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3171发布日期:2020-01-18 04: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泥基材料持荷加载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试块受单向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对于大部分水泥基材料试块的耐久性试验都是在无荷载状态下进行腐蚀介质侵蚀的。实际的工程结构是一直处于荷载作用之下的,持续的荷载会产生微裂纹,使得水泥基材料的抗渗性能变差,从而影响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无荷载状态下的水泥基材料试块的硫酸盐侵蚀,不能真实的反应水泥基材料使用阶段时受腐蚀介质侵蚀的状态。因此建立模拟真实环境一应力状态下的多因索耦合试验方法,研究多因系耦合作用下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的退化规律破坏机理及防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关于压应力及多因数耦合作用下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试验加载装置类似的设计,并有对于该技术研究和分析的文献报道如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装置为研究混凝土受弯应力的装置,采用应力扳手螺帽给试件加载。对于受持续单向应力作用下,需要设计一个简单易操作,且能够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持续受荷加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所持荷载准确且用于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受拉压荷载加载装置。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千斤顶和受拉持荷装置。

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底板和四根螺杆ⅰ,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穿过顶板的四个通孔和底板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将顶板固定在每根螺杆ⅰ的上端,通过螺母将底板固定在每根螺杆ⅰ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

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这两个内支架之间连接有受拉持荷装置。

所述受拉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ⅰ、下持荷钢板ⅰ、四根螺杆ⅱ和两个u型钢板。上方的所述内支架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ⅰ连接,下方的内支架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ⅰ连接。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和下持荷钢板ⅰ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上持荷钢板ⅰ位于下持荷钢板ⅰ的正上方。所述上持荷钢板ⅰ和下持荷钢板ⅰ上均设置有五个通孔,其中的四个通孔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一个通孔位于所在矩形板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ⅱ的上端穿过上持荷钢板ⅰ四个角上的通孔,四根螺杆ⅱ的下端穿过下持荷钢板ⅰ四个角上的通孔。每根所述螺杆ⅱ上旋入两个螺母,一个螺母与上持荷钢板ⅰ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ⅰ的上表面抵紧。

每根所述螺杆ⅱ上均设置有卡固件,卡固件位于上持荷钢板ⅰ和下持荷钢板ⅰ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ⅱ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上持荷钢板ⅰ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卡固件抵紧。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ⅲ,螺杆ⅲ的上端旋入螺母,该螺母与上持荷钢板ⅰ的上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ⅲ的下端连接有钢筋计,钢筋计的下端连接有受拉钢筋。

所述受拉钢筋的下端连接有一个u型钢板,该u型钢板的正下方设置有另一个u型钢板,两个u型钢板的开口相对,两个u型钢板之间夹固有水泥基材料试块。

下方的所述u型钢板的下端连接有螺杆ⅳ,螺杆ⅳ穿过下持荷钢板ⅰ中心点上的通孔。所述螺杆ⅳ的下端旋入螺母,该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ⅰ的下表面抵紧。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千斤顶向上持荷钢板ⅰ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ⅰ向下运动,使得四根弹簧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ⅰ上方的五个螺母,使这些螺母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ⅰ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使两个u型钢板产生反方向的拉力,从而向水泥基材料试块施加拉力。

所述钢筋计监测出受拉钢筋的拉力出现损耗时,千斤顶对水泥基材料试块进行补载。

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千斤顶和受压持荷装置。

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底板和四根螺杆ⅰ,所述顶板位于底板的正上方。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穿过顶板的四个通孔和底板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将顶板固定在每根螺杆ⅰ的上端,通过螺母将底板固定在每根螺杆ⅰ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

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底板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这两个内支架之间连接有受压持荷装置。

所述受压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ⅱ、下持荷钢板ⅱ、下持荷钢板ⅲ和八根螺杆ⅴ。上方的所述内支架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ⅱ连接,下方的内支架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ⅲ连接,下持荷钢板ⅱ位于上持荷钢板ⅱ与下持荷钢板ⅲ之间。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下持荷钢板ⅱ和下持荷钢板ⅲ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上持荷钢板ⅱ和下持荷钢板ⅱ上均设置有八个通孔,这八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和四个通孔ⅱ。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

