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6417发布日期:2019-09-17 21:5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涂料,又称为环氧树脂漆,是以环氧树脂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其具有较强的附着力、耐化学品性、耐水性、防腐性、热稳定性和优良的电绝缘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汽车以及电气绝缘等领域。

环氧树脂涂料在使用前需要对其粘度进行检测,粘度即为流体(液体或气体)在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内部摩擦阻力,其大小由物质种类、温度、浓度等因素决定。在现有技术中,环氧树脂涂料的粘度是否复合标准要求需要通过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但旋转粘度计的价格昂贵,导致检测作业成本增加,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通过计量承装容器内的环氧树脂涂料转移至接收容器内的时间,判断环氧树脂涂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而达到简化检测装置结构,降低检测作业成本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包括有水平设置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支架和接收容器,所述支架竖直设置,且所述支架上架设有用于承装环氧树脂涂料的承装容器,所述承装容器内设置有用于刮擦承装容器内壁的刮板;所述承装容器包括有填料口和卸料口,且所述卸料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关闭封堵卸料口,环氧树脂涂料经由所述填料口流入承装容器内存储;所述阀门开启敞开卸料口,环氧树脂涂料经由所述卸料口流入接收容器内存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关闭阀门以封闭承装容器的卸料口,并将待检测的环氧树脂涂料样品倒入承装容器内存储,然后使用者开启阀门敞开卸料口,同时开始计时,直至承装容器内的环氧树脂涂料全部流入接收容器内为止,停止计时并将该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较,判断环氧树脂涂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当完成检测作业后,检测人员可通过刮板清除承装容器内壁上附着的少量水性涂料,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检测作业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装容器设置为多段式漏斗结构,且所述承装容器由上至下形成有卡接于支架上的卡接部、用于承装环氧树脂涂料的承装部以及用于设置阀门的开闭部,所述填料口和卸料口分别开设于卡接部的顶端和开闭部的底端,且所述承装部的内壁包括有由上至下一体成型而成的圆柱壁和漏斗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装容器设置为多段式漏斗结构,且承装部的圆柱壁部分主要用于存储待检测的水性涂料,而漏斗壁部分主要用于引导待检测的水性涂料顺畅向下通过卸料口;多段式的结构便于实现承装容器与支架的安装固定结构,同时便于设置阀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板包括有与承装容器的内壁相贴合设置的刮刀部以及挂接于填料口处的挂接部,所述承装容器的填料口处延伸形成有环状延伸部,且所述挂接部卡接于环状延伸部处并与其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检测作业后,检测人员可滑动挂接部,以使得刮刀部刮除承装容器内壁上的残留的水性涂料,并可配合清水清洗,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接部设置为弹性结构,且所述挂接部弹性卡接于环状延伸部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卡接的安装方式,便于使用者安装、拆卸或者更换刮板,且不会影响承装容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刀部与承装容器的内壁相抵接处设置有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刮刀部与承装容器的内壁相抵接的部分设置为斜面结构,可以更好的清除残留于承装容器内壁上的水性涂料,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装容器的卸料口处形成有填料豁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料口处设置填料豁口,以便于检测人员经由卸料口向承装容器内注入待检测的水性涂料,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装容器的卸料口处罩设有透明的盖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子既起到阻挡杂质等进入承装容器内的作用,又起到保护检测人员作业安全的作用,且盖子设置为透明结构,以便于检测人员观察承装容器的内部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计量承装容器内的环氧树脂涂料流入接收容器内的时间的计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计时器固定于底座上,以便于检测人员进行计时操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操作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检测人员开启阀门敞开卸料口,同时开始计时,直至承装容器内的环氧树脂涂料全部流入接收容器内为止,停止计时并将该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较,以判断环氧树脂涂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检测作业的成本;

