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61954发布日期:2020-04-10 23:4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制冷、冷藏制冷,实验制冷都需要大量的各种优良品质的制冷剂。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步生效,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研究各种新型环保的制冷剂。如何检测新研究开发出来的制冷剂性能,成为各制冷剂研究机构的当务之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制冷剂性能测试系统也蜕变成智能测试系统,只需要在上位机输入制冷剂的各种参数,让制冷剂测试系统自动完成各种性能测试,最后生成制冷剂性能测试报表,制冷剂开发人员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新开发的制冷剂的各项性能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系统。

本发明包括制冷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上位机控制模块;

所述的制冷模块包含压缩机制冷测试循环用于提供低温测试环境,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数据、调节控制系统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用于设定、显示控制制冷剂测试的各项测试参数;

所述的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冷凝槽、蒸发槽;冷凝槽的出口接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的入口,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一截止阀接第一循环泵的入口;第一循环泵的出口设置第一涡轮流量计,在第一循环泵与第一涡轮流量计之间设置有第一卧式电加热器,第一涡轮流量计的出口通过第二截止阀接冷凝槽的入口;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还接有风冷式冷水机组,冷凝槽底部安装有第二循环泵;

所述的蒸发槽的出口接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的入口,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的出口通过第三截止阀接第三循环泵的入口;第三循环泵的出口设置第二涡轮流量计,在第三循环泵与第二涡轮流量计之间设置有第二卧式电加热器,第二涡轮流量计的出口通过第四截止阀接蒸发槽的入口;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还连接有水冷式冷水机组,蒸发槽底部安装有第四循环泵;在冷凝槽、蒸发槽的进出口位置设置过滤网;

所述的压缩机的出口通过三通截止阀接蒸发槽内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入口,在压缩机的出口于三通截止阀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液器;蒸发槽内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出口通过电子膨胀阀接视液镜,视液镜的出口通过干燥过滤器接第二储液器的入口,储液器的出口接冷凝槽里面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入口,冷凝槽里面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出口通过油分离器接压缩机的入口;压缩机是立式全封闭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在压缩机的进口处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在压缩机的出口处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在压缩机的顶部安装功率计;

所述的冷凝槽、蒸发槽内的u型盘旋的铜套管,每个u型回转处均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在冷凝槽和蒸发槽的进出口安装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五温度传感器、第六温度传感器、第七温度传感器;上述各传感器构成了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所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安捷伦数据采集仪相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安捷伦数据采集仪传输给上位机;

所述的上位机通过电子脉冲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用于测试制冷剂在所示压缩机中不同的阀开度下的性能;

所述的第一循环泵通过第一变频器接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接上位机;第三循环泵通过第三变频器接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接上位机;冷凝槽的进口第四温度传感器接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与第一卧式加热器连接,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接上位机;蒸发槽的进口第四温度传感器接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接第二卧式加热器,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接上位机;功率计、风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式冷水机组分别接上位机。

所述的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通过打孔后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冷凝槽、蒸发槽内的u型盘旋的铜套管每个u型回转处。

所述的冷凝槽、蒸发槽放置在不锈钢架子上。

所述的在冷凝槽和蒸发槽的外表面侧壁粘贴保温橡塑材料。

所述的冷凝槽里充注的溶液是洁净的自来水溶液,蒸发槽里充注的溶液是乙二醇与水的1:1混合溶液。

所述的制冷装置中各部件依次通过管道连接;管路连接处全部用保温泡沫包裹起来,在泡沫外侧再包裹保护铁皮,防止泡沫损坏。

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下述测试步骤:

步骤一:通过三通截止阀向压缩机里注入需被测量的制冷剂;

步骤二:在上位机中输入蒸发槽进口温度、蒸发槽进口溶液流量,冷凝槽进口温度、冷凝槽进口流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上位机把输入的冷凝槽进口流量值传给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冷凝槽进口温度值传送给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蒸发槽进口流量值传送给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蒸发槽进口温度值传送给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电子脉冲器接收上位机的阀开度之后传送给电子膨胀阀;

步骤三:开启第一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第一卧式电加热器和第二电加热器,第二循环泵和第四循环泵、压缩机、电子膨胀阀、风冷式冷水机组、水冷壳式冷水机组;

