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30635发布日期:2019-05-22 02:49阅读:1415来源:国知局
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水平和物流仓储的快速发展,工业厂房和仓库都需要使用行车,随之而来的就是行车梁的安装调整等系列问题。如何体现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速度,是摆在我们各行各业面前的难题。传统的行车梁调整是将测量仪器架在行车梁上进行施测,这样测量人员在高空施测不仅不安全,最重要的是观测的数据不准确,原因是人员在行车梁上走动或安装施工带来行车梁系统的抖动导致观测数据不准确,直接影响行车梁的调整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旨在解决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数据不准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包括:

步骤一:测量行车梁的标高初始数据;

步骤二:根据测量的初始数据调整行车梁的标高;

步骤三:控制行车梁的直线度;

步骤四:控制行车梁的平行度;

步骤五:复测行车梁的标高,并固定行车梁。

进一步地,测量行车梁的标高时,在行车梁的端部位置放置水平尺,用钢卷尺的0刻度对准水平尺下平面,再将盘尺垂至地面,利用水准仪读出钢卷尺读数,通过计算算出行车梁高差,并把最终数据写在与之相对应位置的柱身上。

进一步地,控制行车梁的直线度时,利用厂房柱列线中线,偏移出一条整个厂房长度方向可通视的偏中线,计算出行车梁相对该偏中线的标准数据,校正时统一按该数据校正。

进一步地,控制行车梁的平行度时,首先检测厂房两侧的行车梁的平行度。

进一步地,检测厂房两侧的行车梁的平行度时,利用钢盘尺检查行车梁的跨距以及平行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解决了行车梁调整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还将测量人员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两侧行车梁平行的前提下标高测量和直线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将行车梁的标高、直线度和平行度一起一次性全部调整到位,大大加快了行车梁的调整速度,节约时间和施工费用,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s101:测量行车梁的标高初始数据;

步骤二s102:根据测量的初始数据调整行车梁的标高;

步骤三s103:控制行车梁的直线度;

步骤四s104:控制行车梁的平行度;

步骤五s105:复测行车梁的标高,并固定行车梁。

具体而言,行车量调整主要是针对行车梁的标高以及直线度和平行度,在行车梁调整前需要测出行车梁在每个牛腿处的实际标高,顶起行车梁,再根据测得的初始数据设置垫铁。但在行车梁上施测高空测量不仅给测量人员带来不小的安全风险,更主要是因行车梁上有人员走动和施工引起行车梁抖动,使得观测数据的精确度不够。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解决了行车梁调整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还将测量人员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两侧行车梁平行的前提下标高测量和直线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将行车梁的标高、直线度和平行度一起一次性全部调整到位,大大加快了行车梁的调整速度,节约时间和施工费用,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具体实施时,当烧结机主厂房行车梁顶标高为36.3m,行车梁下有一层通长的混凝土平台标高为25.8m。为避免测量时仪器在行车梁上的抖动,测量时将仪器设置在25.8m平台上施测。这样标高、直线度和平行度可同时测出。

具体而言,测量行车梁的标高时,在行车梁的端部位置放置水平尺,用钢卷尺的0刻度对准水平尺下平面,再将盘尺垂至地面,利用水准仪读出钢卷尺读数,通过计算算出行车梁高差,并把最终数据写在与之相对应位置的柱身上。

具体而言,控制行车梁的直线度时,利用厂房柱列线中线,偏移出一条整个厂房长度方向可通视的偏中线,计算出行车梁相对该偏中线的标准数据,校正时统一按该数据校正。例如,当行车梁中心线离柱列中心线为750mm,向厂房内侧偏中1250mm,那么行车梁离偏中的标准距离为1250-750=500mm。跟具规范要求相邻两行车梁中心错位不得大于3mm。

具体而言,控制行车梁的平行度时,首先检测厂房两侧的行车梁的平行度。检测厂房两侧的行车梁的平行度时,利用钢盘尺检查行车梁的跨距以及平行度。

具体而言,因行车梁直线度的校正是根据厂房柱的柱列线(柱列线是整个厂房建筑施工的测量控制网,利用柱列线相对其他基准线最为准确)偏移通视线来调整,在测量初就要检查偏移出的中线是否准确,当行车梁校正完成后用钢盘尺检查跨距以及平行度。

可以看出,应用上述方法不仅解决了行车梁调整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还将测量人员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两侧行车梁平行的前提下标高测量和直线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将行车梁的标高、直线度和平行度一起一次性全部调整到位,大大加快了行车梁的调整速度,既节约了费用还为项目工期提前争取了一定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行车梁调整时的测量方法,包括:步骤一:测量行车梁的标高初始数据;步骤二:根据测量的初始数据调整行车梁的标高;步骤三:控制行车梁的直线度;步骤四:控制行车梁的平行度;步骤五:复测行车梁的标高,并固定行车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法解决了行车梁调整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还将测量人员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在保证两侧行车梁平行的前提下标高测量和直线度的测量同时进行,将行车梁的标高、直线度和平行度一起一次性全部调整到位,大大加快了行车梁的调整速度,节约时间和施工费用,并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康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1.29
技术公布日:2019.05.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