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5047发布日期:2019-09-13 22:2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是一种正在快速发展的电表类别,传统的智能电表用户持IC卡到供电部门交款购电,供电部门用售电管理机将购电量写入IC卡中,用户持IC卡在感应区刷非接触式IC卡,即可合闸供电,供电后将卡拿走。当表内剩余电量等于报警电量时,拉闸断电或通过蜂鸣器报警,此时用户在感应区刷非接触式IC卡即可恢复供电;当剩余电量为零时,自动拉闸断电,用户必须再次持卡交费购电,才可以恢复用电。而新型的智能电表已实现银行及网络供电,用户可通过电力公司营业窗口,合作银行、第三方代售电机构及网络进行购电,极大的方便了用户。

在中国,随着国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进展,作为用户端的智能电表的需求也会大幅度地增长,伴随着着市场需求的增大,行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如何做到产量和质量上的双头并进,成为了行业的一大难题。

智能电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上电测试,以测试智能电表是否能正常工作。由于智能电表的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种类的智能电表的自动化上电测试需要设计不同的测试托盘,现有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需要进行上电测试而缺少与之匹配的测试托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以完成对下进下出型电表的上电测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包括托盘底部以及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用于接入测试信号的转接底座、与所述转接底座固定连接的电流对接座以及用于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的夹紧机构;

所述电流对接座上设置有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入插针以及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出端子连接的输出插针,所述输入插针与所述输出插针位于不同排,所述输入插针、所述输出插针与所述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侧边开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一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夹紧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靠近电流对接座的前侧夹紧块、远离电流对接座的后侧夹紧块、第一左侧夹紧块、第二左侧夹紧块、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第二右侧夹紧块;

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平行,所述前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后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平行,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前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垂直;

所述前侧夹紧块、所述后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均与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前侧夹紧块在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上设置有拉簧,所述后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均在远离所述通气槽的一侧上连接有拉簧。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对接座上设置两个输入插针和两个输出插针,所述转接底座上设置四个转接电流柱,其中两个所述转接电流柱与所述输入插针一一对应连接,另外两个所述转接电流柱与所述输出插针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转接电流柱设置成同一排。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对接座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对接座和竖向对接座,所述横向对接座与所述转接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对接座与所述第一上电对接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交叉排列的测试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在所述测试组件所在的正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柱以及在远离所述测试组件的背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孔,所述堆垛定位柱的高度高于所述测试组件的高度,所述堆垛定位柱与所述堆垛定位孔的位置和尺寸均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背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追踪的RFID,所述RFID与所述测试组件相互避让。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背面上还设置有顶升定位孔,所述顶升定位孔与所述测试组件相互避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通过夹紧机构来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通过输入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入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出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出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入插针、输出插针与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通过转接底座接入测试信号,从而完成对下进下出型电表的上电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中一个测试组件拆解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去掉一个测试组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去掉一个测试组件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的底部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托盘底部;2、测试组件;3、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4、气孔;11、堆垛定位柱;12、堆垛定位孔;13、RFID;14、顶升定位孔;21、转接底座;

22、电流对接座;23、夹紧机构;41、通气槽;211、转接电流柱;

221、输入插针;222、输出插针;231、前侧夹紧块;232、后侧夹紧块;233、第一左侧夹紧块;234、第二左侧夹紧块;235、第一右侧夹紧块;

236、第二右侧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电流对接座上设置有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入插针以及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出端子连接的输出插针,输入插针、输出插针与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

在此之前,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英文缩写、设备等进行说明如下:

(1)、RFID: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其中文解释为无线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RFID意为具有无线射频识别功能的模块。

请参照图1至图5,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包括托盘底部以及测试组件,所述测试组件包括用于接入测试信号的转接底座、与所述转接底座固定连接的电流对接座以及用于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的夹紧机构;

所述电流对接座上设置有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入端子连接的输入插针以及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输出端子连接的输出插针,所述输入插针与所述输出插针位于不同排,所述输入插针、所述输出插针与所述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

其中,下进下出型电表的特征是电表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位于电表的同一侧,但处于不同的两排。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夹紧机构来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通过输入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入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出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出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入插针、输出插针与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通过转接底座接入测试信号,从而完成对下进下出型电表的上电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侧边开有气孔,所述气孔连接有一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夹紧机构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气缸通过气孔往通气槽内吹气,以控制夹紧机构进行松开和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靠近电流对接座的前侧夹紧块、远离电流对接座的后侧夹紧块、第一左侧夹紧块、第二左侧夹紧块、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第二右侧夹紧块;

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与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平行,所述前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后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平行,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与所述前侧夹紧块所在的一侧垂直;

所述前侧夹紧块、所述后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均与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前侧夹紧块在靠近所述气孔的一侧上设置有拉簧,所述后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二左侧夹紧块、所述第一右侧夹紧块以及所述第二右侧夹紧块均在远离所述通气槽的一侧上连接有拉簧。

