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010发布日期:2019-08-16 22:3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场岩土体承载力试验需要提供足够的垂直荷载,现场岩土体剪切摩擦试验不仅需要提供足够的垂直荷载,还需要提供足够的侧向剪切荷载。现有试验装置是在支撑架上部堆载重物,配以传力柱和千斤顶提供垂直荷载,在距试验点一定距离处挖槽插入钢板,配以传力柱和千斤顶提供侧向剪切荷载,该装置安装工序繁琐,能提供的侧向剪切荷载有限,且可能对试验点岩土体造成扰动,导致试验结果有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有效利用反力架自身结构提供侧向剪切荷载,避免了挖槽插入钢板,不会对试验点岩土体造成扰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包括木板,木板设置在多个并行设置的平台工字钢上,各个平台工字钢的端部均通过支撑架与放置在底面上的钢板垫片连接,各个平台工字钢的底部均与一主梁工字钢的顶部连接,主梁工字钢的底部与第一托板连接,第一托板与传力柱的顶端连接,传力柱的底端与第二托板连接,第二托板与垂直设置的第一千斤顶的伸缩端连接,第一千斤顶的固定部与第三托板连接,第三托板下方设置有第四托板,第三托板和第四托板之间设置有滚轴,第四托板与承压板固定,还包括反力工字钢,反力工字钢两端与支撑架连接,反力工字钢与第五托板连接,第五托板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千斤顶的固定部连接,第二千斤顶的伸缩端与第六托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在进行现场岩土体剪切摩擦试验时,可以有效利用反力架自身结构提供侧向剪切荷载,装置简便,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钢板垫片;2-支撑架;3-平台工字钢;4-木板;5-主梁工字钢;6-反力工字钢;701-第一托板;702-第二托板;703-第三托板;704-第四托板;705-第五托板;706-第六托板;8-传力柱;901-第一千斤顶;902-第二千斤顶;10-滚轴;11-承压板;12-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现场岩土体承载力与剪切摩擦试验的反力架装置,包括木板4,木板4设置在多个并行设置的平台工字钢3上,各个平台工字钢3的端部均通过支撑架2与放置在底面上的钢板垫片1连接,各个平台工字钢3的底部均与一主梁工字钢5的顶部连接,主梁工字钢5的底部与第一托板701连接,第一托板701与传力柱8的顶端连接,传力柱8的底端与第二托板702连接,第二托板702与垂直设置的第一千斤顶901的伸缩端连接,第一千斤顶901的固定部与第三托板703连接,第三托板703下方设置有第四托板704,第三托板703和第四托板704之间设置有滚轴10,第四托板704与承压板11固定,还包括反力工字钢6,反力工字钢6两端与支撑架2连接,反力工字钢6与第五托板705连接,第五托板705与水平设置的第二千斤顶902的固定部连接,第二千斤顶902的伸缩端与第六托板706连接。

如图1所示,先确定试验测点,找平试验所需的岩土地基面,在测点处制备或放置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在选定位置放置钢板垫片1、支撑架2,在支撑架2上搭放平台工字钢3,在平台工字钢3上放置木板4,按计算所需提供的垂直荷载在木板4上堆载重物,堆载重物可以是石块或沙袋。在测点处的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上从下至上依次放置承压板11、第四托板704、滚轴10、第三托板703,将第一千斤顶901的固定部固定在第三托板703上,将第一千斤顶901的伸缩端与第二托板702连接,将传力柱8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托板702上,将传力柱8的顶端与固定在主梁工字钢5的底部的第一托板701固定,优选的,主梁工字钢5与各个平台工字钢3正交。将反力工字钢6的两端与支撑架2固定,将反力工字钢6与第五托板705连接,将第二千斤顶902的固定部与第五托板705连接,将第二千斤顶902的伸缩端与第六托板706固定,第六托板706位于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的侧部,第六托板706不够延伸至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的侧部时,可在反力工字钢6与第五托板705之间增设横向传力柱。

反力工字钢6、第五托板705、第二千斤顶902、第六托板706构成的侧向剪切加荷系统;承压板11、第四托板704、滚轴10、第三托板703、第一千斤顶901、第二托板702、传力柱8、第一托板701和主梁工字钢5构成垂直加荷系统;钢板垫片1、支撑架2、平台工字钢3、木板4构成反力架系统。

进行现场岩土体承载力试验时,需要安装反力架系统和垂直加荷系统,使用第一千斤顶901对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分级施加垂直荷载,用压力表记录荷载,用位移计记录沉降。

进行现场岩土体剪切摩擦试验时,需要安装反力架系统、垂直加荷系统和侧向剪切加荷系统,使用第一千斤顶901对测点处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施加垂直荷载,用压力表记录垂直荷载,用位移计记录沉降;使用第二千斤顶902对测点处岩土体或混凝土试块12施加剪切荷载,用压力表记录剪切荷载,用位移计记录水平位移。

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技术方案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