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3371发布日期:2019-11-16 00:21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设备可对人体许多部位进行检查。其中,对人体肩部进行检查的结构称为肩部线圈。

然而,不同的个体除了肩膀宽度有差别之外,肩膀厚度也有差别。如果肩膀线圈不能在肩膀厚度方向进行调节,会导致肩膀线圈与肩膀不能紧密贴合,影响磁共振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该肩部线圈具有自动向内回复力,能够紧贴肩部,提高成像效果的清晰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包括线圈和基座,所述线圈和基座之间可拆卸连接,包括线圈以及设置于线圈外部的填充体,所述线圈内设置有弧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供肩部进入线圈后定位,所述线圈上还设置有用于线圈摆动的摆动装置;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主支架以及设置于主支架上端的摆动杆,所述线圈固定于摆动杆处,述摆动杆和主支架的连接处设置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促使摆动杆具有向内回复力。

进一步的,所述填充体包括气囊以及用于往气囊内部充气的充气件,所述气囊设置于线圈外部且与肩窝抵触,所述线圈和气囊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用于填充空隙的记忆棉,所述充气件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气囊与线圈内侧壁贴合,当挤压充气件后,气囊能够充气填充线圈内部的空余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与充气件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充气件上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设置在主支架上两侧的档杆,所述摆动杆设置于档杆之间,所述档杆和摆动杆之间设置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外部套设有扭簧,所述摆动杆能够沿着铰接杆的圆周方向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外部设置有向外翘起的弧形外沿,所述弧形外沿用于引导线圈沿着肩部的弧形轮廓套在肩部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架包括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和下杆内部均为中空,所述上杆套设于下杆内部,所述上杆能够沿着下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上杆和下杆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解锁件,当解锁件开启,所述上杆沿着下杆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解锁件包括螺纹杆以及与螺纹杆固定连接的旋钮,所述上杆上设置有若干个供螺纹杆穿过的圆形孔,所述下杆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圆形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下杆上还设置了用于防止螺纹杆掉出的防掉块,所述防掉块固定于下杆内侧壁,所述螺纹杆上还设置有防掉块相抵的抵触板,所述抵触板与螺纹杆呈“t”字型结构设置,所述上杆内侧面还设置有与螺纹杆相抵触的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和通孔相互对应设置,当螺纹杆端面与抵触块抵触时,所述螺纹杆停止转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凹陷部的设置,能够让肩部卡入,通过摆动装置的设置,能够促使摆动杆具有向内回复力。

2、通过气囊的设置,能够固定病患的位置,防止在成像过程中由于病患移动身体而造成成像效果不佳,通过记忆棉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填充气囊和线圈之间的空隙。

3、通过上杆和下杆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线圈的升降。

4、通过解锁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控制上杆和下杆之间的升降及其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线圈与人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图;

图2为线圈和气囊之间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摆动装置的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杆和下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线圈;10、基座;11、填充体;111、气囊;112、记忆棉;12、充气件;13、单向阀;14、泄压阀;2、摆动装置;21、主支架;211、上杆;212、下杆;213、解锁件;22、摆动杆;3、弹性机构;31、档杆;32、铰接杆;33、扭簧;4、螺纹杆;41、旋钮;42、圆形孔;43、通孔;44、抵触块;5、防掉块;6、抵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磁共振成像用的肩部线圈,包括线圈1和基座10,所述线圈1和基座10之间可拆卸连接,包括线圈1以及设置于线圈1外部的填充体11,所述线圈1内设置有弧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供肩部进入线圈1后定位,所述线圈1上还设置有用于线圈1摆动的摆动装置2;

所述摆动装置2包括主支架21以及设置于主支架21上端的摆动杆22,所述线圈1固定于摆动杆22处,述摆动杆22和主支架21的连接处设置弹性机构3,所述弹性机构3促使摆动杆22具有向内回复力。

上述改进具体为:线圈1外部设置有填充体11,当线圈1套设在肩部外端并且固定之后,在将气囊充好气,气囊抵触在病患的肩窝上,用于固定线圈的位置,线圈1内部设置有凹陷部,病患将肩部抵触在线圈1的凹陷部内,以初步确定线圈1位置,当线圈1位置固定好之后,使气囊111膨胀将空余部分填充起来使肩部不会被移动,气囊膨胀刚好抵触在肩窝的窝眼上,线圈1上设置摆动装置2,摆动装置2的作用在于使线圈1具有向内回复力,在检测之前,病患躺上核磁共振设备之后,病患的肩部会使摆动杆逆时针旋转,由于摆动杆具有向内回复力,他会使线圈始终与肩部抵触,如此便不同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固定线圈1,在病患移动身体的的情况下不会影响成像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填充体11包括气囊111以及用于往气囊111内部充气的充气件12,所述气囊111设置于线圈1外部且与肩窝抵触,所述线圈1和气囊111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用于填充空隙的记忆棉112,所述充气件12由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气囊111与线圈1内侧壁贴合,当挤压充气件12后,气囊111能够充气填充线圈1内部的空余空间。

