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516214发布日期:2019-08-24 09:2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显示装置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能够弯曲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与传统的刚性显示装置对比,柔性显示装置具有轻薄、可弯曲、机械性好等优点。柔性显示装置的成功量产不仅有利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功耗低、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柔性显示装置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显示装置,还不能够检测自身的弯曲状态,从而限制了柔性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例如,当手机由平板状态弯曲为手腕状态时,由于手机无法检测出自身的弯曲状态,手腕状手机的显示状态仍然保持原有的平板显示模式,从而影响了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传感薄膜、显示面板及其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进行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传感薄膜,包括光传感单元、与所述光传感单元一端电连接的信号接收单元以及与所述光传感单元另一端电连接的信号输出单元,所述光传感单元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所述光传感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光传感单元包括多个呈光栅结构的传感子单元,不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不相同,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第一传感子单元和第二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子单元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三传感子单元,所述第三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45°。

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还包括第四传感子单元,所述第四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角度为135°。

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包括多个并行间隔排列的传感条,相邻两个传感条之间的间隙小于或等于100nm。

可选地,所述传感子单元的材质包括光敏传感材料。

可选地,所述光传感单元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均为0.6mm~1.0mm。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如上所述的光传感薄膜,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的一侧上。

可选地,所述光传感薄膜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光传感薄膜在所述显示基板上呈阵列式排布。

可选地,所述显示基板为液晶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朝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表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包括oled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oled基板出光侧上的偏光片,所述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所述偏光片的背离所述oled基板的一侧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弯曲状态的检测方法,所述显示面板为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在显示面板受力后输出的电信号;

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得所述显示面板受力后的当前偏振态;

根据所述当前偏振态获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当前偏振态获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包括:

将所述当前偏振态与显示面板的初始偏振态进行比较,获得偏振态变化;

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其中,所述初始偏振态为显示面板受力前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贴附光传感薄膜,通过检测光传感薄膜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获知显示面板弯曲后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进而获得显示面板的偏振态变化,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当获知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后,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光传感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射入光传感单元的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一个传感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偏光片的透过轴示意图;

图7a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受力状态示意图;

图7b为圆偏振光示意图;

图8a为在图7a基础上显示面板受力进一步增大的示意图;

图8b为显示面板在如图8a所示受力情况下偏振态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信号接收单元;2—光传感单元;21—第一传感子单元;

22—第二传感子单元;23—第三传感子单元;24—第四传感子单元;

4—信号输出单元;51—显示基板;53—光传感薄膜;

52—偏光片;61—阵列基板;62—彩膜基板;

63—液晶层;64—第一偏光片;65—背光模组;

66—第二偏光片;71—oled基板;72—有机薄膜层;

73—第三偏光片;74—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第一实施例:

图1为光传感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光传感薄膜包括信号接收单元1、光传感单元2和信号输出单元4。信号接收单元1与光传感单元2的一端电连接,信号输出单元4与光传感单元2的另一端电连接。光传感单元2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使得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

信号接收单元1用于接收向光传感薄膜输入的电信号,信号接收单元1接收的电信号在经过光传感单元2后,从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对应的电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的光传感薄膜,光传感单元2配置为能够产生与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传感状态,从而,当光传感单元2的传感状态不同时,对应地,信号输出单元4可以输出不同的电信号,也就是说,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光线的偏振态相对应的电信号,从而,通过分析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电信号,便可以获得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态,进而获知通过光传感单元2的光线的偏振方向和状态。

显示面板在不弯曲时,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不会发生变化。显示面板受力弯曲时,显示面板各个方向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显示面板膜层的偏振态变化,进而使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且偏振态的变化与显示面板受力弯曲状态相对应,也就是说,光线经过显示面板后的偏振态变化与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况相对应,因此,当将光传感薄膜设置在显示面板表面时,便可以通过光传感薄膜的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获知显示面板在受力弯曲后偏振态的变化,进而获知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当获知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后,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如图1所示,光传感单元2包括多个呈光栅结构的传感子单元也就是说,传感子单元包括多个并行间隔排列的传感条201。不同传感子单元的设置方向不相同,即不同传感子单元中的传感条的设置方向不相同。信号接收单元1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输出单元4分别与每个传感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每个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与第一角度相对应,第一角度为通过该传感子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该传感子单元中传感条201设置方向之间的夹角。传感子单元的材质为光敏传感材料,传感子单元的材料包括非晶硅、多晶硅、微晶硅和金属氧化物材料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是铟镓锌氧化物(indiumgalliumzincoxide,igzo)或铟锡锌氧化物(indiumtinzincoxide,itzo)。因此,当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不同时,其导通率不相同。