所述下持荷钢板ⅲ上设置有九个通孔,这九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四个通孔ⅱ和一个通孔ⅲ。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下持荷钢板ⅲ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通孔ⅲ位于下持荷钢板ⅲ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ⅴ穿过上持荷钢板ⅱ、下持荷钢板ⅱ和下持荷钢板ⅲ上的四个通孔ⅰ,另外四根螺杆ⅴ穿过上持荷钢板ⅱ、下持荷钢板ⅱ和下持荷钢板ⅲ上的四个通孔ⅱ。

每根所述螺杆ⅴ上旋入三个螺母,第一个螺母与上持荷钢板ⅱ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ⅲ的上表面抵紧,第三个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ⅲ的下表面抵紧。

每根所述螺杆ⅴ上均设置有钢筋计,钢筋计位于上持荷钢板ⅱ与下持荷钢板ⅱ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ⅴ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上表面的螺母抵紧。

所述下持荷钢板ⅲ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ⅵ,螺杆ⅵ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的下表面存在间隙s。所述螺杆ⅵ上旋入两个螺母,第一个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ⅲ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与下持荷钢板ⅲ的下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ⅵ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上表面的螺母抵紧。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与下持荷钢板ⅱ之间夹设有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沿竖直方向叠加在一起,相邻两块水泥基材料试块之间夹设有钢隔板。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控制千斤顶向上持荷钢板ⅱ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ⅱ和下持荷钢板ⅱ均向下运动,使得下持荷钢板ⅱ下方的九根弹簧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ⅱ上方的八个螺母,使这些螺母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ⅱ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向水泥基材料试块和钢隔板施加压力。

所述钢筋计监测出压力出现损耗时,千斤顶对水泥基材料试块进行补载。

进一步,所述u型钢板包括矩形的底部钢板和两块侧板,底部钢板的一个板面与两块侧板连接。两块所述侧板相互平行,两块侧板分别靠近底部钢板不相邻的两个边缘。

每块所述侧板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剪力键。两个所述u型钢板与水泥基材料试块浇筑为一体,若干剪力键伸入水泥基材料试块内。

进一步,在所述的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中,除了水泥基材料试块以外,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涂层。

进一步,所述螺母为防松螺母。

进一步,所述弹簧的自由长度为l,间隙s的高度为h,h>0.2l>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使用千斤顶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的控制加载力的大小,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

2.本发明的持荷装置体积较小,可用于大批量的对比试验;

3.本发明通过钢筋计监控钢筋和螺杆拉力的大小,能及时发现钢筋和螺杆拉力的损耗,从而进行补载,确保了水泥基材料试块的受力恒定,准确的模拟出实际情况中水泥基材料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试验结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受拉荷载加载装置示意图;

图2为用于水泥基材料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受压荷载加载装置示意图;

图3为u型钢与水泥基材料试块浇筑为一体的示意图;

图4为上持荷钢板ⅰ示意图;

图5为下持荷钢板ⅰ示意图;

图6为上持荷钢板ⅱ示意图;

图7为下持荷钢板ⅱ示意图;

图8为下持荷钢板ⅲ示意图。

图中:压力传感器1、千斤顶2、顶板3、底板4、螺杆ⅰ5、螺母6、内支架7、上持荷钢板ⅰ8、下持荷钢板ⅰ9、螺杆ⅱ10、卡固件11、弹簧12、螺杆ⅲ13、钢筋计14、受拉钢筋15、u型钢16、底部钢板1601、侧板1602、剪力键1603、水泥基材料试块17、螺杆ⅳ18、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下持荷钢板ⅲ21、螺杆ⅴ22、螺杆ⅵ23和钢隔板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1、千斤顶2和受拉持荷装置。

参见图1,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3、底板4和四根螺杆ⅰ5,所述顶板3位于底板4的正上方。所述顶板3和底板4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5穿过顶板3的四个通孔和底板4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6将顶板3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上端,通过螺母6将底板4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所述螺母6为防松螺母。

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压力传感器1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7,底板4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7,这两个内支架7之间连接有受拉持荷装置。

