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1211发布日期:2019-12-17 16:4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水两相流参数测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参数的测量。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中,油、水两相流型、流速及各相流量等流动特性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使得两相流测量仍然是石油工业的一大技术难题,目前常用的测量方法有电学法、层析成像法、核磁共振法。由于电学法属于接触式测量,容易造成传感器灵敏度下降、测量误差较大等无法克服的技术局限性;层析成像法受成像速度、数据量较大的影响,在两相流动态测量的效果还不甚理想。

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两相流测量技术,其测量结果不受宏观物理特征影响,测量精度较高,能有效克服传统测量方法的局限性,是目前两相流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然而在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中,通常由于传感器受静磁场的均匀度、射频线圈的检测灵敏度等影响,往往不能准确测量油水两相流参数信息,因此核磁共振传感器对于两相流测量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核磁共振两相流传感器多采用单一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如下缺陷:(1)永磁体结构存在气隙,磁场强度低、磁场不均匀、气隙场衰减过快等缺点;(2)收发两组线圈工作时,容易互相耦合、信噪比降低,能量传递误差等问题;(3)收发线圈合二为一时,很难同时满足射频磁场高强度和均匀性的要求,同时接收信号灵敏度和信噪比显著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核磁共振两相流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构建三段式磁体结构以及分段式射频线圈,具有高匀场、高灵敏度、高信噪比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包括最里层的油水管道4,其中油水管道4为两相流体通道,在油水管道4的外壁上绕有射频线圈2,射频线圈2的外部为磁体结构1,磁体结构1的外部为金属外壳3,

所述的磁体结构1由磁体ⅰ、磁体ⅱ、磁体ⅲ在其同轴线上顺次连接,磁体ⅰ、磁体ⅱ、磁体ⅲ组成三段式halbach圆柱体阵列结构,三段圆柱体的内径均为20mm,其中磁体ⅱ位于三段式磁体结构的前端,磁体ⅲ位于磁体结构的后端,磁体ⅰ位于磁体ⅱ和磁体ⅲ的中间。

所述的磁体ⅰ由磁铁a、磁铁b、磁铁c三段组成,每段磁铁长40mm,内径20mm,外径40mm;

所述的磁体ⅰ,在纵向上,磁铁a、磁铁b、磁铁c均由磁块①~磁块⑧组成,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充磁方向也是按照每次变化90°的顺时针方向排列,其中磁块①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左,磁块②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磁块③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右,磁块④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磁块⑤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左,磁块⑥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磁块⑦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右,磁块⑧的充磁方向向下,所述的磁铁a、b、c的组装块数、充磁方向、排列顺序都相同。

所述的磁体ⅱ长22mm,内径20mm外径45mm,磁体ⅱ外径与磁体ⅰ外径相差5mm;

所述的磁体ⅱ和磁体ⅲ均由8块磁块组成,磁体ⅱ、磁体ⅲ的8块磁块也是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充磁方向也是按照每次变化90°的顺时针方向;

所述的磁体ⅲ与磁体ⅱ的长度、内径、外径、磁块排列顺序、磁块充磁方向参数全部相同。

所述的射频线圈2由线圈d、线圈e、线圈f、屏蔽层g组成,线圈d绕制在线圈结构前端,线圈f绕制在线圈结构后端,线圈e绕制在线圈d和线圈f的中间位置,屏蔽层g主要分布在线圈d、线圈e、线圈f的外层,其中线圈d,线径1mm,4匝,匝间距为0.5mm,线圈f,线径1mm,4匝,匝间距为0.5mm,线圈e,线径1mm,6匝,匝间距为1mm。

所述的金属外壳3使用铝材质,总长度165mm,厚度3mm。

所述的油水管道4采用亚克力管材料,外径20mm。

本发明分别利用三段式磁体结构来实现均匀稳定磁场;采用分段式的绕线方式来提高射频线圈的信噪比、灵敏度,两者的性能直接决定核磁共振信号的质量,使得测量的自旋回波信号更为精确和稳定,也有利于后端一系列的数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核磁共振测量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感器中三段式halbach磁体的充磁方向示意图。

