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检测材料、使用其的温度检测油墨、温度指示器和物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8269发布日期:2019-12-21 04:0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温度检测材料、使用其的温度检测油墨、温度指示器和物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温度检测对象的温度确认等的温度检测材料、使用该温度检测材料的温度检测油墨、温度指示器和物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鲜食品、冷冻食品、或疫苗、生物医药品等低温保存医药品在生产、输送、消费的流通过程中,需要没有间断地保持于低温的冷链系统。实际上,为了经常地测定、记录流通时的温度,通常大多在运送容器搭载有能够连续地记录时间和温度的数据记录器,如果在制品发生损坏,能够明确其责任所在。

管理单个制品的品质的情况下,有不利用数据记录器而利用温度指示器的方法。温度指示器虽然没有数据记录器那样的记录精度,但是能够贴附于单个制品,在高于或低于预先设定的温度的情况下,表面被染色,因此,能够得知温度环境的变化。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示温材料,其作为可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的温度指示器,利用了隐色染料(leucodye)。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示温构件,其在环境温度下为不可逆地由于结晶-非结晶或相分离-非相分离而颜色发生变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191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3115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示温材料可逆地进行色变化,因此,能够变造(変造),难以确保流通时的温度管理。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示温构件在环境温度下为不可逆性,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但仅能检测温度上升,不能检测温度下降。

假设有对单个制品贴附温度指示器的情况下,在医药品等高价的制品的管理中,有防止伪造的需求,在温度偏离之后的指示器中要求完全的不可逆性。但是,在生鲜食品等低价的制品的管理中,从成本方面考虑,如果在环境温度以下为不可逆,则是充分的,在完全的不可逆性的基础上,对温度指示器的再利用、或常温下的输送、常温下的保管有需求。因此,谋求某种程度上简便的方法的功能的初始化。

本发明是用于解决所述的课题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的检测材料、使用该检测材料的温度检测油墨、温度指示器和物品管理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温度检测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含有第一示温材料(例如示温材料a)的第一材料和含有第二示温材料(例如示温材料a、示温材料b)的第二材料,第一示温材料和第二示温材料含有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消色剂,在色密度-温度曲线具有磁滞特性,就第一示温材料而言,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例如显色温度ta1a)比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1(例如消色温度td1a)低,熔化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以上被冷却至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时,成为非晶状态并保持为消色状态,就第二示温材料而言,显色温度ta2(例如显色温度ta2ax、ta2b)比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2(例如消色温度td2ax、td2b)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2,显色温度ta2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的方式,在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的检测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示温材料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曲线的图,(a)是示温材料a、ax的情况,(b)是示温材料b、bx的情况。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c)是(a)(b)的组合的情况。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情况,(c)是(a)(b)的组合的情况。

图4是对图3和第三示温材料b的组合表示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3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c)是第三示温材料bx的情况,(d)是(a)(b)(c)的组合的情况。

图6是表示温度检测材料的相分离结构的示意图,(a)是显色的状态的情况,(b)是消色的状态的情况。

图7是温度检测材料的光学显微镜照片,(a)是显色的状态的情况,(b)是消色的状态的情况。

图8是表示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变形例的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图8的其它变形例的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温度指示器的制作及其验证结果的图,(a)表示温度指示器的结构,(b)表示温度指示器用的基材构造,(c)表示验证结果。

图12是表示品质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13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构成的图。

图14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物品信息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物品的适合温度与管理温度的关系的图,(a)是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b)是上限、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c)是2阶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d)是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e)是2阶上限管理的情况。

图16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温度指示器信息的图。

图17是表示品质管理终端的外观和结构的图。

图18是表示品质管理终端中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流通正常时的例子的图。

图20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流通不正常时的例子的图,(a)是“注意”唤起的情况,(b)是“停止”唤起的情况。

图21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其它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对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示温材料的构成,使用图1~图5进行说明。图中,第一示温材料、第二示温材料、第三示温材料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的示温材料。

示温材料a、ax:骤冷时不结晶化而形成非晶状态并凝固的材料

示温材料b、bx:冷却时成为过冷却状态的液体状态的材料,

关于温度t的下标,表示:

a:显色,

d:消色,

1、2、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示温材料,

a、b、ax、bx:示温材料的种类。

例如,ta1a表示在第一示温材料中使用了示温材料a的显色温度,ta2ax表示在第二示温材料中使用了示温材料ax的显色温度。

<示温材料>

作为示温材料,使用根据温度变化(升温/降温)而色密度可逆地变化的材料。示温材料包含:作为给电子性化合物的隐色染料、作为受电子性化合物的显色剂、和用于控制变色的温度范围的消色剂。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示温材料的差示扫描热量测定(dsc)曲线的图,(a)是示温材料a、ax的情况,(b)是示温材料b、bx的情况。参照图1,对示温材料a、ax和示温材料b、bx的结晶化开始温度进行说明。

图1(a)表示骤冷时不结晶化而以非晶状态凝固的材料(示温材料a、ax)的dsc曲线。在降温过程(图的左箭头键(←))中,不发生结晶化,因此,没有观察到结晶化形成的发热峰。另一方面,在升温过程(图的右箭头键(→))中,观察到由于结晶化的发热峰。ta升温为升温过程中的开始温度(升温过程中的结晶化开始温度)。td为熔点。

开始温度依赖于升温速度或经过时间。以低速升温时在低温下出现开始温度,以高速升温时在高温下出现开始温度,或者不出现开始温度而以熔点td熔化。由于发生结晶化则显色,根据作为温度检测材料的检测温度和检测时间的要求来设定开始温度。例如,如果是在某种温度经过1小时后开始结晶化的示温材料,则能够作为将该温度设为开始温度、检测在开始温度经过了1小时的材料使用。另外,tg为玻璃化转变温度。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不开始结晶化。为容易结晶化的材料的情况下,成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的温度时,则容易结晶化,因此,大多情况下开始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成为相同的温度。

图1(b)表示在熔化后冷却时成为过冷却状态的液体的材料(示温材料b、bx)的dsc曲线。ta降温为降温过程中由于结晶化的发热峰的开始温度(降温过程中的结晶化开始温度)。td为熔点。开始温度依赖于降温速度或经过时间。以低速降温时在高温下出现开始温度,以高速降温时在低温下出现开始温度。由于发生结晶化则显色,根据作为温度检测材料的检测温度和检测时间的要求来设定开始温度。例如,如果是在某种温度下经过1小时后开始结晶化的示温材料,则能够作为将该温度设为开始温度、检测在开始温度经过了1小时的材料使用。另外,为难以成为过冷却状态的材料的情况下,成为熔点以下的温度时,则容易结晶化,因此,开始温度和熔点成为相同的温度。这样的材料不能用作示温材料。即,优选容易成为过冷却状态、结晶化开始温度与熔点之差大的材料。

以下,对能够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的检测材料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c)是(a)(b)的组合的情况。图2的各图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

图2(a)是作为第一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a(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第一示温材料a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一示温材料a在消色剂中使用难以结晶化的材料时,从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d1a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骤冷至显色温度ta1a以下时,消色剂能够保持包入显色剂而形成非晶状态,并保持消色状态。由该状态在升温过程中将温度提高至显色温度ta1a以上时,消色剂结晶化而显色。

图2(b)是作为第二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b(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第二示温材料b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二示温材料b从消色温度td2b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的状态温度降低时,至显色温度ta2b维持消色状态。成为显色温度ta2b以下时,消色剂在凝固点以下成为结晶状态,与隐色染料和显色剂分离,由此,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结合并显色。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确保商品等物品的流通时的物品的温度管理。使用根据温度变化而可逆地色变化的温度检测材料的情况下,即使在流通时暂时温度上升或下降从而温度检测材料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也会在流通过程温度再下降或上升时,颜色恢复原状,从而无法把握温度有无变化。但是,如果是显示图2(a)和图2(b)的变色现象的材料,颜色不易复原,因此能够得知温度环境的变化。

图2(c)是表示实施例1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图2(c)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ta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显色温度,td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a2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显色温度,td2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消色温度,交叉影线部是物品的管理温度的范围。通过调整该2种第一示温材料a、第二示温材料b的变色宽度,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有无变化。能够利用该2种示温材料的组合来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双方。另外,通过将各自的示温材料提高到熔点以上的温度,能够将暂时显色的变色状态返回到初期的消色状态。因此,在2种材料的熔点以下温度下显示不可逆性,能够检测在上限和下限的温度偏离,在熔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升温后骤冷至管理温度,由此,成为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的组合。

(实施例2)

图3是表示实施例2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情况,(c)是(a)(b)的组合的情况。图3的各图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

图3(a)与图2(a)同样,是作为第一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a(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第一示温材料a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一示温材料a从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d1a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骤冷至显色温度ta1a以下时,消色剂能够保持包入显色剂而形成非晶状态,并保持消色状态。由该状态在升温过程中将温度提高至显色温度ta1a以上时,消色剂结晶化而显色。

