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板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7062发布日期:2019-07-19 22:43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PCB板检测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检测台。



背景技术:

PCB板为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起着将各个电子元器件实现电气互连的作用,成型后的PCB板会进行成品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一般为探针检测,探针检测过程易因探针接触不良或PCB板本身的问题出现故障,排查过程慢,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B板检测台,以提高故障排查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PCB板检测台,包括检测台本体,本体后侧架上设有顶罩,顶罩内设升降机构,升降端部设检测板,板上设探针,顶罩下方的本体上设PCB板的夹具,所述顶罩一侧设有调焦灯组件,具备支臂及相套合的内、外灯筒,支臂包括横杆部,横杆部上设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伸缩端设固定板,外灯筒与固定板一侧固定,内灯筒插入外灯筒且内灯筒底部与外灯筒腔壁之间设弹性件,内灯筒顶部设第二伸缩机构,伸缩机构自固定板上的孔伸出,其伸缩端伸入内灯筒腔内且端部设灯座,灯座上设光源,内灯筒底端腔口处设正透镜,外灯筒底端腔口处设负透镜;

还包括放大镜,放大镜铰接于固定板端部。

探针检测频繁出现问题时,控制第一伸缩机构下降使灯对应探针,按压第二伸缩机构,调节正透镜与负透镜之间的距离,调节光束收敛角度,利用第二伸缩机构调节光源与负透镜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光束发散的角度,按压力去除后,弹性件自动复位,利用放大镜观测探针或夹具上PCB板,观测探针破损情况,或直接观测PCB板,提高故障确认效率。

进一步,所述外灯筒腔内相对两侧设套筒,内灯筒外相对两侧设翼柱,翼柱插入套筒腔内且翼柱与套筒底腔壁之间设弹性件。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利用套筒与翼柱配合,起导向作用,更稳定,弹簧用于自动复位。

进一步,所述灯座相对两侧外凸延伸,延伸部与内灯筒腔壁滑动连接,稳定性好。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均为电动伸缩杆,自由控制,操作便利。

进一步,所述还包括启停开关,位于固定板上,分别与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连接,操作便利。

进一步,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顶部壳体上设挡块,且挡块以下壳体上排列有多个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板孔边沿设耳板,挡块限制下行距离,通过螺栓穿过耳板插入定位孔,限位,灵活调节,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调焦灯组件剖面图;

图中:1、本体;2、顶罩;3、夹具;4、启停开关;5、放大镜;6、升降机构;7、内灯筒;8、外灯筒;9、光源;10、灯座;11、第二伸缩机构;12、弹性件;13、正透镜;14、负透镜;15、套筒;16、翼柱;17、挡块;18、耳板;19、检测板;20、探针;21、横杆;22、第一伸缩机构;23、固定板;101、延伸部;111、伸缩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图2展示了PCB板检测台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检测台本体1,本体后侧架上设有顶罩2,顶罩内设升降机构6,升降端部设检测板19,板上设探针20,顶罩下方的本体上设PCB板的夹具3,所述顶罩一侧设有调焦灯组件,具备支臂及相套合的内、外灯筒,支臂包括横杆部21,横杆部上设第一伸缩机构22,第一伸缩机构伸缩端设固定板23,外灯筒8与固定板一侧固定,内灯筒7插入外灯筒且外灯筒腔内相对两侧设套筒15,内灯筒外相对两侧设翼柱16,翼柱插入套筒腔内且翼柱与套筒底腔壁之间设弹性件12,弹性件为弹簧,内灯筒顶部设第二伸缩机构11,第二伸缩机构自固定板23上的孔伸出,其伸缩端伸入内灯筒腔内且端部设灯座10,灯座相对两侧外凸延伸,延伸部101与内灯筒腔壁滑动连接,灯座上设光源9,内灯筒底端腔口处设正透镜13,外灯筒底端腔口处设负透镜14;

还包括放大镜5,放大镜铰接于固定板端部。

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均为电动伸缩杆。

还包括启停开关4,位于固定板23上,分别与第一伸缩机构22、第二伸缩机构11连接,操作便利。

探针检测频繁出现问题时,控制第一伸缩机构下降使灯对应探针,按压第二伸缩机构,调节正透镜与负透镜之间的距离,弹性件自动复位,调节光束收敛角度,利用第一伸缩机构调节光源与负透镜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光束发散的角度,再利用放大镜观测探针或夹具上PCB板,观测探针破损情况,或直接观测PCB板,提高故障确认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伸缩机构顶部壳体上设挡块17,且挡块以下壳体上排列有多个定位孔,对应的固定板孔边沿设耳板18,挡块限制下行距离,通过螺栓穿过耳板插入定位孔,限位,灵活调节,适应性强。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