图3为磁体ⅰ中磁块a、磁铁b、磁铁c分布示意图。

图4为传感器中射频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三段式halbach磁体的轴向磁通密度模变化示意图,其中图5(a)为磁体ⅰ磁场变化规律,图5(b)为两端拉伸20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c)为两端拉伸22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d)为两端拉伸25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e)为两端拉伸最优化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f)为外径拉伸42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g)为外径拉伸45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图5(h)为外径拉伸47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

图6为不同线径下的射频线圈匝数与信噪比的关系。

图7为射频线圈的轴向磁感应强度与长度,匝数的变化关系,其中图7(a)为点图,图7(b)为线图。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用于核磁共振两相流测量的传感器,包括最里层的油水管道4,其中油水管道4为两相流体通道,在油水管道4的外壁上绕有射频线圈2,射频线圈2的外部为磁体结构1,磁体结构1的外部为金属外壳3,金属外壳3固定在磁体外部,一方面固定磁体位置,一方面防止磁体自生漏磁。

所述的磁体结构1由磁体ⅰ、磁体ⅱ、磁体ⅲ在其同轴线上顺次连接,磁体ⅰ、磁体ⅱ、磁体ⅲ组成三段式halbach圆柱体阵列结构,三段圆柱体的内径都为20mm,其中磁体ⅱ位于三段式磁体结构的前端,磁体ⅲ位于磁体结构的后端,磁体ⅰ位于磁体ⅱ和磁体ⅲ的中间。磁体ⅰ和ⅱ分别与磁体ⅲ在两端连接时,由于磁体ⅰ和ⅱ以及磁体ⅲ和ⅰ之间存在斥力,所以两头接口处必须紧密连接,避免磁体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所述的磁体ⅰ由磁铁a、磁铁b、磁铁c三段组成,每段磁铁长40mm,内径20mm,外径40mm;

所述的磁体ⅰ,在纵向上,磁铁a、磁铁b、磁铁c均由磁块①~磁块⑧组成,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充磁方向也是按照每次变化90°的顺时针方向排列,其中磁块①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左,磁块②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磁块③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右,磁块④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下,磁块⑤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左,磁块⑥的充磁方向竖直向上,磁块⑦的充磁方向水平向右,磁块⑧的充磁方向向下,所述的磁铁a、磁铁b、磁铁c的组装块数、充磁方向、排列顺序都相同。

所述的磁体ⅱ长22mm,内径20mm外径45mm,磁体ⅱ外径与磁体ⅰ外径相差5mm;

所述的磁体ⅱ和磁体ⅲ均由8块磁块组成,磁体ⅱ、磁体ⅲ的8块磁块也是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充磁方向也是按照每次变化90°的顺时针方向;

所述的磁体ⅲ与磁体ⅱ的长度、内径、外径、磁块排列顺序、磁块充磁方向参数全部相同。

所述的射频线圈2包括线圈系和绝缘层,线圈系采用漆包线绕制在油水管道4的外壁,绝缘层位于线圈系的外层。

所述的射频线圈2由线圈d、线圈e、线圈f、屏蔽层g组成,线圈d绕制在线圈结构前端,线圈f绕制在线圈结构后端,线圈e绕制在线圈d和线圈f的中间位置,屏蔽层g主要分布在线圈d、线圈e、线圈f的外层,其中线圈d,线径1mm,4匝,匝间距为0.5mm,线圈f,线径1mm,4匝,匝间距为0.5mm,线圈e,线径1mm,6匝,匝间距为1mm。

所述的射频线圈装置包括线圈d、线圈e、线圈f、屏蔽层g,线圈的绕线方式必须按照仿真的参数进行绕制,屏蔽层也必须覆盖整个漆包线外部,避免外部的电磁干扰。

所述的金属外壳3使用铝材质,总长度165mm,厚度3mm。

所述的油水管道4采用亚克力管材料,外径20mm。

参见附图5,本发明工作原理包括如下步骤:

