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53305发布日期:2019-03-19 23:4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严重角膜病变,如圆锥角膜,严重化学伤角膜内皮损伤以及其他致盲性角膜病,其主要方法为角膜移植术。而在世界范围内,角膜供体资源的短缺仍然是阻碍更多角膜病患者重获光明的主要原因。为此,对于角膜及角膜内皮损伤修复等的研究依然是眼科科研领域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国内外各课题组均努力试图寻找合适的角膜内皮细胞种植载体以取代人源供体完成移植,以及试图寻找能够促进角膜内皮增殖、迁移作用的相关药物和干预因素等来缓解和改善现阶段角膜供体严重不足的现状。

在角膜及角膜内皮的相关研究中,几乎均涉及角膜内皮面向上平整铺展的操作过程,比如,在众多角膜内皮损伤修复的动物实验中,往往涉及台盼蓝-茜素红染色、marker蛋白免疫荧光实验以及相关电镜操作等,所有上述实验操作均有平铺角膜的要求以完成后续步骤。而众所周知,沿角巩膜缘分离获得的离体角膜成碗状,具有一定的曲率,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完成平铺,一定是立体的存在,因此需要人为辅助切割完成平铺。

目前广泛使用且达成共识的切割方法是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直线切割,中间相连,呈四个扇形组成的花瓣状以抵消原有曲率完成平铺。而现在还没有专门用于完成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的设计,所使用的器械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眼科剪直接剪开和显微镊联合刀片切开。其存在的问题是角膜内皮-后弹力层复合体非常脆,在用力撕扯和力的方向扭转情况下很容易被破坏而失去完整性,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中国专利文献:cn205215503u,公开日:2015.10.22,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持的底座和环钻本体,所述的底座成空心圆柱状,所述的底座内侧面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固定环钻本体的定位孔,所述的环钻本体下端固定设置有刀头,所述的环钻本体外侧面近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插入底座定位孔的定位销,所述的环钻本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瞄准角膜定位的不少于两条的定位线,所述的环钻本体上部固定设置有用于推动环钻本体相对于底座径向圆周活动运动的推柄。

中国专利文献cn102846429a,公开日:2013.01.02,公开了一种角膜环钻,其包括:体部,该体部呈中空圆柱状;刀部,该刀部呈近似中空圆柱状,其柱壁的厚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并在该柱壁的最下端形成可进行环切的刀口,该刀部的上端与体部的下端固定连接,并且该刀部的中心轴线与体部的中心轴线重合;以及指扶部,该指扶部包括中空圆柱状主体和对称地固定在该主体外侧面上的耳体,该指扶部的主体可转动地套在所述体部上。

但是关于本发明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眼科动物实验中需要平铺角膜进行染色及观察的相关实验操作,解决传统离体角膜辅片中存在的不足,能够绝对有效的解决离体角膜因存在固有曲率而无法平铺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因使用眼科镊、显微剪以及手术刀片等器械造成的额外损伤,维持角膜内皮及后弹力层在花瓣状切开过程中的完整性,操作简便,可节省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因平铺过程中对离体角膜的破坏而造成的样本浪费,大大提高实验效率的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所述的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包括角膜十字钻(1)、钻套(2)和杯体(3);所述的角膜十字钻(1)由指扶部(11)、刀部(12)、体部(13)、连接体(14);

所述的指扶部(11)呈圆管状,所述指扶部(11)的侧面设有防滑螺纹(111),所述的指扶部(11)内部中空与体部(13)用连接体(14)相连;所述的体部(13)呈圆管状,所述体部(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刀部(12),四个刀部(12)互成90°连接于体部(13)上;所述的刀部(12)头端设有锋利的刀刃(121),所述的刀刃(121)具有与离体角膜相适应的弧度。

所述的钻套(2)由体部套(21)和刀部套(22)组成;所述的体部套(21)呈圆管状,所述体部套(21)的侧面连接有四个刀部套(22);

所述的杯体(3)整体呈圆柱体状,所述杯体(3)的上面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底部设有4个吸孔(32);所述的杯体(3)的侧面设有负压孔(33),所述的负压孔(33)和所述的吸孔(32)相连通。

