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077发布日期:2019-10-19 03:4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热试验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



背景技术:

对于航天器来说,内部安装的电子设备通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在-20℃~+50℃附近,舱体外表面温度通常需要控制在接近常温或更低的温度水平,才能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散热。因此,航天器热试验传统用的热流计对耐温需求并不高,如其用于隔热的多层材料采用的是低温多层隔热材料,低温多层隔热材料使用的聚酯薄膜、涤纶网、压敏胶等材料的工作温度范围都在120℃(温度敏感片上对应的投入热流密度约为1355W/m2)以下。

在需要模拟较高热流的场合,即热流密度超过1355W/m2时(如太阳短时间直接照射入光学镜筒内等情况),无法继续使用传统的由低温多层隔热材料构成的“低温型”热流计,否则将对热流计材料造成严重的超温损坏,导致热流计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能够满足更宽泛温度范围的测量,从而满足更多应用场合需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包括敏感片、热电偶、多层隔热组件、补偿片和底片,敏感片、多层隔热组件、补偿片、多层隔热组件和底片从上到下依次粘接在一起,热电偶的探头粘在敏感片背面的中心,热电偶的漆包线采用温度指数200的漆包线;多层隔热组件采用中温多层隔热材料,底片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多层隔热组件的缝合线采用阻燃线,热流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粘接材料采用GD414硅橡胶。

进一步地,底片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碳纤维或耐高温型玻璃钢。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均为航天器上常用的材料,适应航天产品的真空热环境。

2、本实用新型与低温型热流计的生产工艺有较好的继承性,易实施,有较好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温多层隔热材料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使热流计的使用温度范围从传统低温型热流计的120℃(对应的投入热流密度约为1355W/m2)以下,扩展到 200℃以下(此时对应的投入热流密度约为2391W/m2),因此这种中温型红外热流计可以满足较宽应用场合需求(如在地球轨道,太阳常数的最大值只有1414 W/m2)。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对传统的低温型热流计的组成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把耐温性能差的大部分材料都改进为承受温度更高的中温型材料,实现使用温度上限的扩展,形成中温型热流计。在实际应用中,在使用温度在120℃以下时,仍可使用成本相对低的“低温型”热流计,但在使用温度上限超过120℃但低于 200℃时,低温型热流计无法继续使用,而可使用本方案的中温型红外热流计。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敏感片、热电偶、多层隔热组件、补偿片和底片,敏感片、多层隔热组件、补偿片、多层隔热组件和底片从上到下依次粘接在一起,热电偶的探头粘在敏感片背面的中心。为了适应更高温度的使用需求,热电偶的漆包线采用温度指数200的漆包线;漆包线漆,是一种可以使导线与导线之间产生良好电绝缘的涂料,主要用于各类线径的裸铜线、合金线及玻璃丝包线外层。温度指数200,该温度等级的漆包线漆为聚酰胺酰亚胺漆,具有耐热性强、机械强度高及电性能优良特点。所述补偿片与敏感片为相同材料:外侧表面带有热控涂层的金属薄片。

如图2所示,多层隔热组件采用中温多层隔热材料,底片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材料,还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碳纤维材料或特殊的耐高温型玻璃钢材料替代。多层隔热组件的缝合线采用阻燃线,热流计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粘接材料采用GD414硅橡胶,在敏感片上粘接热电偶时,允许对热电偶敏感头先点少许502胶水压紧固定,再覆盖GD414硅橡胶。

做试验时,热流计通过底片一侧安装在被测产品表面,背面无直接接触时,可用十字拉线进行悬空固定。对应地,十字拉线也替换为阻燃线,或者以聚酰亚胺材料、聚四氟乙烯或氟46材料线作为绝缘层的金属导线替代。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