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0498发布日期:2019-11-29 16:5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农业、环境、地质和生物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讲,土壤是自然界中主要的研究对象。土壤样品的采集则是相关研究人员开展研究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土壤的研究日趋复杂,对于土壤信息的采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的土壤采集筒在进行使用时,没有设置任何的稳定措施,导致操作人员在进行采集土壤时,需要不断的用力往下压,费时费力并且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包括倒凹型架,所述倒凹型架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竖直向下螺纹贯穿连接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下端竖直向下固定连通安装有采集筒,所述采集筒外壁固定套接有螺旋钻纹,所述倒凹型架底部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连接有脚踏,所述外螺纹管内壁开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管通过内螺纹啮合贯穿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部固定安装有摇把。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筒底部开设有锯齿。

进一步的,所述脚踏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外螺纹管左右两侧上部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下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推板,且推板置于采集筒内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通过设置带有脚踏的倒凹型架,便于将采集筒进行稳定住,并且在倒凹型架上开设有螺纹孔,方便转动外螺纹管就可以带动采集筒进行下降,解决了现有的土壤采集筒在进行使用时,没有设置任何的稳定措施,导致操作人员在进行采集土壤时,需要不断的用力往下压,费时费力并且影响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由于在螺纹杆下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推板,且推板置于采集筒内腔,方便通过螺纹杆带动推板将采集筒内腔的土壤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的横向拉杆与第一担架管和第二担架管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倒凹型架;2、外螺纹管;3、手柄;4、摇把;5、螺纹杆;6、螺纹孔;7、采集筒;8、推板;9、螺旋钻纹;10、锯齿;11、脚踏;12、防滑凸起;13、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采集装置,包括倒凹型架1,所述倒凹型架1顶部中间位置竖直开设有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竖直向下螺纹贯穿连接有外螺纹管2,所述外螺纹管2下端竖直向下固定连通安装有采集筒7,所述采集筒7外壁固定套接有螺旋钻纹9,所述倒凹型架1底部左右两侧均水平固定连接有脚踏11,所述外螺纹管2内壁开设有内螺纹13,所述外螺纹管2通过内螺纹13啮合贯穿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螺纹杆5上部固定安装有摇把4。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设置带有脚踏11的倒凹型架1,便于将采集筒7进行稳定住,并且在倒凹型架1上开设有螺纹孔6,方便转动外螺纹管2就可以带动采集筒7进行下降,解决了现有的土壤采集筒在进行使用时,没有设置任何的稳定措施,导致操作人员在进行采集土壤时,需要不断的用力往下压,费时费力并且影响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采集筒7底部开设有锯齿10。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保证采集筒7在进行钻土时的效率。

其中,所述脚踏11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防滑凸起12。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减少脚部滑动的概率。

其中,所述外螺纹管2左右两侧上部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手柄3。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方便操作人员通过手柄3进行调整外螺纹管2,方便快捷。

其中,所述螺纹杆5下端水平固定连接有推板8,且推板8置于采集筒7内腔。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方便通过螺纹杆5带动推板8将采集筒7内腔的土壤进行排出。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倒凹型架1置于土壤采集点,双脚踩踏在脚踏11上,转动两组手柄3通过螺纹孔6带动外螺纹管2进行旋转下降,外螺纹管2从而带动采集筒7通过锯齿10和螺旋钻纹9进行钻取土壤到采集筒7内,由于土壤被压实在采集筒7内,后期可以转动摇把4带动螺纹杆5在外螺纹管2内旋转下降,螺纹杆5带动推板8将采集筒7内的土壤推出,结构简单,方便快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