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35488发布日期:2020-01-07 11:5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如下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该流量计测装置具有:计测器,其对供流体进行流动的管体的第一受压部的第一压力与所述管体的第二受压部的第二压力的压差进行计测;以及处理器,其根据计测到的压差对所述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



背景技术:

以往,针对像上述那样的流量计测装置,例如公知有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装置。该装置使用由设置于导通路的静压测定孔测定到的静压和由后液压检测管测定的后液压的压差来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计测。在流体的流动中,存在层流区域、紊流区域以及在层流区域和紊流区域之间从层流区域向紊流区域进行变化的转变区域。但是,在该压差式流量计中,没有考虑像这样的流体的状况来对流量进行计算,需要使计测精度进一步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20063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该以往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仅在紊流区域,而且在层流区域和转变区域中也能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计测的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量计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流量计测装置具有:计测器,其对供流体流动的管体的第一受压部处的第一压力与所述管体的第二受压部处的第二压力的压差进行计测;以及处理器,其根据计测到的压差对所述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其中,所述处理器具有:参数生成部,其根据多个已知的流量和针对所述多个已知的流量而计测到的压差求出下述式1的流量计算式中的基准压差,并且以所述基准压差为界生成两组包含所述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压差判定部,其对作为计测对象的流体的被计测出的压差与所述基准压差进行比较,选择生成的两组参数组中的任意参数组;以及流量计算部,其将选择出的参数组和计测到的所述压差代入所述流量计算式,对所述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

(式1)δp=c1×η×q+c2×ρ×q2+c3

q是流量,δp是压差,η是动黏性系数,ρ是密度,c1~c3是系数。

另外,在在管体的内部流动的流体中,存在层流区域、紊流区域以及转变区域,该层流区域成为平滑且没有旋涡的稳定的流动,粘性力占主导影响,该紊流区域产生各种旋涡,惯性力占主导影响,转变区域在层流区域与紊流区域之间,粘性力和惯性力共存。通过由上述式1的流量q的二次函数所表示的流量计算式求出该流体的压差δp。这里,将c1×η×q称为粘性项,将c2×ρ×q2称为惯性项。层流区域与紊流区域的流体的流动状况不同,流量计算式的对粘性项和惯性项的依赖程度也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根据多个已知流量和针对多个已知流量而计测到的压差求出上述式1的流量计算式的基准压差,并且以基准压差为界生成两组包含上述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由此,以基准压力为界,将流量计算式分成与基本不发生层流分离的范围(流量较小的情况)和发生层流分离的范围(流量较大)的范围相当的范围,在各范围中生成流量计算式的系数,因此能够生成作为与柱状部件的外周面附近的流体的流动状况对应的系数的参数组。然后,对作为计测对象的流体的计测的被计测出的压差与基准压差进行比较,选择生成的两组参数组中的任意参数组,将选择出的参数组和计测出的压差代入流量计算式而对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根据与作为计测对象的流体的状况对应的参数对流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精度。而且,由于以基准压差为界生成不同的参数,因此提高了包含上述转变区域和层流区域的程度的流量较小的区域的计算精度。由此,不仅在紊流区域,而且在层流区域和转变区域中也能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计测。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管体在其内部具有沿与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柱状部件,所述第一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柱状部件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处的第一测定孔,所述第二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柱状部件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侧处的第二测定孔,所述柱状部件呈关于第一平面线对称的流线形状,该第一平面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且穿过所述柱状部件在所述流动方向上的长度的中心,所述第一测定孔和所述第二测定孔配置为关于所述第一平面线对称。

在管体的内部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柱状部件呈关于第一平面线对称的流线形状,该第一平面通过沿流动方向的长度的中心,因此沿该流线形状流动的流体产生层流或紊流。而且,在柱状部件上,作为第一受压部而在流动方向的上游侧配置第一测定孔,作为第二受压部而在下游侧配置第二测定孔,该第一测定孔与该第二测定孔关于第一平面线对称。由此,柱状部件关于流体的流动方向具有双向性,因此不需要对应于流动方向而重新设定参数。由此,即使在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的情况下,柱状部件的流体的变化(速度和压力变化等)的分布同样关于第一平面对称,因此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如何,都能够使用相同的参数组对流量进行计测。