图3(b)是作为第二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ax(第二示温材料ax)的情况,第二示温材料ax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二示温材料ax从第二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d2ax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骤冷至显色温度ta2ax以下时,消色剂能够保持包入显色剂而形成非晶状态,并保持消色状态。由该状态在升温过程中将温度提高至显色温度ta2ax以上时,消色剂结晶化而显色。

图3(c)是表示实施例2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图3(c)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ta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显色温度,td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a2ax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显色温度,td2ax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消色温度,交叉影线部和斜影线部是物品的管理温度的范围。通过调整该2种第一示温材料a、第二示温材料ax的显色温度,能够进行温度上升时的多个温度检测。

图4是对图3和第三示温材料b的组合表示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图4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ta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显色温度,td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a2ax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显色温度。td2ax是第二示温材料ax的消色温度,ta3b是第三示温材料b的显色温度,td3b是第三示温材料b的消色温度,交叉影线部和斜影线部是物品的管理温度的范围。

通过调整该3种中第二示温材料ax、第三示温材料b的变色宽度,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有无变化,而且,在升温过程侧,能够进行多个温度检测。

(实施例3)

图5是表示实施例3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c)是第三示温材料bx的情况,(d)是(a)(b)(c)的组合的情况。

与实施例1同样地,图5(a)是作为第一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a(第一示温材料a)的情况,第一示温材料a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一示温材料a从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d1a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骤冷至显色温度ta1a以下时,消色剂能够保持包入显色剂而形成非晶状态,并保持消色状态。由该状态在升温过程中将温度提高至显色温度ta1a以上时,消色剂结晶化而显色。

与实施例1同样地,图5(b)是作为第二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b(第二示温材料b)的情况,第二示温材料b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二示温材料b从消色温度td2b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的状态温度降低时,维持消色状态直至显色温度ta2b。成为显色温度ta2b以下时,消色剂在凝固点以下成为结晶状态,与隐色染料和显色剂分离,由此,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结合并显色。

图5(c)是作为第三示温材料的示温材料bx(第三示温材料bx)的情况,第三示温材料b在色密度变化上具有磁滞特性。第三示温材料bx具有与第二示温材料b同样的色温度变化的磁滞特性,从消色温度td3bx以上的处于熔融状态的p1的状态温度降低时,维持消色状态直至显色温度ta3bx。成为显色温度ta3bx以下时,消色剂在凝固点以下成为结晶状态,与隐色染料和显色剂分离,由此,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结合并显色。

图5(d)是表示实施例3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变化的图。图5(d)中,纵轴为色密度,横轴为温度,ta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显色温度,td1a是第一示温材料a的消色温度,ta2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显色温度,td2b是第二示温材料b的消色温度,ta3bx是第三示温材料bx的显色温度,td3bx是第三示温材料bx的消色温度,交叉影线部和斜影线部是物品的管理温度的范围。通过调整该3种中第一示温材料a、第二示温材料b的变色宽度,能够检测环境温度有无变化,而且,在降温过程侧,能够进行多个温度检测。

对以上的实施例归纳时,如下所述。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材料包含含有第一示温材料的第一材料和含有第二示温材料的第二材料,第一示温材料和第二示温材料含有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消色剂,在色密度-温度曲线具有磁滞特性。就第一示温材料而言,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例如ta1a)比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1(例如td1a)低,熔化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以上被冷却至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时,成为非晶状态并保持为消色状态,就第二示温材料而言,显色温度ta2(例如ta2b、ta2ax)比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2(例如td2b、td2ax)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2,显色温度ta2低于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

图2中,第二示温材料的显色温度ta2(例如ta2b)为降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第二示温材料在熔化后,被冷却至比第二示温材料的显色温度ta2高且低于第一示温材料的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时,成为液体状态并保持为消色状态。

图3中,第二示温材料的显色温度ta2(例如ta2ax)为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第二示温材料在熔化后,以规定的冷却速度以上被冷却至低于显色温度ta2时,成为非晶状态并保持为消色状态。

图4、图5中,本实施方式的温度检测材料还包含含有第三示温材料的第三材料,第三示温材料含有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消色剂,在色密度-温度曲线具有磁滞特性,降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3(例如ta3b、ta3bx)比升温过程中的消色温度td3低,第三示温材料在熔化后,被冷却至比降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3高且低于第一示温材料的升温过程中的显色温度ta1时,成为液体状态并保持为消色状态,第一示温材料、第二示温材料和第三示温材料具有ta3<ta2<ta1、ta1<td1、ta1<td2、ta1<td3的关系。

接着,对各示温材料的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进行说明。

(隐色染料)

隐色染料为给电子性化合物,能够利用目前作为压敏复印纸用的染料、热敏记录纸用染料的公知的隐色染料。例如,可以列举三苯基甲烷苯酞系、荧烷系、吩噻嗪系、吲哚基苯酞系、隐色金胺系(leucoauramine)、螺吡喃系、罗丹明内酰胺系、三苯甲烷系、三氮烯系、螺二氢异苯并呋喃呫吨系、萘并内酰亚胺系、偶氮甲碱系等。作为隐色染料的具体例,可以列举9-(n-乙基-n-异戊基氨基)螺[苯并[a]呫吨-12,3′-苯酞]、2-甲基-6-(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荧烷6-(二乙基氨基)-2-[(3-三氟甲基)苯胺基]呫吨-9-螺-3′-苯酞、3,3-双(对二乙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苯酞、2′-苯胺基-6′-(二丁基氨基)-3′-甲基螺[苯酞-3,9′-呫吨]、3-(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3-(1-乙基-2-甲基吲哚-3-基)-4-氮杂苯酞、1-乙基-8-[n-乙基-n-(4-甲基苯基)氨基]-2,2,4-三甲基-1,2-二氢螺[11h-色烯并[2,3-g]喹啉-11,3′-苯酞]。

示温材料可以将2种以上的隐色染料组合使用。

(显色剂)

显色剂通过与给电子性的隐色染料接触,使隐色染料的结构发生变化而使其呈色。作为显色剂,能够利用公知的物质作为热敏记录纸或压敏复印纸等所使用的显色剂。作为这样的显色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4-羟基苯甲酸苄酯、2,2′-联苯酚、1,1-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3-环己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酚f、双(4-羟基苯基)硫醚、对羟基苯甲酸酯、没食子酸酯等酚类等。显色剂并不限定于这些,只要是电子受体且能够使隐色染料变色的化合物即可。另外,可以使用羧酸衍生物的金属盐、水杨酸及水杨酸金属盐、磺酸类、磺酸盐类、磷酸类、磷酸金属盐类、酸性磷酸酯类、酸性磷酸酯金属盐类、亚磷酸类、亚磷酸金属盐类等。特别优选相对于隐色染料或后述的消色剂的相容性高的物质,优选4-羟基苯甲酸苄酯、2,2′-联苯酚、双酚a、没食子酸酯类等有机系显色剂。

本实施方式的示温材料可以使用这些显色剂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通过将显色剂组合,能够调整隐色染料的呈色时的色密度。本显色剂的使用量根据所期望的色密度来选择。例如,通常相对于所述的隐色色素1重量份,在0.1~100重量份程度的范围内选择即可。

(消色剂)

消色剂是能够使隐色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解离的化合物,是可以控制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的呈色温度的化合物。一般而言,隐色染料在呈色的状态的温度范围内,以消色剂相分离的状态固化。另外,在隐色染料成为消色状态的温度范围内,消色剂熔化,处于发挥使隐色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解离的功能的状态。因此,消色剂的状态变化温度相对于示温材料的温度控制变得重要。

