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7126发布日期:2019-09-17 22:07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角反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InSAR监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角反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CR-InSAR监测设备一般包括三部分,墩座、底座及角反射体,角反射体一般为四面体甚至多面体结构,通过支柱或者拉杆对三角椎体进行固定,也可将支柱或者拉杆(可伸缩)固定在一个圆盘上,圆盘通过固定在水泥墩座上的螺纹柱进行旋转,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方位角、俯仰角调节。但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一、实现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与InSAR技术工程化融合应用监测;二、设计升降调节以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的角反射器不能同时满足实现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与InSAR技术工程化融合应用监测和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所述角反射器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圆盘、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和角反射体,所述角反射体包括一个底面和两个侧面;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所述圆盘边缘、另一端沿着所述圆盘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垂直贯穿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的第一支柱,以及通过万向轴与所述第一支柱的顶端连接的支耳,所述支耳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贯穿所述圆盘的两根第二支柱,连接所述两根第二支柱顶端的第二横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横杆外并可以围绕所述第二横杆旋转的圆管,所述圆管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与两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两个第一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两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所述两个第二螺母分别位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柱与一个第一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一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和/或

每根所述第二支柱均与一个第二螺母螺纹固定于所述圆盘,所述第二螺母位于所述圆盘的上表面。

优选地,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和两个侧面为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铝板,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依次两两相连接形成三角锥面结构,在各个锥面上均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

更优选地,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直角边相连接的方式选自铆接,在所述铆接处均设有角钢加固。

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水泥墩座、以及设于所述水泥墩座上的钢管,在所述钢管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一螺丝柱;所述第一螺丝柱上预留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连接GNSS观测仪、全站仪或者水准仪中的任意一种仪器。

更优选地,所述圆盘设于所述钢管顶端并被所述第一螺丝柱贯穿,所述圆盘通过一个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一螺丝柱螺纹固定于所述钢管的顶端。

更优选地,所述钢管为无缝圆钢管,所述圆钢管长度的插入水泥墩座中用于固定。

优选地,所述支耳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和/或

所述第二横杆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两根第二支柱连接;和/或

所述圆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设于所述角反射体的底面上;和/或

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盘的连接方式选自焊接或者设置螺母螺丝柱组件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反射器不仅可以实现方位角、俯仰角调节和翻转,还可以通过调节三根支柱位于圆盘所在平面上方的高度来实现升降调节和水平调节,其中,升降调节的数值可以用于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水平调节功能可以针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角反射体不水平平衡的现象进行调节;同时具有升降功能的角反射器还适用于一些植被茂密的低相干区域,以避免被植被遮盖,影响角反射体的反射效果。将角反射体翻转后,位于钢管顶端中心的螺纹柱上预留连接器可以实现与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中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联测,获取更多的监测信息;该角反射器在安装时多选用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拆穿方便,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反射器的三根支柱与圆盘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角反射器,该角反射器包括底座、圆盘、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角反射体。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底座包括水泥墩座1以及设于该水泥墩座上的钢管2,在钢管2的顶端中心设有第一螺丝柱4。钢管2为无缝实心圆钢管,为角反射体提供一定的高度基础,钢管2的长度根据实际应用环境的不同具体选择适用,对于植被茂密区域,钢管2的长度需要适宜长一些,以尽量避免角反射体被植被遮挡,而对于植被稀疏或草坪为主的区域,钢管2的长度可以短一些,以不影响反射体反射效果为目标;钢管2的直径根据钢管能否稳定支撑起位于其上方的调节机构和角反射体来选择。搭建角反射器时,将钢管2长度的插入水泥墩座1中用于固定,提高整个角反射器的稳定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该钢管2为长度为120cm、直径为30mm的无缝圆钢管,其中有50cm长度插入水泥墩座1中,剩余70cm长度位于水泥墩座1的上方。

圆盘3位于钢管2的顶端,第一螺丝柱4贯穿圆盘3伸出,圆盘3通过螺母与第一螺丝柱4螺纹连接后,被固定在钢管2的顶端,通过拧松该螺母,圆盘3可以围绕该第一螺丝柱4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从0°至360°,通过拧紧该螺母,圆盘3就会被固定在钢管2的顶端,从而实现对角反射器进行方位角调节。在第一螺丝柱4的顶端还预留有连接器,将角反射体翻转后,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实现与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中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联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该圆盘3为直径为50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

角反射体5呈三角锥面结构,由三块相同大小的等腰直角铝板拼成,其拼接方式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优选直角边长为1000mm、厚度为3mm的三块等腰直角铝板,各个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两两相连接形成三角锥面结构,其连接方式优选铆接,并在铆接处均设有角钢进行加固。

