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9953发布日期:2019-03-30 08: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尾气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对于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对机动车尾气中各组分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用于检测机动车尾气各组分含量的检测装置不仅体积较大,一套检测装置就需要占用几十平米的空间,无法实现单车安装,只适合在实验室内对机动车尾气检测使用,且由于无法安装至机动车车盘以下,在检测过程中只能先对尾气进行收集采样,然后再输送至检测装置内进行分析,检测过程比较繁琐,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专人负责,检测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气检测装置,该尾气检测装置体积小,检测过程简单,不需专人负责,检测成本较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尾气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组件、检测管、尾气气体检测机构、流量检测机构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所述检测管的一端设置有尾气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所述尾气气体检测机构、所述流量检测机构和所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并排设置在所述检测管内部,并均与所述控制组件通讯连接,所述尾气气体检测机构上设置有检测尾气成分的气体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thc传感器、nmhc传感器、co传感器、nox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尾气气体检测机构包括安装网,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网上。

作为优选,所述气体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网的交点处。

作为优选,所述流量检测机构包括流量计。

作为优选,所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和ccd成像器,所述激光发射器和所述激光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检测管的内壁上,并关于所述检测管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激光接收器与所述ccd成像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沿所述检测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尾气检测装置还包括:

自发电机构,所述自发电机构包括风力发电机构和/或热能发电机构,所述自发电机构位于所述检测管上,并与所述控制组件、所述尾气气体检测机构、所述流量检测机构和所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尾气检测装置还包括:

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与所述控制组件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机构包括顶板、左侧板、弧形底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的一端和所述右侧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顶板的两端,所述弧形底板与所述顶板相对设置,且所述弧形底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的另一端和所述右侧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弧形底板的中部向靠近所述顶板的方向凹陷,所述弧形底板能够卡接在所述检测管上,所述顶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检测装置,该尾气检测装置通过将尾气气体检测机构、流量检测机构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并排集成在检测管内,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该尾气检测装置的体积,不仅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且有利于实现单车安装。此外,该检测管能够安装至机动车后处理器的末端上,尾气从检测管的一端进入,并依次通过尾气气体检测机构、流量检测机构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进行各项检测后从检测管的另一端排出,整个检测流程程序简单,能够实现实时监测,且不需要专人看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尾气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尾气检测装置的爆炸图。

图中:

1、控制组件;2、检测管;3、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1、安装网;32、气体传感器;4、流量检测机构;5、激光发射器;6、激光接收器;7、风力发电机构;71、安装架;72、风扇;8、热能发电机构;81、外框;82、热电转化组件;9、散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气检测装置,该尾气检测装置能够被安装在机动车后处理器末端上,从而能够直接对机动车的尾气进行检测,不再需要挪动机动车至指定检测点进行检测。如图1和图2所示,该尾气检测装置包括控制组件1、检测管2、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流量检测机构4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检测管2的一端设置有尾气入口,另一端设置有尾气出口,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流量检测机构4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并排设置在检测管2内部,并均与控制组件1通讯连接,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上设置有检测尾气成分的气体传感器32。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流量检测机构4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并排集成在检测管2内,在极大程度上减小了该尾气检测装置的体积,提高了尾气检测装置的集成度,不仅降低了尾气检测装置的制造成本,且便于实现单车安装,有利于降低检测难度。且通过将检测管2安装至机动车后处理器末端上,尾气能够从检测管2的一端直接进入检测管2内,在依次通过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流量检测机构4和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时即能够完成对尾气内各气体组分排放量、尾气流速和颗粒物排放量的检测,待检测完毕后从在检测管2的另一端直接排除,不仅能够实现实时监测,且检测过程中不需人为操作和人为监控,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

具体地,气体传感器32包括thc传感器、nmhc传感器、co传感器、nox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thc指的是机动车排放的气体中含有碳氢化合物的总量,thc传感器用于检测thc的排放量。nmhc指的是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通常是指除甲烷以外的所有可挥发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nmhc传感器用于检测nmhc的排放量。co传感器用于检测一氧化碳的排放量。nox传感器用于检测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温湿度传感器用于获取尾气的温度和湿度。压强传感器用于获取尾气排出的压力。上述气体传感器32采集完信号后能够通过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经过后期数字采样、数字滤波和网络传输后传给控制组件1的控制电路板,进而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当然除了上述传感器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其他传感器。

为了便于将多个气体传感器32设置在检测管2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还包括安装网31,气体传感器32设置在安装网31上。安装网31的外形与检测管2的截面形状相同,例如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网31和检测管2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安装网31为多条经纬线交织成的网状结构,为了不影响气体的正常流动,将多个气体传感器32设置在经纬线的交点处。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尾气中各气体组分的检测精度以及为了避免单个气体检测传感器损坏时无法进行检测,每一种气体传感器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气体传感器32优选均布在安装网31上。

流量检测机构4包括流量计,流量计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的描述。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主要用于获取尾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数量和大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包括激光发射器5、激光接收器6和ccd成像器(图中未示出),激光发射器5和激光接收器6位于检测管2的内壁上,并关于检测管2的中心对称设置。激光发射器5用于发出检测光线,激光接收器6用于接收检测光线,并能够将检测到的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递给ccd成像器,检测人员通过分析ccd成像器上显示的麻点个数以及大小即能够得出尾气中固体颗粒物的数量pm以及大小pn。

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尾气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选择设置两个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两个颗粒物排放量检测机构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作为备用机构使用,待另一个发生故障时,该备用机构启动,从而不影响尾气检测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为了降低检测成本,该尾气检测装置还包括自发电机构,自发电机构能够将其他能量转化为电能,从而为控制组件1、尾气气体检测机构3包括的各气体传感器32、流量计、激光发射器5和激光接收器6等提供电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自发电机构包括风力发电机构7和热能发电机构8,其中,风力发电机构7包括安装架71、风扇72和转化机构(图中未示出),安装架71为圆环形机构,其安装于检测管2的尾气入口端,尾气进入检测管2时能够驱动风扇72转动,风扇72转动产生的机械能通过转化机构能够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上述部件供电。转化机构的具体结构不做具体限制,现有的能够实现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构均可以作为转化机构。热能发电机构8用于将尾气中带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为上述部件供电。具体地,热能发电机构8包括嵌套设置的外框81和内框,热电转化组件82设置在外框81和内框之间,热电转化组件8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够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材料或者机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单独设置风力发电机构7或者热能发电机构8,或者也可以直接采用蓄电池、发电机等作为外部电源为上述部件供电。

进一步地,该尾气检测装置还包括散热机构9,散热机构9与控制组件1的控制电路板抵接,从而将控制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以及尾气中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为了提高散热效果,该散热机构9可以设置为散热架,散热架包括顶板、左侧板、弧形底板和右侧板,顶板和弧形底板相对设置,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对设置,左侧板的一端和右侧板的一端分别连接在顶板的两端,弧形底板的两端分别与左侧板的另一端和右侧板的另一端连接,弧形底板向内凹陷,并能够卡在检测管2上,顶板、左侧板以及右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散热翅片,从而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散热面积。控制组件1的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散热架内部,固定安装至顶板朝向底板的端面上。进一步地,弧形底板的弧度与检测管2的弧度相等。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