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00675发布日期:2020-03-27 20:35阅读:1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线探测领域,尤其涉及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城市新建区地下管线遍布整个市区,由于社会遗留问题、办事人员的疏忽导致了某些管线资料布局。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问题,诸如不能够及时、准确、高效的查询或者更新相关管线数据信息,经常会遗漏部分道路的部分关键信息,导致该路段管线相关属性信息模糊不清;对一些老化的信息重复记录等问题也时有发生。特别是数据采集不能跟上城市的发展进程,“现状”反映滞后,难以为城区的建设提出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传统的测量方法己经不能满足新建区的城市发展需要,管线的图形档案作为管理依据的文字档案及图形档案都存储于纸质上,只有一小部分管线信息存在于计算机中。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新建区工作模式的,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的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现有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不适应与新建称取的探测需要,探测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不适应与新建称取的探测需要,探测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的问题,而提出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规划区域并收集与该区域内相关资料,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则需要去实地进行现场踏勘;

s2、按照规范建立基本控制网及图根控制网,己知控制点的己知夹角与实际观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其中mn和m0为相应新、旧成果的测角中误差;己知控制点的己知边长与实际观测值边长之差不应超过20mm;

s3、进行了物探方法试验,通过多次不断地探测试验选择最佳效果的工作频率和激发方式,以此来对新建区不同管线进行探测,经过多次试验,确定本测区的有效探测方法;

s4、在规划区域内进行仪器一致性对比探测试验;

s5、采用极小值法和极大值法对管线点平面位置进行测量;

s6、采用特征点法、仪器直读法和45°法进行管线点深度位置测量;

s7、进行隐蔽管线点的探测;

s8、整理测量结果进行地下管线图测绘。

优选地,所述s4中仪器一致性校验包括以下步骤:

a1、在己知管线上,选择一种信号施加方式感应、直连或夹钳等,以最佳发射功率和收发距,用接收机对管线进行平面定位和埋深探测;

a2、打开部分窖井并用量尺量取管线的实际平面位置、实际深度位置,与仪器测量的的平面位置和实际深度进行比较,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vi代表某次观测值与该点各次观测平均值之差,m代表参加校验的所有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n代表参与校验的点数。

a3、变换发射频率,重新进行a1、a2条;

a4、变换探测仪,重新进行a1、a2条,直至项目所有使用的探测仪均进行了检验;

a5、变换检验地点,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材质不同埋深,重新进行a1、a4条。

优选地,所述s6中的特征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测得管线异常曲线峰值来确定地下管线埋深,曲线的峰值来自于垂直管线走向的剖面,再在测得两侧某一百分比值处,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管线埋深之间的关系。

优选地,所述s6中的仪器直读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管线探测仪测量管线电磁场的梯度,在地面接收机中提前设置好仪器自身配置好的管线公式,直接读出地下管线的埋深,而管线电磁场的梯度与管线埋设深度有直接关系。

优选地,所述s6中的45°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地面接收机和地面形成一个45。夹角沿着垂直被测管线移动方向移动测量得到零值点,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零值点与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在管线走向发生变化的地方,比如说管线的分支和拐角,可以采用从两端交汇的操作手法进行管线的定位,关于定深点的选择,要尽量选在远离拐角处或者分支处,最好选在远处附近的直线段上。在地下管线分部稠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所用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查和改正。

优选地,所述s7中的隐蔽管线点的探测包括:金属管道的探测、电信线缆的探测和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具体工程实践,总结新技术、新方法,获取了高效、科学的外业探测经验,同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指出各个工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后续类似项目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且优化了目前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流程,减少了作业步骤和作业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综合物探方法在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规划区域并收集与该区域内相关资料,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则需要去实地进行现场踏勘;

s2、按照规范建立基本控制网及图根控制网,己知控制点的己知夹角与实际观测角值之差不应超过其中mn和m0为相应新、旧成果的测角中误差;己知控制点的己知边长与实际观测值边长之差不应超过20mm;

s3、进行了物探方法试验,通过多次不断地探测试验选择最佳效果的工作频率和激发方式,以此来对新建区不同管线进行探测,经过多次试验,确定本测区的有效探测方法;

s4、在规划区域内进行仪器一致性对比探测试验;

s5、采用极小值法和极大值法对管线点平面位置进行测量;

s6、采用特征点法、仪器直读法和45°法进行管线点深度位置测量;

s7、进行隐蔽管线点的探测;

s8、整理测量结果进行地下管线图测绘。

进一步,优选地,s4中仪器一致性校验包括以下步骤:

a1、在己知管线上,选择一种信号施加方式感应、直连或夹钳等,以最佳发射功率和收发距,用接收机对管线进行平面定位和埋深探测;

a2、打开部分窖井并用量尺量取管线的实际平面位置、实际深度位置,与仪器测量的的平面位置和实际深度进行比较,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vi代表某次观测值与该点各次观测平均值之差,m代表参加校验的所有点上全部观测次数之和,n代表参与校验的点数。

a3、变换发射频率,重新进行a1、a2条;

a4、变换探测仪,重新进行a1、a2条,直至项目所有使用的探测仪均进行了检验;

a5、变换检验地点,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材质不同埋深,重新进行a1、a4条。

进一步,优选地,s6中的特征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测得管线异常曲线峰值来确定地下管线埋深,曲线的峰值来自于垂直管线走向的剖面,再在测得两侧某一百分比值处,两点之间的距离与管线埋深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优选地,s6中的仪器直读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管线探测仪测量管线电磁场的梯度,在地面接收机中提前设置好仪器自身配置好的管线公式,直接读出地下管线的埋深,而管线电磁场的梯度与管线埋设深度有直接关系。

进一步,优选地,s6中的45°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地面接收机和地面形成一个45。夹角沿着垂直被测管线移动方向移动测量得到零值点,地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零值点与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在管线走向发生变化的地方,比如说管线的分支和拐角,可以采用从两端交汇的操作手法进行管线的定位,关于定深点的选择,要尽量选在远离拐角处或者分支处,最好选在远处附近的直线段上。在地下管线分部稠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所用方法得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查和改正。

进一步,优选地,s7中的隐蔽管线点的探测包括:金属管道的探测、电信线缆的探测和非金属管线的探测。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但有所不同的是:

表1规划区域内检测统计表

对上述表1中所检测统计数据进行数据质量检验,随机抽选测区管线点总数的8%进行复测,复测点的位置和高程带入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δsci为重复测量管线点位平面位置较差,δhci为重复测量管线高程较差,nc为重复测量的点数。结束对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外业普查工作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外业人工检查,检查结果如下表2。

表2检查精度统计表

如表2所示,关于检查精度的统计,总共分为明显点和隐蔽点两类,明显管线点的检查精度比隐蔽点的检查精度高,两种管线点都没有超差点,超差点数为0,管线点精度完全符合探查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