作为消色剂的材料,能够广泛使用能够使隐色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解离的材料。只要是极性低且相对于隐色染料不显示显色性,在使隐色染料和显色剂溶解的程度时极性高,则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成为消色剂。代表而言,可以使用羟基化合物、酯化合物、过氧化物、羰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含卤化合物、氨基化合物、亚氨基化合物、n-氧代化合物、羟胺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偶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叠氮化合物、醚化合物、油脂化合物、糖化合物、肽化合物、核酸化合物、生物碱化合物、甾族化合物等各种有机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甘油三癸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乙酸间甲苯酯、癸二酸二乙酯、己二酸二甲酯、1,4-二乙酰氧基丁烷、癸酸癸酯、苯基丙二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柠檬酸三乙酯、邻苯二甲酸苄酯丁酯、邻苯二甲酸基丁基甘醇酸丁酯、n-甲基氨基苯甲酸甲酯、氨基苯甲酸乙酯、水杨酸2-羟基乙酯、烟酸甲酯、4-氨基苯甲酸丁酯、对甲苯酸甲酯、4-硝基苯甲酸乙酯、苯基乙酸2-苯基乙酯、肉桂酸苄酯、乙酰乙酸甲酯、乙酸香叶酯、琥珀酸二甲酯、癸二酸二甲酯、草酰乙酸二乙酯、甘油一油酸酯、棕榈酸丁酯、硬脂酸乙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乙酸里哪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苯甲酸苄酯、二苯甲酸二甘醇酯、对茴香酸甲酯、乙酸间甲苯酯、肉桂酸肉桂酯、丙酸2-苯基乙酯、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乙酯、肉豆蔻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乙酸橙花酯、棕榈酸异丙酯、4-氟苯甲酸乙酯、环扁桃酯(cyclandelate)(异构体混合物)、避蚊酮、2-溴丙酸乙酯、甘油三辛酸酯、乙酰丙酸乙酯、棕榈酸十六烷基酯、乙酸叔丁酯、1,1-乙二醇二乙酸酯、草酸二甲酯、甘油三硬脂酸酯、乙酰基水杨酸甲酯、苯亚甲基二乙酸酯、2-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2,3-二溴丁酸乙酯、2-呋喃羧酸乙酯、乙酰丙酮酸乙酯、香草酸乙酯、衣康酸二甲酯、3-溴苯甲酸甲酯、己二酸单乙酯、己二酸二甲酯、1,4-二乙酰氧基丁烷、二乙酸二甘醇酯、棕榈酸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丙酸苯酯、硬脂酸苯酯、乙酸1-萘酯、山嵛酸甲酯、花生酸甲酯、4-氯苯甲酸甲酯、山梨酸甲酯、异烟酸乙酯、十二烷二酸二甲酯、十七烷酸甲酯、α-氰基肉桂酸乙酯、n-苯基甘氨酸乙酯、衣康酸二乙酯、甲基吡啶酸甲酯、异烟酸甲酯、dl-扁桃酸甲酯、3-氨基苯甲酸甲酯、4-甲基水杨酸甲酯、苯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dl-扁桃酸异戊酯、甲烷三羧酸三乙酯、甲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1,2-双(氯乙酰氧基)乙烷、十五烷酸甲酯、花生酸乙酯、6-溴己烷酸乙酯、庚二酸单乙酯、乳酸十六烷基酯、二苯基乙醇酸乙酯、吡唑解草酯(mefenpyr-diethyl)、普鲁卡因、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水杨酸4-叔丁基苯酯、4-氨基苯甲酸异丁酯、4-羟基苯甲酸丁酯、甘油三棕榈酸酯、1,2-二乙酰氧基苯、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富马酸单乙酯、香草酸甲酯、3-氨基-2-噻吩羧酸甲酯、依托咪酯(etomidate)、解毒喹(cloquintocet-mexyl)、二苯基乙醇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苯甲酸苯酯、4-氨基苯甲酸丙酯、二苯甲酸乙二酯、甘油三乙酸酯、五氟丙酸乙酯、3-硝基苯甲酸甲酯、乙酸4-硝基苯酯、3-羟基-2-萘酸甲酯、柠檬酸三甲酯、3-羟基苯甲酸乙酯、3-羟基苯甲酸甲酯、曲美布汀(trimebutine)、乙酸4-甲氧基苄酯、季戊四醇四乙酸酯、4-溴苯甲酸甲酯、1-萘乙酸乙酯、5-硝基-2-糠醛二乙酸酯、4-氨基苯甲酸乙酯、对羟苯甲酸丙酯、1,2,4-三乙酰氧基苯、4-硝基苯甲酸甲酯、乙酰胺丙二酸二乙酯、溴化戊乙胺酯(valethamatebromide)、苯甲酸2-萘酯、富马酸二甲酯、盐酸阿的芬宁(adipheninehydrochloride)、4-羟基苯甲酸苄酯、4-羟基苯甲酸乙酯、丁酸乙烯酯、维生素k4、4-碘苯甲酸甲酯、3,3-二甲基丙烯酸甲酯、没食子酸丙酯、1,4-二乙酰氧基苯、中草酸二乙酯、1,4-环己烷二羧酸二甲酯(cis-、trans-混合物)、1,1,2-乙烷三羧酸三乙酯、六氟戊二酸二甲酯、苯甲酸戊酯、3-溴苯甲酸乙酯、5-溴-2-氯苯甲酸乙酯、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烯丙基丙二酸二乙酯、溴丙二酸二乙酯、乙氧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乙基丙二酸二乙酯、富马酸二乙酯、马来酸二乙酯、丙二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3-丙酮二羧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3-氨基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4-(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烟酸乙酯、苯基丙酸乙酯、吡啶-2-羧酸乙酯、2-吡啶基乙酸乙酯、3-吡啶基乙酸乙酯、苯甲酸甲酯、苯基乙酸乙酯、4-羟基苯甲酸戊酯、2,5-二乙酰氧基甲苯、4-噁唑羧酸乙酯、1,3,5-环己烷三羧酸三甲酯(cis-、trans-混合物)、3-(氯磺酰基)-2-噻吩羧酸甲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月桂酸苄酯、乙炔二羧酸二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乙酸苄酯、戊二酸二甲酯、2-氧基环己烷羧酸乙酯、苯基氰基乙酸乙酯、1-哌嗪羧酸乙酯、苯甲酰基甲酸甲酯、苯基乙酸甲酯、乙酸苯酯、琥珀酸二乙酯、甘油三丁酸酯、甲基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甲酯、1,1-环丙烷二羧酸二乙酯、丙二酸二苄酯、4-叔丁基苯甲酸甲酯、2-氧基环戊烷羧酸乙酯、环己烷羧酸甲酯、4-甲氧基苯基乙酸乙酯、4-氟苯甲酰基乙酸甲酯、马来酸二甲酯、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4-溴苯甲酸乙酯、2-溴苯甲酸甲酯、2-碘苯甲酸甲酯、3-碘苯甲酸乙酯、3-呋喃羧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溴乙酸苄酯、溴丙二酸二甲酯、间甲苯甲酸甲酯、1,3-丙酮二羧酸二乙酯、苯基丙酸甲酯、丁酸1-萘酯、邻甲苯甲酸乙酯、2-氧基环戊烷羧酸甲酯、苯甲酸异丁酯、3-苯基丙酸乙酯、丙二酸二叔丁酯、癸二酸二丁酯、己二酸二乙酯、对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丙酯、1,1-乙烷二醇二乙酸酯、己二酸二异丙酯、富马酸二异丙酯、肉桂酸乙酯、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甘油三油酸酯、苯甲酰基乙酸乙酯、对茴香酸乙酯、辛二酸二乙酯、山梨糖醇酐三硬脂酸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硬脂酸酰胺、单硬脂酸甘油酯、二硬脂酸甘油酯、3-(叔丁氧基羰基)苯基硼酸酯、消旋卡多曲(racecadotril)、4-[(6-丙烯酰氧基)己氧基]-4′-氰基联苯、2-(二甲基氨基)乙烯基3-吡啶基酮、丙烯酸硬脂酸酯、4-溴苯基乙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苄酯、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乙酸丁子香酚酯、3,3′-硫代二丙酸双十二烷基酯、乙酸香草醛酯、碳酸二苯酯、苯胺羰酸乙酯(ethyloxanilate)、对苯二甲酸基醛酸甲酯、4-硝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4-硝基苯甲酰基)乙酸乙酯、硝基对苯二甲酸二甲酯、2-甲氧基-5-(甲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3-甲基-4-硝基苯甲酸甲酯、2,3-萘二羧酸二甲酯、己二酸双(2-乙基己基)酯、4′-乙酰氧基苯乙酮、trans-3-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香豆素-3-羧酸乙酯、bapta四乙酯、2,6-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亚氨基二羧酸二叔丁酯、对苄氧基苯甲酸苄酯、3,4,5-三甲氧基苯甲酸甲酯、3-氨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二硬脂酸二甘醇二酯、3,3′-硫代二丙酸双十四烷基酯、4-硝基苯基乙酸乙酯、4-氯-3-硝基苯甲酸甲酯、1,4-二丙酰氧基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4-硝基肉桂酸乙酯、5-硝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1,3,5-苯三羧酸三乙酯、n-(4-氨基苯甲酰基)-l-谷氨酸二乙酯、乙酸2-甲基-1-萘酯、7-乙酰氧基-4-甲基香豆素、4-氨基-2-甲氧基苯甲酸甲酯、4,4′-二乙酰氧基联苯、5-氨基间苯二甲酸二甲酯、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羧酸二乙酯、4,4′-联苯二羧酸二甲酯等酯化合物;胆甾醇、溴化胆甾醇、β-雌二醇、甲基雄烷二醇、孕烯醇酮、苯甲酸胆甾醇酯、乙酸胆甾醇酯、亚油酸胆甾醇酯、棕榈酸胆甾醇酯、硬脂酸胆甾醇酯、正辛酸胆甾醇酯、油酸胆甾醇酯、3-氯胆甾烯、trans-肉桂酸胆甾醇酯、癸酸胆甾醇酯、氢化肉桂酸胆甾醇酯、月桂酸胆甾醇酯、丁酸胆甾醇酯、甲酸胆甾醇酯、庚酸胆甾醇酯、己酸胆甾醇酯、琥珀酸胆甾醇氢酯、肉豆蔻酸胆甾醇酯、丙酸胆甾醇酯、戊酸胆甾醇酯、邻苯二甲酸胆甾醇氢酯、苯基乙酸胆甾醇酯、氯甲酸胆甾醇酯、2,4-二氯苯甲酸胆甾醇酯、壬酸胆甾醇酯、胆甾醇壬基碳酸酯、胆甾醇庚基碳酸酯、胆甾醇油基碳酸酯、胆甾醇甲基碳酸酯、胆甾醇乙基碳酸酯、胆甾醇异丙基碳酸酯、胆甾醇丁基碳酸酯、胆甾醇异丁基碳酸酯、胆甾醇戊基碳酸酯、胆甾醇正辛基碳酸酯、胆甾醇己基碳酸酯、烯丙雌醇、烯丙孕素(altrenogest)、9(10)-去氢诺龙(dehydronandrolon)、雌酮、乙炔雌二醇、雌三醇、苯甲酸雌二醇、β-雌二醇17-环戊丙酸酯、17-戊酸β-雌二醇、α-雌二醇、17-庚酸β-雌二醇、孕三烯酮、美雌醇(mestranol)、2-甲氧基-β-雌二醇、诺龙、(-)-甲基炔诺酮、炔雌醚(quinestrol)、群勃龙(trenbolone)、替勃龙(tibolone)、雄诺龙(stanolone)、雄酮、阿比特龙(abiraterone)、乙酸阿比特龙、去氢表雄酮、乙酸去氢表雄酮、炔孕酮、表雄酮、17β-羟基-17-甲基雄甾烷-1,4-二烯-3-酮、甲基雄烯二醇、甲基睾酮、δ9(11)-甲基睾酮、1α-甲基雄甾烷-17β-醇-3-酮、17α-甲基雄甾烷-17β-醇-3-酮、司坦唑醇(stanozolol)、睾酮、丙酸睾酮、烯丙孕素、乙酸16-去氢孕烯醇酮、16,17-环氧基孕烯醇酮乙酸酯、11α-羟孕酮、17α-羟孕酮己酸酯、17α-羟孕酮、乙酸孕烯醇酮、17α-羟孕酮乙酸酯、乙酸甲地孕酮、乙酸甲羟孕酮、乙酸孕烯醇酮、5β-孕烷-3α,20α-二醇、布地奈德、皮质酮、乙酸可的松、可的松、11-脱氧皮醇、脱氧皮质酮乙酸酯、地夫可特(deflazacort)、乙酸氢化可的松、氢化可的松、17-丁酸氢化可的松、6α-甲基泼尼松龙、泼尼松龙、强的松、乙酸泼尼松龙、脱氧胆酸钠、胆酸钠、胆酸甲酯、猪脱氧胆酸甲酯、β-胆甾烷醇、胆甾醇-5α,6α-环氧化物、薯蓣皂苷配基、麦角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乙酸酯等甾族化合物等。从与隐色染料和显色剂的相容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含有这些化合物。当然,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只要是能够使隐色染料与显色剂的结合解离的材料,可以为任何材料。

