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75503发布日期:2019-07-27 10:06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压力锅零配件检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压力锅安全阀是用于压力锅排气的一种阀门,通过排气来降低其内部的压力。

传统的压力锅安全阀是利用重锤的方法,把重锤挂在横杆上,杆的支点在最左端,中间是锅炉的排气孔,当压力过高的时候,蒸汽把横杆连同重锤顶起来,一时锅炉内的蒸汽排除压力下降,而且可以通过调节重锤离左端的距离来改变所限制的压力值。

由于上述的压力锅安全阀并不安全,因此现如今主要是采用弹簧安全阀,主要包括阀座、阀杆、阀帽和弹簧结构,阀帽上具有出气口,阀座底部具有进气口,通过弹簧结构拉动阀杆,使得阀帽抵紧在阀座上,此时阀帽上的出气口处于闭合状态,当阀座底部的进气口有大量气体进入时,会作用于阀杆上,达到一定压力值后,弹簧结构会将阀杆向上顶,使得阀帽上的出气口打开,气体会从出气口处排出,从而达到排气降压的效果。

对于不同规格的压力锅,其安全阀的整定压力也不相同,以便于烹饪不同型材的食物,其中,若是安全阀的整定压力过小,则会使压力锅内的气压不足;若是过大,则会损坏压力锅,因此在生产压力阀时,会对压力阀进行压力检测,以查看其是否达标。目前对压力阀的检测没有很有效的方法,一般是将生产好的压力阀装入到压力锅上后,直接对压力锅进行检测,采用蒸汽检测方法,虽然该方法能够实现对压力阀的检测,但效果太低了,出现问题后需要卸下,并更换新的压力阀,非常麻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直接检测压力阀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安全阀进行检测,以保障出口的产品为合格产品,该检测装置,结构比较新颖,非常实用,可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方法,所述安全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所述检测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一、在所述成品安全阀的进气口上套设有三通气管接头,所述三通气管接头上的另外两个接头通过气管分别连接有压力表和气泵,在所述成品安全阀的出气口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另一端插入到水容器的水下;

步骤二、打开所述气泵并调节合适的气压,所述气泵排出的气体,一部分流入到所述进气口内,另一部分流入到压力表内;

步骤三、观察所述压力表指针指示的具体数值和所述水容器内产生的气泡,在所述压力表上的指针转动到一定数值p1后,所述水容器内开始出现气泡,此时对该数值p1与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值p2~p3进行比较,若p1小于p2,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不足,说明其无法达到压力锅的正常需求,若p1位于p2~p3之间,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正常,说明其为合格产品,若p1大于p3,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过大,说明其无法保障压力锅的安全性,对于p1过小或者过大,均说明该安全阀为不合格产品。

一种用于上述压力检测方法的压力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安全阀的定位装置和向定位装置输送气体以作用于所述安全阀上的气体发生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具有开口容腔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容腔相连通,所述气体发生装置的排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二通孔外接有压力检测器,所述检测台上还设有气体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检测装置的进气管与所述安全阀出气口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全阀放置于安装座的容腔上,打开气体发生装置的排气口,气体通过排气管输送到第一通孔内,并流入到第二通孔内和安全阀的进气口内,第二通孔内流入到压力检测器内,在气体流入的这过程中,压力检测器会逐步显示压力值,此时若气体检测装置上显示有气体进入,则表明安全阀上的出气口打开,通过压力阀的整定压力值与测量的压力值进行对比,来判断该压力阀是否合格。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气泵和减压阀,所述气泵与所述减压阀由气管相连,所述减压阀的排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外端口上。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为具有一定水量的水容器,所述水容器进气管上的排气端伸入到所述水容器液面下。