传感子单元的检测原理如下:

光栅结构的传感子单元相当于偏振片,当通过传感子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传感条的设置方向平行(第一角度为0)时,光线可以穿过传感子单元而不被传感子单元吸收,即通过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最大,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最少,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即导通率最小;随着光线偏振方向与传感条设置方向之间夹角(即第一角度)的增大,通过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逐渐减小,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逐渐增大,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率逐渐增大;当通过传感子单元的光线的偏振方向与传感条的设置方向垂直(第一角度为90°)时,通过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为0,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最多,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即导通率最大。因此,随着传感子单元检测状态的不同,信号输出单元4可以输出与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相对应的电信号。

当偏振光经过光传感单元2时,由于不同传感子单元的传感条设置方向不相同,因此,每个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也不相同。在这里,假设射入光传感单元2的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如图2所示,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射入光传感单元的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传感单元2可以包括第一传感子单元21,第一传感子单元21的传感条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那么,第一传感子单元21的传感条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因此,通过第一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几乎为0,第一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最多,第一传感子单元21的导通率最大,即第一传感子单元21的导通状态良好。

光传感单元2还可以包括第二传感子单元22,第二传感子单元22的传感条201沿竖直方向设置,即第二传感子单元22的传感条201的设置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那么,第二传感子单元22的传感条201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平行,因此,通过第二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最大约100%,第二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最少,,第二传感子单元22的导通率最小几乎为0,第二传感子单元22不导通而接近绝缘状态。

光传感单元2还可以包括第三传感子单元23,第三传感子单元23的传感条沿与水平方向呈45°角的方向设置。那么,第三传感子单元23的传感条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呈45°角,因此,通过第三传感子单元23检测到的光通量为通过第二传感子单元光通量的65%~75%,第三传感子单元23吸收的光量约为第一传感子单元吸收光量的25%~35%,第三传感子单元23导通率为第一传感子单元导通率的25%~35%,第三传感子单元23导通率比第二传感子单元21的导通率高,而小于第一传感子单元22的导通率。

光传感单元2还可以包括第四传感子单元24,第四传感子单元24的传感条沿与水平方向呈135°角的方向设置。那么,第四传感子单元24的传感条的设置方向与第一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呈45°角,因此,通过第四传感子单元24的光通量基本等于通过第三传感子单元23的光通量,第四传感子单元24的导通率与第三传感子单元23的导通率相同,为第一传感子单元导通率的25%~35%。

因此,通过光传感单元的光线在不同方向分量的强度不同,使得通过不同角度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不同,从而使得不同角度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不同,对应地,不同角度传感子单元输出的信号不相同。经过以上分析可知,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率与第一角度(即通过光线的偏振方向与传感条设置方向之间的夹角)成正比,即第一角度越大,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率越大,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对应电信号越大。

在图1中,光传感单元2包括四个传感子单元,信号接收单元1分别与四个传感子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信号输出单元4分别与四个传感子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四个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不同,从而,信号输出单元4可以输出与各个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状态相对应的电信号。

为了分别反映四个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信号输出单元4可以输出一组由四个数据组成的电信号,四个数据分别与四个传感子单元相对应。通过分析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一组电信号,便可以分别获得四个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状态,进而获得通过光传感单元光线的偏振状态,以及光线经过光传感单元后偏振态的变化。当然,信号输出单元4也可以输出与四个数据相对应的一个电信号,通过分析该电信号,也可以分别获得四个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状态,进而获得通过光传感单元光线的偏振状态,以及光线经过光传感单元后偏振态的变化。

在其它实施例中,光传感单元还可以包括更多个传感子单元,例如,光传感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五传感子单元和第六传感子单元,第五传感子单元的传感条沿与水平方向呈22.5°角的方向设置,第六传感子单元的传感条沿与水平方向呈157.5°角的方向设置。

容易理解的是,当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太小时,还可以设置信号放大单元以对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提高检测结果。

图3为图1中一个传感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传感子单元呈光栅结构,传感子单元包括多个并行间隔排列的传感条201,相邻两个传感条201之间的间隙d1小于或等于100nm,从而,传感子单元对偏振态的感应性能更好。