另外,可以使用这些消色剂1种,或2种以上组合使用。通过组合消色剂,能够进行凝固点、熔点的调整。

当然,并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例如能够列举其它的化合物。上述的消色剂的状态变化温度是重要的,通过骤冷而形成非晶状态,由此,作为用于检测上限温度偏离的示温材料的消色剂,需要在骤冷过程中不进行结晶化,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进行非晶化。因此,优选难以结晶化的材料。如果使骤冷速度非常快,则大部分的材料形成非晶状态,但如果考虑实用性,优选在通过利用通用的冷却装置的骤冷而形成非晶状态的程度难以结晶化的材料。进一步最优选的是,优选在从熔点以上的熔融状态自然地冷却的过程中形成非晶状态的程度难以结晶化的材料。作为该条件,优选在以1℃/分钟以上的速度从熔点冷却至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形成非晶状态的消色剂,最优选在以20℃/分钟以上的速度从熔点冷却至玻璃化转变温度时形成非晶状态的消色剂。

通过在熔点以下成为过冷却状态且以液体状态存在,作为用于检测下限温度偏离的示温材料的消色剂,优选过冷却状态的温度范围广泛、即消色剂的凝固点与熔点的温度差大的材料。另外,熔点或凝固点的温度依赖于作为对象的温度管理范围。

为了功能的初始化,需要将温度提高至用于检测上限温度偏离的示温材料的消色剂和用于检测下限温度偏离的示温材料的消色剂各自的熔点以上。作为功能的初始化温度,需要为在管理温度附近难以发生的程度的高温,考虑实用性时,优选为能够利用通用的加热装置加热的温度域。另外,作为温度检测材料,为了保护示温材料,使用基质材料或指示器用的基材,因此,也需要考虑这些的材料耐热性。具体而言,优选40℃~200℃左右,最优选60℃~150℃左右。

<温度检测材料>

为了将所述的示温材料的组合用作温度检测材料,存在多个方式。将上限检测材料和下限检测材料混合时,会阻碍各自的功能,因此,需要分离的结构。另外,下限检测材料通过液体进行结晶化而显色,因此,示温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因此,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需要为保护液体的形态。

从该观点考虑,通常采用以微胶囊保护示温材料的方式。通过将上限检测用的示温材料和下限检测用的示温材料分别微胶囊化并混合,该混合体能够进行上限检测和下限检测的同时检测。但是,并不限定于微胶囊化。例如,通过将示温材料用没有显色和消色作用的基质材料保护并形成固体材料(相分离结构体),能够与微胶囊同样地使用。另外,关于上限检测用的示温材料,通过非晶状态结晶化而显色。因此,成为固体状态下的变色。因此,作为上限检测材料,也可以以示温材料单体使用。但是,为了功能的初始化,需要使示温材料熔化,在该状态下成为液体状态,因此,在操作上困难。

这样,例如作为上限检测材料,使用微胶囊化的示温材料、相分离结构体化的示温材料、或者示温材料单体,作为下限检测材料,使用微胶囊化的示温材料、相分离结构体化的示温材料,通过将这些材料混合,能够得到能够进行上限检测和下限检测的同时检测的固体材料。

也能够将该固体材料与溶剂混合,进行油墨、涂料化。将微胶囊化的示温材料、相分离结构体化的示温材料、或者示温材料单体作为固体材料使用时,能够通过选择对这些材料具有耐性的溶剂,进行油墨、涂料化。

另外,即使不将示温材料固体材料化,也作为指示器,也能够通过内包于树脂或玻璃或多孔质材等基材,使其成为能够同时检测上限下限的温度指示器。该情况也可以使用通过微胶囊化、相分离结构体化等而进行了固体化的材料。

<微胶囊化>

通过进行微胶囊化,如上所述提高组成对于光或湿度等的耐环境性,能够进行保存稳定性、变色特性的稳定化等。另外,通过微胶囊化,在制备成油墨、涂料等时,能够抑制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受其它树脂剂、添加剂等化合物的影响。

在微胶囊化中能够应用公知的各种方法。例如,可以列举乳液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凝聚法、界面聚合法、喷雾干燥法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另外,也可以将2种以上不同的方法组合。

作为用于微胶囊的树脂被膜,可以列举由多元胺和羰基化合物构成的尿素树脂被膜、由三聚氰胺-甲醛预聚物、羟甲基三聚氰胺预聚物、甲基化三聚氰胺预聚物构成的三聚氰胺树脂被膜、由多元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化合物构成的聚氨酯树脂被膜、由多元酰氯和多元胺构成的酰胺树脂被膜、由乙酸乙烯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氯乙烯等各种单体类构成的乙烯基类的树脂被膜,但并不限定于这些。进而,通过对所形成的树脂被膜进行表面处理,调整油墨、涂料化时的表面能量,能够提高微胶囊的分散稳定性等进行追加的处理。

另外,就微胶囊的直径而言,装置适合性、保存稳定性等成为课题,因此,优选0.1~100μm左右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1~10μm的范围即可。

<相分离结构体化>

相分离结构体是指使作为示温材料的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分散于基质材料中并进行了固体材料化的结构体。由此,通过不是微胶囊化的简便的方法,能够得到与微胶囊同样的保存稳定性、变色特性的稳定化等。另外,在制备成油墨、涂料等时,能够抑制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受其它树脂剂、添加剂等化合物的影响。

(基质材料)

基质材料需要是与示温材料混合时不损害示温材料的显色性和消色性的材料。因此,优选为其自身不显示显色性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能够使用不是电子受体的非极性材料。