步骤四: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pid调节冷凝槽的进口流量值、冷凝槽的进口温度值、蒸发槽的进口流量值、蒸发槽的进口温度值稳定在设定值;电子脉冲器输出电子脉冲给电子膨胀阀,使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步骤二中输入的值;

步骤五:上位机智能判稳系统稳定,稳定条件为,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值、第一流量计的测量流量值、第六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值、第二流量计的测量流量值、以上四个实时采集的数据值与上位机设定值的误差全部小于0.02;然后系统再稳定运行35分钟,完成制冷剂性能测试,生成制冷剂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中包括蒸发槽进口温度(℃)、蒸发槽出口温度(℃)、蒸发槽进口流量(m3/h)、冷凝槽进口温度(℃)、冷凝槽出口温度(℃)、冷凝槽进口流量(m3/h)、压缩机吸气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kpa)、压缩机吸气压力(kpa)、被测压缩机功率(w)、压缩机功率因数、制冷量(kw)、冷侧性能系数、制热量(kw)、热侧性能系数,每5分钟的平均值以及最后系统稳定运行35分钟总的平均值。

本发明相比于现存的制冷剂性能测试方法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本发明通过一次测试就可以准确完成制冷剂各项性能的全部测试,制冷剂开发人员可以快速了解到新开发的制冷剂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是否满足要求,节约了制冷剂开发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提高了制冷剂开发研究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制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压缩机制冷循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控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制冷剂性能智能测试系统,包括制冷模块、数据采集控制模块、上位机;制冷模块包含压缩机制冷测试循环用于提供低温测试环境,数据采集控制模块用于采集数据、调节控制系统参数,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上位机用于设定、显示控制制冷剂测试的各项测试参数,储存、打印测试报表。

如图2所示,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11、冷凝槽1、蒸发槽12;

冷凝槽1的出口接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7的入口,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7的出口通过第一截止阀6接第一循环泵5的入口;第一循环泵5的出口设置第一涡轮流量计3,在第一循环泵5与第一涡轮流量计3之间设置有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第一涡轮流量计3的出口通过第二截止阀2接冷凝槽1的入口;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7还接有风冷式冷水机组8,冷凝槽1底部安装有第二循环泵9;

蒸发槽12的出口接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18的入口,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18的出口通过第三截止阀17接第三循环泵16的入口;第三循环泵16的出口设置第二涡轮流量计14,在第三循环泵16与第二涡轮流量计14之间设置有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第二涡轮流量计14的出口通过第四截止阀13接蒸发槽12的入口;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18还连接有水冷式冷水机组19,蒸发槽12底部安装有第四循环泵20。第一涡轮流量计3和第二涡轮流量计14的型号为dy015-dalss4-4d,水冷式冷水机组19型号为icw-4nes20y,风冷式冷水机组8的型为icwh2-vr36-a-cs-t&p,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的型号为380v/7.5kw,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的型号为380/15kw,第一循环泵5和第三循环泵16的型号为mhi402dm,第二循环泵9和第四循环泵20的型号为mhi202dm。

在冷凝槽1、蒸发槽12的进出口位置放置过滤网。

如图3所示,压缩机11的出口通过三通截止阀32接蒸发槽12内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入口,在压缩机11的出口于三通截止阀32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储液器31;蒸发槽12内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出口通过电子膨胀阀接视液镜26,视液镜26的出口通过干燥过滤器27接第二储液器28的入口,储液器28的出口接冷凝槽1里面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入口,冷凝槽1里面u型盘旋的铜套管的出口通过油分离器30接压缩机11的入口。

压缩机是立式全封闭螺杆式制冷压缩机(zf18k0e-tfd-5l0型)。在压缩机的进口处安装第一温度传感器33、第一压力传感器34,在压缩机的出口处安装第二温度传感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在压缩机的顶部安装功率计37。温度传感器型号为铠装pt100,压力传感器型号为pb8300bnx/a15/g,功率计的型号为8902f2。第一储液器31为splc-104型,三通截止阀32为ssv-5h型,电子膨胀阀10为2.4cdpf(q)2.4c型,视液镜26为sg型,干燥过滤器27为sek-164s型,第二储液器28为splc-104型,油分离器30为sply-55824型,压缩机是立式全封闭螺杆式制冷压缩机(zf18k0e-tfd-5l0型)。