三块相同大小的等腰直角铝板分别构成了角反射体的底面和两个侧面,在底面和两个侧面上均设有用于排水的通孔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通孔6位于每块等腰直角铝板的直角边上,从直角开始,沿着直角边依次排布若干个通孔6,通孔6的数量可根据当地的雨水量设计,以满足反射体中不积水的要求,优选在每个直角边设置4-7个通孔。

第一调节组件包括:一端设于圆盘3边缘、另一端沿着圆盘3的半径方向向外延伸的第一横杆71,垂直贯穿该第一横杆71的另一端、并与至少一个第一螺母75螺纹固定于该第一横杆71的第一支柱72,以及通过万向轴73与该第一支柱72的顶端连接的支耳74,该支耳74设于角反射体5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

第一横杆71与圆盘3的连接方式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如焊接或者设置螺母螺丝柱组件进行螺纹固定连接,设置螺母螺丝柱组件进行螺纹固定连接使得拆装更方便。

第一支柱72上设有外螺纹,至少一个第一螺母75与第一支柱72螺纹连接,通过拧松第一螺母75,可以调节第一支柱72位于圆盘3所在平面的上方的高度,以实现俯仰调节,然后拧紧第一螺母75将第一支柱72固定于第一横杆71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支柱72与两个第一螺母75螺纹固定于该第一横杆71上,该两个第一螺母75分别位于第一横杆7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第一支柱72与一个第一螺母75螺纹固定于该第一横杆71上,该第一螺母75位于第一横杆71的上表面。通过上下两个第一螺母75固定第一支柱72,第一支柱72的稳定性更高。

支耳74与角反射体5的两个侧面的交界处的连接方式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如焊接。

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分别垂直贯穿圆盘3的两根第二支柱81,连接这两根第二支柱81顶端的第二横杆82,以及设于该第二横杆82外并可以围绕该第二横杆82旋转的圆管83,该圆管83设于角反射体5的底面上,每根第二支柱81均与至少一个第二螺母84螺纹固定于圆盘3上。

第二横杆82与两根第二支柱81的连接方式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如焊接。该圆管83与角反射体5的底面的连接方式可使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方式,如焊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圆管83的长度可以长于第二横杆82的长度,也可以短于第二横杆82的长度,只要能满足该圆管83可以围绕第二横杆82旋转,从而使得在进行俯仰调节、翻转时,操作起来更方便。

每根第二螺母84上均设有外螺纹,对于每根第二支柱81,至少有一个第二螺母84与第二支柱81螺纹连接,通过依次拧松第二螺母84,可以依次调节两根第二支柱81位于圆盘3所在平面的上方的高度,然后依次拧紧第二螺母84将第二支柱81固定于圆盘3上,也可以实现俯仰调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每根第二支柱81均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母84螺纹固定于该圆盘3上,该两个第二螺母84分别位于圆盘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每根第二支柱81均分别与一个第二螺母84螺纹固定于该圆盘3上,该第二螺母84位于圆盘3的上表面。通过上下两个第二螺母84一起固定第二支柱81,第二支柱81的稳定性更高。

通过单独调节第一支柱72位于圆盘3所在平面的上方的高度、或者单独调节两根第二支柱81位于圆盘3所在平面的上方的高度,均能够实现对角反射体进行俯仰调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角反射体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可调整范围为0-80°,优选0-45°即可满足实际场景的应用需求。

单独拆除第一螺母75、让第一支柱72不再贯穿第一横杆71,或者单独拆除第二螺母84、让两根第二支柱81不再贯穿圆盘3,均能够实现对角反射体进行翻转,翻转后,通过第一螺丝柱4上的预留连接器可以实现与GNSS观测仪、全站仪、水准仪中任意一种仪器进行联测,获取更多的监测信息。

通过同时调节第一支柱72和两根第二支柱81位于圆盘3所在平面的上方的高度,可以实现对角反射体进行升降调节,可以升降的高度根据三根支柱的长度进行调整,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三根支柱的长度可以根据角反射体在底座的基础上实现0-300mm的升降调节即可,升降的数值可以用于对InSAR监测精度进行验证、校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三根支柱的长度不宜过长,不仅会降低整个角反射器安装后的稳定性,还增大了在对角反射体进行翻转时的难度。

在安装角反射器的过程中,要求角反射体保持水平平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反射器通过三根可升降调节的支柱还可以实现对角反射体进行水平调节,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反射器也可以针对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角反射体不水平平衡的现象进行水平调节。

具有升降调节功能的角反射器还适用于植被茂密的低相干区域,以避免被植被遮盖,影响角反射体的反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角反射器在安装时多选用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结构稳定,拆穿方便,实用性更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