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45207发布日期:2020-12-01 13:2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技术,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某些地区(例如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储层多为咸化湖相碳酸盐沉积,储层多为盐岩、泥岩、灰云岩等多种岩性混积,储层岩石成分包含:粘土﹑膏盐岩﹑砂质﹑灰岩﹑白云岩等各种成分,储层的主要岩性成分为灰云岩,并且普遍含有泥质和砂质成分,部分含有膏盐岩,岩性成分复杂多样,且呈现相互混积特征,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预测难度大。

目前常见的针对上述复杂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技术主要有两类:第一类,地震属性预测技术,由于地震属性多解性比较强,在各种岩性混积情况下,导致各种岩性的地震反射特征不清楚,因此地震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复杂混积岩储层;第二类,基于地震反演的储层预测技术,常规反演敏感参数主要为波阻抗,但往往在各种岩性混积情况下,各种岩性的储层的波阻抗没有明显差异,即仅凭波阻抗难以区分岩性及有效储层,导致混积岩储层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储层反演效果不佳。目前以上两种技术方法,都无法很好的预测混积岩有效储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能够建立一种在混积岩中预测储层分布情况的方法及装置,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饱和度计算精度和解释符合率,以达到常规测井系列高精度计算复杂储层饱和度的目的,有效解决储层饱和度定量评价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一实施例中,在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之前,还包括:

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一实施例中,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包括:

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一实施例中,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包括:

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

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

根据弹性参数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根据储层敏感参数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一实施例中,地球物理参数包括:纵波阻抗、横波阻抗、混积岩密度。

一实施例中,弹性参数包括:剪切模量、体积模量、拉梅系数、泊松比。

一实施例中,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包括:

根据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分偏移距叠加单元,用于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地震记录合成单元,用于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敏感因子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储层分布情况预测单元,用于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一实施例中,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还包括:

测井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一实施例中,地震记录合成单元包括:

井旁道地震子波提取模块,用于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地震记录合成模块,用于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一实施例中,敏感因子生成单元包括:

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

弹性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

敏感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弹性参数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敏感因子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敏感参数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一实施例中,储层分布情况预测单元包括:

储层预测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步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及装置,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中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300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4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中拉梅系数与密度的乘积值与纵波阻抗的交会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步骤500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中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具体应用实例中井震标定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00: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00的目的是获取代表近炮检距﹑中炮检距﹑远炮检距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步骤200: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举例来说,可以对3个角度范围内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该3个角度范围可以为:6-18°﹑14-28°及25-36°,可以理解的是,该3个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分别代表近炮检距﹑中炮检距及远炮检距叠加道集数据。

步骤300: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300目的是建立井与地震之间的时深关系。

步骤400: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地震记录,通过叠前反演方法得到岩石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密度等地球物理参数,然后利用这些基本地球物理参数计算岩石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体、拉梅系数及泊松比等弹性参数。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是相对于应用叠加数据的叠后地震反演技术而言的,其所用地震数据为未经过偏移归位的共成像点道集。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①具有数据多样性的优势。其应用的地震数据为共成像点偏移道集,保留了反射振幅随偏移距(入射角)的变化,具有更丰富的地震数据信息;测井数据包括纵、横波速度及密度,具有丰富的测井信息。

②反演技术本身的优势。反演技术是将原来在反射界面上产生的地震信号转换为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地层信息,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直接的地质解释数据体。叠前地震反演过程中通过地震地质标定、构造地质模型和测井信息约束模型等关键技术,综合叠前地震数据、测井数据和构造、地质认识等,计算得到弹性参数数据体,可提升对有利目标的识别精度。

③丰富的反演成果数据。与叠后地震反演技术获得的波阻抗不同,叠前地震反演技术尤其是叠前三参数地震反演技术,可获得纵、横波速度及密度共3组数据体;进而可根据弹性波反射理论,得到需要的弹性参数,如杨氏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拉梅系数、流体因子等均与纵、横波速度和密度成函数关系。

步骤500: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参见图2,在步骤500中,根据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可以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进而提高对储层描述的精度。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进一步地,在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之前,还包括:

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叠前反演对测井曲线等基础数据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测井曲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子波的提取、低频模型的建立、反演约束参数的确定,从而影响反演的结果,为了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等质量控制手段。