从上述描述可知,夹紧机构包括位于前后左右四侧的夹紧块,受到气缸的推力时,向外伸缩,供产品放入之后,撤销推力,四侧的夹紧块向内运动,从而压紧产品以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对接座上设置两个输入插针和两个输出插针,所述转接底座上设置四个转接电流柱,其中两个所述转接电流柱与所述输入插针一一对应连接,另外两个所述转接电流柱与所述输出插针一一对应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根据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端子分布的数量而设置的较佳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转接电流柱设置成同一排。

从上述描述可知,四个转接电流柱设置成同一排,便于插接测试。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对接座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对接座和竖向对接座,所述横向对接座与所述转接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竖向对接座与所述第一上电对接座固定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提供一种电流对接座的较佳技术方案。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交叉排列的测试组件。

从上述描述可知,相互交叉排列可以节省空间,从而一次性测试多个下进下出型电表。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在所述测试组件所在的正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柱以及在远离所述测试组件的背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孔,所述堆垛定位柱的高度高于所述测试组件的高度,所述堆垛定位柱与所述堆垛定位孔的位置和尺寸均一一对应。

从上述描述可知,设计了堆垛定位需要用到的定位柱和定位孔,解决了托盘的码垛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背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追踪的RFID,所述RFID与所述测试组件相互避让。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RFID附着于托盘底部上,在生产过程中可进行识别和读写。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底部的背面上还设置有顶升定位孔,所述顶升定位孔与所述测试组件相互避让。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顶升定位孔来顶升托盘,从而使托盘达到合适的位置。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包括托盘底部1以及测试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托盘底部1上设置有六个相互交叉排列的测试组件2,测试组件2包括用于接入测试信号的转接底座21、与转接底座21固定连接的电流对接座22以及用于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的夹紧机构23。

其中,夹紧机构23包括靠近电流对接座22的前侧夹紧块231、远离电流对接座22的后侧夹紧块232、第一左侧夹紧块233、第二左侧夹紧块234、第一右侧夹紧块235以及第二右侧夹紧块236,前侧夹紧块231与后侧夹紧块232之间的距离大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的长度,第一左侧夹紧块233与第一右侧夹紧块235之间的距离大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的宽度。

第一左侧夹紧块233与第二左侧夹紧块234位于同一侧,第一右侧夹紧块235与第二右侧夹紧块236位于同一侧,第一左侧夹紧块233所在的一侧与第一右侧夹紧块235所在的一侧平行,前侧夹紧块231所在的一侧与后侧夹紧块232所在的一侧平行,第一左侧夹紧块233所在的一侧与前侧夹紧块231所在的一侧垂直。

其中,电流对接座22上设置有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上输入端子连接的两个输入插针221以及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上输出端子连接的两个输出插针222,转接底座21上设置四个同一排的转接电流柱211,其中两个转接电流柱211与输入插针221一一对应连接,另外两个转接电流柱211与输出插针222一一对应连接,电流对接座22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对接座和竖向对接座,横向对接座与转接底座21固定连接,竖向对接座与第一上电对接座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输入插针221与输出插针222均为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内的提篮式端子相匹配的转接仿形插针,转接仿形插针插入提篮式端子后,通过锁螺丝压紧,使得转接仿形插针与提篮式端子内部的铜片紧密接触。转接仿形插针可以保证80A电流通过,满足目前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3的最大电流要求。

在流水线上的自动压接上电机构可以通过与转接电流柱211对接,实现统一的上电压接动作。

其中,托盘底部1的侧边开有气孔4,气孔4连接有一个通气槽41,通气槽41与夹紧机构23连接。

其中,前侧夹紧块231、后侧夹紧块232、第一左侧夹紧块233、第二左侧夹紧块234、第一右侧夹紧块235以及第二右侧夹紧块236均与通气槽41连通,前侧夹紧块231在靠近气孔4的一侧上设置有拉簧,后侧夹紧块232、第一左侧夹紧块233、第二左侧夹紧块234、第一右侧夹紧块235以及第二右侧夹紧块236均在远离通气槽41的一侧上连接有拉簧。

其中,托盘底部1在测试组件2所在的正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柱11、在远离测试组件2的背面上设置有堆垛定位孔12、用于追踪的RFID13以及顶升定位孔14,堆垛定位柱11的高度高于测试组件2的高度,堆垛定位柱11与堆垛定位孔12的位置和尺寸均一一对应,RFID13和顶升定位孔14与测试组件2相互避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进下出型电表的测试托盘,通过夹紧块、拉簧、气孔以及通气槽的配合来夹紧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通过输入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入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出插针与待测下进下出型电表上的输出端子电连接,通过输入插针、输出插针与转接底座进行电连接,通过转接底座接入测试信号,从而完成对下进下出型电表的上电测试;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来实现堆垛定位,解决了托盘的码垛问题;通过RFID附着于托盘底部上,在生产过程中可进行识别和读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