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285发布日期:2019-08-16 22:3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性能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用于测量轴承在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其在给轴承施加载荷时总是带入除轴承本身摩擦力矩以外的附加力矩,从而造成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其可以有效消除外部附加力矩的影响,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转动设置有供待测轴承装于其上的主轴,主轴上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电机,该测量装置还包括有套设在待测轴承外的工装套,且所述工装套与待测轴承的外圈相固定,机座上还固定装设有拉力传感器,且所述拉力传感器与工装套之间连接有拉线,所述工装套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位于工装套下方,并设置有能与工装套形成接触的凸条,下支撑板对应位于上支撑板的下方,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气浮轴承,下支撑板上连接有径向加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测量时通过径向加载机构先带动支撑机构整体上升,直至上支撑板上的凸条与工装套形成接触,此后径向加载机构进一步加载,即真正给待测轴承施加载荷,由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气浮轴承,而气浮轴承的工作原理是:气浮轴承是一种特殊的轴承,其上布满了无数的气孔,往气浮轴承内通入高压气体,气体将通过气孔跑出,从而在气浮轴承和上支撑板之间形成气膜,也就是说上支撑板与气浮轴承实际并没有接触,而是悬浮在空中,因而可以忽略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加载后,待测轴承在电机及主轴的带动下旋转,且由于工装套与待测轴承的外圈相固定,因此工装套会相应旋转,从而使工装套带动上支撑板滑动,同时由于工装套与拉力传感器之间连接有拉线,因此通过拉力传感器能测出拉力F的大小,而拉线距待测轴承中心的距离L又可以很简单的测量出来,因而通过F×L便可算出待测轴承摩擦力矩的大小,且因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了气浮轴承的原理,从而使得拉力传感器测出来的力矩全部是由被待测轴承产生的,进而有效消除了外部附加力矩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另,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测量不同规格大小的轴承,即只需要对应更换不同的工装套便可。

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径向加载机构包括有液压缸、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底板对应位于下支撑板的下方,并与下支撑板形成抵接,上底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装设有压力传感器,下底板对应位于上底板的下方,液压缸固定装设在下底板上,且其输出端作用在压力传感器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液压缸输出动力,可相应带动支撑机构整体上升,并给待测轴承施加载荷力,同时该载荷力的大小可通过压力传感器读取。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下底板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导向柱,上底板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构成插接配合的导套。通过导向柱与导套的插接配合,使得支撑机构在径向加载机构的作用下能更加平稳并具导向性的升降。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下支撑板上还螺接装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内端与气浮轴承相固定。通过调节螺杆可相应调节气浮轴承的位置,从而确保上支撑板保持水平。

本实用新型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螺杆的外端上和/或下支撑板上还固定有防止上支撑板滑落的挡板。通过设置挡板,可有效避免上支撑板因没有与工装套形成摩擦力而滑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给出了一种用于测量轴承带负载情况下摩擦力矩的测量装置,包括机座1,机座1上转动设置有供待测轴承2装于其上的主轴3,主轴3上连接有驱动其旋转的电机,该测量装置还包括有套设在待测轴承2外的工装套4,且所述工装套4与待测轴承2的外圈相固定,机座1上还固定装设有拉力传感器5,且所述拉力传感器5与工装套4之间连接有拉线6,所述工装套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板7和下支撑板8,上支撑板7位于工装套4下方,并设置有能与工装套4形成接触的凸条9,下支撑板8对应位于上支撑板7的下方,上支撑板7和下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气浮轴承10,下支撑板8上连接有径向加载机构。

采用上述结构,测量时通过径向加载机构先带动支撑机构整体上升,直至上支撑板7上的凸条9与工装套4形成接触,此后径向加载机构进一步加载,即真正给待测轴承2施加载荷,由于上支撑板7和下支撑板8之间设置有气浮轴承10,而气浮轴承10的工作原理是:气浮轴承10是一种特殊的轴承,其上布满了无数的气孔,往气浮轴承10内通入高压气体,气体将通过气孔跑出,从而在气浮轴承10和上支撑板7之间形成气膜,也就是说上支撑板7与气浮轴承10实际并没有接触,而是悬浮在空中,因而可以忽略其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加载后,待测轴承2在电机及主轴的带动下旋转,且由于工装套4与待测轴承2的外圈相固定,因此工装套4会相应旋转,从而使工装套4带动上支撑板7滑动,同时由于工装套4与拉力传感器5之间连接有拉线6,因此通过拉力传感器5能测出拉力F的大小,而拉线6距待测轴承2中心的距离L又可以很简单的测量出来,因而通过F×L便可算出待测轴承2摩擦力矩的大小,且因本实用新型巧妙利用了气浮轴承10的原理,从而使得拉力传感器5测出来的力矩全部是由被待测轴承2产生的,进而有效消除了外部附加力矩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另,本实用新型还适用于测量不同规格大小的轴承,即只需要对应更换不同的工装套4便可。

所述的径向加载机构包括有液压缸11、上底板12和下底板13,上底板12对应位于下支撑板8的下方,并与下支撑板8形成抵接,上底板12的下端面上固定装设有压力传感器14,下底板13对应位于上底板12的下方,液压缸11固定装设在下底板13上,且其输出端作用在压力传感器14上。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液压缸11输出动力,可相应带动支撑机构整体上升,并给待测轴承施加载荷力,同时该载荷力的大小可通过压力传感器14读取。

下底板13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导向柱15,上底板12上对应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15构成插接配合的导套16。通过导向柱15与导套16的插接配合,使得支撑机构在径向加载机构的作用下能更加平稳并具导向性的升降。

下支撑板8上还螺接装设有调节螺杆17,所述调节螺杆17的内端与气浮轴承10相固定。通过调节螺杆17可相应调节气浮轴承10的位置,从而确保上支撑板7保持水平。

所述调节螺杆17的外端上和/或下支撑板8上还固定有防止上支撑板7滑落的挡板18。通过设置挡板18,可有效避免上支撑板7因没有与工装套4形成摩擦力而滑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