也可以为,所述柱状部件关于第二平面线对称,该第二平面包含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并且与所述柱状部件的延伸方向平行。由此,柱状部件受到的流体的压力相对于第二平面左右大致均匀,提高了计测精度并且提高了柱状部件的耐久性。

也可以为,所述柱状部件具有外周面,通过下述式2和式3定义该外周面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垂直的第三平面上投影的形状。

(式2)l=2(k+r)

(式3)d=2(k(1/cosθ-tanθ)+r)

(o:原点,d:柱状部件的宽度,l:柱状部件的流动方向上的长度,r:以在流动方向上距原点o距离为±k的点a为中心的圆弧的半径,θ:圆弧的圆心角/2)根据上述式2、3,柱状部件的管径方向上的宽度d取决于圆弧的圆心角。通过调整柱状部件的流动方向的长度和圆弧的圆心角,能够控制紊流的产生和压力损失,从而能够形成可提高测定精度的形状。

也可以为,所述柱状部件在所述管体内部于延伸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管体的直径小。由此,在柱状部件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与管壁之间形成能够供流体流下的间隙,降低在流体的流动方向上柱状部件占管截面的比例。由此,能抑制柱状部件所导致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并且能够确保测定精度。

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测定孔和所述第二测定孔位于所述管体的中心轴线上。由此,由于对中心的压差进行计测,在管体流动的流体的压力在该中心最高,因此提高了流量的计测精度。

也可以为,所述柱状部件是实心的,在所述第一测定孔和所述第二测定孔分别形成与计测器连通的管状的连通路。通过采用实心的结构,能够确保相对于流体的强度(阻力),并且能够确保测定精度。

在上述任意方式所记载的结构中,所述流体也可以是呼吸气体。如上所述,柱状部件具有双向性,因此本发明的流量测定装置例如能够作为呼吸测定装置而实施。另外,所述流体也可以是医疗用气体。

也可以为,该流量计测装置还具有沿与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柱状部件,所述第一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管体的管壁的第一开口,所述柱状部件位于比所述第一开口靠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所述第二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柱状部件的所述下游侧的第二开口。

另外,也可以为,所述管体在管壁具有使管路缩小的节流孔,所述第一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管壁的比所述节流孔靠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处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受压部是设置于所述管壁的比所述节流孔靠所述流体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开口。

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量计测方法的特征在于,流量计测方法对供流体流动的管体的第一受压部处的第一压力与所述管体的第二受压部处的第二压力的压差进行计测,根据计测出的压差对所述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其中,使流量已知的流体在所述管体中流动,根据多个已知流量和针对所述多个已知流量计测出的压差求出下述式4的流量计算式的基准压差,并且以所述基准压差为界生成两组包含所述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使计测对象的流体在所述管体中流动,对作为所述计测对象的流体的被计测出的压差与所述基准压差进行比较,选择生成的两组参数组中的任意参数组,将选择出的参数组和所述计测的压差代入所述流量计算式,对所述流体的流量进行计算。

(式4)δp=c1×η×q+c2×ρ×q2+c3

(q:流量、δp:压差、η:动黏性系数、ρ:密度、c1~c3:系数)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的特征,不仅在紊流区域,而且在层流区域和转变区域中也能够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计测。

能够根据以下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项了解本发明的其他的目的、结构以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流量计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流量计测装置的管路的图,(a)是主视图,(b)是纵剖视图、(c)是横剖视图。

图3是示出柱状部件与第一~第三平面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柱状部件与式2和式3的对应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流量计测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基准压差δp、数据组a1~a2以及参数组b1~b2的关系的曲线。