另外,为了形成为基质材料中分散有示温材料的相分离结构,作为基质材料,需要使用满足以下的3个条件的材料。3个条件是指:在温度检测材料的使用温度下为固体状态;熔点比示温材料的熔点高;是与隐色染料、消色剂和显色材相容性低的材料。这是因为在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任一种材料与基质材料固溶的状态下会损害温度检测功能的缘故。另外,通过在使用温度下使用固体状态的基质材料,温度检测材料容易操作。

作为满足以上的条件的基质材料,能够优选使用利用汉森溶解度参数所预测的由分子间的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能量δd和由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的能量δh分别为3以下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不具有极性基团的材料、优选使用仅由烃构成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石蜡系、微晶蜡系、烯烃系、聚丙烯系、聚乙烯系等蜡、或丙烯、乙烯、苯乙烯、环烯烃、硅氧烷、萜烯等具有许多骨架的低分子材料或高分子材料、它们的共聚物等。

其中,在熔点以上成为低粘度的熔液、在熔点以下容易固体化的材料操作性良好。另外,溶解于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的挥发过程中固体化的材料也操作性良好。具体而言,可以列举石蜡、微晶蜡蜡、聚烯烃、萜烯树脂等。

作为聚烯烃,例如,可以列举低分子聚乙烯、低分子聚丙烯等。聚烯烃的分子量和液体状态下的粘度没有特别限定,在液体状态下为低粘度时,气泡的内包少且成型性良好。具体而言,优选分子量为5万以下、且熔点附近的粘度为10pa·s以下,进一步优选分子量为1万以下、熔点附近的粘度为1pa·s以下。

另外,这些基质材料也可以并用多种。

另外,即使在使用温度下为液体状态的基质材料,只要与示温材料呈相分离结构,也能够用作温度检测材料。如果基质材料为高粘度的液体,则与固体状态的基质材料同样,操作性优异。但是,基质材料为高粘度液体的情况下,在长期间的使用中基质材料中的示温材料的沉淀不可避免,最终会分离为2相。因此,作为温度检测材料的长期稳定性低。

<相分离结构体>

图6是表示温度检测材料的相分离结构的示意图,(a)是显色的状态的情况,(b)是消色的状态的情况。温度检测材料1形成为基质材料3中分散有示温材料2的相分离结构。即,含有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消色剂的相形成分散于基质材料中的结构。

图7是温度检测材料的光学显微镜照片,(a)是显色的状态的情况,(b)是消色的状态的情况。即,图7(a)是示温材料显色的状态的温度检测材料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图7(b)是示温材料消色的状态的温度检测材料1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由电子显微镜照片能够确认:温度检测材料1形成为基质材料3中分散有示温材料2的相分离结构。

实施例的温度检测材料其基质材料的熔点高于示温材料的熔点,在示温材料的变色温度下保持固体状态。因此,示温材料伴随从固体向液体、从液体向固体的状态变化,即使产生色变化,温度检测材料也保持固体状态。

另外,基质材料和示温材料相分离,且基质材料对示温材料的色变化不产生影响,因此,能够仍旧保持示温材料的温度检测功能。

内包于基质材料中的示温材料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示温材料1重量份,优选含有基质材料0.1重量份以上100重量份以下。相对于示温材料1重量份的基质材料的浓度为100重量份以下时,可以抑制作为温度检测材料的辨识性的降低。另外,通过将基质材料的浓度设为与示温材料的浓度同等以上,能够抑制基质材料和示温材料分别成为相连的结构(以下,称为共连续结构。)。即使称为共连续结构,基质材料和示温材料也相分离,因此,不损害作为温度检测材料的功能,但有时示温材料从基质材料中液体泄漏,有可能损害长期稳定性。因此,相对于示温材料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基质材料设为1~10重量份左右。

由分散于基质材料中的示温材料构成的相的长径优选为100nm以上1mm以下,更优选为1μm以上100μm以下。由示温材料构成的相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通过设为100nm以上,能够抑制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的界面导致的对检测温度的影响。另外,通过设为1mm以下,变得不易将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相区别并辨识,能够抑制温度检测材料的色斑。由示温材料构成的相的大小能够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在冷却工序中一边搅拌一边冷却来使其缩小。此外,由示温材料构成的相的长径是指将由示温材料构成的相近似于椭圆时的近似椭圆的长径。

相分离结构体也能够用乳钵等粉碎并粉体化。由此能够与微胶囊同样地使用。

就相分离结构体和微胶囊而言,为了提高用于油墨化的分散稳定化、或对溶剂的耐性、或提高对光或湿度等的耐环境性等,也可以通过硅烷偶联处理、表面接枝化、电晕处理等来进行表面处理。另外,也能够将相分离结构体及微胶囊进一步用基质材料或微胶囊被覆。

<相分离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实施例的温度检测材料例如能够用以下的方法制作。温度检测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和基质材料加热至基质材料的熔点以上的温度并混合的混合工序;将混合工序中得到的混合物冷却至基质材料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的工序。在冷却过程中,基质材料和示温材料迅速地相分离,形成为基质材料中分散有由隐色染料、显色剂和消色剂构成的相的相分离结构。

加热至基质材料的熔点以上并形成为液体状态时,根据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的相容性,有示温材料和非显色性材料相容的情况和不相容的情况。此时,从容易操作的观点考虑,优选相容的情况。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需要在基质材料为固体状态的使用温度时相分离,在基质材料为液体状态的加热状态下不限于此。为了使得在使用温度下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相分离、在加热状态下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相容,将特别是含量多的消色剂设定为具有某种程度的极性的范围即可。消色剂的极性过小时,在使用温度下与基质材料相容,极性过大时,在加热状态下与基质材料分离。作为具体的极性的计算方法,能够优选使用利用汉森溶解度参数所预测由分子间的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能量δd及由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的能量δh分别为1以上10以下的材料。但是,对于消色剂的极性大、即使在加热状态下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也不相容的材料,通过一边搅拌一边冷却,能够形成相分离结构。另外,也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而使其相容。

冷却至基质材料的凝固点以下并形成相分离结构时,根据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的相容性,示温材料的分散结构的大小不同。特别是关于含量多的消色剂和基质材料,某种程度上相容性好时,则微细地分散,相容性差时,分散为大的结构。分散结构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成为低于100nm时,产生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的界面的影响,因此,有时对检测温度产生影响。另外,超过1mm时,能够分别辨识示温材料和基质材料各自,温度检测体的色斑变大。因此,优选为100nm以上、1mm以下,特别最优选1μm以上100μm以下。为了实现该分散结构,作为具体的极性的计算方法,能够优选使用利用汉森溶解度参数所预测的由分子间的偶极子相互作用形成的能量δd及由分子间的氢键形成的能量δh分别为1以上10以下的消色剂。另外,在冷却过程中,通过一边搅拌一边冷却或添加表面活性剂,也能够使分散结构的大小变小。

<油墨、涂料化>

也能够制作含有实施例的温度检测材料的温度检测油墨、涂料。

温度检测油墨含有温度检测材料和溶剂。通过使温度检测材料分散于溶剂,能够适用于钢笔、印章、蜡笔、喷墨等油墨或印刷用的涂料。作为溶剂,能够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

通过制作预先在基质材料中分散有示温材料的相分离结构体、或微胶囊化的温度检测材料,并与有机溶剂或水混合,能够制作分散有温度检测材料的油墨溶液。为此,需要使用与包含示温材料的基质材料或微胶囊相容性低的有机溶剂。

将使用了基质材料的相分离结构体用作温度检测材料的情况下,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使用极性高的有机溶剂。作为极性高的有机溶剂,例如,除水之外,最优选甘油、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此外,可以列举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甲酯等酯类、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等。

用作微胶囊化的温度检测材料的情况下,作为有机溶剂,优选使用对微胶囊的材质具有耐性的溶剂。使用极性高的材质作为微胶囊的材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极性低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最优选己烷、苯、甲苯等无极性溶剂、石油、矿物油、硅油等油类,此外,可以列举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甲酯等酯类、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等。

使用极性低的材质作为微胶囊的材质的情况下,优先使用极性高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例如除水之外,最优选甘油、甲醇、乙醇、丙醇等醇类,此外,可以列举丙酮、甲乙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甲酯等酯类、二甲醚、四氢呋喃等醚类等。

这些温度检测油墨即使在液体状态下也具有温度检测功能,通过进一步对被印字对象等进行印字、笔记、盖章等,溶剂挥发,由此,仅温度检测材料构成印字物。可以将该印字物作为温度检测指示器使用。

在温度检测油墨中,只要是对温度检测功能不产生影响的程度,也可以在有机溶剂或水等溶液中进一步添加添加物。

<喷墨用油墨>

实施例的温度检测油墨能够适用于带电控制式喷墨打印用油墨。带电控制式喷墨打印用油墨含有温度检测材料、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树脂和导电剂。

