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线沉降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2560发布日期:2019-06-19 01:5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线沉降变形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管线沉降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城市地下修建隧道工程,需要下穿大量的工程管线,为确保施工安全,在施工前需要进行细致的管线调查,提出保护方案,在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时时监测控制,特别是对有压管线、抗变形能力差、易于渗漏和年久失修的雨污水管为重点监测对象,布置测点监测管线变形情况。目前常规采用的管线监测方法一般是在管线对应的地表直接埋设间接监测点,相对简单、经济,但在不能直接反应管线沉降变形量。或者采用明挖悬吊监测保护,监测点直接标记在管线上,比较直观,但开挖加固工作量大,工序相对复杂,受交通疏解干扰大。或者直接将监测点设置在管线上,可以直观监测,但测点不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管线沉降变形监测装置。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探坑内的管线外部设置有抱箍,抱箍上垂直设置有圆钢,圆钢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并设置有十字丝槽,圆钢外部设置有套管,套管顶部设置有橡胶塞,探坑内填充有砂土,探坑上端设置有与地面平齐的地面封层,地面封层上加工有预留孔。

本实用新型的圆钢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圆钢上端面刻有十字丝槽、下端面焊接固定于抱箍上。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为PVC管材。

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由2个对称的半弧形结构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半弧形结构采用3~5cm的镀锌扁钢条加工,半弧形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半弧形结构内圆弧弧长小于管线外圆周周长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采用抱箍、圆钢、套管及回填砂土、地面封层实现管线沉降变形监测,抱箍固定在管线上,圆钢一端与抱箍焊接,圆钢另一端端头平齐,并设置十字丝槽,圆钢与回填砂土通过套管隔离,使圆钢竖向处于自由伸缩状态,可以准确监测管线下沉情况,本装置可以直观准确地反应管线的沉降变形情况,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宜于维护,可推广应用到城市地铁隧道下穿施工或基坑开挖施工影响范围内存在有压管线或对位移变化敏感的危险管线的监控监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圆钢的上端面俯视图。

图中:1、管线;2、砂土;3、探坑;4、橡胶塞;5、地面封层;6、套管;7、圆钢;8、抱箍;a、预留孔;b、十字丝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线沉降变形监测装置,在管线1对应的地面处进行人工开挖探坑3,探坑3直径与满足人员安装作业需要即可,管线1外部安装有抱箍8,抱箍8由2个对称的半弧形结构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半弧形结构采用3~5cm的镀锌扁钢条加工,弧形内径与管线外径相适应,半弧形结构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栓连接孔,且半弧形结构内圆弧弧长小于管线外圆周周长的一半,以便于抱箍可以紧密固定在管线上。抱箍上垂直焊接固定有圆钢7,对焊点进行刷漆防腐处理,圆钢7采用直径为20mm的圆钢,圆钢7的上端面与地面平齐并加工有十字丝槽b,圆钢7表面进行防腐处理。圆钢7外部设置有套管6,所述的套管6为PVC管材,内径大于圆钢7直径,以回填砂土2后圆钢7四周略有空隙为准,套管6的一端固定在抱箍8上,套管6与抱箍8接头采用胶带密封,另一端伸至地面附近,略高于圆钢7顶端。套管6顶部安装有橡胶塞4,防止杂物进入管内。采用中粗砂土2回填探坑3,探坑3上端填充有与地面平齐的地面封层5,地面封层5采用砂砖或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钢筋采用ф6.5mm,间距20cm,单层设置,地面封层5上加工有预留孔a,预留孔a直径略大于套管6外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