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肋车辙试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060发布日期:2019-10-15 19:2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肋车辙试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肋车辙试件。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是公路建设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但随着交通运输量的逐年增加以及超载、重载现象的日益严重,新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往往在通车3~4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遭受了严重破坏,而车辙即为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破坏形式。

车辙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在车辆荷载长期、往复作用下产生的竖向永久变形的结果。车辙导致的路面平整度下降、道路横断面高差增大、车辙积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舒适性,加速了路面的破坏,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弱化了其服务能力。据统计,高速公路中的沥青路面因车辙而进行的维修、加铺等面层工程占维修工程总量的50%以上。因此,如何防治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成为工程界与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车辙试验是一种模拟实际车辆荷载形成车辙的工程试验方法,用以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条件下抵抗塑性流动变形的能力,其结果可用于建立经验公式来预测车辙深度或用于检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现有的公知技术中,常通过掺加抗车辙剂来提高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弹性模量,以此提高路面抵抗车辙的能力,但存在投资大、拌和时间长、施工温度较高等问题。因此,目前急需一系列车辙试验探索,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合理的沥青路面组合设计,使其可以防止或抑制车辙问题的发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肋车辙试件,通过制作了不同组的加肋试件进行车辙试验,以期这种新型组合结构能减小路面车辙病害,进而行车舒适性,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养护及维修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加肋车辙试件,包括底板和竖板,所述底板和竖板相互焊接形成有T型加劲肋,所述底板厚为2.5-3.5mm,宽为35-45mm,所述竖板高为35-50mm,厚为1-1.5mm,底板和竖板的长均为250-350mm。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竖板均由钢板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竖板之间每个焊点的间距为30-4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恰当尺寸的T型钢板加劲肋后,试件的动稳定度提高,且加劲肋高度对其有直接影响。由于加劲肋与周围沥青混合料的紧密粘结作用,车辙后并未出现断裂现象。

(2)通过设置加劲肋的方式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方法简单且投资小、经济效益好,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T型加劲肋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2-1至图2-3是本实施例中A、B、C三组试样的几何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实施例中A、B、C三组试样中加劲肋的俯视布置示意图,图3-2是A、B两组试样中加劲肋的正视布置示意图;图3-3是C组试样中加劲肋的正视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1-焊接点,2-竖板,3-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肋车辙试件,包括底板3和竖板2,底板3和竖板2相互焊接形成有T型加劲肋。

本实施例中,验证该加肋车辙试件的方法具体如下:

(1)试验前制作50mm高的T型钢板加劲肋、50mm和35mm高的T型PVC板加劲肋各6条,加劲肋的长度均为300mm,与车辙试模长度一致,底板厚度均为3mm,竖板厚度均为1mm。其中,T型钢板采用点焊形式与底板连接,焊点1间距大约30~40mm。按照技术方案编号为N、A、B、C组,见图2-1至图2-3所示。

(2)采用300mm×300mm×50mm的车辙试模,除N组外,每个试模内沿车辙方向均匀布置两条加劲肋,间距大小为100mm,见图3-1至图3-3所述。

(3)将拌合好的沥青混合料10500±10g缓慢加入4组试模中,在加入有加劲肋的试模时,要使加劲肋的位置保持不变,且中部混合料要略高于加劲肋两侧。

(4)用轮碾成型法制作车辙试验模板。先将碾压轮预热至100℃左右(如不加热,应铺牛皮纸),后将盛有沥青混合料的试模置于轮碾机的平台上,轻轻放下碾压轮,调整总荷载为9KN(线荷载为300N/cm)。轮碾机正式压实前,应经试压,确定碾压次数,一般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要求。如试件厚度大于100mm时须分层压实。

(5)成型后,将试件连同试模一起置于温度为60±1℃的恒温室中,保温12h。

(6)将试件连同试模移置于车辙试验机的试验台上,试验轮在试件的中央部位,其行走方向须与试件碾压或行车方向一致。开动车辙变形自动记录仪,然后启动试验机,使试验轮往返行走,时间约为1h,或最大变形达到25mm时为止。

(7)记录各组试件的车辙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计算动稳定度DS。

表1普通混凝土试件强度值

(8)对比表1中结果,有加劲肋的A、C组试件动稳定度明显要比没有设置加劲肋的N组试件高;对于相同高度的T型加劲肋,A组试件(50mm钢板)的动稳定度相比B组试件(50mmPVC板)增大了54%;A组和C组试件(35mm塑料板)的动稳定度比N组试件分别增大了41%、60%。

综上,得出结论:沥青路面混凝土中设置恰当尺寸的T型钢板加劲肋能够显著增大其动稳定度,提高其抗车辙能力。加劲肋的强度和高度对动稳定度有直接影响,在不超过试模高度的前提下,其高度占据主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