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3360发布日期:2019-11-16 00: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led老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led老化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行业中,高温老化是一项重要led性能检验方法,它能加速灯珠老化,而且还能模拟灯珠在不同温度(一般为高温)环境下灯珠的耐高温性能等重要指标。由于led灯珠对温度较为敏感,当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布不均时,其光衰时间、光衰幅度都会造成影响,使得实验人员对实验数据的误判、工作量增加,浪费人力及物力。

现有技术的恒温箱,如附图1所示,包括一封闭的箱体1以及一加热风机2,该加热风机2具有一导通至该箱体1内的出风口22;该加热风机2具有一热源21,热源21处有多组电热丝(图中不可见)通电加热,热风由鼓风机从热源21处抽送至出风口22并散到箱体1内。箱体1内放置所需实验的led整灯进行高温试验。为实现温度控制,出风口有一检测温度的温度传感点。手动设置箱内温度,出风口的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温度,当温度接近预设定值时,控制电热丝的控制器降低供电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比值,以确保箱内温度的稳定。然而,出风口处一般有喇叭口状风向整流片,该种风向整流片不能有效的实现风速均匀,以及箱内的温度均匀。出风口处的风速大,放置在其周围的led整灯实验数据较好,因为流动的热风将led灯自身发出的热带走。而出风口两侧热风未吹到的地方,即风速低的位置,led整灯实验数据较差。简单的风向整流片不但不能使热风速均匀,而且在恒温箱内的一侧,即热源的正对面由于风速减弱,温度梯度相差甚大,导致不同位置,如放置在箱内水平、竖直方向的相同灯的实验数据差异甚大。相同实验灯组在水平方向数据误差在20%~25%,竖直方向的灯组数据误差在10%~15%,造成数据非常不准确。

其中,公开号为cn107393844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恒温箱,如附图2所示,添加一块导流板2能对以上不良现象,进行改善,添加后的导流板2,能使风速降低,并且导流板2上面设有导流片,能将热风分散开,有效的将热风进行减速并分送至箱内的各个角落,经减速后的热风不直接吹向实验灯,风速很低也不会干扰到其他位置的灯,使得相同实验灯的老化数据误差很小。然而,当热源放在宽的一侧,则需要加大鼓风机的功率,才能保证热源的热风从右侧传送到左侧,完成热对流,加大的送风功率,风速大,影响整灯老化数据。即便采用专利中的挡板也不能保证整个恒温箱的温度均匀,这是由于热源距离箱体过远,并且挡板不好设计,倘若想保证温度均匀,其尺寸将接近整个箱体的长度,给设计以及安装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恒温装置。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装置,所述恒温装置包括一封闭的箱体以及一热源装置,所述热源装置具有一导通至所述箱体内的出风口;还包括一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于箱体内,固定于箱体的顶壁上;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与箱体的顶壁平行的底板、延伸板,所述导流装置的底板与所述箱体的顶壁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形成一整流区,所述热源装置的出风口的位置靠近至延伸板的一端,所述延伸板的另一端连接于导流装置的底板长度方向的中间处,以将该出风口连通至该整流区域;

所述导流装置的整流区域设有第一减速装置,所述第一减速装置由左减速区域和右减速区域构成;

所述左减速区包含若干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在底板上,该若干第一导流板间形成夹层结构;

所述右减速区包含若干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在底板上,该若干第二导流板间形成夹层结构;

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由导流主体和倾斜面构成,所述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所述导流主体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吹入方向垂直;所述倾斜面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吹入方向中间呈锐角;

所述左减速区与所述右减速区域对称地设置在整流区域中间区域,左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倾斜面与右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倾斜面的形成八字状。

进一步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导流装置的整流区域还设有第二减速装置,所述第二减速装置设置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尾端上;所述第二减速装置为若干个第一减速板、若干个第二减速板构成;所述第一减速板、第二减速板设置均设置在底板上方向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方向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下挡板、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下挡板与底板垂直相连并相对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减速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减速板与上挡板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减速板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减速板与下挡板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减速板与下挡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减速板与上挡板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30度。

进一步的,所述左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平行设置,左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下挡板平行;

所述右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平行设置,右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下挡板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左减速区由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所述右减速区由平行设置的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

所述第一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第三导流板、第四导流板均由一整块的不锈钢板材裁切后弯折成型;