油墨溶液的电阻高的情况下,在带电控制式喷墨打印中的油墨的喷出部中,油墨颗粒无法笔直地飞出,而存在弯曲的倾向。因此,油墨溶液的电阻需要设为大概2000ωcm以下。

油墨中所含的树脂、颜料、有机溶剂(特别是作为喷墨打印用油墨的有机溶剂经常使用的2-丁酮、乙醇)由于导电性低,因此,油墨溶液的电阻大至5000~数万ωcm左右。电阻高时,在带电控制式喷墨打印中所期望的印字变得困难。因此,为了降低油墨溶液的电阻,需要在油墨中添加导电剂。

作为导电剂,优选使用络合物。导电剂需要溶解于使用的溶剂,对色调不会产生影响也是重要的。另外,导电剂一般而言使用盐结构的导电剂。其推定为是因为在分子内具有电荷的偏离,所以能够发挥高的导电性。

以如上所述的观点进行了研究的结果,导电剂为盐结构、阳离子为四烷基铵离子结构是适合的。烷基链可以为直链、支链任一种,碳原子数越大,对溶剂的溶解性越提高。但是,碳原子数越小,越能够以极少的添加率降低电阻。在油墨中使用时的现实的碳原子数为2~8左右。

从对溶剂的溶解性高方面考虑,阴离子优选为六氟磷酸根离子、四氟硼酸根离子等。

此外,高氯酸离子的溶解性也高,但具有爆炸性,因此,用于油墨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列举氯、溴、碘离子,但这些离子存在与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接触时将它们腐蚀的倾向,故而不优选。

由以上可知,优选的导电剂可以列举四乙基六氟磷酸铵、四丙基六氟磷酸铵、四丁基六氟磷酸铵、四戊基六氟磷酸铵、四己基六氟磷酸铵、四辛基六氟磷酸铵、四乙基四氟硼酸铵、四丙基四氟硼酸铵、四丁基四氟硼酸铵、四戊基四氟硼酸铵、四己基四氟硼酸铵、四辛基四氟硼酸铵等。

<温度指示器的结构>

图8是表示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温度指示器包括基材4、配置于基材上的温度检测材料1、配置于温度检测材料上的透明基材5和隔板6,为用基材4和透明基材5夹入有温度检测材料的结构。

基材和透明基材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只要用透明基材和基材夹入温度检测材料、且能够辨识温度检测材料的变色即可。

基材的材料能够根据所要求的功能而自由地选择。能够自由地选择纸或塑料等有机材料、或陶瓷或金属等无机材料、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也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层结构。根据高强度、耐热性、耐候性、耐药品性、绝热性、导电性等温度指示器所要求的特性来选择。通过使用封贴,也可以对于要检测的对象物密合。

基材只要可以夹入有温度检测材料即可,因此,优选比温度检测体大。

关于透明基材的材料,也能够根据所要求的功能而自由地选择。能够自由地选择纸或塑料等有机材料、或陶瓷或金属等无机材料、或它们的复合材料等。由于需要辨识温度检测材料的至少一部分部位的变色,因此,透明性是必需的。例如,可以列举透明性高的纸、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烯烃等透明性高的塑料等有机材料、或玻璃、透明电极膜等透明性高的无机化合物等。除这些透明性高的材料以外,也能够是进行薄膜化而提高了透明性的材料。可以由多种材料形成层结构。

这些之中,能够根据高强度、耐热性、耐候性、耐药品性、绝热性、导电性、或对于对骤冷的热冲击的耐性等温度指示器所要求的特性来选择。

就透明基材的大小而言,只要能够辨识温度检测体即可,因此,对大小没有限定。从辨识性的观点考虑,透明基材为长方形的情况下,优选长边为30μm以上,椭圆的情况下,优选短径为30μm以上。

作为图8的变形例,基材也可以包含连续多孔质材料,在连续多孔质材料中含浸温度检测材料。

通过使温度检测材料含浸于连续多孔质材料,能够改变加工性。加工性依赖于连续多孔质材料的材质。

作为连续多孔质材料,要求即使温度检测材料长期间接触也不变形的材质。因此,具体而言,优选聚乙烯、聚丙烯、纤维素等难以溶解于通常的有机溶剂的材质。作为无机化合物,也优选二氧化硅。

作为连续多孔质材料的结构,可以列举海绵、无纺布、织物等。纤维素的情况下,也可以为在制作书籍、书类时所使用的用纸。也能够将二氧化硅、聚乙烯、聚丙烯的粉体用同样的化学结构的粘合剂保持而形成连续多孔质体并使用。就连续多孔质体而言,空隙的密度越大,则温度检测材料浸透的密度越大,因此,能够抑制色密度减少。

<温度指示器的制造方法>

温度指示器能够用以下的方法制作。将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和基质材料混合,加热至基质材料的熔点以上。将通过加热而成为液体状态的温度检测材料含浸于连续多孔质材料。其后,冷却至基质材料的凝固点以下。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制作温度检测材料以吸附于连续多孔质材料的方式形成为相分离结构的温度指示器。

<温度指示器的其它结构>

图9是表示图8的变形例的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温度指示器可以在能够辨识温度检测材料的程度的范围内、在透明基材和温度检测材料之间或透明基材的上部具有其它材料。

图9所示的温度指示器包括基材4、设置于基材上的温度检测材料1、以加入温度检测材料的方式设置于基材上的隔板6、叠层于温度检测材料上的透明基材5和印字纸7。印字纸7配置在温度检测材料1和透明基材5之间。

图9所示的温度指示器形成为在透明基材的内侧夹入印字纸,能够读取被印于印字纸的印字信息。但是,需要设为能够辨识温度检测材料的至少一部分部位的变色的状态。例如,切除印字纸的叠层于温度检测材料上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在温度检测材料上设置不叠层印字纸的部分即可。

可以对透明基材和基材进行开孔的等加工。通过开孔,透明基材和隔板之间的印字纸被揭开。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在输送中途等在揭开的印字纸上记入信息。

图10是表示图8的其它变形例的温度指示器的结构的示意图。温度指示器包括基材4、设置于基材上的温度检测材料1、以从水平方向夹入温度检测材料的方式设置于基材上的隔板6、配置于温度检测材料1上的绝热层8和透明基材5。

绝热层8既可以叠层于温度检测材料1的上部,也可以叠层于下部。作为绝热层8,例如能够使用空气层、氩气或氮气等气体层、真空层、海绵、气溶胶等多孔性材料、玻璃棉、石棉、纤维素纤维等纤维材料、聚氨酯、聚苯乙烯、发泡橡胶等发泡材料。

通过在温度检测材料的上下配置绝热层8,能够调整温度检测材料的外部的温度成为管理温度外后直至温度检测材料变色的时间(以下,称为温度检测时间。)。另外,温度检测时间能够通过基材4和透明基材5的材质和厚度来调整。另外,也可以不重新设置绝热层8,而由绝热材料构成基材4和透明基材5中的任一种。

如上所述,通设置过绝热层8并调整基材4和透明基材5的材质或厚度,能够控制从基材4至温度检测材料的导热率和从透明基材5至温度检测材料的导热率。

将基材4封贴于对象物的情况下,假设外气的温度和对象物表面的温度不同。要检测对象物表面的温度的情况下,使从基材4至温度检测体(温度检测材料1)的导热性良好、使从透明基材5至温度检测体的导热率差即可。例如,在温度检测材料1的上部设置绝热层8、或调整透明基材5和基材4的材质或厚度,与透明基材5的导热率相比提高基材4的导热率即可。另一方面,要检测外气的温度的情况下,使从基材4至温度检测体的导热性差、使从透明基材5至温度检测体的导热率良好即可。例如,在温度检测材料1的下部设置绝热层、或调整透明基材5和基材4的材质或厚度,与基材的导热率相比提高透明基材的导热率即可。

<组合的应用>

关于上限下限检测材料,也能够同样地制作分别为多种(多个温度)的材料。例如,并不限定于用不同的颜色检测上限温度3种的材料、或用不同的颜色检测上限温度2种、下限温度2种的材料等上限下限同时检测,能够广泛地应用。

下面,一边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一边对本发明更具体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温度指示器的制作)

图11是表示温度指示器的制作及其验证结果的图,(a)表示温度指示器的结构、(b)表示温度指示器用的基材构造,(c)表示验证结果。如下所示制作作为示温材料的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和第三材料13。

在第一材料11中,使用作为隐色染料的2′-甲基-6′-(n-对甲苯基-n-乙基氨基)螺[异苯并呋喃-1(3h),9′-[9h]呫吨]-3-酮(山田化学工业制red520)1重量份、作为显色剂的东京化成工业制没食子酸辛酯1重量份、作为消色剂的东京化成工业制维生素k4100重量份、作为基质材料的三井化学制hi-waxnp105100重量份。