冷凝槽1,蒸发槽12里面的u型铜质盘管的共u型盘旋8回,每一次u型回长是100cm,在距u型回长的两端10cm处各打1个孔,一共打孔16个。给冷凝槽1里面的u型盘管打孔点编号c1-c15,给蒸发槽12里面的u型盘管打孔点编号e1-e15,在c1-c15、e1-e15各点处安装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在冷凝槽1和蒸发槽12的进出口安装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五温度传感器22、第六温度传感器23、第七温度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型号为铠装pt100,压力传感器型号为pb8300bnx/a15/g。

如图4所示,上位机通过电子脉冲器25控制电子膨胀阀10的开度,用于测试制冷剂在所示压缩机中不同的阀开度下的性能。

上述各传感器构成了数据采集控制模块,所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与安捷伦数据采集仪相连接,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安捷伦数据采集仪传输给上位机。

第一循环泵5通过第一变频器42接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接上位机;第三循环泵16通过第三变频器43接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接上位机;冷凝槽1的进口第四温度传感器21接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与第一卧式加热器4连接,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接上位机。蒸发槽12的进口第四温度传感器23接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接第二卧式加热器15连接,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接上位机;功率计37、风冷式冷水机组8、水冷式冷水机组19分别接上位机。

基于上述制冷剂性能测试系统的智能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测试步骤:

步骤一:通过三通截止阀32更换压缩机11里面的需要被测量的制冷剂。

步骤二:在上位机中输入蒸发槽进口温度、蒸发槽进口溶液流量,冷凝槽进口温度、冷凝槽进口流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然后点击开始按钮。上位机控制装置然后把设定的冷凝槽进口流量值传给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设定的冷凝槽进口温度值传送给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设定的蒸发槽进口流量值传送给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设定的蒸发槽进口温度值传送给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电子脉冲器25接收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的阀开度之后传送给电子膨胀阀10。

步骤三:开启第一循环泵5和第三循环泵16,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和第二电加热器15,第二循环泵9和第四循环泵20、压缩机11、电子膨胀阀10、风冷式冷水机组8、水冷壳式冷水机组19。

步骤四: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pid调节冷凝槽1的进口流量值、冷凝槽1的进口温度值、蒸发槽12的进口流量值、蒸发槽12的进口温度值稳定在设定值。电子脉冲器25输出电子脉冲给电子膨胀阀10,使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为设定值。

步骤五:上位机控制模块智能判稳系统稳定,稳定条件为,第四温度传感器21的测量温度值、第一流量计3的测量流量值、第六温度传感器23的测量温度值、第二流量计14的测量流量值、以上四个实时采集的数据值与上位机设定值的误差全部小于0.02。然后系统再稳定运行35分钟,智能自主完成制冷剂性能测试,生成制冷剂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中包括蒸发槽进口温度(℃)、蒸发槽出口温度(℃)、蒸发槽进口流量(m3/h)、冷凝槽进口温度(℃)、冷凝槽出口温度(℃)、冷凝槽进口流量(m3/h)、压缩机吸气温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压缩机排气压力(kpa)、压缩机吸气压力(kpa)、被测压缩机功率(w)、压缩机功率因数、制冷量(kw)、冷侧性能系数、制热量(kw)、热侧性能系数,每5分钟的平均值以及最后系统稳定运行35分钟总的平均值。

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本测试系统所处环境温度应当保持恒定,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波动,影响实验的数值计算。不同工质的被测制冷剂通过三通截止阀32充注更换,用高精度电子秤来称重计算充注到压缩机里面制冷剂的质量。

冷凝槽1、蒸发槽12的外测长度是220cm,宽度是120cm,高度是65cm,外槽与内槽之间的宽度是15cm,内槽与外槽之间填充3层5cm的保温橡塑材料,把冷凝槽1、蒸发槽12放到高55cm的不锈钢架子上面,防止冷凝槽与地面接触。在冷凝槽和蒸发槽的外表面侧粘贴3cm的保温橡塑材料冷凝槽1充注的溶液是洁净的自来水溶液,蒸发槽12里面充注的溶液是乙二醇与水的1:1混合溶液,因为乙二醇的传热效率高,比热容与水较为接近,较低的腐蚀性,冰点低。制冷装置中各部件依次通过管道连接。在冷凝槽1、蒸发槽12的顶部,首先用玻璃盖子罩住里面的溶液,然后用2层3cm厚的保温橡塑粘在0.5cm厚镀锌板上,做成盖子罩在蒸发槽和冷凝槽的玻璃盖子上面,防止槽里面的温度与环境温度进行热交换。管路连接处全部用保温泡沫包裹起来,在泡沫外侧再包裹保护铁皮,防止泡沫损坏。冷凝槽1和蒸发槽12一定要做好保温措施,因为实验计算需要冷凝槽、蒸发槽的进出口温度参与制冷量、制热量计算。