参见图1,所述受拉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ⅰ8、下持荷钢板ⅰ9、四根螺杆ⅱ10和两个u型钢板16。上方的所述内支架7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ⅰ8连接,下方的内支架7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ⅰ9连接。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上持荷钢板ⅰ8位于下持荷钢板ⅰ9的正上方。参见图4或5,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上均设置有五个通孔,其中的四个通孔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一个通孔位于所在矩形板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ⅱ10的上端穿过上持荷钢板ⅰ8四个角上的通孔,四根螺杆ⅱ10的下端穿过下持荷钢板ⅰ9四个角上的通孔。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旋入两个螺母6,一个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ⅰ9的上表面抵紧。

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均设置有卡固件11,卡固件11位于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卡固件11抵紧。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ⅲ13,螺杆ⅲ13的上端旋入螺母6,该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ⅲ13的下端连接有钢筋计14,钢筋计14的下端连接有受拉钢筋15。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的通孔直径均略大于螺杆ⅱ10和螺杆ⅲ13的直径,即上持荷钢板ⅰ8可沿螺杆ⅱ10和螺杆ⅲ13做上下移动。

所述受拉钢筋15的下端连接有一个u型钢板16,该u型钢板16的正下方设置有另一个u型钢板16,两个u型钢板16的开口相对,两个u型钢板16之间夹固有水泥基材料试块17。

参见图3,所述u型钢板16包括矩形的底部钢板1601和两块侧板1602,底部钢板1601的一个板面与两块侧板1602连接。两块所述侧板1602相互平行,两块侧板1602分别靠近底部钢板1601不相邻的两个边缘。

每块所述侧板160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剪力键1603。两个所述u型钢板16与水泥基材料试块17浇筑为一体,若干剪力键1603伸入水泥基材料试块17内。

下方的所述u型钢板16的下端连接有螺杆ⅳ18,螺杆ⅳ18穿过下持荷钢板ⅰ9中心点上的通孔。所述螺杆ⅳ18的下端旋入螺母6,该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ⅰ9的下表面抵紧。

在所述的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中,除了水泥基材料试块17以外,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涂层。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控制千斤顶2向上持荷钢板ⅰ8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ⅰ8向下运动,使得四根弹簧12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上方的五个螺母6,使这些螺母6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2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12使两个u型钢板16产生反方向的拉力,从而向水泥基材料试块17施加拉力。

在持荷耐久性试验中,由于水泥基材料的徐变作用,以及弹簧的弹力会有所损失,施加在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上的拉力会损耗一部分。通过所述钢筋计14对受拉钢筋15的拉力进行定期测量,测量频率为每十天一次,观测持荷装置有无应力损失和应力松弛。如检测到拉力荷载损失,应通过所述千斤顶2对受拉持荷装置进行补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1、千斤顶2和受压持荷装置。

参见图2,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3、底板4和四根螺杆ⅰ5,所述顶板3位于底板4的正上方。所述顶板3和底板4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5穿过顶板3的四个通孔和底板4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6将顶板3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上端,通过螺母6将底板4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所述螺母6为防松螺母。

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压力传感器1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7,底板4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7,这两个内支架7之间连接有受压持荷装置。

参见图2,所述受压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下持荷钢板ⅲ21和八根螺杆ⅴ22。上方的所述内支架7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ⅱ19连接,下方的内支架7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连接,下持荷钢板ⅱ20位于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ⅲ21之间。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参见图6或7,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和下持荷钢板ⅱ20上均设置有八个通孔,这八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和四个通孔ⅱ。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

参见图8,所述下持荷钢板ⅲ21上设置有九个通孔,这九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四个通孔ⅱ和一个通孔ⅲ。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下持荷钢板ⅲ21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通孔ⅲ位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ⅴ22穿过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上的四个通孔ⅰ,另外四根螺杆ⅴ22穿过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上的四个通孔ⅱ。

参见图2,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旋入三个螺母6,第一个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ⅱ19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上表面抵紧,第三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下表面抵紧。

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均设置有钢筋计14,钢筋计14位于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ⅱ20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上表面的螺母6抵紧。