在第二材料12中,使用作为隐色染料的3,3-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苯酞(山田化学工业制cvl)1重量份、作为显色剂的东京化成工业制没食子酸辛酯1重量份、将作为消色剂的对甲苯酸甲酯和苯基乙酸2-苯基乙酯以重量比9∶1混合而成的物质100重量份、作为基质材料的三井化学制hi-waxnp105100重量份。

在第三材料13中,使用作为隐色染料的3,3-双(对二甲基氨基苯基)-6-二甲基氨基苯酞(山田化学工业制cvl)1重量份、作为显色剂的东京化成工业制没食子酸辛酯1重量份、将作为消色剂的对甲苯酸甲酯和苯基乙酸2-苯基乙酯以重量比8∶2混合而成的物质100重量份、作为基质材料的三井化学制hi-waxnp105100重量份。

作为温度指示器用的基材4,如图11那样,使用设置有注入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第三材料13的凹处14并进行了成型加工的丙烯酸树脂板。分别将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第三材料13在消色剂和基质材的熔点以上的150℃下熔融,注入于该丙烯酸树脂板的凹处14,并自然冷却,由此形成相分离结构体。如图11那样通过从形成有相分离结构体的丙烯酸树脂板上粘贴印刷了温度等设计的透明的pet制的封贴膜15,制作温度指示器。

(温度历史显示功能的确认)

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10℃以上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了第一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红色。同样地,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10℃以下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了第二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同样地,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20℃以下的环境,结果确认带看第二材料在10分钟后、第三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另外,将一次性变色的温度指示器置于0℃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仍旧保持变色状态。进而,将变色的温度指示器在为第一材料、第二材料、第三材料全部的消色剂的熔点以上、且为基质材料的熔点以下的120℃下加热10分钟,结果确认了变色状态复原。其后,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10℃以上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了第一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红色。同样地,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10℃以下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了第二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同样地,将制作的温度指示器置于-20℃以下的环境,结果确认到了第二材料在10分钟后、第三材料在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

根据上述内容,确认了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温度指示器,能够检测上限设定温度及下限设定温度的偏离,变色为不可逆性,且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

接着,对使用了温度指示器的品质管理系统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品质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图。这里,以在工厂61中制造的物品20被输送到店铺67、物品20在店铺67管理之后物品20分发到顾客68的流通途径上的品质管理为例进行说明。

品质管理系统qcs(物品管理系统)包含获得物品20所带有的编码(物品识别信息)(例如条形码21)和温度指示器22的色调信息的品质管理终端30(管理终端)、管理服务器40(管理装置)、管理者终端50而构成。品质管理终端30、管理服务器40、管理者终端50经由网络nw而可通信地连接。

流通途径为制造物品20的工厂61、保管物品20的仓库62、出货场63、输送车64、将物品20重新装载于其它输送车的转运站65、输送车66、店铺67。在各场所中,操作者使用品质管理终端30进行品质管理数据的收集。

就品质管理数据的收集而言,在工厂61制造物品20时、在仓库62保管时、在出货场63出货时、在由输送车64输送时、在转运站65进行装运作业时、在由输送车66输送时、在店铺67进货时、在为了店铺67出售而被保管时等进行。

在各场所中操作者能够通过确认示温材料的色调而以视觉确认各过程的温度管理状况或物品20的温度负荷状态。另外,不仅操作者可以以视觉确认,而且可以作为色调得到数值信息。

操作者在出货、输送、保管等各过程中,作为物品20和其示温材料的光学状态及其图像或读取场所、时间等的品质管理信息,使用品质管理终端30发送到管理服务器40。

在示温材料的光学状态的读取中,使用品质管理终端30的读取部33(参照图17)的检测器即可。由此,与物品20的流通有关的各者可以将示温材料的色调作为数值信息获得并定量地管理或共有管理对象的物品20的流通过程中的各状态。此外,色调的数值信息除lab或lch等cie色空间之外,还可以列举rgb色空间、hsv色空间、芒塞尔色空间等。

在店铺67,对于所输送的物品20,能够通过确认示温材料的色调状态而以视觉确认从工厂的出货时至输送等过程后的温度管理状况或物品20的温度负荷状态。进而,经由品质管理终端30等而连接于服务器200,能够确认至物品20的交货时的品质管理信息426(参照图19)等信息。

品质管理终端30基于条形码21的物品识别信息及温度指示器22的色调信息判定是否保持品质,将其判定结果在显示部32(参照图17)中显示。操作者确认其结果。此外,包含其判定结果的品质管理数据被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0,管理服务器40作为品质管理信息426(参照图19、图20)存储。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是否保持品质的品质判定在品质管理终端30侧进行处理。这是因为在以许多物品为对象的系统中,使判定处理等的集中分散。如果管理服务器40的处理能力高,也可以在管理服务器40侧执行品质判定。此外,关于品质管理终端30的品质判定,参照图18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管理服务器的构成的图。管理服务器40包括处理部41、存储部42、输入部43、输出部44、通信部45。在管理服务器40的存储部42中,存储作为管理对象的各物品的详细信息的物品信息421、温度指示器信息422、流通条件信息423、流通管理信息424、生产信息425、品质管理信息426等。管理服务器40在与品质管理终端30之间进行信息的授受,并且管理对象的物品20的品质在“注意”判定、“停止”判定的情况下,向管理者终端50通知其内容。经由管理者终端50而接收了其通知的管理者进行物品的流通的注意唤起、或物品的停止等作业。

图14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物品信息的例子的图。作为管理对象的物品的信息的物品信息421包括编码(物品识别信息)、名称(商品名)、生产日、流通期限日、尺寸、价格、表面色调、与温度指示器22有关的温度管理需要与否、适合温度、温度指示器的部位(标记部位)等。

例如,编码为“4512345678906”的情况下,商品名为“aa1”,温度管理需要与否为“需要”,适合温度成为“2~10℃”,温度指示器22的部位为“条形码旁”。另外,编码为“4512345678913”的情况下,商品名为“bb1”,温度管理需要与否为“需要”,适合温度成为“0~20℃”,温度指示器22的部位为“上部外表面”。该物品的情况下,就担当流通的操作者而言,温度管理需要与否为“需要”,因此,对所指示的部位的温度指示器22,使用品质管理终端30读入色调信息。

图15是表示物品的适合温度与管理温度的关系的图,(a)是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b)是上限、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c)是2阶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d)是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e)是2阶上限管理的情况。

图15(a)的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下,适合温度和管理温度成为一致的温度域。因此,示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下限的显色温度ta2b和上限的显色温度ta1a来选择。图15(b)的上限、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下,对于适合温度加上了规定的容限(margin)的值以上成为管理温度。因此,示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下限的显色温度ta3bx、ta2b和上限的显色温度ta1a来选择。图15(c)的2阶上限、下限管理的情况下,对于适合温度减去了规定的容限的值以下成为管理温度。因此,示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上限的显色温度ta1a、ta2ax和下限的显色温度ta3b来选择。图15(d)的2阶下限管理的情况下,对于适合温度加上了规定的容限的值以上成为管理温度。因此,示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下限的显色温度ta3bx、ta2b来选择。图15(e)的2阶上限管理的情况下,限度适合温度减去了规定的容限的值以下成为管理温度。因此,示温材料的选择根据上限的显色温度ta1a、ta2ax来选择。

图16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温度指示器信息的图。管理对象的物品所带有的作为温度指示器的信息的温度指示器信息422包括编码(物品识别信息)、适合温度、第一判定的温度、第二判定的温度、第三判定的温度、备注等。第一判定的温度为下限温度中较低的温度,第三判定的温度为上限温度中较高的温度,第二判定的温度成为第一判定的温度<第二判定的温度<第三判定的温度。

例如,编码为“4512345678906”的情况下,适合温度为“2~10℃”,为上限、2阶下限管理,因此,第一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10℃”,第二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下限的显色温度的“5℃”,第三判定的温度为下限的显色温度的“2℃”。另外,编码为“4512345678913”的情况下,适合温度为“0~20℃”,为2阶上限、下限管理,因此,第一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20℃”,第二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15℃”,第三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下限的显色温度的“0℃”。

另外,编码为“4512345678937”的情况下,适合温度为“≤8℃”,为2阶上限管理,因此,第一判定的温度未设定,第二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2℃”,第三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下限的显色温度的“7℃”。此外,编码为“4512345678944”的情况也同样。进而,编码为“4512345678951”的情况下,适合温度为“≥15℃”,为2阶下限管理,因此,第一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16℃”,第二判定的温度为作为上限的显色温度的“21℃”,第三判定的温度未设定。