(1)核磁共振多相流实验中磁体强度要求比较小,所以选取剩磁较小的铁氧体材料。

(2)组装块数采用8子块halbach阵列结构,主要针对高度120mm内径20mm外径40mm的halbach圆柱体结构进行设计优化。

(3)在确定内径一定、外径增加至45mm的情况下,两端的所叠加的磁体长度分别为20mm、22mm、25mm,得出最优化长度参数。外径固定到45mm不变,对比拉伸长度不同的四种halbach阵列结构的轴向0~80mm之间的磁通密度模图像,分别是原始halbach磁体磁场变化规律、两端拉伸20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两端拉伸22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两端拉伸25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通过观察分析,(b)、(c)、(d)三种结构的轴向磁场都在243mt左右变化,两端拉伸22mm的halbach结构轴向磁场在0~80mm内磁通密度模的变化幅度最小,在243mt~244.1mt之间变化,即相差仅1.1mt,最终可以得出两端拉伸22mm的三段式磁体为磁场均匀性最好结构。

(4)在内径一定、磁体长度为22mm的情况下,将外径的长度分别改变为42mm、45mm、47mm,得到一个最优化外径参数。外加磁体拉伸长度固定到22mm不变,对比四种halbach阵列结构的轴向0~80mm之间的磁通密度模变化规律,如图5所示的(e)、(f)、(g)、(h)分别是两端拉伸最优化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外径拉伸到42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外径拉伸到45mm磁体磁场变化规律、外径拉伸到47mm的磁体磁场变化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图像(f)、(g)、(h),可得外径拉伸45mm的halbach结构轴向磁场变化幅度最小,在243mt~244.1mt之间变化,即相差仅1.1mt,磁场均匀性最好,最终可以得出两端拉伸20mm的halbach为仿真效果最好的结构。

(5)在综合拉伸长度和拉伸外径两种参数分析对比,长度拉伸22mm、外径45mm的halbach磁体结构可以满足轴向均匀长度为80mm的要求。

(6)根据仿真实验结果参数去实际订做磁体外壳和磁体相应的尺寸,可得满足要求的新型磁体结构。

参见附图6、附图7,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如下:

在设计螺线管射频线圈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参数包括线圈匝数n,线圈匝间距g/2,线圈长度l,线圈直径d等。信噪比是螺线管线圈设计中的主要依据,为了计算方便简化公式中的常量,得到相对信噪比的表达式为:

主要优化方向就是通过最大化线圈灵敏度和最小化有效电阻,从而获得最佳的相对信噪比。

低场的核磁共振多相流测量中,多选用φ20mm的试管盛装样品,考虑到线圈驱动发射功率和载流能力,漆包铜线按每平方毫米2.5-3a选取,核磁共振多相流传感器线圈制造过程中线径控制0.6mm-1.5mm之间,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线径下线圈匝数对信噪比的影响规律如图6所示。可以看出,当线径0.5mm时,匝数取24匝线圈信噪比达到最高,线径为1mm时,匝数取12匝线圈信噪比最高,线径为1.5mm时,匝数为5匝信噪比最高。

品质因素q是表示线圈质量的重要参数。品质因素q的定义为,当线圈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线圈所呈现的感抗和线圈直流电阻的比值:

品质因素q值越高,回路的能量损耗越小,线圈的性能越高。通过仿真仿真的方法,得到线圈匝间距对品质因素的影响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不同的线径,当匝间距g/2等于线径,即g=d时,线圈品质因素的值达到最大。

表1

根据毕奥-萨法定律,单个圆环线圈在轴线上任一点产生的磁场强度为:

在长度为l的螺线管线圈上完成对z′的积分,即可得到轴线上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通过图7可以看出,必须综合考虑磁场均匀性和信噪比的双影响,在线圈匝数和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信噪比最优的基础上,采用疏密结合的绕线方式,提高磁场的均匀度。最终确定的参数为:线径1mm,匝数14匝,中部6匝,匝间距为1mm,两端各4匝,匝间距为0.5mm。

优化后的线圈结构径向磁场的均匀度良好,轴向磁场均匀范围同比优化前-20mm~20mm增加到-40mm~40mm,均匀空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且满足磁共振装置的误差允许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