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箱及闪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6978发布日期:2019-11-01 21:47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机箱及闪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箱及闪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闪烁检测装置通常包括闪烁探测器、暗室、显示模块及相应的辅助器件,这些器件通常固定设置在一机箱内,闪烁探测器是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电子器件,因此闪烁检测需要在较严苛的遮光环境下进行,通常将待测样品置于暗室中进行闪烁检测,以避免外界光线对闪烁检测的干扰,但由于需要开设待测样品的进出口和扫描窗口等,导致暗室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光,而影响检测结果。机箱除了对其内部器件起承托和保护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一定的遮光作用,因此,提高机箱的遮光性能,可有效减少进入暗室的光线,从而避免外界光线的干扰。现有技术中,机箱上开设有供物料进出的舱口,外界光线可通过该舱口进入机箱内部,从而进入暗室,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提高机箱的遮光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箱及具有该机箱的闪烁检测装置,以解决机箱遮光性能差的问题,避免外界光线对闪烁检测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箱,所述机箱的箱板上开设有供待测样品进出的舱口,所述舱口处遮挡有遮光帘,且所述舱口的旁边设有安装部,所述遮光帘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遮光帘由软性材料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舱口的周边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外侧槽壁,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外侧槽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帘设有安装棱,所述安装部设有卡槽,所述安装棱卡接于所述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舱口的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具有内侧槽壁,所述内侧槽壁构成所述舱口边沿上的凸壁,所述遮光帘覆盖在所述凸壁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帘包括若干遮光片,相邻的所述遮光片的边沿相互叠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光片的一侧边沿设置有搭接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闪烁检测装置,包括暗室、载物台和上述的机箱,所述暗室固定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内部,所述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测样品,所述载物台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暗室中,所述暗室具有样品开口,所述样品开口与所述舱口相对应,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舱口进出所述机箱,且所述载物台通过所述样品开口进出所述暗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闪烁探测器,所述暗室设有检测开口,所述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连接于所述检测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机箱在箱板上开设有供待测样品进出的舱口,舱口处设置有用于遮挡舱口的遮光帘,舱口的旁边设置有安装部,遮光帘固定连接于安装部,从而遮光帘可随着闪烁检测装置的载物台进出舱口时而被推开,并在闪烁检测装置的载物台进入机箱内之后恢复原状,实现舱门关闭,由此可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机箱内部而影响探测装置对暗室中的待测样品的检测,解决了机箱遮光性能差的问题,避免外界光线对闪烁检测的干扰;具有上述机箱的闪烁检测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闪烁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中舱口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中遮光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一个实施例的舱口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闪烁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闪烁检测装置通常包括闪烁探测器、暗室、载物台和机箱1,其中闪烁探测器、暗室和载物台设置在机箱1的内部,因此图中未示出;载物台用于承载待测样品或装有样品的装载工具,载物台可移动地设置在暗室中,闪烁探测器对在暗室中的待测样品进行检测,暗室用于提供闪烁检测所需的遮光条件,暗室上设置有样品开口,载物台通过该样品开口进出暗室。待测样品或上述装载工具随载物台进出暗室,暗室上开设有检测开口,闪烁探测器固定安装在机箱内,该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与检测开口对接,从而可对待测样品进行闪烁检测。进入暗室后的待测样品和上述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之间设置有固态闪烁体,比如固态闪烁体可以设置在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处或者设置在装载工具上,较佳的,该闪烁探测器的探测端可贴近固态闪烁体。闪烁探测器为可对闪烁体受激发所产生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其可包括光电倍增管,光电倍增管的阴极端即为探测端,光电倍增管的检测原理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上述装载工具可以为让待测者吹气并可收集待测者所呼出气体的样品采集装置。暗室还设置有窗口,载物台由载物台驱动装置进行驱动,载物台驱动装置通过该窗口与设于暗室内的载物台连接,从而驱动载物台进出暗室。

本实施例的闪烁检测装置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具体来说,待测者可先服用带同位素标记碳的尿素药物(比如尿素[14C]药物),该尿素药物可在人体内分解出带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之后待测者可对样品载体或装有样品载体的装载工具呼气,使样品载体吸收带有同位素标记碳的二氧化碳而成为待测样品,接着可将待测样品或上述装载工具放置于载物台上,使载物台进入暗室内供闪烁探测器检测。上述待测样品因为吸附了同位素标记碳[14C]的二氧化碳,可放射出低能β射线,该β射线穿透力较弱,从而通过载物台将待测样品和固态闪烁体置于同一暗室内来实现检测,使得待测样品放射出的β射线可近距离无阻隔地激发固态闪烁体发出光信号,闪烁探测器可直接感应上述光信号,另外,暗室结构还提供了较好的遮光条件,由此使得闪烁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准确率和效率较高,操作上也比较简单、方便、安全。基于待测者所呼出的带同位素标记碳[14C]的二氧化碳的量,即可检测待测者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机箱1的箱板11上开设有供待测样品进出的舱口111(可参见图2),舱口111处安装有用于封闭舱口的遮光帘2,遮光帘2由可自由弯曲变形的软性材料构成,能够随着载物台的推动而变形,从而打开舱口111,比如,该遮光帘可以为橡胶软帘等。暗室的样品开口与舱口111相对应,载物台通过舱口111进出机箱1,载物台向外移动时,可推开遮光帘2,遮光帘2可随意弯曲变形,不干涉载物台的移动,载物台进入机箱1内之后,遮光帘2恢复原状,从而实现舱口111关闭,因此可防止外界光线进入机箱1内部而影响闪烁探测器对暗室中的待测样品进行检测。

参考图2和图4,舱口111的旁边设有安装部,遮光帘2固定连接于该安装部,具体实施时,遮光帘2的安装方式可为常规的卡接、铆接或者通过螺纹紧固连接。舱口111的周边设置有凹槽12,该凹槽12具有外侧槽壁121和内侧槽壁122,安装部设于该外侧槽壁121上,内侧槽壁122构成舱口111边沿上的凸壁13,遮光帘2覆盖在该凸壁13上,从而防止漏光。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中遮光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并结合图1,遮光帘2包括若干遮光片21,相邻的遮光片21的边沿相互叠加,从而避免遮光片21之间存在缝隙,有效防止漏光。具体的,遮光片21的一侧边沿设置有搭接边211,安装完成后,遮光片21可通过该搭接边211与相邻的遮光片21叠加。本实施例的搭接边211设置在遮光片21的左侧,因此遮光片21可与其左侧的遮光片21搭接,从而相互叠加。遮光片21上设置有安装棱212,用于与箱板11上的安装部卡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机箱一个实施例的舱口111处的剖视图,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箱板11上的安装部设有卡槽14,卡槽14设置在凹槽12位于上部的外侧槽壁121上,遮光片21上的安装棱212卡接在卡槽14中,从而使得遮光片21可拆卸地安装在箱板11上。内侧槽壁122构成舱口111边沿上的凸壁13,安装完成后,遮光帘2贴靠在凸壁13上,防止漏光。机箱内的载物台向外移动,推动遮光帘2并将遮光帘2从下往上翻开,遮光帘2包括若干个遮光片21,遮光片21之间单独变形,使得遮光帘2更易被翻开。载物台进入箱体后,遮光帘2恢复原状,覆盖舱口111,提高了箱体1的遮光性,解决了机箱遮光性能差的问题,避免外界光线对闪烁检测的干扰。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