第一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第二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第三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第四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第一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第二导流板的导流主体平行;第一导流板的倾斜面与第二导流板的倾斜面平行;第三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第四导流板的导流主体平行;第三导流板的倾斜面与第四导流板的倾斜面平行;

第一导流板的倾斜面与第三导流板的倾斜面之间呈八字状并对应着热源装置的热风出口处;第二流板的倾斜面与第四导流板的倾斜面之间呈八字状并对应着热源装置的热风出口处;

第一导流板的倾斜面与第三导流板的倾斜面之间呈八字状大于第二流板的倾斜面与第四导流板的倾斜面之间呈八字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导流主体的长度小于第二导流板的导流主体的长度;所述第三导流板的导流主体的长度小于第四导流板的导流主体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减速板、第二减速板依次交替均匀排列;

所述第一减速板长度小于所述上、下挡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减速板长度小于所述上、下挡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排风口;所述箱体的侧壁设置有排风口设有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热源装置由电热丝和鼓风机构成,电热丝通电加热产生热源,由鼓风机将从热风垂直向下并散到箱体内。

本发明的一种恒温装置的热源通过第一减速装置的左减速区域和右减速区域,既实现了风速降低,又将热风分为左(水平)、右(水平)、前(垂直方向)三个方向流动,使得热源均匀的分布在密闭箱体内部。

其中,将热源出风口的热流方向称为垂直方向,则左减速区域和右减速区域将垂直方向的风流改变成水平方向流动,均由平行设置的若干导流板构成夹层结构且所述左减速区与所述右减速区域对称地设置在整流区域,使得热源均匀地流向水平方向两边。

导流板由导流主体和倾斜面构成,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倾斜面一方面使得垂直方向的风速降低,另一方面改变风速的方向,导流主体水平方向设置,将倾斜面导入的风流向箱体的水平方向流动。

左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为夹层设计用于调整风速以及风向;同样地,右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为夹层设计用于调整风速以及风向。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恒温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一种改进后的恒温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恒温装置的导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恒温装置的右侧的第二减速装置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恒温装置的左侧的第二减速装置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温装置,参见附图3、4、5所示,

该恒温装置包括一封闭的箱体100以及热源装置1;箱体100内放置待测试的led整灯进行高温试验。所述热源装置具有一导通至所述箱体内的出风口;还包括一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于箱体内,固定于箱体的顶壁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源装置1由电热丝和鼓风机构成(图中未标示),电热丝通电加热产生热源,由鼓风机将从热风吹到箱体100内;

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与箱体的顶壁平行的底板51、延伸板52,所述导流装置的底板51与所述箱体100的顶壁之间具有一间隙,以形成一整流区,所述热源装置1的出风口的位置靠近至延伸板52的一端,所述延伸板52的另一端连接于导流装置的底板长度方向的中间处,以将该出风口连通至该整流区域;

所述导流装置的整流区域设有第一减速装置2,所述第一减速装置2由左减速区域和右减速区域构成;

所述左减速区包含若干第一导流板21,所述第一导流板21设置在底板51上,该若干第一导流板21间形成夹层结构;

所述右减速区包含若干第二导流板22,所述第二导流22板设置在底板51上,该若干第二导流板22间形成夹层结构;

所述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22板均由导流主体和倾斜面构成,所述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所述导流主体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吹入方向垂直;所述倾斜面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吹入方向中间呈锐角。

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减速装置将整流区域吹入的气流分为三个方向气流,并实现了一次减速。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的整流区域还设有第二减速装置4,所述第二减速装置4设置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尾端上;所述第二减速装置4为若干个第一减速板41、若干个第二减速板42构成;所述第一减速板、第二减速板设置均设置在底板上方向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方向平行。

作为优选的,所述左减速区与所述右减速区域对称地设置在整流区域中间区域,左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倾斜面与右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倾斜面的形成八字状。

作为优选的,所述导流主体与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30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附图6、7所示,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下挡板54、上挡板53;所述上挡板53、下挡板54与底板51垂直相连并相对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减速板41设置在底板51上,所述第一减速板41与上挡板53垂直连接,

所述第二减速板42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减速板42与下挡板54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减速板与下挡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减速板与上挡板之间留有空隙。

