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8651发布日期:2019-11-05 22:4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属于氨氮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是自然环境中各个元素循环的重要媒质,人类生产与生活产生的污染物通常以水溶液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使自然环境中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类生活用水,致使需要对环境中的采集水质的样品进行恒温保护从而检测。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134747.5的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包括蠕动泵、光定量系统、多通道排阀、反应检测系统、PLC控制系统、试剂瓶和废液瓶,多通道排阀分别与光定量系统、待测水样、试剂瓶一、试剂瓶二、反应检测系统和废液瓶连通,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采集的水质样品的保温效果较差,导致温度较低时水中物质的活性降低,使得检测时出现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采集的水质样品的保温效果较差,导致温度较低时水中物质的活性降低,使得检测时出现误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其结构包括电源接线、操作按钮、机体壳、安放盒槽、恒温保护装置、检测试管、保护端盖、显示屏、打印机、散热端口、运行机体,所述电源接线后端与机体壳前端贴合,所述操作按钮下端嵌入安装于机体壳内,所述机体壳与安放盒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恒温保护装置嵌入安装于安放盒槽上,所述检测试管下端嵌入安装于恒温保护装置内,所述恒温保护装置侧端与机体壳内侧相贴合,所述保护端盖下端两侧与机体壳内侧相连接,所述显示屏后端与运行机体内PCB板相连接,所述散热端口左端与机体壳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打印机下端与运行机体内PCB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恒温保护装置由缓冲弹簧底座、防护壳、微型电池、导热保温柱、支撑轴、试管槽、加热驱动器、蜂巢散热块、导电引线组成,所述缓冲弹簧底座嵌入安装于防护壳内,所述缓冲弹簧底座上端与加热驱动器下端相贴合,所述防护壳内侧与微型电池外侧相黏合,所述导热保温柱下端与蜂巢散热块上端相连接,所述支撑轴下端与加热驱动器上端相黏合,所述试管槽与防护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微型电池下端通过导电引线与加热驱动器相连接,所述加热驱动器侧端与蜂巢散热块内侧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嵌入安装于安放盒槽内且与机体壳内侧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管下端嵌入安装于试管槽内且与加热驱动器上端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试管嵌入安装于试管槽且侧端设置有两个支撑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结构上通过检测试管采集外界环境中的水质后,在将装有水质的检测试管安放在试管槽内部,从而微型电池通过导电引线为加热驱动器提供驱动电力,从而在驱动时候产生温度让内部温度保持着恒温性, 再者通过蜂巢散热块将温度进行扩散到试管槽周围进行恒温保护,再由导热保温柱加强了对检测试管周围空间的恒温性,避免了温度过低时物质活性降低,试管槽底部安装的缓冲弹簧底座保障了在防止时候减少震荡的现象,支撑轴对试管槽进行固定保障了稳定行,提高了在检测时候内部环境的恒温性,保障了物质的活性减少误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恒温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源接线-1、操作按钮-2、机体壳-3、安放盒槽-4、恒温保护装置-5、检测试管-6、保护端盖-7、显示屏-8、打印机-9、散热端口-10、运行机体-11、缓冲弹簧底座-51、防护壳-52、微型电池-53、导热保温柱-54、支撑轴-55、试管槽-56、加热驱动器-57、蜂巢散热块-58、导电引线-5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氨氮含量检测设备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电源接线1、操作按钮2、机体壳3、安放盒槽4、恒温保护装置5、检测试管6、保护端盖7、显示屏8、打印机9、散热端口10、运行机体11,所述电源接线1后端与机体壳3前端贴合,所述操作按钮2下端嵌入安装于机体壳3内,所述机体壳3与安放盒槽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恒温保护装置5嵌入安装于安放盒槽4上,所述检测试管6下端嵌入安装于恒温保护装置5内,所述恒温保护装置5侧端与机体壳3内侧相贴合,所述保护端盖7下端两侧与机体壳3内侧相连接,所述显示屏8后端与运行机体11内PCB板相连接,所述散热端口10左端与机体壳3右端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打印机9下端与运行机体11内PCB板相连接,所述恒温保护装置5由缓冲弹簧底座51、防护壳52、微型电池53、导热保温柱54、支撑轴55、试管槽56、加热驱动器57、蜂巢散热块58、导电引线59组成,所述缓冲弹簧底座51嵌入安装于防护壳52内,所述缓冲弹簧底座51上端与加热驱动器57下端相贴合,所述防护壳52内侧与微型电池53外侧相黏合,所述导热保温柱54下端与蜂巢散热块58上端相连接,所述支撑轴55下端与加热驱动器57上端相黏合,所述试管槽56与防护壳5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微型电池53下端通过导电引线59与加热驱动器57相连接,所述加热驱动器57侧端与蜂巢散热块58内侧相贴合,所述防护壳52嵌入安装于安放盒槽4内且与机体壳3内侧相贴合,所述检测试管6下端嵌入安装于试管槽56内且与加热驱动器57上端相贴合,所述检测试管6嵌入安装于试管槽56且侧端设置有两个支撑轴55。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检测试管6采集外界环境中的水质后,在将装有水质的检测试管6安放在试管槽56内部,从而微型电池53通过导电引线59为加热驱动器57提供驱动电力,从而在驱动时候产生温度让内部温度保持着恒温性, 再者通过蜂巢散热块58将温度进行扩散到试管槽56周围进行恒温保护,再由导热保温柱54加强了对检测试管6周围空间的恒温性,避免了温度过低时物质活性降低,试管槽56底部安装的缓冲弹簧底座51保障了在防止时候减少震荡的现象,支撑轴55对试管槽56进行固定保障了稳定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对于采集的水质样品的保温效果较差,导致温度较低时水中物质的活性降低,使得检测时出现误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结构上通过检测试管采集外界环境中的水质后,在将装有水质的检测试管安放在试管槽内部,从而微型电池通过导电引线为加热驱动器提供驱动电力,从而在驱动时候产生温度让内部温度保持着恒温性, 再者通过蜂巢散热块将温度进行扩散到试管槽周围进行恒温保护,再由导热保温柱加强了对检测试管周围空间的恒温性,避免了温度过低时物质活性降低,试管槽底部安装的缓冲弹簧底座保障了在防止时候减少震荡的现象,支撑轴对试管槽进行固定保障了稳定行,提高了在检测时候内部环境的恒温性,保障了物质的活性减少误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