图7是对用两组参数组计算出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率进行比较、和用一组参数组计算出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一致率进行比较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2相当的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个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2的(b)相当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与图2的(b)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7对本发明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量计测装置1大体上具有:计测器2,其对供流体进行流动的管体4中的压差δp进行计测;以及处理器3,其根据计测到的压差δp对流体的流量q进行计算。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是人体的呼吸气体。

如图5所示,计测器2具有:压力传感器21,其对后述的第一受压部51a中的第一压力和第二受压部51b中的第二压力进行计测;a/d转换器22,其将由压力传感器21计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以及第一通信部23,其将由a/d转换器22转换得到的数字数据向处理器3的第二通信部31发送。另外,在该图的例子中,使用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无线通信手段来进行与处理器3之间的通信,但也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5所示,处理器3具有:第二通信部31,其接收来自第一通信部23的数字数据;数据处理部32,其对接收到的数字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以及显示部33,其显示数据处理后的数据等。另外,作为处理器3,能够使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或使用计算机(pc)。

如图5所示,数据处理部32具有:参数设定部34,其求出后述的基准压差δp’,并且以基准压差δp’为界,设定两组包含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b;压差判定部35,其对作为计测对象的流体被计测到的压差δp与基准压差δp’进行比较,选择两组参数组中的任意参数组;以及流量计算部36,其将选择出的参数组和计测到的压差δp代入流量计算式而对流体的流量q进行计算。另外,数据处理部32具有存储部37,该存储部37存储接收到的数字数据、设定的参数以及计算出的流量q等。

如图1、2所示,管体4是贯通壳体20而安装的圆管。该管体4在该管体4的内部40中具有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延伸的柱状部件5。在本实施方式中,柱状部件5贯通管壁41,并且其末端53与管内面41a抵接,该柱状部件5固定于管体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柱状部件5中,在该柱状部件5的靠流动方向x的上游侧us设置有作为第一受压部的第一测定孔51a,并且在流动方向x的下游侧ds设置有作为第二受压部的第二测定孔51b。该第一、第二测定孔51a、51b位于管体4的中心轴线42上。在圆管40内流动的流体的压力在柱状部件5的上游侧us的管轴线42附近最高。另外,在下游侧ds的管轴线42附近,容易受到因紊流而产生的微真空的影响。因此,通过使第一测定孔51a和第二测定孔51b位于管体4的中心轴线42上,计测的压差δp变大,使用压差δp计算出的流量q的精度提高。

另外,由于在柱状部件5设置有对压差δp进行计测的第一、第二受压部51a、51b,因此不需要例如像具有节流机构(节流孔)的现有的节流孔流量计或像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压型压差式流量计那样,在管体4的管壁41设置对静压进行计测的静压孔。因此,能够在对压差δp进行测定的受压部51的前后将所需的直管区域设为管体4的直径d的程度(在节流孔流量计为直径d的15倍左右,在背压型压差式流量计是直径d的4倍左右)。因此,相比于当前的流量计测装置能够实现非常小型化/轻量化的流量计测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能够使管体4的全长变短,从而能够使计测器2小型化。

此外,如图2所示,柱状部件5的主体部50是实心的,在该主体部50的内部形成有分别与第一测定孔51a和第二测定孔51b连通的管状的第一、第二连通路52a、52b。通过使主体部50为实心,能够在不降低测定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流体的流动的强度。另外,相比于制作成较细的管的情况制作变得更容易,并且能够确保连通路52自身的强度。该第一、第二连通路52a、52b的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21连接,对压差δp进行计测。