在减速挡板的上、下板(即上挡板、下挡板),设置若干片减速板,对热风进一步的减速,使得出风口的风速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左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平行设置,左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下挡板平行;所述右减速区的若干导流板平行设置,右减速区的导流板的导流主体与下挡板平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左减速区由平行设置的第一导流板21、第二导流板22,所述右减速区由从平行设置的第三导流板23、第二导流板24,

所述第一导流板21由一整块的不锈钢板材裁切后弯折成型,包括导流主体211和倾斜面212,所述导流主体211与倾斜面212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主体211与倾斜面212之间的夹角为110度~130度。

所述第二导流板22由一整块的不锈钢板材裁切后弯折成型,包括导流主体221和倾斜面222;所述导流主体221与倾斜面222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所述导流主体211与导流主体221平行设置;所述倾斜面212与倾斜面222平行设置;第一导流板21的导流主体211的长度小于第二导流板22的导流主体221的长度。

所述第三导流板23由一整块的不锈钢板材裁切后弯折成型,包括导流主体231和倾斜面232,所述导流主体231与倾斜面232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优选的为110度~130度。

所述第四导流板24由一整块的不锈钢板材裁切后弯折成型,包括导流主体241和倾斜面242;所述导流主体241与倾斜面242之间的夹角大于100度;

所述导流主体231与导流主体241平行设置;所述倾斜面232与倾斜面242平行设置;第三导流板23的导流主体231的长度小于第四导流板24的导流主体241的长度。

倾斜面212与倾斜面232之间呈八字状并对应着热源装置1的热风出口处;

倾斜面222与倾斜面242之间呈八字状并对应着热源装置1的热风出口处;倾斜面212与倾斜面232之间的距离大于倾斜面222与倾斜面242之间的距离。

热源装置1出风口处的热风气流经由第一导流板21、第三导流板23导向,将垂直方向的热流流动变成水平方向流动,并且将热风分为左、右两边、垂直方向共3道。其中第一导流板21的导流主体211、第三导流板23的导流主体231将热风流动变成水平方向流动由中心流程两侧四周;第一导流板21的倾斜面212、第三导流板23的倾斜面232形成的八字状保留热风的沿着垂直方向流动;这里所指的垂直方向为热源装置出风口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方向。

上述由于第一导流板21、第三导流板23风向的改变,实现了第一次风速降低;由于倾斜面212与倾斜面232之间的距离大于倾斜面222与倾斜面242之间的距离,经过第一次风速降低后的垂直方向的热风再经过第二导流板22、第四导流板24继续将热风分为左、右两边、垂直方向共3道,实现了第二次风速降低与改向。

进一步,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装置的箱体100内的导流装置的整流区域还设有第二减速装置,所述第二减速装置设置底板的长度方向的尾端上;所述第二减速装置为若干个第一减速板、若干个第二减速板构成;所述第一减速板、第二减速板设置均设置在底板上方向与流入整流区域的气流方向平行。

如附图6、7所示,所述上挡板53、下挡板54相对平行设置,并分别与箱体100的底部与顶部平行;所述第二减速装置4的前端形成开口对着所述第一减速装置的导流主体211和导流主体221;

所述上、下挡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减速板41以及若干个第二减速板42;所述第一减速板41与上挡板53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减速板42与下挡板54垂直连接;在减速挡板的上下板,即上挡板、下挡板,设置若干个第一减速板41以及若干个第二减速板42,对热风进一步的减速,使得出风口的风速降低。所述第一减速板与下挡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第二减速板与上挡板之间留有空隙。

如附图6、7所示,所述第一减速板41、第二减速板42依次均匀排列设置在所述上、下挡板之间;所述第一减速板41长度小于所述上、下挡板之间的距离;第二减速板42长度小于所述上、下挡板之间的距离,用以在上、下挡板之间设有一定的通过间隙,保证由所述第二减速装置4的一端流出另一端。

所述第二减速装置4的热源来源于第一减速装置2将垂直方向的热风导流呈水平方向的热风。

进一步,所述箱体100的侧壁设置有排风口3,优选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两侧设计有排风口3,当温度超过设定值,开启排风口,将多余的热散出。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排风口的排风能力,还可以在排风口处设有排风扇,为了进一步提高箱体温度均匀性,排风口对称设置;

本发明装置的第一减速装置上下夹层设计且对称设置,实现了垂直方向的热风进行减速形成水平两个方向、垂直方向分流,第二减速装置将水平方向的热源更均匀地在水平方向分布的特点。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通过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