进一步地,参见图3,步骤300包括:

步骤301: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具体地,对于井旁地震道集数据,可以借助声波测井数据来反演子波。地震记录可以被看成是地层的反射系数与子波的褶积。因此要从地震记录中反演出地层信息,首先必须要有准确度较高的子波。子波在空间上是既相对稳定、又有所变化的。因此子波的提取必须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数据和相关信息,综合考虑其特点和各种影响因素来建立相对稳定的空变子波剖面。

步骤302: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一实施例中,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流程是:由速度和密度测井曲线计算得到反射系数,将反射系数与提取的地震子波进行褶积得到初始合成地震记录。根据较精确的速度场对初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校正,再与过井地震道匹配调整,得到最终合成地震记录。

进一步地,参见图4,步骤400包括:

步骤401: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401中地球物理参数包括: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及密度。通过岩石物理弹性参数交会分析可以得知,灰云岩含量较高储层段表现为较高的纵波及横波阻抗。

步骤402: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弹性波反射理论,利用步骤401中的地球物理参数可计算岩石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体、拉梅系数及泊松比等弹性参数。

步骤403:根据弹性参数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参见图5,在λρ(拉梅系数与密度的乘积值)与pimp的交会关系中,灰云岩储层表现为较高的λρ和较高的pimp,故优选λρ与pimp作为混积岩储层敏感参数。

步骤404:根据储层敏感参数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参见图5,由于灰云岩储层与围岩在交会图上分布范围所拟合的直线的斜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优选λρ与pimp的比值作为混积岩有效储层敏感因子,其计算公式如下:

储层敏感因子:£=λρ/pimp

£表示储层敏感因子;λ表示拉梅系数;ρ表示密度;pimp表示纵波阻抗

进一步地,参见图6,步骤500包括:

步骤501:根据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参见图3,利用储层敏感因子在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上标定混积岩储层发育情况。

步骤502: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根据步骤501中生成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参见图3,图3中最右侧刻度为储层敏感因子标尺,当储层敏感因子值域分布范围在10000-10800之间时,储层敏感因子反映的是混积岩储层,当敏感因值域分布范围在7500-9500之间时,储层敏感因子反映的是混积岩的泥岩层,另外从图3中可以看到混积岩储层在该背斜右侧分布情况要远好于左侧。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7。

步骤m01:获取3至5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用于叠前反演的地震数据需要3-5个部分叠加数据体,至少应为三个,此外叠前地震数据必须有足够的保幅保真度。

步骤m02: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一实施例中,上述角度范围可以为:6-18°﹑14-28°及25-36°,将这3个角度范围的地震道集进行叠加,所得到的3个叠加数据体分别代表近炮检距﹑中炮检距及远炮检距叠加道集数据。

步骤m03: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叠前反演对测井曲线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测井曲线的质量直接影响子波的提取、低频模型的建立、反演约束参数的确定,从而影响反演的结果,为了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必须对测井曲线进行质量控制和环境校正。

步骤m04: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可以理解的是,子波的提取过程是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在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不同角度叠加数据体采用相应的子波进行反演,可以避免子波随偏移距的变化造成的误差。

步骤m05: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在步骤m05中,利用测井数据及井旁地震子波合成地震记录,从而建立井与地震之间的时深关系。

步骤m06: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

在步骤m06中,通过叠前反演的方法,利用地震记录计算纵波阻抗、横波阻抗以及密度。

步骤m07: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

由弹性波动力学可知,对纵波阻抗、横波阻抗以及密度进行数学运算,可以得到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体、拉梅系数、泊松比等弹性参数。

步骤m08:根据弹性参数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通过岩石物理弹性参数与岩性交会分析,可以得知,灰云岩含量较高储层段表现为较高的纵波及横波阻抗,尤其在λρ与pimp的交会关系中,灰云岩储层表现为较高的拉梅系数与密度的乘积值和较高的纵波阻抗,故优选λρ与pimp作为混积岩储层敏感参数。其中λρ可通过下式确定:

λρ=pimp2-simp2

λ表示拉梅系数;ρ表示密度;pimp表示纵波阻抗;simp表示横波阻抗;

步骤m09:根据储层敏感参数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参见图5,灰云岩储层与围岩在交会图上分布范围所拟合的直线的斜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优选λρ与pimp的比值作为混积岩有效储层敏感因子,即:

储层敏感因子:£=λρ/pimp

步骤m10:根据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步骤m11: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为进一步地说明本方案,本发明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狮38井区为例,提供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该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参见图8。

s0:利用岩心及测井数据分析混积岩有效储层特征。

通过岩心及测井曲线数据分析,混积岩有效储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有效储层的主要岩性成分为灰云岩(灰岩和白云岩),其中灰岩和白云岩百分含量均达到30%以上。

第二﹑储层段的泥质含量普遍较低,粘土含量低于30%,在测井曲线上表现为较低自然伽玛。

第三﹑混积岩有效储层孔隙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性。

s1:获取与激发点所成角度范围分别为6-18°﹑14-28°及25-36°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s2:对s0中每个角度范围内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s3:对狮38井区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在钻孔中进行地球物理测井时,获得的原始数据除了和地层的地质因素有关之外,还和周围环境因素,如温度、井径、泥浆电阻率、泥浆密度等有关,为了得到只和地层性质有关的测井数据,需对上述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的校正和归一化处理。

s4: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可以理解的是,在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不同角度叠加数据体采用相应的子波进行反演,可以避免子波随偏移距的变化造成的误差。

s5: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参见图9,在对测井曲线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对比的方法进行标定,通过精细制作合成记录、确认地震标志层、多井联合标定等手段,对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主要标志层及目的层进行精细层位标定,建立地质层位与地震反射界面之间的对应关系。

s6: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

s7:根据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计算拉梅系数、剪切模量、泊松比。

s6至s7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开展叠前地震反演,通过叠前反演得到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密度三个基本数据,由三个基本数据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拉梅系数、剪切模量、泊松比。

s8:根据拉梅系数、密度及纵波阻抗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优选拉梅系数与密度的乘积值与纵波阻抗做为混积岩储层敏感参数。

s9:根据拉梅系数与密度的乘积值与纵波阻抗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储层敏感因子计算公式为:储层敏感因子:£=λρ/pimp

s10:生成混积岩地层模型。

根据地质、测井、地球物理数据及其解释结果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

s11:根据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将储层敏感因子标定在混积岩地层模型上,得到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如图2所示。

s12: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s13:预测结果验证。

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布置狮205、狮38-2、狮38井位如图2所示,其中狮205井日产原油量为705吨,狮38-2井日产原油量为214吨,狮38井日产原油量为250吨,可见实际钻井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性较好,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预测混积岩有效储层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相似,因此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0,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获取单元10,用于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分偏移距叠加单元20,用于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地震记录合成单元30,用于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敏感因子生成单元40,用于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储层分布情况预测单元50,用于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一实施例中,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还包括:

测井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测井数据进行环境校正及归一化处理。

一实施例中,地震记录合成单元包括:

井旁道地震子波提取模块,用于从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

地震记录合成模块,用于根据井旁道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一实施例中,敏感因子生成单元包括:

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计算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

弹性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地球物理参数计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

敏感参数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弹性参数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参数。

敏感因子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敏感参数生成储层敏感因子。

一实施例中,储层分布情况预测单元包括:

储层预测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地层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生成目标区域的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

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储层预测模型及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装置,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1,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1101、存储器(memory)11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1103和总线1104;

其中,处理器1101、存储器1102、通信接口1103通过总线11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通信接口1103用于实现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处理器1101用于调用存储器1102中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步骤200: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步骤300: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步骤400: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步骤500: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获取多个与激发点成不同角度的检波器接收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

步骤200:对每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

步骤300:根据测井数据及叠前地震道集数据合成地震记录。

步骤400:根据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方法,生成混积岩的储层敏感因子。

步骤500:根据储层敏感因子预测目标区域的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多个角度的叠前地震道集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分偏移距叠加道集数据,并且从该数据中提取井旁道地震子波,通过地震子波及测井数据可以生成地震记录,利用叠前地震反演的方法及该地震记录可以生成混积岩的地球物理参数,进而获得混积岩的弹性参数、储层敏感参数及储层敏感因子,最后通过储层敏感因子及预设的混积岩地层模型生成混积岩的储层预测模型,该储层预测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混积岩储层的分布情况,并且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混积岩储层预测准确率,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虽然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