所述压力检测器为压力表,所述压力表通过气管连接在所述第二通孔的外端口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压盖保护座,所述压盖保护座底部设有与所述安全阀顶部相适配的凹槽,所述压盖保护座盖合且底部紧密贴合在所述限位座上端面后,所述凹槽与所述限位槽形成密闭的空间,所述压盖保护座上还设有通向所述凹槽内且用于供所述安全阀的出气口排气的第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盖保护座是用于对安全阀起定位作用的,以防止在受到向上的外力后,脱离出安装座,后而且在压盖保护座上设有第三通孔,使水容器上的进气管可直接连接在第三通孔的外端口上,就可与安全阀的出气口相连通,不需要再检查完一个后,就将该进气管拔下,然后插入到下一个安全阀上,非常便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台上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导向架和用于驱动导向架运动的气缸,所述压盖保护座设置于所述导向架上,通过气缸来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气缸来驱动压盖保护座,使压盖保护座抵紧或脱离限位座,通过自动化来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由气泵向安全阀的进气口输送气体,压力表对其进行压强检测,然后采用水浴法进行检测安全阀的出气情况,若产生气泡,则表示安全阀的出气口已打开,非常直观,而且有效;2、通过气缸来驱动压盖安全座进行上下移动,使其盖合或脱离安装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盖保护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检测台;2、定位装置;21、安装座;211、容腔;212、第一通孔;213、第二通孔;22、压盖保护座;221、凹槽;222、第三通孔;23、导向架;24、气缸;241、脚踏阀;3、气体发生装置;31、气泵;32、减压阀;33、排气管;4、气体检测装置;41、水容器;42、进气管;5、压力检测器;51、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压力锅安全阀的压力检测装置,该安全阀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上设有用于固定安全阀的定位装置2和向定位装置2输送气体以作用于安全阀上的气体发生装置3,定位装置2包括具有开口容腔211的安装座21,安装座21上设有第一通孔212和第二通孔213,第一通孔212、第二通孔213和容腔211相连通,气体发生装置3的排气管33连接在第一通孔212上,第二通孔213外接有压力检测器5,检测台1上还设有气体检测装置4,气体检测装置4的进气管42与安全阀出气口相连。

气体发生装置3包括气泵31和减压阀32,气泵31与减压阀32由气管相连,减压阀32的排气管33连接在第一通孔212的外端口上;气体检测装置4为具有一定水量的水容器41,水容器41进气管42上的排气端伸入到水容器41液面下;压力检测器5为压力表51,压力表51通过气管连接在第二通孔213的外端口上。

将安全阀放置于安装座21的容腔211上,打开气泵31,气泵31排出的气体通过减压阀32减压后,再流入到第一通孔212内,然后流入到第二通孔213内和安全阀的进气口内,在气体流入的这过程中,压力检测器5会逐步显示压力值,此时若水容器41内有气泡产生,则可判断出安全阀的出气口已打开,通过压力阀的整定压力值与测量的压力值进行对比,来判断该压力阀是否合格。通过压缩空气来对压力阀进行检测,相对于蒸汽检测而言,实用性非常高,而且效率也快。

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定位装置2还包括压盖保护座22,压盖保护座22底部设有与安全阀顶部相适配的凹槽221,压盖保护座22盖合且底部紧密贴合在限位座上端面后,凹槽221与限位槽形成密闭的空间,压盖保护座22上还设有通向凹槽221内且用于供安全阀的出气口排气的第三通孔222,水容器41上的进气管42与第三通孔222的外端口相连接。

检测台1上有沿竖直方向滑移设置的导向架23和用于驱动导向架23运动的气缸24,压盖保护座22设置于导向架23上,该气缸24采用脚踏阀241进行控制,通过气缸24来驱动压盖保护座22,使压盖保护座22抵紧或脱离限位座,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检测方法:

步骤一、将成品安全阀的放置于安装座21上;

步骤二、驱动气缸24运动,压盖保护座22在导向架23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并盖合在安装座21上,然后将气泵31打开,气体经过减压阀32降压后,通过第一通孔212进入到容腔211内,然后一部分通过第二通孔213流入到压力表51内,另一部分流入到安全阀的进气口内;

步骤三、观察压力表51指针指示的具体数值和水容器41内产生的气泡,在压力表51上的指针转动到一定数值p1后,水容器41内开始出现气泡,此时对该数值p1与安全阀的整定压力值p2~p3进行比较,若p1小于p2,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不足,说明其无法达到压力锅的正常需求,若p1位于p2~p3之间,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正常,说明其为合格产品,若p1大于p3,则表示该安全阀的压力过大,说明其无法保障压力锅的安全性,对于p1过小或者过大,均说明该安全阀为不合格产品。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