其二:当完成检测作业后,使用者可通过滑动刮板,清除残留于承装容器内壁上的水性涂料,并可配合清水清洗,以获得更好的清洗效果,便于进行不同批次、不同种类的水性涂料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承装容器与刮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支架;3、接收容器;4、承装容器;41、填料口;42、卸料口;43、阀门;44、卡接部;45、承装部;451、圆柱壁;452、漏斗壁;46、开闭部;47、环状延伸部;48、填料豁口;5、刮板;51、刮刀部;511、斜面;52、挂接部;6、盖子;7、计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性涂料粘度检测装置,包括有呈矩形结构水平设置的底座1,底座1上竖直固定有支架2,支架2设置为杆件结构,且支架2上固定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架设有用于承装水性涂料(环氧树脂涂料等)的承装容器4。承装容器4包括有填料口41和卸料口42,卸料口42处设置有阀门43,且卸料口42的正下方设置有接收容器3。检测人员关闭阀门43,并将待检测的水性涂料从填料口41处注入承装容器4中,然后开启阀门43并同时开始计时,直至承装容器4中的水性涂料转移至下方接收容器3中为止,停止计时并将该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较,以判断该批次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是否复合粘度检测要求。

为了便于检测人员计量环氧树脂水性涂料从承装容器4转移至接收容器3内的时间,底座1的边沿处固定有计时器7,检测人员开启阀门43的同时开启计时器7,并在环氧树脂水性涂料完成转移时关闭计时器7,以计算获得该批次环氧树脂水性涂料的粘度检测时间。

承装容器4设置为一体多段式的漏斗结构,包括有用于实现承装容器4与安装座卡接配合的卡接部44、用于承装并引导环氧树脂水性涂料运动的承装部45以及用于设置阀门43的开闭部46;卡接部44、承装部45和开闭部46由上至下一体成型而成,且三部分均设置为近似圆柱筒状的结构,填料口41和卸料口42分别开设于卡接部44的顶端和开闭部46的底端。卡接部44的直径大于承装部45的直径,则由承装部45和开闭部46构成的主体结构竖直穿设出安装座,且卡接部44与承装部45之间形成的台阶结构卡接于安装座上。承装部45包括有由上至下一体成型而成的圆柱部和漏斗部,即承装部45的内壁形成为由上至下的圆柱壁451和漏斗壁452,圆柱部主要用于存储环氧树脂水性涂料,而漏斗部主要用于引导环氧树脂水性涂料向下运动。开闭部46竖直延伸设置,且开闭部46的直径与漏斗部的最小直径相等,且阀门43设置于开闭部46的中间位置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承装容器4的卡接部44上设置有用于刮擦承装容器4内壁的刮板5,刮板5包括有与承装容器4的内壁相贴合设置的刮刀部51以及挂接于填料口41处的挂接部52,承装容器4的填料口41处同轴心延伸形成有环状延伸部47,且挂接部52弹性卡接于环状延伸部47处并与其滑移配合。当完成检测作业后,检测人员驱动挂接部52沿填料口41转动,则刮刀部51刮擦承装部45的内壁,以达到去除残留于承装部45内壁上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的目的。刮刀部51与承装容器4的内壁相抵接的位置处设置为斜面511结构,以获得更好的清理效果。

承装容器4的卸料口42处形成有填料豁口48,以便于检测人员向承装容器4内注入环氧树脂水性涂料,且检测人员转动挂接部52沿填料口41滑动至填料豁口48处后反向往复滑移,以彻底清除残留于承装部45内壁上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承装容器4的卸料口42处罩设有透明的盖子6,以阻隔杂质进入承装容器4内,同时便于检测人员观察承装容器4的内部情况。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检测人员首先归零计时器7并关闭阀门43,然后将待检测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从填料口41处注入至承装容器4内存储,再开启阀门43并同时开启计时器7,直至承装容器4内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从卸料口42处转移至下方的接收容器3内为止,并同时关闭计时器7,记录该时间并将该时间与标准时间相比较,以判断环氧树脂水性涂料是否符合标准粘度要求。完成检测作业后,再通过清水和刮板5相配合去除承装容器4内壁上残留的环氧树脂水性涂料,从而完成整个检测作业。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