所述的刀部(12)的下端超出体部(13)的下端3-4mm。

所述的指扶部(11)、刀部(12)、体部(13)、连接体(14)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钻套(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钻套(2)用于套在刀部(12)和体部(13)上。

所述杯体(3)的直径为3-4cm、高2-3cm,所述吸孔(32)的直径为2-4mm,所述负压孔(33)的直径为5-8mm。

所述的负压孔(33)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

本发明优点在于:

1、角膜十字钻与杯体联合使用,可顺利完成离体角膜样本花瓣状切开平铺操作,避免在切开过程中损伤角膜内皮层和后弹力层。

2、角膜十字钻设有四块等长锋利刀部,且超出中央环形体部,可保证操作时一次切割完成,获得中央相连的花瓣状角膜铺片。

3、角膜十字钻指扶部立体网状设计可防止操作时器械滑脱。

4、杯体杯面设计为与样本角膜相适应曲率,可保证角膜完整贴附部留空隙,方便贴切操作。

5、杯体的上杯面近中央设计有4个吸孔汇合于底部负压孔,外接负压管,可进一步加强样本角膜与角膜杯的贴合力,起到辅助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角膜十字钻、杯体、负压管结合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角膜十字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角膜十字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与角膜十字钻结合的示意图。

附图6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杯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7是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杯体与负压管结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角膜十字钻

2.钻套

3.杯体

10.负压管

11.指扶部

12.刀部

13.体部

14.连接体

21.体部套

22.刀部套

31.凹槽

32.吸孔

33.负压孔

111.防滑螺纹

121.刀刃

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1、附图4,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角膜十字钻、杯体、负压管结合的示意图,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包括角膜十字钻(1)、钻套(2)和杯体(3);

请参照附图2、附图3,附图2、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器械的角膜十字钻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角膜十字钻(1)由指扶部(11)、刀部(12)、体部(13)、连接体(14);所述的指扶部(11)呈圆管状,所述指扶部(11)的侧面设有防滑螺纹(111),所述的指扶部(11)内部中空与体部(13)用连接体(14)相连;所述的体部(13)呈圆管状,所述体部(1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刀部(12),四个刀部(12)互成90°连接于体部(13)上;所述的刀部(12)头端设有锋利的刀刃(121),所述的刀刃(121)具有与离体角膜相适应的弧度;所述的指扶部(11)、刀部(12)、体部(13)、连接体(1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刀部(12)的下端超出体部(13)的下端3-4mm;所述杯体(3)的直径为3-4cm、高2-3cm,所述吸孔(32)的直径为2-4mm,所述负压孔(33)的直径为5-8mm。

请参照附图4、附图5,附图4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与角膜十字钻结合的示意图。所述的钻套(2)由体部套(21)和刀部套(22)组成;所述的体部套(21)呈圆管状,所述体部套(21)的侧面连接有四个刀部套(22);所述的钻套(2)用于套在刀部(12)和体部(13)上;所述的钻套(2)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照附图6、附图7,附图6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杯体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器械杯体与负压管结合的示意图。所述的杯体(3)整体呈圆柱体状,所述杯体(3)的上面设有凹槽(31),所述凹槽(31)的底部设有4个吸孔(32);所述的杯体(3)的侧面设有负压孔(33),所述的负压孔(33)和所述的吸孔(32)相连通。所述的负压孔(33)用于连接负压吸引器。

实施例2

请参照附图1、附图5,附图1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角膜十字钻、杯体、负压管结合的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一套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钻套与角膜十字钻结合的示意图。

所述的离体角膜花瓣状切开装置的使用方法:

首先将杯体(3)上的负压孔(33)通过负压管(10)和负压吸引器连接;在进行样本角膜平铺操作中,首先选择合适型号的角膜十字钻(1)和杯体(3),将样本角膜至于杯体(3)中央,基本贴合后负压吸引器使角膜固定于杯面。其次取角膜十字环钻(1),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指扶部(11),借助体部(13)瞄样本角膜中央,下移接触角膜后迅速施力,有顿切感后再次施力,取下角膜十字钻(1),完成花瓣状角膜切开操作。关闭负压吸引器,取下样本角膜进行玻片平铺。所以这样可有效将离体角膜固定于杯体(3)上,避免钻切过程中发生侧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