如图2所示,柱状部件5呈流线形状,关于第一平面s1线对称,该第一平面s1与管体4的中心轴线42垂直,并且经过柱状部件5的沿流动方向x的长度l的中心o。另外,第一测定孔51a和第二测定孔51b配置为关于第一平面s1线对称。由此,柱状部件5相对于流体的流动方向x具有双向性。因此,针对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流体的呼吸气体,虽然呼气和吸气的流动方向x相反,但不需要改变装置自身或后述的参数组b。这样,无论流体的流动方向x如何,都能够对压差δp进行计测而对流量q进行测定。另外,柱状部件5关于第二平面s2线对称,该第二平面s2包含管体4的中心轴线42,与柱状部件5的延伸方向z平行。由于柱状部件5关于第二平面s2线对称,因此如图3所示,柱状部件5与管壁41的间隙g1和柱状部件5与管壁41的间隙g1在沿流动方向x观察时左右对称。由此,施加于柱状部件5的流体的压力在第二平面s2的两侧大致均匀,从而会提高柱状部件5的耐久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呈流线形状的柱状部件5具有外周面50a,该外周面50a在与第一平面s1和第二平面s2垂直的第三平面s3上投影的形状由上述的式2和式3来定义。另外,原点o是柱状部件5的中心。这里,流线形状是指,投影在第三平面s3上的形状为沿流动方向x平滑连续的曲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柱状部件5的外周面50a的形状是如下形状:上游侧us的端部和下游侧ds的端部是由圆心角θ和半径a定义的圆弧,使该两端部(圆弧部)以沿着流动方向x的方式通过平滑的曲线被连接。另外,如该图所示,连接两端部的曲线随着朝向第一平面s1而向外侧鼓出,在与该第一平面s1的交点处最向外侧鼓出。

这里,在上述式1的流量计算式中,将c1×η×q项称为粘性项,将c2×ρ×q2项称为惯性项。在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几乎恒定的情况下,动黏性系数η和密度ρ在流体中是恒定的值,因此可以说,粘性力和惯性力的大小关系就是c1和c2的大小的关系。由参数生成部34生成的参数组b是该流量计算式的各项的系数c1、c2、c3的组合。

在对压差δp进行计测时,流体与柱状部件5碰撞,流动发生变更。粘性项和惯性项的参数根据此时的柱状部件5的形状而变化。具体而言,柱状部件5越是像圆形那样宽度d较大,则惯性力越大。另一方面,柱状部件5越是像椭圆形那样流动方向上的长度l越长,则粘性力越大,但如果长度l过长,则会向紊流边界层转变,受到旋涡的过渡特性的影响。

粘性项与柱状部件5的流动方向x的长度l成比例,因此流量计算式的斜率n为n=2×c2×ρ×q+c1’×η×l,其中,该粘性项是以式1所示的流量计算式的流量q为变量的一次项。因此,尤其是在流量q较小(压差δp较小)的情况下,能够近似成n=c1’×η×l,因此长度l对于流量计算式的斜率n起主导影响。因此,如果增加长度l,则斜率n变大,压差δp较小的情况下的流量q的计算精度提高。

另外,作为流量计算式的二次项的惯性项与柱状部件5在流动方向x上的截面积成比例,因此如果减少柱状部件5的宽度d,则长度l对于流量计算式的斜率n进一步占主导影响。另外,如果减少柱状部件的宽度d,则在与流动方向x垂直的截面上,柱状部件5所占的面积变小,因此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另外,在柱状部件5的外周面50a附近,沿流动方向x形成有流体的边界层。该边界层在流体的流量q较小的情况下,是由层流构成的层流边界层,在流量q较大的情况下,是由紊流构成的紊流边界层。此外,在层流边界层中,如图4所示,在流量q较小时,是沿外周面50a的流动r,但在流量q较大时,成为从外周面50a分离的流动r’。即,随着流量q变大,从不分离的层流边界层(流动r)变为分离的层流边界层(流动r’),进而经过转变区域而变为紊流边界层。但是,使边界层的状态变化的流量q根据柱状部件5的形状也不同,如果宽度d较大,则层流边界层的流动r容易变化为分离的流动r’,如果长度l较长则不容易从流动r变化为分离的流动r’。另外,当在层流边界层产生分离的流动r’的情况下,在柱状部件5的从该处至下游ds的区域,压力降低(成为负压)。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流量计测装置1对流体的流量q进行计测的顺序进行说明。