上述改进具体为:充气件12用于对气囊111充气,气囊111鼓起填充线圈1内的空余部分,气囊111抵触于病患肩部的肩窝部分以用于固定病患人体位置,气囊111由软质材料制成,在接触皮肤的过程中不会损伤皮肤,并且气囊111具有一定的弹复力,在病患移动过程中挤压气囊111后,气囊111本身的弹复力会将肩部弹回至原来的位置,但是气囊111膨胀之后与线圈1之间具有极大的空隙,因此在这空隙交接处设置了记忆棉112来填充空隙,。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气囊111与充气件12之间设置有单向阀13,所述气囊111上设置有泄压阀14。

上述改进具体为:充气件12与气囊11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了单向阀13,在充气件12底部也设置单向阀13,气囊111和充气件12之间的单向阀13朝向为充气件12内部朝向充气件12外部,充气件12底部的单向阀13的阀口朝向为充气件12外部朝向充气件12内部,在挤压充气件12时,气体在进入在气囊111内部,医生放开被挤压的充气件12时,气体充气件12底部的单向阀13补充到充气件12内部,在检测完成之后,将气囊111上的泄压阀14打开,将气囊111内的气体放出,气囊111变瘪,肩部便可以从线圈1内拿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弹性机构3包括设置在主支架21上两侧的档杆31,所述摆动杆22设置于档杆31之间,所述档杆31和摆动杆22之间设置有铰接杆32,所述铰接杆32外部套设有扭簧33,所述摆动杆22能够沿着铰接杆32的圆周方向摆动。

上述改进具体为:档杆31固定在主支架21的两侧上,两侧档杆31之间用于容纳摆动杆22,摆动杆22外部固定设置铰接杆32,在档杆31侧壁伸出与铰接杆32连接的圆杆,圆杆和铰接杆32之间可旋转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线圈1外部设置有向外翘起的弧形外沿,所述弧形外沿用于引导线圈1沿着肩部的弧形轮廓套在肩部外侧。

上述改进具体为:通过弧形外沿的设置,可以让线圈1更好的贴近肩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主支架21包括上杆211和下杆212,所述上杆211和下杆212内部均为中空,所述上杆211套设于下杆212内部,所述上杆211能够沿着下杆212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上杆211和下杆2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解锁件213,当解锁件213开启,所述上杆211沿着下杆212的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上述改进具体为:主支架21包括上杆211和下杆212,上杆211套设在下杆212内,当解锁件213打开,上杆211能够收缩在下杆212内部,从而使线圈1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人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解锁件213包括螺纹杆4以及与螺纹杆4固定连接的旋钮41,所述上杆211上设置有若干个供螺纹杆4穿过的圆形孔42,所述下杆212侧壁设置有若干个与圆形孔42相对应的通孔43,所述下杆212上还设置了用于防止螺纹杆4掉出的防掉块5,所述防掉块5固定于下杆212内侧壁,所述螺纹杆4上还设置有防掉块5相抵的抵触板6,所述抵触板6与螺纹杆4呈“t”字型结构设置,所述上杆211内侧面还设置有与螺纹杆4相抵触的抵触块44,所述抵触块44和通孔43相互

上述改进具体为:下杆212处设置螺纹杆4,在上杆211内侧设置于螺纹杆4配合的抵触块44,上杆211上设置了若干通孔43,螺纹杆4插入在通孔43内,下杆212上还设置了防掉块5,防掉块5的作用在于防止螺纹杆4从下杆212内部脱出,螺纹杆4外部还设置了旋钮41,通过旋钮41的设置,能够方便转动螺纹杆4,在需要调节上杆211和下杆212之间的高度时,只需要转动旋钮41,使螺纹杆4与抵触块44脱离,上杆211在下杆212内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待移动至合适在位置时,在将螺纹杆4向内拧动,使螺纹杆4与抵触块44相抵触,从而实现上杆211和下杆212之间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