参见图2,所述下持荷钢板ⅲ21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ⅵ23,螺杆ⅵ23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存在间隙s。所述螺杆ⅵ23上旋入两个螺母6,第一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下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ⅵ23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上表面的螺母6抵紧。所述弹簧12的自由长度为l,间隙s的高度为h,h>0.2l>0。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ⅱ20之间夹设有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沿竖直方向叠加在一起,相邻两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之间夹设有钢隔板24。

在所述的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中,除了水泥基材料试块17以外,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涂层。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控制千斤顶2向上持荷钢板ⅱ19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ⅱ19和下持荷钢板ⅱ20均向下运动,使得下持荷钢板ⅱ20下方的九根弹簧12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上方的八个螺母6,使这些螺母6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ⅱ19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2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12向水泥基材料试块17和钢隔板24施加压力。

在持荷耐久性试验中,由于水泥基材料的徐变作用,以及弹簧的弹力会有所损失,施加在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上的压力会损耗一部分。通过所述钢筋计14对螺杆ⅴ22的压力进行定期测量,测量频率为每十天一次,观测持荷装置有无应力损失和应力松弛。如检测到拉力荷载损失,应通过所述千斤顶2对受拉持荷装置进行补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1、千斤顶2和受拉持荷装置。

参见图1,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3、底板4和四根螺杆ⅰ5,所述顶板3位于底板4的正上方。所述顶板3和底板4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5穿过顶板3的四个通孔和底板4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6将顶板3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上端,通过螺母6将底板4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

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压力传感器1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7,底板4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7,这两个内支架7之间连接有受拉持荷装置。

参见图1,所述受拉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ⅰ8、下持荷钢板ⅰ9、四根螺杆ⅱ10和两个u型钢板16。上方的所述内支架7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ⅰ8连接,下方的内支架7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ⅰ9连接。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上持荷钢板ⅰ8位于下持荷钢板ⅰ9的正上方。参见图4或5,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上均设置有五个通孔,其中的四个通孔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一个通孔位于所在矩形板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ⅱ10的上端穿过上持荷钢板ⅰ8四个角上的通孔,四根螺杆ⅱ10的下端穿过下持荷钢板ⅰ9四个角上的通孔。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旋入两个螺母6,一个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ⅰ9的上表面抵紧。

参见图1,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均设置有卡固件11,卡固件11位于上持荷钢板ⅰ8和下持荷钢板ⅰ9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ⅱ10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卡固件11抵紧。

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ⅲ13,螺杆ⅲ13的上端旋入螺母6,该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ⅲ13的下端连接有钢筋计14,钢筋计14的下端连接有受拉钢筋15。

所述受拉钢筋15的下端连接有一个u型钢板16,该u型钢板16的正下方设置有另一个u型钢板16,两个u型钢板16的开口相对,两个u型钢板16之间夹固有水泥基材料试块17。

下方的所述u型钢板16的下端连接有螺杆ⅳ18,螺杆ⅳ18穿过下持荷钢板ⅰ9中心点上的通孔。所述螺杆ⅳ18的下端旋入螺母6,该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ⅰ9的下表面抵紧。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控制千斤顶2向上持荷钢板ⅰ8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ⅰ8向下运动,使得四根弹簧12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ⅰ8上方的五个螺母6,使这些螺母6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ⅰ8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2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12使两个u型钢板16产生反方向的拉力,从而向水泥基材料试块17施加拉力。

在持荷耐久性试验中,由于水泥基材料的徐变作用,以及弹簧的弹力会有所损失,施加在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上的拉力会损耗一部分。通过所述钢筋计14对受拉钢筋15的拉力进行定期测量,测量频率为每十天一次,观测持荷装置有无应力损失和应力松弛。如检测到拉力荷载损失,应通过所述千斤顶2对受拉持荷装置进行补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参见图3,所述u型钢板16包括矩形的底部钢板1601和两块侧板1602,底部钢板1601的一个板面与两块侧板1602连接。两块所述侧板1602相互平行,两块侧板1602分别靠近底部钢板1601不相邻的两个边缘。

每块所述侧板1602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剪力键1603。两个所述u型钢板16与水泥基材料试块17浇筑为一体,若干剪力键1603伸入水泥基材料试块17内。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4,进一步,在所述的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中,除了水泥基材料试块17以外,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涂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5,进一步,所述螺母6为防松螺母。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包括反力架、压力传感器1、千斤顶2和受压持荷装置。