图17是表示品质管理终端30的外观和结构的图。适当参照图11、12。品质管理终端30在壳体38的上面具有显示部32、输入数字、文字等的输入部31。在品质管理终端30的前侧前端部具有读取部33。在壳体38的把手部39的下面,具有在读取部33读取编码(物品识别信息)(例如一维条形码、qr编码(注册商标))时的开关37。该开关37在读入温度指示器22的色调信息时也被利用。在壳体38中,具有基于读取部33读取的色调信息判定是否具有色变化的处理部35、与管理服务器40进行通信的通信部36、存储部34等。另外,品质管理终端30为了获得位置信息,具有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功能。

作为读取部33,根据为了识别而赋予给管理对象的物品20的物质而检测方法不同。赋予条形码的情况下,可以列举红外线式的条形码检测器。另外,对于qr编码(注册商标)等二维编码或物品本身,可以列举利用照相机等的图像检测器,对于电子标签(例如rf标签),可以列举rfid系统等专用读取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读取条形码的物品信息和示温材料的色彩及光学信息,将ccd照相机作为检测器,用于读取部33。

存储部34有sdram(synchronous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eeprom(注册商标)(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read-onlymemory)、sd存储卡等。处理部35通过利用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执行存储器上的程序来实现。

图18是品质管理终端中的处表示理的流程图。适当参照图14、图16、图17。操作者使用品质管理终端30进行品质管理数据的获得。以下的处理为品质管理终端30的处理部35的处理。

处理部35在按下开关37时读取编码(物品识别信息)(例如条形码),将物品识别信息经由通信部36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0(步骤s301)。于是,管理服务器40基于物品识别信息,将物品信息421和温度指示器信息422发送至品质管理终端30。

处理部35获得物品信息421(步骤s302),获得温度指示器信息422(步骤s303)。处理部35经由读取部33读取温度指示器22的色调信息(步骤s304)。并且,处理部35进行温度指示器的各材料(第一材料11、第二材料12、第三材料13)的色变化判定处理(步骤s305)。

处理部35判定是否在第一判定中有色变化(步骤s306),如果有色变化(步骤s306,yes),则进行步骤s309,如果没有色变化(步骤s306,no),则进行步骤s307。

在步骤s307中,处理部35判定是否在第三判定中有色变化,如果有色变化(步骤s307,yes),则进行步骤s309,如果没有色变化(步骤s307,no),则进行步骤s308。

在步骤s308中,处理部35判定是否在第二判定中有色变化,如果有色变化(步骤s308,yes),则进行步骤s310,如果没有色变化(步骤s308,no),则进行步骤s311。

处理部35在步骤s309中在显示部32中显示流通为“停止”的内容,将包含物品识别信息、读取时刻、读取场所、判定结果(包含第一判定、第二判定、第三判定的判定结果)的示温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0(步骤s312),结束处理。另外,处理部35在步骤s310中在显示部32中显示流通为“注意”的内容,将包含物品识别信息、读取时刻、读取场所、判定结果的示温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0(步骤s312),结束处理。另外,处理部35在步骤s311中在显示部32中显示流通为“ok”的内容,将包含物品识别信息、读取时刻、读取场所、判定结果的示温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器40(步骤s312),结束处理。

流通为“停止”的内容是指在流通的阶段不能满足预先被确定的管理温度,因此,不适于出售给作为消费者的顾客68。该情况下,管理服务器40进入用于再输送作为“停止”的内容的物品20的手续即可。

流通为“注意”的内容是指在流通的阶段满足预先被确定的管理温度,但以现有的状态继续流通时,不能满足管理温度。因此,例如输送车64、66的操作者需要将冷冻的设定温度比规定值进一步降低等处置。

图19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流通正常时的例子的图。适当参照图12、图13。品质管理信息426包括编码(物品识别信息)、读取时间、读取场所、第一判定结果、第二判定结果、第三判定结果、综合判定等。此外,读取场所对应于图12的l001、l002、l090、l091、l092、l005。

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仓库62的l002中在2016年12月10日、2016年12月17日的日期获得品质管理数据,在出货场63的l003中出货前获得品质管理数据并出货。之后,在输送车64的l090、转运站65的l091、输送车64的l092上获得品质管理数据,被输送至店铺67。可知在店铺67的l005中也在2016年12月21日、2016年12月28日、…获得多次品质管理数据。任一个品质管理数据的综合判定为“ok”,维持物品20的品质。

图20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流通不正常时的例子的图,(a)是“注意”唤起的情况,(b)是“停止”唤起的情况。

图20(a)的情况下,可知相对于图19,在转运站65的l091中,第二判定结果为“ng”,因此,进行“注意”唤起。其后,在输送车66中,第一判定结果和第三判定结果为“ok”,因此,继续物品的输送。

图20(b)的情况下,可知相对于图19,物品被输送至店铺67,在当初的2016年12月21日,综合判定为“ok”,但在第二周的2016年12月28日,第二判定成为“ng”,第三判定成为“ng”,在综合判定中有“停止”的内容。管理服务器40有“停止”的内容的情况下,通知到管理者终端50,使管理者得知。由此,管理者能够快速地得知物品的品质管理为怎样的状况。

本实施方式的品质管理系统使用能够检测温度上升和温度下降、能够进行功能的初始化的温度指示器。因此,本品质管理系统有能够适当地把握、应对流通过程中的物品的品质、并且能够再利用温度指示器的效果。

在以上阐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图8中,对是否有色变化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在步骤s306的第一判定、步骤s307的第二判定、步骤s308的第三判定中,也可以根据色变化的浓度进行“注意”的内容的显示、“停止”的内容的显示。

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图11中显示的第一材料11具有热积分特性(加熱積分特性)(在10℃以上的环境下1小时后变色为红色),第二材料12具有冷积分特性(冷熱積分特性)(在-10℃以下的环境下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在-20℃以下的环境下10分钟后变色为蓝色),第三材料13具有冷积分特性(在-20℃以下的环境下1小时后变色为蓝色)。这些热积分特性和冷积分特性的示温材料由于热或冷,指示器部分缓慢地发生变色变化。因此,能够根据色密度知晓置于该环境的时间(环境时间)。因此,例如,在步骤s308的第二判定中,掌握色密度,与基于色密度的“环境时间”同时,进行“注意”唤起,则对在流通阶段的品质管理是有效的。参照图21,对“环境时间”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存储于管理服务器的品质管理信息的其它例的图。图20的例子中显示了在第二判定中利用色密度的“环境时间”。图20的情况下,在仓库62的l002中,在2016年12月10日、2016年12月17日的日期获得品质管理数据,在2016年12月18日的日期在出货场63的l003中出货前获得品质管理数据并出货。之后,在输送车64的l090中第二判定结果成为“10分钟”,转运站65的l091的第二判定结果成为“20分钟”,输送车64的l092的第二判定结果成为“40分钟”。因此,可知在输送时的输送方法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店铺67的l005中,在2016年12月21日,第二判定结果仍旧维持在“40分钟”,但在2016年12月28日,存在第二判定结果增加至“50分钟”的倾向。因此,可知在店铺中的管理方法中存在改善的余地。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品质管理系统qcs能够得到在品质管理上的详细的信息。

将以上内容归纳时,本实施方式的品质管理系统qcs(物品管理系统)具有:收集物品所带有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调信息,基于色调信息管理放置该物品的环境的管理装置(例如管理服务器40);获得物品所带有的识别该物品的物品识别信息,并且获得温度检测材料的色调信息的管理终端(例如品质管理终端30),管理终端在获得所获得的色调信息时,在显示部中显示是否有色变化的内容,并且在管理装置将获得物品识别信息和色调信息的时刻与是否有色变化的内容相关联(例如示温数据)并发送。由此,能够一元地管理在流通阶段的各场所获得的示温数据。

管理终端在有色变化时,在显示部中显示物品不适于流通的内容,在没有色变化时,在显示部中显示物品适于流通的内容。由此,流通阶段的各场所的操作者能够立刻确认是否适当地输送目前所输送的物品。

在管理装置中,物品所带有的表示温度检测材料的色密度与置于该环境的时间的关系的色密度时间信息被存储于存储部,管理终端从管理装置中获得基于获得的物品识别信息的色密度时间信息,基于获得的色调信息的色密度和色密度时间信息,算出置于该环境的时间,在显示部中显示算出的时间,并且在管理装置将物品识别信息和算出的时间相关联并发送。由此,能够根据基于具有热积分特性或冷积分特性的温度检测材料的色调信息进行物品管理。

符号说明

1温度检测材料

2示温材料(隐色染料、显色剂、消色剂的组合物)

3基质材料

4基材

5透明基材

6隔板

7印字纸

8绝热层

11第一材料

12第二材料

13第三材料

14凹处

15封贴膜

20物品

21条形码

22温度指示器

30品质管理终端(管理终端)

31输入部

32显示部

33读取部

34存储部

35处理部

36通信部

37开关

38壳体

39把手部

40管理服务器(管理装置)

41处理部

42存储部

421物品信息

422温度指示器信息

426品质管理信息

50管理者终端

nw网络

qcs品质管理系统(物品管理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