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调平装置及立柱调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895142发布日期:2019-10-18 21:05阅读:2199来源:国知局
立柱调平装置及立柱调平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柱调平装置及立柱调平方法。



背景技术:

在市政道路建筑工程中,路灯、交通指示牌、电子警察等的支撑立柱的安装过程中,都需要检查支撑立柱的垂直度,并对倾斜过大的支撑立柱进行调平工作。在调平过程中,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推动支撑立柱,然后在地面预埋支座与支撑立柱之间加钢板调平的方式,费时费力,还可能发生砸伤、夹手等安全事故,对于过长路灯等装置的调平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受力不均匀导致立柱整体倾覆的情况,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立柱调平装置及立柱调平方法,以解决市政道路建筑工程中支撑立柱的传统调平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立柱调平装置,包括:

支承梁,所述支承梁设有连接结构;

调平楔块,所述调平楔块具有相对的较宽侧和较窄侧,所述较宽侧朝向所述支承梁设置,所述调平楔块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二滑槽,所述滑槽的开设方向沿所述较宽侧到所述较窄侧的方向设置;以及

调节组件,包括二连接杆和用于推拉所述调平楔块的较宽侧的调距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承梁且滑设于所述滑槽中,所述调距杆安装于所述支承梁。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梁形成有对准所述较宽侧的连接孔,所述调距杆位置可调地插设于所述连接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调距杆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调距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支承梁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支承梁的第一端的第一箍带和连接于所述支承梁的第二端的第二箍带,所述第一箍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箍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箍带连接有卡扣母件,所述第二箍带连接有卡扣公件,所述卡扣公件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卡扣母件。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沿水平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的远离所述支承梁的一端延伸形成有插设部,所述插设部滑设于所述滑槽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柱调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立柱预安装于预埋支座上,使得所述立柱的底部和所述预埋支座之间形成调整缝;

测量所述立柱的垂直度并基于所述垂直度,确定所述立柱的需垫高的一侧;

将调平楔块的较窄侧插设于所述立柱的需垫高的一侧的所述调整缝中;

将支承梁的连接结构连接于所述立柱;

调整调节组件的调距杆的位置以推动所述调平楔块的较宽侧,使得所述调平楔块的较窄侧的插设深度增大,进而垫高所述立柱使得所述立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立柱调平装置将支承梁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柱,再将调平楔块插设于需要立柱需要抬高的一侧的调整缝中,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推进调平楔块以增大调平楔块的插设深度,进而抬高立柱的一侧,使得立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本发明的立柱调平装置简化了立柱调平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程序,降低了立柱调平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将调节立柱的力量作用在调平楔块上,降低施工工人的工作强度,避免了立柱在调节过程中因为受力不均出现的整体倾覆;装置小巧方便,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柱调平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柱调平装置,包括:支承梁1、调平楔块2和调距杆3。

具体的,支承梁1上安装有连接结构。支承梁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柱4。调平楔块2用于插设于预埋支座5和立柱4的底部之间的调整缝。调平楔块2活动连接于支承梁1。调平楔块2具有靠近支承梁1的较宽侧和远离支承梁1的较窄侧。调平楔块2的厚度自调平楔块2的较宽侧向调平楔块2的较窄侧逐渐缩小。调平楔块2的较宽侧朝向支承梁1设置。调平楔块2形成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20。滑槽20的开设方向沿调平楔块2的较宽侧到调平楔块2的较窄侧的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滑槽的开设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调节组件包括二连接杆13和用于推拉所述调平楔块的较宽侧的调距杆3。连接杆13连接于支承梁1且滑设于调平楔块2的滑槽中。调距杆3抵顶于调平楔块2的较宽侧。调距杆3用于推拉调平楔块以调整调平楔块的较窄侧插设在调整缝中的深度,进而调整立柱的垂直度。

本发明的立柱调平装置将支承梁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柱,再将调平楔块插设于需要立柱需要抬高的一侧的调整缝中,通过调节调节杆的位置推进调平楔块以增大调平楔块的插设深度,进而抬高立柱的一侧,使得立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此外,本发明的立柱调平装置简化了立柱调平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程序,降低了立柱调平过程中的危险系数;将调节立柱的力量作用在调平楔块上,降低施工工人的工作强度,避免了立柱在调节过程中因为受力不均出现的整体倾覆;装置小巧方便,便于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梁1形成有对准调平楔块的较宽侧的连接孔。调距杆3位置可调地插设于连接孔中。调距杆3的端部抵顶于调平楔块2的第一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承梁1的连接孔内形成有内螺纹。调距杆3的外部形成有与连接孔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调距杆3螺纹连接于支承梁1的连接孔。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连接孔位于支承梁1的中部。连接孔对准于调平楔块的中部,在推动调平楔块时,调平楔块受力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梁1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于立柱。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箍带和第二箍带。

具体的,支承梁1的第一端连接有第一箍带11。支承梁1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箍带12。第一箍带11连接有卡扣母件111。第二箍带12连接有卡扣公件121。卡扣公件121可拆卸地扣合于卡扣母件111。

在本实施例中,调平楔块2的较宽侧为第一侧,调平楔块2的较窄侧为第二侧,调平楔块2还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调平楔块2的第三侧和调平楔块2的第四侧分别形成有滑槽20。滑槽20的第一端靠近调平楔块2的第一侧。滑槽20的第二端靠近调平楔块2的第二侧。支承梁1连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远离支承梁1的一端形成有插设部14。插设部14滑设于滑槽20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柱调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立柱4预安装于预埋支座5上,使得立柱4的底部和预埋支座5之间形成调整缝。

具体的,立柱4的底部连接有底板41,立柱4的顶部安装有路灯42。底板41为矩形或正方形。

预埋支座的尺寸和形状与底板的尺寸和形状相适配。

预埋支座上设于四根地脚,底板形成有供地脚穿设的锁附孔。

预安装步骤包括:

s11、将立柱吊装至预埋支座上方,并将底板的锁附孔活动地套设于地脚上,使得底板与预埋支座之间形成调整缝。

s12、提供立柱调平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立柱调平装置的数量为四套。将四套立柱调平装置的调平楔块的较窄侧分别插设于立柱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调整缝中,并将四套立柱调平装置的第一箍带和第二箍带通过卡扣母件和卡扣公件可拆卸地扣合,使得第一箍带和第二箍带呈绷紧。

s2:测量立柱4的垂直度并基于所述垂直度,确定立柱4的需抬高的一侧。

具体的,利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观察立柱的垂直度。通过立柱的垂直,判断立柱的倾斜方向和立柱需要抬高的一侧。

s3:将调平楔块2的较窄侧插设于立柱4的需抬高的一侧的调整缝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快调平施工效率,使用四套立柱调平装置,所以步骤s3已在步骤1时完成,此处不再赘述。

s4:将支承梁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立柱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调平过程中立柱的稳定,所以步骤s4已在步骤1时完成,此处不再赘述。

s5:调整调距杆3的位置以增大调平楔块2的较窄侧的插入深度,使得立柱4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确定立柱4的需抬高的一侧后,调整对应一侧的一套立柱调平装置的调距杆抵顶于调平楔块的较宽侧,使得调平楔块的较窄侧进一步的插入调整缝中即增大调平楔块的较窄侧的插入深度,使得立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在立柱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在调整缝中放置垫板(钢板),使得立柱在调平楔块从调整缝中拔出后仍然保持垂直度,通过螺栓件立柱的底板牢靠地锁附于预埋支座上完成此次立柱的调平。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