首先,使已知的不同的流量q在管体4中流动,通过计测器3多次计测与流量q对应的压差δp,取得针对流量q的压差δp的全部数据组a。

接下来,例如,确定临时基准流量q”和与其对应的临时基准压差δp”,在全部数据组a之内,将处于比基准流量q’和基准压差δp’小的范围的数据作为小数据组a1,将除此之外的数据作为大数据组a2。然后,如图6所示,使用小数据组a1生成参数组b1=(c11、c12、c13),使用大数据组a2生成参数组b2=(c21、c22、c23)。此外,通过各参数组b1、b2对各数据的流量进行计算,并与实际的流量进行比较。使该临时基准流量q”和临时基准压差δp”变化,将实际的流量与使用参数组b1、b2计算的流量的一致率最高的临时基准压差δp”作为基准压差δp’。

在生成参数组b1、b2之后,在对实际的呼吸进行测定时,被实验者从管体4的第一端部4a向管体4的第二端部4b送入呼气。此时,压力传感器21在第一、二测定孔51a、51b对呼气的压差δp进行计测。计测出的压差δp通过第一通信部23和第二通信部31被发送接收,并向数据处理部32输入。然后,压差判定部35对由参数生成部34生成的基准压差δp’与计测出的压差δp的大小关系进行比较。压差判定部35在压差δp比基准压差δp’小的情况下选择参数组b1,在压差δp比基准压差δp’大的情况下选择参数组b2。

然后,流量计算部35将选择出的参数组b和计测的压差δp代入流量计算式而对流量q进行计算。将计算出的流量q存储于存储部37,并且通过显示部33进行显示。这里,流量计测装置1的柱状部件5具有双向性,因此不仅能够对呼气进行测定还能够同样地对吸气进行测定。即,能够通过1个流量计测装置1在不变更设定等的前提下对呼气和吸气双方进行计测。另外,显示于显示部33的流量q以哪种方式进行显示都可以,例如可以显示将横轴作为时间将纵轴作为流量q的时间转变曲线,或者也可以显示从测定开始时的累积流量。

这里,发明人们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有效性,将使用全部数据组a而仅通过1组参数组b对压差δp进行计算的情况与使用两个参数组b1、b2对压差δp进行计算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在图7中示出。

如图7所示,可知,在参数组b(图中的标记×)中,尤其是在流量q较小的区域中,计测到的压差δp与计算出的压差δp的一致率非常低。这考虑是因为,流体与在管体4中流动的惯性力起主导影响的势流(potentialflow)不同,在柱状部件5的第一、二测定孔部51a、51b附近,是与惯性力相比粘性力起主导影响的边界层。这里,在流量q较小的情况下,流动r几乎不分离,随着流量q变大,产生分离的流动r’。考虑为,因该分离的有无,在流量计算式中粘性力与惯性力的主导影响程度会较大地发生变化,因此,仅通过1组参数组b对应于流体的流动的各状况而高精度地对流量进行计算是存在限制的。

另一方面,在将基准压差δp’作为边界而可以选择应用于流量计算式的参数组b1、b2的情况下,如图7所示,可知,在流量q较小的(将使用参数b1的结果在图中以记号△示出)区域中,计测出的压差δp与计算的压差δp的一致率较高。另外,在流量q相对较大的区域(将使用参数b2的结果在图中以记号□示出)中,计测出的压差δp与计算出的压差δp的一致率较高。这样,根据基准压差δp’生成两组包含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b,能够根据计测出的压差选择参数组,从而不仅是紊流区域,在流量q较小的层流区域和转变区域中也能够高精度地根据压差δp对流量q进行计算。