参见图2,所述反力架包括顶板3、底板4和四根螺杆ⅰ5,所述顶板3位于底板4的正上方。所述顶板3和底板4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这两块矩形板上均设置有四个通孔,四个通孔分别位于矩形板的四个角上。四根所述螺杆ⅰ5穿过顶板3的四个通孔和底板4的四个通孔,通过螺母6将顶板3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上端,通过螺母6将底板4固定在每根螺杆ⅰ5的下端,从而形成内部中空的框架体。

所述顶板3的下表面连接有压力传感器1,压力传感器1的下端连接有千斤顶2。所述千斤顶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内支架7,底板4的上表面连接有另一个内支架7,这两个内支架7之间连接有受压持荷装置。

参见图1,所述受压持荷装置包括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下持荷钢板ⅲ21和八根螺杆ⅴ22。上方的所述内支架7的下端与上持荷钢板ⅱ19连接,下方的内支架7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连接,下持荷钢板ⅱ20位于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ⅲ21之间。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均为水平设置的矩形板。参见图6或7,上持荷钢板ⅱ19和下持荷钢板ⅱ20上均设置有八个通孔,这八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和四个通孔ⅱ。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所在矩形板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

参见图8,所述下持荷钢板ⅲ21上设置有九个通孔,这九个通孔包括四个通孔ⅰ、四个通孔ⅱ和一个通孔ⅲ。四个所述通孔ⅰ分别位于下持荷钢板ⅲ21的四个角上,相邻的两个通孔ⅰ的中点处设置有一个通孔ⅱ,通孔ⅲ位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中心点上。

四根所述螺杆ⅴ22穿过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上的四个通孔ⅰ,另外四根螺杆ⅴ22穿过上持荷钢板ⅱ19、下持荷钢板ⅱ20和下持荷钢板ⅲ21上的四个通孔ⅱ。

参见图2,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旋入三个螺母6,第一个螺母6与上持荷钢板ⅱ19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上表面抵紧,第三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下表面抵紧。

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均设置有钢筋计14,钢筋计14位于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ⅱ20之间。每根所述螺杆ⅴ22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上表面的螺母6抵紧。

所述下持荷钢板ⅲ21中心点上的通孔穿设有螺杆ⅵ23,螺杆ⅵ23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存在间隙。所述螺杆ⅵ23上旋入两个螺母6,第一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上表面抵紧,第二个螺母6与下持荷钢板ⅲ21的下表面抵紧。所述螺杆ⅵ23上套设有弹簧12,弹簧12的上端与下持荷钢板ⅱ20的下表面抵紧,下端与下持荷钢板ⅲ21上表面的螺母6抵紧。

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与下持荷钢板ⅱ20之间夹设有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三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沿竖直方向叠加在一起,相邻两块水泥基材料试块17之间夹设有钢隔板24。

工作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控制千斤顶2向上持荷钢板ⅱ19施加向下的压力,上持荷钢板ⅱ19和下持荷钢板ⅱ20均向下运动,使得下持荷钢板ⅱ20下方的九根弹簧12被压缩。当达到所需荷载时,向下拧动所述上持荷钢板ⅱ19上方的八个螺母6,使这些螺母6再次与上持荷钢板ⅱ19的上表面抵紧。卸载所述千斤顶2的压力,呈压缩状态的弹簧12向水泥基材料试块17和钢隔板24施加压力。

在持荷耐久性试验中,由于水泥基材料的徐变作用,以及弹簧的弹力会有所损失,施加在水泥基材料试块17上的压力会损耗一部分。通过所述钢筋计14对螺杆ⅴ22的压力进行定期测量,测量频率为每十天一次,观测持荷装置有无应力损失和应力松弛。如检测到拉力荷载损失,应通过所述千斤顶2对受拉持荷装置进行补载。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7,进一步,在所述的耐久性试验的水泥基材料持续受荷加载装置中,除了水泥基材料试块17以外,其他所有零部件的外表面均设置有保护涂层。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主要结构同实施例8,进一步,所述螺母6为防松螺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