第二实施例: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51和如上所述的光传感薄膜53。光传感薄膜53设置在显示基板5的一侧上。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光传感薄膜53贴附在显示基板的一侧上。

图5为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为了获得偏振光,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光传感薄膜53入光侧的偏光片52。在图5中,偏光片52设置在显示基板51的入光侧,光传感薄膜53设置在显示基板51的出光侧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偏光片52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基板51和光传感薄膜53之间。在图5中,自然光或来自背光源的光线经过偏光片52后成为第一偏振光。当显示面板在不弯曲状态下,通过显示面板后的光线的偏振态不发生变化,仍旧为第一偏振光,第一偏振光为线偏光。

图6为图5中偏光片的透过轴示意图,自然光或来自背光源的光线经过偏光片52后成为第一偏振光。由于偏光片的透过轴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偏振光61的偏振方向为竖直方向,如图2所示。光传感薄膜贴附在显示基板51的出光侧的表面上。

当显示面板不产生形变时,经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不会发生变化,即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仍旧为第一偏振光。显示面板受力弯曲时,显示面板各个位置受力方向不同、受力大小不同,会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各个位置的折射率不同,使得显示面板膜层的偏振态变化,进而使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且显示面板偏振态的变化与显示面板受力弯曲状态相对应。容易理解的是,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反映了显示面板偏振态的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光传感薄膜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获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进而可以获得显示面板的偏振态变化。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显示基板的一侧表面上贴附光传感薄膜,通过检测光传感薄膜信号输出单元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获知显示面板弯曲后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进而获得显示面板的偏振态变化,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当获知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后,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表1显示面板几种偏振态变化与受力状态的对应关系

表1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几种偏振态变化与受力状态的对应关系,表1中只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偏振态变化与受力状态的对应关系,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需要获得显示面板的振态变化与受力状态的对应关系表。当获知显示面板弯曲后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后,便可以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状态的对应关系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状态。例如,通过光传感薄膜获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为case3状态,便可以通过表1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而获得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

为了获得显示面板在受力后,各个位置的弯曲状态,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光传感薄膜53,多个光传感薄膜53在显示基板51上呈阵列式排布。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如图4所示,光传感薄膜的传感周期w为0.6mm~1.0mm,也就是说,光传感薄膜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为0.6mm~1.0mm,显示基板51表面上设置的光传感薄膜的数量可以根据柔性基板的尺寸具体确定。

图7a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一种受力状态示意图。在图7a中,面板受力弯曲,图中虚线为弯曲线所在方向,面板受力方向f1与弯曲线所在方向垂直。在图7a中,受力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受力大小为f1。

在图7a中,位于图7a受力对应位置的光传感薄膜输出电信号的原理如下:

受力大小f1决定了f1x与f1y的大小。f1x为f1在与f1方向相同方向上的分力,f1y为f1在与f1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当f1越大,f1x-f1y即f1x与f1y的差值越大。当(f1x-f1y)*d=λ/4时(d为显示面板的厚度,λ为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波长),那么,当显示面板如图7a那样弯曲后,经过显示面板的第一偏振光由线偏振光变为圆偏振光,如图7b所示,图7b为圆偏振光示意图。位于受力位置的光传感薄膜中的第一传感子单元21、第二传感子单元22、第三传感子单元23和第四传感子单元24通过的光通量相同,四个传感子单元的检测状态即导通率相同,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各个传感子单元对应的电信号。

当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图7a所示受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时,通过分析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电信号,得知该光传感薄膜的四个传感子单元通过的光通量相同,并得知显示面板在受力弯曲前后通过该光传感薄膜的光线的偏振态变化,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便可以得知显示面板在该光传感薄膜位置处的受力方向和受力大小,最终获得显示面板在光传感薄膜对应位置的弯曲状态。容易理解的是,弯曲状态包括弯曲方向、弯曲半径。

图8a为在图7a基础上显示面板受力进一步增大的示意图。如图8a所示,当f1继续增大,使得(f1x-f1y)*d=λ/2时,那么,当显示面板如图7a那样弯曲后,经过显示面板的偏振光由线偏振光变为另一线偏振光,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由竖直变为水平,如图8b所示,图8b为显示面板在如图8a所示受力情况下偏振态示意图。位于受力位置的光传感薄膜中,第一传感子单元21沿水平方向设置,与图8b所示偏振方向平行,通过的光通量最大,导通率为0;第二传感子单元22沿竖直方向设置,与图8b所示偏振方向垂直,通过的光通量最小,第二传感子单元导通状态良好;第三传感子单元和第四传感子单元均与图8b所示偏振方向呈45°角,通过第三传感子单元和第四传感子单元的光通量约为通过第一传感子单元光通量的71%,第三传感子单元和第四传感子单元吸收的光量约为第二传感子单元22的29%,第三传感子单元和第四传感子单元的导通率约为第二传感子单元导通率的29%。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各个传感子单元对应的电信号。同理,当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与图8a所示受力相对应的电信号时,通过分析信号输出单元4输出的电信号,最终可以获得显示面板在光传感薄膜对应位置的弯曲状态。