最后,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可能性进行叙述。另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柱状部件5的末端53与管内面41a抵接(与管内面41a接触或固定于管内面41a)。但是,柱状部件5不限定于此,不需要使末端53与管内面41a抵接。柱状部件5在管内部40中在延伸方向y上的长度l2也可以比管体4的直径d小。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是比管体4的直径d一半(半径)稍长的程度。通过在末端53’与管内面41a之间形成间隙g2,而减少柱状部件5’从流体受到的压力,因此能够减少压力损失,从而提高耐久性。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为使第一、二测定孔51a、51b的位置为管体4的轴中心附近。由此,能够避免计测精度的降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柱状部件5的上游侧us设置作为第一受压部的第一测定孔51’a,并且在下游侧ds设置作为第二受压部的第二测定孔51’b,对第一、第二测定孔51’a、51’b的压差δp进行测定。但是,在如图9、10所示的流量计中,也可以求出基准压差,并且以基准压差为界生成两组包含上述式1的流量计算式的系数c1~c3的参数组,对作为计测对象的流体的被计测出的压差与基准压差进行比较,选择生成的两组参数组中的任意参数组,从而能够对流量进行计算。

在图9所示的流量计的情况下,该流量计具有作为柱状部件的皮托管60,该皮托管60沿与流体的流动方向x垂直的方向z延伸并且不封闭流路40。第一受压部是设置于管体4的管壁41的第一开口61a。皮托管60位于比第一开口61a靠流动方向x的下游侧ds的位置。第二受压部是设置于皮托管60的下游侧ds的第二开口61b。

另外,在图10所示的流量计的情况下,管体4在管壁41处具有节流孔70,该节流孔具有小开口70a,使管路缩小。第一受压部是设置于比节流孔70靠流体的流动方向x的上游侧us的管壁41上的第一开口71a。第二受压部是设置于比节流孔70靠流体的流动方向x的下游侧ds的管壁41上的第二开口71b。但是,在图9、10的例子中,对于在皮托管60和节流孔70的流动方向x的前后所需要的直管部较长,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使柱状部件5的前后的直管部较短这一点而言,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扩展计测装置可应用的场所(范围)的方面更优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计测器2和处理器3设置通信部,计测器2和处理器3分别独立地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一体。例如,可以在计测器2自身设置数据处理部32或显示部33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呼吸气体为例对流体进行了说明。但是,流体不限定于呼吸气体,例如,可以是安装在病房的墙壁的对住院患者进行输氧的氧气等医疗用气体。当然,不限定于医疗用气体,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气体或液体。此外,在对在现有的管中流动的流量进行计测的情况下,可以在管上开孔,将测定器所具有的柱状部件插入到孔中,也可以切断现有的管,并连接具有柱状部件的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流量计测装置和流量计测方法而被利用,不仅能够对呼吸的流量(肺活量)进行计测,还能够对各种气体或液体的流量进行计测。

标号说明

1:流量测定装置;2:计测器;3:处理器;4:管体(圆管);4a:第一端部(导入部);4b:第二端部(开放部);5:柱状部件;20:壳体;21:压力传感器;22:a/d转换器;23:第一通信部(发送部);31:第二通信部(接收部);32:数据处理部;33:显示部;34:参数生成部;35:压差判定部;36:流量计算部;37:存储部;40:管内部(流路);41:管壁;41a:管内面;42:中心轴线(管轴线);50:主体部;50a:外周面;51:受压部(测定孔);51a:第一受压部(第一测定孔);51b:第二受压部(第二测定孔);52:连通路;52a:第一连通路;52b:第二连通路;60:皮托管;61a:第一开口;61b:第二开口;70:节流孔;71a:第一开口;71b:第二开口;a:全数据组;a1:小数据组;a2:大数据组;b:参数组;δp:压差;δp’:基准压差;r:不分离的流动;r’:分离的流动;x:流动方向(管轴线方向);y:垂直方向(管径方向);z:延伸方向;us:上游侧;ds:下游侧;s1~s3:第一~第三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