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508发布日期:2019-10-15 19: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测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



背景技术:

电能表多数用于电费结算或经济考核,是属于国家规定强检的计量器具,国家和电力行业检定规程规定对新购入的电能表应进行首次检定,对运行中的电能表应进行定期检定,面对数量庞大的受检仪表,尤其是急剧增加的各种高性能仪表,对检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能表计量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供用电双方的利益,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电能计量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子电能表行业中,对电能表的信号检测、读写情况和信息能够反映出电能表质量问题,检测项目不同,反映出的电能表问题也不同,随着电能表规模性发展,就需要在无人力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电能表载波功能的检测和脉冲、跳闸、红外信号的接收和发射测试,常规人工操作设备检测,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48秒内同时完成6块电能表的信号检测、读写,探针接触电能表元器件的检测点的误差范围为0-0.1mm,准确度高,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人力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包括机架,其中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上层输送线和下层输送线,用于传输智能电能表;并且所述上层输送线和下层输送线为可调宽度输送线,所述上层输送线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支架,所述红外发射器支架上设置有功能检测模块,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光敏检测系统和红外接收发射系统,其中所述功能检测模块用于在通电状态下检测电能表的载波功能,所述光敏检测系统用于采集光照强度信息,所述红外接收发射系统用于检测智能电表的脉冲、跳闸、红外信号,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阻挡气缸、顶针气缸和横向夹紧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针气缸与功能检测模块连接,所述功能检测模块上设置有带有探针的针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针板携带至少30个探针,所述探针用于在检测时插入电能表的检测孔,所述探针插入检测孔的误差范围为0-0.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有定位销用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条码扫码装置,所述条码扫码装置为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手动可调式扫码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时间与所述功能检测模块的检测时间、光敏检测系统的检测时间和红外接收发射系统的接收和发射时间之和不超过8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层输送线和下层输送线的可调宽范围为-20mm至+20mm。

积极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48秒内同时完成6块电能表的信号检测、读写,探针接触电能表元器件的检测点的误差范围为0-0.1mm,准确度高,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识:1-机架;2-上层输送线;3-支架;4-红外发射器支架;5-顶针气缸;6-阻挡气缸;7-横向夹紧气缸;8-下层输送线;9-功能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

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包括机架1,其中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上层输送线2和下层输送线8,用于传输智能电能表;并且所述上层输送线2和下层输送线8为可调宽度输送线,所述上层输送线2上设置有红外发射器支架4,所述红外发射器支架4上设置有功能检测模块9,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光敏检测系统和红外接收发射系统,其中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用于在通电状态下检测电能表的载波功能,所述光敏检测系统用于采集光照强度信息,所述红外接收发射系统用于检测智能电表的脉冲、跳闸、红外信号,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阻挡气缸6、顶针气缸5和横向夹紧气缸7。

在上述实施例中,承载电能表的载具为250mm*300 mm,载具底部离地900毫米,下层输送线8的皮带上面距地280 mm。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气缸5与功能检测模块9连接,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上设置有带有探针的针板。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针板携带至少30个探针,所述探针用于在检测时插入电能表的检测孔,所述探针插入检测孔的误差范围为0-0.1mm。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感测电能表的到位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有定位销用的定位孔,且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定位装置还可以由定位板构成,在定位板上设置有夹紧气缸来定位其上的电能表。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还设置有条码扫码装置,所述条码扫码装置为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手动可调式扫码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的定位时间与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的检测时间、光敏检测系统的检测时间和红外接收发射系统的接收和发射时间之和不超过8秒。

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层输送线2和下层输送线8的可调宽范围为-20mm至+20mm。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一种电能表多信号检测、读写装置实施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到位:所述上层输送线2将智能电能表送入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

(S2)定位:所述定位装置的底板上升,定位销插入智能电能表上载具的定位孔7,完成载具的精确定位;

在其它实施例中,定位装置的底板下方设置有顶升机构,在顶升机构的驱动下,使得定位装置的底板上升,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该实施例。

(S3)预备:所述顶针气缸5动作,通过携带的针板进行运动,阻挡气缸6执行阻挡动作,使得电能表停止在上层输送线2上,横向夹紧气缸7对电能表执行夹紧动作,使得电能表被牢固地稳定在所述上层输送线2上,顶针气缸5携带探针接触电能表侧面的检测点位,启动光敏检测系统和红外接收发射系统,开始检测;

(S4)电能表多信号检测和读写过程为:

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通过顶针气缸5上的针板启动功能测试,用户在计算机内设置功能检测模块9需要检测的项目,对检测项目进行设置,然后计算机向功能检测模块9下达检测命令,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根据所接收到的命令执行检测任务,所述功能检测模块9开始在通电状态下对电能表的脉冲灯、跳闸灯、红外接收发射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测,此时,所述光敏检测系统开始采集光照强度信息,所述红外接收发射系统开始检测智能电表的脉冲、跳闸、红外信号,同时,开始启动电能表载波功能检测,检测数据上传到上位机或MES系统进行数据管理;

(S5)放行:定位销从载具上的定位孔中拔出,定位装置的底板下降,阻挡气缸6升起,横向夹紧气缸7放松夹紧动作,检测完毕后的电能表被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在48秒内同时完成6块电能表的信号检测、读写,探针接触电能表元器件的检测点的误差范围为0-0.1mm,准确度高,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人力成本。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举例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方法和系统的细节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例如,合并上述方法步骤,从而按照实质相同的方法执行实质相同的功能以实现实质相同的结果则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