为了防止管路出现堵塞,因为冷凝槽1和蒸发槽12里面放的溶液都有水,冷凝槽1和蒸发槽12里面都有u型铜质盘管,铜长时间和水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铜锈堵塞管道。本实验发明在冷凝槽1、蒸发槽12的进出口位置放置过滤网,在连接管路中也分别安装过滤网,过滤溶液里面的铜锈。并且定期更换清洗过滤网以及蒸发槽、冷凝槽中溶液,保证槽中溶液清洁,便于测量计算精确。

冷凝槽1里面的c1-c15每个点都布设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在冷凝槽1的出口布设的第四温度传感器22,与安捷伦数据采集仪44相连接;在蒸发槽12里面e1-e15每个点的都布设第三压力传感器和第三温度传感器,在蒸发槽12的出口布设的第四温度传感器24,与安捷伦数据采集仪44相连接;压缩机进口处第一温度传感器33、第一压力传感器34,出口处第二温度传感器35,第二压力传感器36,连接安捷伦数据采集仪44。

第一涡轮流量计3把测量到的冷凝槽1的进口流量的大小,通过上位机设定的流量值,作为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为0-20ma的电流。第一涡轮流量计3流量大小和上位机设定的冷凝槽进口流量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反馈信号,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与500ω电阻串联输出一个0-10v的电压信号给第一变频器42,第一变频器输出0-50hz的变频信号给第一循环泵5,用于调节第一循环泵5的功率。通过调节第一循环泵5的功率来调节第一循环泵5的转速,进来动态pid调节第一涡轮流量计3的进口流量,保证冷凝槽进口流量稳定在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的流量值。其中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的型号为ut35a,第一变频器42的型号为6sl3210-5bb21-5uv1。

第二涡轮流量计14把测量到的蒸发槽12的进口流量的大小,以及把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的流量值,作为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为0-20ma的电流。把第二涡轮流量计14流量大小和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的蒸发槽进口流量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反馈信号,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与500欧姆电阻串联输出一个0-10v的电压信号给第二变频器43,第二变频器43输出0-50hz的变频信号给第三循环泵16,用于调节第三循环泵16的功率。通过第三调节循环泵16的功率来调节第三循环泵16的转速,进而动态pid调节第二涡轮流量计14的进口流量,保证蒸发槽进口流量稳定在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的流量值。其中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的型号为ut35a,第二变频器43的型号为6sl3210-5bb21-5uv1。

通过第四温度传感器21把测量到的冷凝槽1的进口温度值,以及把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冷凝槽的进口温度值,作为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为0-20ma的电流。把第四温度传感器21的测量值和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冷凝槽1的进口温度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反馈信号,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输出0-20ma电流给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pid动态调节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的功率。在第一制冷用板换热器7的另一侧是一台风冷式冷水机组8,用于给冷凝槽1降温。根据上位机设定的冷凝槽进口流量值,冷凝槽进口温度值,用第一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第二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调节第一循环泵5的功率,第一卧式电加热器11的功率,使冷凝槽1里面的水溶液的温度稳定在上位机控制装置的设定值。其中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的型号为ut35a。

通过第五温度传感器23把测量到的蒸发槽12的进口温度值,以及把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蒸发槽的进口温度值,作为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输入信号,输入信号为0-20ma的电流。把第五温度传感器23的测量值和上位机控制装置设定蒸发槽12的进口温度值之间的偏差,作为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反馈信号,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输出0-20ma电流给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pid动态调节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的功率。在第二制冷用板换热器18的另一侧是一台风水冷式冷水机组19,用于给蒸发槽12降温。根据上位机设定的蒸发槽12进口流量值、蒸发槽12进口温度值,用第三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第四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调节第二循环泵16的功率,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的功率,使蒸发槽12里面的乙二醇水溶液的温度稳定在上位机控制装置的设定值。其中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的型号为ut35a。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39、40、41,为了提高计算精度,里面的pid参数,每次实验时,需要根据设定的工况的不同,自整定数字温度控制仪里面的p参数,i参数,d参数均最适合当前的工况,数字温度控制仪的数值显示全部设定成小数点后2位。