显示基板51上设置有多个呈阵列式排布的光传感薄膜,根据各个光传感薄膜的信号输出单元的电信号,可以获得柔性显示面板在各个位置的偏振态变化,获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受力位置、受力大小和受力方向,进而获得柔性显示面板在各个光传感薄膜对应位置的弯曲状态,获得柔性显示面板整体的弯曲状态。当获知显示面板的整体弯曲状态后,显示面板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受力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例如,当显示面板检测到自身完成状态为手腕时,显示面板便可以将显示模式转换为手腕模式,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容易理解的是,在实际实施中,为了提高获得的受力大小的精度,可以通过显示面板上的光传感薄膜的位置分布和显示面板的杨氏模量对显示面板的受力进行修正,以提高获得的显示面板受力大小的精确度,使得获得的显示面板弯曲状态更接近于显示面板真实的弯曲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在显示基板上设置光传感薄膜,可以根据光传感薄膜输出的电信号检测出面板自身的弯曲状态,进而显示面板可以根据自身弯曲状态作出反应,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与其弯曲状态相对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拓宽了柔性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61和彩膜基板62,以及夹设在阵列基板61和彩膜基板62之间的液晶层63。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阵列基板61的朝向液晶层63一侧上的多个光传感薄膜53,多个光传感薄膜53在阵列基板的朝向液晶层63一侧上呈阵列式排布。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阵列基板61的背离液晶层63一侧上的第一偏光片64,以及设置在第一偏光片64的背离阵列基板61一侧的背光模组65。在彩膜基板62的上侧设置有第二偏光片66。

在图9中,当背光单元65产生的光线经过第一偏光片64后成为线偏光。当显示面板不产生形变时,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偏振态不发生变化,依然为线偏光。当显示面板产生形变时,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会发生变化,例如由线偏光变为圆偏光。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的机理为:当显示面板产生形变时,显示面板的相位差会发生变化,使得显示面板膜层的偏振态变化,进而使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

由于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变化正比于显示面板的受力和显示面板的厚度,当显示面板受力发生形变时,显示面板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显示面板形变量与相位差有如下对应关系:rglass∞σ*soc*d

其中σ为显示面板所受的剪切力,soc为显示面板的光弹性,d为显示面板的厚度。

σ∞1/(r*e)r为形变的弯曲半径,r越小,受力越大,e为显示面板的杨氏模量,e越大,相同形变下,显示面板受力越大。

图10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oled基板71、设置在oled基板71上的有机薄膜层72、设置在有机薄膜层72上的第三偏光片73、设置在第三偏光片73上的盖板74、以及设置在盖板74上的多个光传感薄膜53,多个光传感薄膜在盖板74上呈阵列式排布。在该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受力形变后,盖板74的相位差会发生变化,使得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通过光传感薄膜53可以获得显示面板光传感薄膜对应位置的偏振态变化,进而得知显示面板的受力方向和受力大小,进一步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特征,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弯曲状态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

s1:获得所述信号输出单元在显示面板受力后输出的电信号;

s2:根据所述电信号获得所述显示面板受力后的当前偏振态;

s3:根据所述当前偏振态获得所述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s3可以包括:

将所述当前偏振态与显示面板的初始偏振态进行比较,获得偏振态变化;

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其中,所述初始偏振态为显示面板受力前通过所述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

容易理解的是,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反映了显示面板的偏振态,当显示面板不受力时,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不发生变化,当显示面板受力弯曲后,通过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偏振态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信号输出单元在显示面板受力后输出的电信号,可以获得光线通过弯曲后的显示面板的偏振态,该偏振态便反映出显示面板受力后的当前偏振态,亦即光线的当前偏振态。将当前偏振态与初始偏振态比较后,便可以获得偏振态变化,进而,根据偏振态变化与受力弯曲状态的对应关系,可以获得显示面板的受力弯曲状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