固定保护作用,同时防护壳2采用聚乙烯塑料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韧性与刚性,从高处摔落不容易发生破损损坏,同时防护壳2的四角处采用钝角结构设计,符合一定的人体工学,当使用者对机体1进行拿持时,使用者手部不会被尖锐处划伤,防护壳2左侧通过两端的安装头5与防护壳2右侧相互拼接,且防护壳2与防护壳2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当使用者需要对防护壳2进行更换维修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将四周的螺钉从固定块4内取出,将防护壳2沿两侧拉,左侧的防护壳2与右侧的防护壳2分离,方便使用者更换维修,软垫层3沿防护壳2中轴线对称分布,且软垫层3外壁呈波浪状分布,软垫层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当使用者对机体1进行抓取时,使用者手部与软垫层3相互贴合,使用者不会感觉到坚硬感,给予使用者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软垫层3的外壁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防止使用者在抓取时,使用者手部与防护壳2之间发生打滑,固定块4分布于防护壳2的四周,且固定块4的内侧中部镶嵌有安装头5;

进气室6固定于机体1的上端中部,且进气室6的内侧中部设置有出气口7,进气室6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检测探头8,且检测探头8的顶部安装有螺栓9,检测探头8的内侧镶嵌有固定环10,且固定环10的内侧固定有气体传感器11,气体传感器11的下方卡合固定有微型电机12,微型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有扇叶13,气体传感器11与微型电机12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气体传感器11通过固定环10与检测探头8的内壁相互贴合,并且固定环10的内壁呈中空状,当使用者需要对电气配电间内的空气进行检测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启微型电机12,微型电机12转动,带动扇叶13高速旋转,扇叶13向检测探头8内鼓风,气体从检测探头8流入,从出气口7排出,气体接触到气体传感器11,气体传感器11对空气进行检测,气体传感器11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化成对应电信号通过导线输送至液晶显示屏17内,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空气内的各气体信息进行观察,是否出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含量过高的情况,同时使用者需要对较为狭窄的区域进行检测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在检测探头8前端插入软管,软管与螺栓9外壁的外螺纹相互贴合,不易发生软管脱落,气体传感器11的下端设置有微型电机12,且微型电机12的上端中部连接有扇叶13;

机体1的背面安装有散热网14,且机体1的背面上端镶嵌有夹块15,散热网14沿机体1的背面上端均匀分布,且散热网14与机体1之间相互贴合,散热网14起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散热网14分布在机体1内电子元器件分布较为密集区域,当机体1在工作时,机体1内的电子元器件散发出大量的热量,由于散热网14内部分布大量的细小孔洞,能够有效加快机体1背面的空气流速,起到一定的散热效果,机体1的背面下端固定有背盖16,且机体1的正面上端设置有液晶显示屏17,机体1的下端正面下端连接有操作面板18,气体传感器11通过导线分别连接液晶显示屏17和操作面板18,微型电机12通过导线连接操作面板18。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首先通过夹块15将机体1挂入裤腰带处,将机体1携带至待检测区域,此时使用者对机体1进行抓取,手部与防护壳2两侧的软垫层3相互贴合,随后由于操作面板18与微型电机12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使用者控制操作面板18将机体1开启,微型电机12转动,微型电机12的型号为WL-37RS528,带动扇叶13高速旋转,扇叶13向检测探头8内鼓风,气体从检测探头8流入,从出气口7排出,气体接触到气体传感器11,气体传感器11的型号为TGS813,气体传感器11对空气进行检测,由于气体传感器11和液晶显示屏17之间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气体传感器11将气体的成份、浓度等信息转化成对应电信号通过导线输送至液晶显示屏17内,使用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空气内的各气体信息进行观察,是否出现空气中的可燃气体含量过高的情况,同时使用者需要对较为狭窄的区域进行检测时,使用者能够通过在检测探头8前端插入软管,软管与螺栓9外壁的外螺纹相互贴合,不易发生软管脱落,最后使用者对该区域的空气各项指数进行记录,就这样完成整个电气配电间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仪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