所有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全部打孔插入管路内进行测量。

qc=cmδt,其中qc为制冷量,c为乙二醇水液的比热容,m为乙二醇水液体的质量,δt为蒸发槽进口温度和蒸发槽出口温度之间的差值。c可以通过查乙二醇水溶液物性表可得;因为质量m=ρv,ρ为乙二醇水溶液单位体积的密度,v为乙二醇水溶液的体积,又因为v可以通过检测流量计的流量l和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t计算可得,最终制冷量计算公式:qc=cρltδt。

ch=cmδt,其中ch为制热量,c为水溶液的比热容,m为水溶液的质量,δt为冷凝槽进口温度和冷凝槽出口温度的差值。c可以通过查水溶液物性表可得;因为质量m=ρv,ρ为水溶液单位体积的密度,v为水溶液的体积,又因为v通过流量计的流量l和数据采集的时间周期t计算可得,最终制热量计算公式为:qh=cρltδt。

蒸发槽性能系数其中qc为制冷量,ws为被测压缩机功率;

冷凝槽性能系数其中qh制热量,ws为被测压缩机功率。

上位机实时显现数据采集控制装置中各传感器的数据,以及控制调节各传感器的数据,智能判定制冷剂性能测试系统是否稳定运行,最后打印出来制冷剂性能测试报告。

每次实验前都要输入冷凝槽1进口温度、冷凝槽1进口溶液流量,蒸发槽12进口温度、蒸发槽12进口流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电子膨胀阀10的开度,所以在上位机控制装置中开发新建实验模块,可以在该模块中按照实验要求输入冷凝槽1进口温度、冷凝槽1进口溶液流量,蒸发槽12进口温度、蒸发12槽进口流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室内温度、湿度,以及电子膨胀阀10的开度。然后把冷凝槽1进口溶液流量值传送给第一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8,冷凝槽1进口温度值传给第二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39,蒸发槽12进口流量值传送给第三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0,蒸发槽12进口温度值传送给第四数字温控仪程序调节器41,把设定的电子膨胀阀10的开度值传送给电子脉冲器25。

上位机控制以下装置开启,压缩机11、第一卧式电加热器4、第二卧式电加热器15、第一循环泵5、第三循环泵16、风冷式冷水机组8、水冷壳式冷水机组19、电子膨胀阀10。

在上位机实时显示以下数据,c1-c15,e1-e15各点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值、第三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第四温度传感器21的温度值、第五温度传感器22的温度值、第六温度传感器23的温度值、第七温度传感器24的温度值、第一流量计3的流量值、第二流量计14的流量值、第一压力传感器34的压缩机吸气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36的压缩机排气压力、第一温度传感器33的压缩机吸气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35的压缩机排气温度、被测压缩机功率计37的功率、功率因数、制冷量、蒸发槽性能系数(cop)、制热量、冷凝槽性能系数(cop)。

在上位机控制装置中有系统判稳模块。系统判稳条件为,第四温度传感器21的测量温度值、第一流量计3的测量流量值、第六温度传感器23的测量温度值、第二流量计14的测量流量值、以上四个实时采集的数据值与设定值的误差全部小于0.02才能判断整个系统稳定。

需要打印最后的实验测试报告,在上位机控制装置中有测试结果输出模块。该模块计算输出性能测试报告中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21的进温度(℃)、第五温度传感器22的温度(℃)、第一流量计3的流量(m3/h)、第六温度传感器23的温度(℃)、第七温度传感器24的温度(℃)、第二流量计14的流量(m3/h)、第一温度传感器33压缩机的吸气温度(℃)、第一压力传感器34压缩机的吸气压力(kpa)、第二温度传感器35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第二压力传感器36压缩机的排气压力(kpa)、功率计37的被测压缩机功率(w)、压缩机功率因数,制冷量(kw)、冷侧性能系数、制热量(kw)、热侧性能系数,每5分钟的平均值以及最后系统稳定运行35分钟总的平均值。

需要存储实验数据,以便于日后查阅之前的测试数据。上位机控制装置的储存模块中建有数据库,数据库中储存每次实验的实时数据,以及每次实验最后的实验测试报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